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弋大勇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线条美
摘要:敦煌飞天艺术形象蕴含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说她是一种非常大胆的艺术想象,充满了人间浪漫、天真、善良梦幻的情感,表达出了当时人们的希望和理想,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的色彩和理想主义色彩。从整体上来看,线条流畅、宛转悠扬、虚实对比;具有“密不透风、疏可以跑马”的中国画风;尤其是飞天动态的把握更是妙不可言,可以感觉到飞天正在边弹琵琶边跳舞,通过卷动的线条烘托出飞天舞动的幅度很大、舞动的节奏很强、舞动的状态很投入、舞动的空间比较大、舞动的场面愉悦、舞动的氛围很放松等等,这些都是用线条烘托出来的感觉和氛围,这些线条具有“吴带当风”感觉。
关键词:飞天艺术形;线条美;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吴带当风
敦煌飞天
艺术形象可以说
是中国美术史上
的奇迹,也可以
说是世界美术史
上的一个奇迹,
蕴藏着极高的艺
术价值和审美价
值。众所周知,
受丝绸之路之影
响,中国的敦煌
曾经有很长段
时间成了多种文
化的荟萃之地、
多种文化碰撞之
地、多种文化融
合之地以及多种
文化创新之地。
成了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文明以及我们的中国四等大文明体系的汇流之地,飞天艺术形象正是这时的敦煌得到了生根发芽以及逐渐地演进,从而发展出了独具风格的敦煌飞天形象。
敦煌飞天艺术形象蕴含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说她是一种非常大胆的艺术想象,充满了人间浪漫、天真、善良梦幻的情感,表达出了当时人们的希望和理想,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的色彩和理想主义色彩,完全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中人们的淳朴和善良。通过这些飞天形象所折射出的艺术内涵和“风姿神韵”,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折射出了中国艺术审美意蕴的最高追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是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价值的再现,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元素、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也可以说是中国美学精神的诠释,
尤其是在审美价值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至今还焕
发出感召力和生命力。
敦煌飞天艺术形象中尤其是线条美充分体
现出自由、浪漫、活泼、淳朴等一种永恒魅力,
这种魅力可以说是人类一直追寻的目标,也可以
说是人类崇高的审美体验。如果深入挖掘敦煌飞
天形象的线条美,理解她真正的内涵,然后合理
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进行融会贯通,再到创新,
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习惯的设计作品。这样可以
增加我们设计作品的亲和力,同时可以增加我们
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最后还可以传承我中华文
化以及发扬光大等作用。
敦煌飞天艺术形象中的线条蕴含着当时人
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审美价值观。这些线条
既表意、又造型,具有不可估量的审美价值和艺
术价值。其运笔、运情、运力完全融为一体,以
其抑扬顿挫、轻重徐疾、悠缓自然、连绵不断的
形式来表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比如唐代时期的
飞天里的线条,具有典型的“吴带当风”的风格,
看起来让人感觉到满壁风动、天衣飞扬,其线条
圆润、丰满、流畅、精壮等,同时富有很强的节
奏感,可以说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线条美的最高境
界。这些线条既富有内涵同时又极其简约,这是
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意蕴很深,民族味很浓。
(如图1-1)莫高窟第112窟壁画中的反弹琵琶
伎乐天,是中盛唐时期所创作的敦煌飞天形象,
其线条空、实、明,流畅舒展,富有很一定的节
奏美和韵律美,可以说是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让人感觉随着音乐的节奏全身转飞动起来了。从
整体上来看,线条流畅、宛转悠扬、虚实对比等
等;同时疏密对比安排有很讲究,可以说完全具
有“密不透风、疏可以跑马”的中国画风;尤其
是飞天动态的把握更是妙不可言,可以感觉到飞
天正在边弹琵琶边跳舞,而且很投入,场面也很
热闹,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激情正酣,通过旁边
卷动的线条、朝不同方向翻滚的线条烘托出飞天
舞动的幅度很大、舞动的节奏很强、舞动的状态
很投入、舞动的空间比较大、舞动的场面愉悦、
舞动的氛围很放松等等,感觉就像一个美女正在
非常投入地边弹边跳的瞬间被相机拍下来了,定
格了这一瞬间,这些都是用线条烘托出来的感觉
和氛围,这些线条具有“吴带当风”感觉;尤其
飞天反弹琵琶的的动态笔者忍不住还要谈谈,反
弹琵琶很有难度,对弹琵琶的技艺要求非常高,
可以感觉到飞天琵琶技艺出神入化,对弹奏的姿
势都进行创新,从中折射出创作飞天的作者及精
通音律、舞蹈,同时美术中的画技也是出神入化,
审美情操更是超凡脱俗。我们还可以从画面的细
节来看,比如飞天着地的脚的大脚趾往上翘起,
大脚趾没有着地,可以感受到飞天正在舞动,感
觉她正在旋转等等。(如图1-2)对该飞天形象
中线条的提取;以及笔者运用线条对飞天形进行
的意象线描创作(如图
1-3、图1-4、图1-5),
就是想通过线条美来表现飞天的风姿神韵,通过
线来表达飞天的唯美与律动。
(作者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弋大勇(1976~),男,硕士 图1-1莫高窟第112窟反弹琵琶 图1-2 反弹琵琶线条的提取 图1-3 笔者意象线描创作
352
3
MING RI FENG SHANG
353
社 会 视 野
研究生,阿坝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敦煌研究院 编《讲解莫高窟》2006年4月第1版 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出版 ISBN 7-5339-2328-6
[2]穆纪光《敦煌艺术哲学》2007年8月第1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北京出版 ISBN 7-100-04845-1/B・679
[3]王家达《敦煌密码》2009年7月第1版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出版 ISBN 978-7-5087-2618-2
[4]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双月刊2005年第
1期 总第期 敦煌研究编辑部出版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ISSN 1000-4106
[5]龚云表《诗心舞魂——中国飞天艺术》2004年5月第1版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 上海出版 ISBN 7-80678-260-5/J・148
[6]范兴儒《敦煌飞天》1995年2月第1版 甘肃人民出版社 兰州出版 ISBN 7-80587-291-O/J・22
[7]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壁画故事》1991年12月第1版 甘肃人民出版社兰州出版 ISBN 7-226-
00914-5/I・2
[8]敦煌研究院《敦煌壁画故事与历史传说》2009年5月第1版 甘肃人民出版社 兰州出版 ISBN
978-7-226-03692-1
图1-4笔者在手提袋上表现飞天的线条美
图1-5笔者在手提袋上表现飞天的线条美
(上接地341页)
国设计思想助推设计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样对于其它国家的设计产业发展同样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2、职业教育提供的强大人才支撑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吸收了众多学者的思想,从理想主义和新人文主义出发,通过全面实施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奠定了德国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完人”和以科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影响德国最深最广的教育指导思想。就德国设计产业无与伦比的竞争力以及“德国制造”在海内外的名声而言,德国庞大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和产业工人功不可没,他们不仅能够开发完美的设计,并且能够通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产业工业将好的创意和设计变成高质量的产品远销海外,归根结底这一切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德国职业教育全面的发展,既与德国的教育思想密不可分,又完全符合德国的国情。由于原料匮乏,德国寻找到了一条技术立国的道路,如何将进口的原料加工成质量高、性能优、设计新的产品,从而获得产品的高附加值,一直是德国设计业和制造业关注的课题,这也是德国依托设计创新发展的工业产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005年3月,德国通过了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确立了德国职业教育面向中学生,其目标是培养提高动手能力,分为二元制职业教育和全日制职业教育,也从法律上确定了这两类职业教育的相同地位。概括起来说,德国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组织严密,责任明晰;重视技能培训;为每个人提供培训的机会;严把质量关;紧跟就业市场的变化;有相当数量专业化的咨询机构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服务。[2]
职业教育的全面科学发展,为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撑,这使得德国制造业在以人才创新为关键点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品牌企业与设计产业的互补
制造业作为德国的支柱产业,其一直在全球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德国制造”也享誉全球,其不仅得益于德国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效应和对外出口规模,最为重要的是德国拥有众多设计理念新的顶级品牌和百年老店。以德系汽车来说,国内消费者熟知的奔驰、宝马、劳斯莱斯、法拉利、大众、保时捷和兰博基尼等都是具有设计品牌的汽车,无不显示出德国“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依托于制造企业发展的设计产业,包括制造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其都对研发的投资力度很大。[3]不难看出,坚持以品牌企业为主体,加快企业产品设计能提的提升,是德国制造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而在层面,德国则鼓励企业、
设计机构同高等院校开展设计研究,促进设计产业向高端发展。
(作者单位: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东方新闻网.BCG 全球企业创新排名德国车企表现优异[EB/OL].
h t t p ://n e w s .e a s t d a y .c o m /chyauto/2013-09-27/793926.html, 2014-9-26.
[2] 新华网.职业教育提升德国竞争力[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02/14/content_5737297.htm, 2014-9-27.
[3] 巫云仙.“德国制造”模式:特点、成因和发展趋势[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3,4(3).
[4] 邵宏.西方设计:一部为生活制作艺术的历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 (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6] 王柔懿.德国工业设计思想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2,5.
[7] 叶霞.二十世纪德国工业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4.
[8] 朱彬.论包豪斯的新理性设计思想[J].艺术评论,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