摘要:所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从2009年常务会议正式决定在上海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范围的逐步扩大是其成为公众关注的金融热点之一,关于此项举措的利弊影响,社会各方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将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背景、试点运营状况以及经济主体的所持态度等方面出发,基于现存研究成果,探讨人民币结算实施的意义,并就其潜在问题和挑战做浅析。
关键词: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2009年4月8日,常务会议正式决定在上海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中国央行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从启动之初的5个城市扩大至20个省区市,同时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跨境人民币业务暨有关监测分析工作会议”,表示将继续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力争将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背景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提出是外部的现实需求和中国较为成熟的货币体系两方面共同决定的:
首先,实体经济对人民币结算具有较强的现实需求。一,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境内进出口商在选择结算币种时偏向于人民币,也有一定能力将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二,在我国长期的对外贸易中,主要的国际货币如美元等被用于结算,但是当面对非英美贸易商时,使用第三方货币必然会引起不便;三,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主流结算货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跨境贸易结算受汇率波动影响,交易风险增大。
其次,人民币汇率和通胀率较为稳定。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具有作为结算货币币值稳定、趋于国际化等特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的态势,稳定坚挺的汇率和低位运行的通胀率以及国际贸易量的不断攀升均有利于推行人民币国际结算。此外,人民币支付环境的改善为人民币结算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结算方式的多样化、便捷化、自动化,金融体系结算效率的提升,人民币结算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结算体系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运营状况及前景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出一年多以来,其发展速度远远超出市场的预料,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一月末,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业务银行,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工商办理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金额已经超过了1500亿元。而中国银行2010年其境内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金额突破1600亿元,在2009年经手的16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100倍,今年1月份结算量又逾400亿元,相当于2010年经手总额的1/4。
央行扩大试点范围、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等系列举措,使得参与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出口企业从365家增加至67359万多家,人民币贸易结算计划覆盖区域超过中国贸易的90%。根据汇丰银行提供的数据,人民币跨境贸易交易量由2009年月平均6亿人民币激增至2010年6-11月的月680亿人民币。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呈指数级扩张,人民币贸易结算市场潜力巨大。据经济学家预计,在未来三年至五年内,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外贸总量的半数的结算货币将由第三方货币向人民币转换。假设保守估计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5%到20%(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的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30%),则每年将带来近2万亿美元的人民币计价贸易流量。
为了推动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汇丰中国在内地18个城市对1300余家工商企业客户进行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调查。调查表明,关于未来会否使用人民币结算,尚未开展这一业务的受访企业中45%明确表示会使用,33%的企业表示视银行的价格或服务决定,表示不考虑的仅为22%。中国的调查还显示,内地与间的人民币结算需求最旺。调查访问了各受访企业的主要贸易往来区域,结果显示,已开展人民币结算的受访企业中,三分之二(66%)的主要贸易伙伴位于。
由调查数据可知,人民币结算业务前景是“令人鼓舞”的。这也促使除国内商业银行积极致力于开发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外,汇丰、摩根大通、花旗等全球性银行也纷纷推出人民币结算产品和服务,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施意义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帮助企业规避风险、降低成本,促进对外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该国的经济金融实力和地位。现在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大国,这些都为人民币在未来进一步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美元强大的规模效应,且其已经形成了市场的自发选择,在短期内对于美元的改革将会非常困难。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无疑推动人民币周边化的进程,进而实现国际化的目标。中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策略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本币在一般国际经济交易中被广泛用来计价结算;第二层面是本币在外汇市场上被广泛用作交易货币;第三层面是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的主要货币之一。不可否认,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但是,我国目前对外贸易规模已相当大,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需求日益发展。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将有效推进本币国际化与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发展,软化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经济体系,提升人民币的认可程度和国际地位。同时,人民币在区域范围内用于国际结算之后,币值有了更大范围和更新角度的参照标准,这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对积极引导企业发展的意义:
首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有利于企业规避利率风险。目前跨境贸易多以美元、欧元等已经实现国际化的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而金融危机以来,这些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频繁,企业不得不承担较大的汇率风险。现在直接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企业所承担的汇率风险可以完全消除。
如下图案例所示,在美元结算跨境贸易中,由于汇率上涨,人民币贬值,实际支付高于预计支付,而这部分由汇率波动带来的成本上升将有企业承担。对比之下,在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中,汇率风险将完全消除。
其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有助于企业营运成果清晰化。当国内企业以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时,通常其经营成果较为透明,表现为进口企业的成本和出口企业的收益能够较为清晰地固定下来,这有利于企业进行财务核算。
再次,跨境贸易人民币阶结算将有利于企业节省经营成本。人民币结算可节省了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以及企业两次汇兑所引起的部分汇兑成本,同时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减少了资金流动的相关环节,可以加快结算速度,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三、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意义:
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加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投资往来,促进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同时,人民币结算将中国金融机制置于国际的平台,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开放,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潜在问题
一、巨额人民币跨境贸易初期结算面临逆差风险: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初始阶段呈现“进口大、出口小”的特征,货币发行国以贸易逆差的形式向全球提供流动性,外加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货币需求以及境外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增加,势必会造成巨额逆差的形成。
面对巨额逆差形成的潜在危险,货币当局应当鼓励境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向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贷款和贸易融资业务,同时推进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引导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和国际板市场。
二、跨境人民币结算金融服务遭遇瓶颈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一方面给企业跨区域贸易带来便利,但金融服务上的欠缺阻碍了结算体系的顺利进行。首先,跨境贸易企业使用多方银行进行跨境汇款的程序繁琐且手续费较高;此外,由于涉及多方银行,企业也难以统一有效地管理账户,从而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资金情况及更有效地管理资金,因而结算系统的金融困境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成本。
有贸易企业意向调查显示,49%的企业要求银行为其跨境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统一协调两岸及内地与港澳金融需求。这就要求现行国际结算的系统的进一步调整开发,如招商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同业代理清算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等新型操作平台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