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C.哲学就是科学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下列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哲学是所有具体科学之和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D.具体科学可以取代哲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4.哲学史上的两种基本派别是( )
A.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B.主观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下列说法能体现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理者,气之依也 B.存在即被感知 C.物质决定意识 D.听天由命
6.许多同学高考前找算命先生算命,或者去寺庙求签测前程,这种做法属于:( )
A.唯物主义 B.不可知论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7.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这种观点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客观唯心主义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17世纪美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是(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
1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这句话说明( )
A.只有地上、水中的东西是运动的,其他东西不一定是运动的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12.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园正式开园,国内许多城市出现孕妇提前剖腹生产, “世博宝宝”扎堆出生的现象。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 ( )
A.表明自然规律是客观的,而社会发展规律是主观的
B.表明规律有时是可以被改变的
C.违背了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
D.是立足主观愿望改变规律的表现
13.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说明(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事物运动是捉摸不定的 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14.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15.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 ( )
A.人脑的机能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大脑的产物 D.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6.黑猩猩能模仿人的活动,从水龙头取水灭火,可当它淌过一条小河去灭火时,却不知道取河水灭火.这说明( )
A.黑猩猩有时有意识,有时没有意识 B.它的意识是被动的,人的意识是主动的
C.动物的动机是主动的,人的意识是客观的 D.动物心理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
17.近年来,、蜗居族、钓鱼执法等新词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听。这说明(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都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任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都具有激励作用
18.以下所列各项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
A.农民种田 B.中美进行钢铁贸易谈判
C.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D.蜘蛛织网,蜜蜂采蜜
19.“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20. “坐直了,挺起胸!”,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坐得笔直,不仅可以美化外表,对骨骼和消化系统也是有利的。然而,在英国阿伯丁市伍登德医院开展的一项研究证实,135度角的坐姿是最佳生理角度,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90度。这说明( )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1.真理往前再跨一步就会成为谬误,这主要说明 ( )
A.凡是真理都会变成谬误 B.谬误的出现是由真理造成的
C.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D.真理与谬误是难以区分开的
22.英国一妇女驾车外出,路遇浅滩,虽然看到因下雨水没路面,仍盲目听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指令”继续前进,结果车辆被水淹没。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要使客观符合主观
C.不能相信现代科学技术
D.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
23.“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从哲学上讲,荆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充分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B.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
C.不懂得实际情况是变化发展的 D.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24.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也不同
D.意识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
25.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6.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D.世界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27.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造了一个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可就是没想到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的特点。
A.客观性 B.主观能动性 C.物质性 D.社会历史性
28.“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身边。”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是客观的
C.认识没有是非标准 D.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29.经济条件是影响人们幸福程度的基础因素,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幸福感)并不完全与物质生活的富裕程度成正比。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诸多其他因素,如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婚姻、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等,对人的幸福指数影响越来越大。这说明
①在生活中幸福没有真正确定的意义 ②主体感受并不完全取决于外部物质条件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30.、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哲学源于人们的思考和想象 ( )
32.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世界观 ( )
33.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34.追求物质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追求精神的满足就是唯心主义 ( )
35.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 )
36.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 )
37.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 )
38.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着。 ( )
39.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 )
40.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 )
期中考试答题纸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41. 材料一: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消耗的资源占世界的25%以上。人均GDP排名世界100多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的大幕在黄浦江畔缓缓落下。本届世博会的定位是“简朴而不失亮点、热烈而不求奢华”,奉行“一次性投入,可循环使用”的原则,以充分体现科学办博、节俭办博。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节俭办世博?(10分)
42.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世卫组织表示,甲型H1NI流感病毒还可能继续变异成毒性更强的病毒,对于甲型HINI流感病毒,专家认为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不必过于惊慌。
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1)请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对世卫组织和专家的观点进行评析。(10分)
(2)从认识论角度,谈谈人类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哪些哲学道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