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33:46
文档

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2011年版)为了贯彻落实“科学规划、优化管理、量入为出、投资长远”的计划建设工作总体方针,进一步推动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提升网络能力,满足各类业务发展需求,现提出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城域传送网、有线接入网及其光缆网络的建设,包括与铁通公司合作建设的网络资源。一、总体原则(一)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应面向需求,重点保障基站、WLAN、重要集团客户等接入,逐步提升集团客户接入能力,注重效益,合理安排家
推荐度:
导读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2011年版)为了贯彻落实“科学规划、优化管理、量入为出、投资长远”的计划建设工作总体方针,进一步推动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提升网络能力,满足各类业务发展需求,现提出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城域传送网、有线接入网及其光缆网络的建设,包括与铁通公司合作建设的网络资源。一、总体原则(一)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应面向需求,重点保障基站、WLAN、重要集团客户等接入,逐步提升集团客户接入能力,注重效益,合理安排家
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2011年版)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规划、优化管理、量入为出、投资长远”的计划建设工作总体方针,进一步推动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提升网络能力,满足各类业务发展需求,现提出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城域传送网、有线接入网及其光缆网络的建设,包括与铁通公司合作建设的网络资源。

一、总体原则

(一)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应面向需求,重点保障基站、WLAN、重要集团客户等接入,逐步提升集团客户接入能力,注重效益,合理安排家庭客户等接入。

(二)在保障建设重点和投资效益的前提下,有节奏地适度开展汇聚节点机房、管道等基础资源储备,确保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按照“整体规划、分段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主干接入光缆,充分利用现有局房、管线资源,按需分阶段逐步开展分纤点延伸至用户侧的接入光缆建设。

(四)加强与铁通公司的协同建设,深入开展资源协作,逐步推进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的网络融合。

(五)积极推进落实“共建共享”,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合理采用新技术新产品,着力获取城区稀缺管线资源。

(六)加快网络的IP化和宽带化进程,坚定不移的大力推进PTN网络建设,逐步引入OTN组网,按需部署PON网络。

二、网络界面划分

城域传送网为接入网业务提供汇聚和传送功能,并为其他业务网络提供城域范围内业务传送功能,主要包含核心机房、汇聚机房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分为核心层和汇聚层,对于规模较小的城域传送网可适当简化网络层次。核心层负责提供核心节点间的局间中继电路,并负责各种业务的调度,核心层应具有大容量的业务调度能力和多业务传送能力;汇聚层负责一定区域内各种业务的汇聚和疏导,汇聚层应具有较大的业务汇聚能力及多业务传送能力。城域传送网主要采用了PTN、SDH/MSTP、WDM/OTN等技术。

有线接入网为基站、WLAN、集团客户和家庭客户等提供接入,主要包含汇聚机房以下到用户侧接入设备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光纤、接入设备等)。有线接入网主要采用PON、PTN、SDH/MSTP等技术。

对于PTN和SDH/MSTP组网,仍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其中,核心层、汇聚层归属于城域传送网,接入层归属于有线接入网,并应进行端到端组网规划和运维管理。

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的网络界面划分参见附图1。

三、基础资源建设与储备

汇聚节点机房和管道为战略性资源,首先应满足近期业务发展需求,其次应在投资允许范围内,保障投资效益,积极寻求建设时机,有节奏地适度开展资源储备工作。

(一)汇聚节点机房

汇聚节点机房包括城域传送网的汇聚机房和综合业务接入区的业务汇聚点机房。为保证业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长远规划机房面积和物理选址。逐步推进汇聚节点机房建设,大力提高自有产权比例,新增汇聚节点机房应以购、建为主,租用为辅,租用期限应不低于10年。

汇聚机房可按照用途和在网络中的地位,分为骨干汇聚机房和普通汇聚机房两大类。骨干汇聚机房为汇聚层重要物理节点,负责汇聚和疏导相应覆盖区域内普通汇聚节点收敛的各类业务。普通汇聚机房主要负责汇聚和疏导相应覆盖区域内各类接入业务。

业务汇聚点机房主要负责综合业务接入区内的业务汇聚和疏导。

汇聚节点机房应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机房类型和位置配置合理的装机面积,并完善电源、进出管道等配套资源。

(二)管道

管道建设时机受市政、物业等诸多因素影响,应充分利用和挖掘建设时机,加大建设力度, 面向长远业务发展规划路由及管孔数量,满足3-5年业务需求,优先建设城市核心区及业务密集区的管道资源,全力做好资源储备。末端接入管道应根据客户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用多种方式解决。

城市业务密集区域管道的管孔数建议为:快速路和主干路4-6孔,次干路2-4孔,支路管道可建设1-2孔;其他区域可根据业务需求酌情减小管孔数量。

四、光缆网络建设

城域光缆网络的建设涉及机房、管线、光交接箱等支撑公司发展的重要资源,应统筹基站、WLAN、集团客户和家庭客户等各类业务接入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局房、管道、光缆资源,规划建设“一张光缆网络”。

城域光缆网络包括核心、汇聚层光缆和主干接入、末端接入光缆,核心、汇聚层光缆用于城域传送网,主干接入、末端接入光缆用于有线接入网。城域光缆网络结构示意图见附图2。

(一)综合业务接入区

综合业务接入区是指为了满足WLAN、集团客户、家庭客户等业务接入需求,结合城市自然区划和路网结构,将城市划分成多个能完成业务汇聚的区域。

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应统筹WLAN、集团客户、家庭客户等业务接入需求,原则上现阶段城市客户密集区域可按照2~5平方公里规划,城市其他有业务需求的区域可按照5~10平方公里规划,或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更大面积规划。

业务汇聚点、管线、光交接箱等资源的建设应基于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展开。

1.业务汇聚点: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应合理设置一到两个业务汇聚点,业务汇聚点应优先选择城域传送网的汇聚机房,也可放置在条件较好的基站、营业厅等机房。

2.分纤点:根据客户分布及接入需求做好分纤点的规划建设,可在基站室内、室外分纤或在室外光交接箱分纤,主要采用一级分纤,综合业务接入区较大时可采用二级分纤。优先利用维护便利、光缆丰富和方便客户接入的基站,积极推进光交接箱建设,进一步缩短分纤点至最终客户之间的末端光缆距离。

(二)光缆

应根据业务需求规划光缆纤芯数量,提高光缆使用效率,增强对光缆纤芯使用的精细化管理,避免短期内在同一路由上部署多条同一层面的光缆。

1.核心、汇聚层光缆

核心、汇聚层光缆应统筹传送网、其他业务网承载的需求,面向5年以上进行规划,为保障业务安全,建议单条光缆芯数不超过144。

2.主干接入和末端接入光缆

各类业务接入应优先利用原有基站接入资源,基站接入光缆资源不足时,可根据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

(1)主干接入光缆:业务汇聚点至分纤点光缆为主干接入光缆,应以环网结构为主。主干接入光缆建设应根据业务发展具体情况,面向5年以上需求,规划光缆芯数,主干接入光缆可采用72~144芯,业务需求较大区域纤芯数量可适当增加。

(2)末端接入光缆:分纤点至各类客户段光缆为末端接入光缆。末端接入光缆应根据各类业务接入需求建设,光缆芯数一般可采用24~48芯。

3.光纤/光缆类型选择

综合考虑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的技术演进及新产品引入,城域光缆网络原则上应采用G.652D无水峰光纤。驻地网布线环境复杂,可采用低弯曲损耗光纤。

关注和推动光缆新技术的应用,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城域光缆网汇聚层、主干接入等使用带状光缆以增加光纤芯数,节省管道资源;在接入末端,可灵活使用微管、微缆等多种方式来解决末端用户接入。

五、城域传送网

按照核心层、汇聚层两层结构规划建设城域传送网,原城域传送网接入层纳入有线接入网规划。核心层主要采用PTN或PTN+OTN组网,汇聚层主要采用PTN,在网络规模较大的地市,OTN可按需逐步部署至汇聚层。

(一)建设原则

持续推进城域传送网的IP化进程,快速完善城域传送网的PTN网络,力争在2011年底城域传送网的PTN网络覆盖范围与现有SDH/MSTP网络基本相当。现有SDH/MSTP网络原则上仅限于插板扩容,并严格控制其投资规模。PTN设备与现网SDH/MSTP设备应组网。

PTN网络应根据城市规模及业务发展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网络结构:对于网络规模较大的城市,核心层应尽量采用网状结构组网,汇聚层应采用环形结构组网,环上汇聚节点数量建议为4~6个;对于网络规模较小的城市,核心层、汇聚层应采用环形结构组网,汇聚环上汇聚节点数量建议为4~6个。

(二)关键功能要求

1.PTN应逐步启用流量统计复用功能,根据业务QoS优先级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带宽收敛。对业务采用CIR(保证带宽)和PIR(峰值带宽)进行配置,超出CIR但低于PIR的流量可在网络拥塞时转发。

2.对于PTN设备接入的新增E1电路,原则上通过PTN电路仿真技术在核心层PTN设备落地;若需要通过核心层SDH设备落地,应优先选择在汇聚层通过cSTM-1业务接口(UNI)实现PTN和SDH/MSTP对接,也可在核心层对接。

六、有线接入网

(一)技术定位

有线接入网主要采用PON、PTN、SDH/MSTP等技术,接入基站、WLAN、集团客户和家庭客户等各类业务。

PTN和SDH/MSTP技术主要面向可靠性和QoS要求较高的业务接入,是基站和重要集团客户的主流接入技术。在客户发展中应优选并引导客户采用PTN接入,当客户明确要求采用SDH/MSTP设备时,应采用现网调剂的方式解决。

PON主要面向可靠性和QoS要求相对较低的业务接入。WLAN、普通集团客户和家庭客户应以PON技术为主接入。

协议转换器/光调制解调器等仅在PON、PTN无法部署或经济性较差的场景,作为补充手段审慎使用。

(二)PTN、SDH/MSTP网络建设

大力推进PTN建设,面向基站回传等内部业务需求,新建设备必须采用PTN。综合成本、利旧现网资源等因素,原则上仅当现有系统新增少量站点或扩容少量TDM电路时,可通过插板扩容和网络调整等方式少量采用SDH/MSTP设备,严格把控投资规模,原则上SDH/MSTP设备总量不再增加。PTN设备与SDH/MSTP设备在有线接入网中应相互,不通过网络口或业务口对接。

PTN有线接入网应以环形结构为主组网,环上节点建议不多于10个,单个接入环接入的节点数(包括环带链的节点)建议不多于15个,接入环应优先考虑上联至两个汇聚节点,提升网络可靠性。

PTN有线接入网应以GE环为主,当GE接入环负荷峰值超过有效带宽的70%时,可采取裂环或新建GE环的方式增加网络容量,仅当业务密集区域的带宽需求超大时可考虑引入10GE接入环。

(三)PON网络建设

1.PON网络部署总体原则

PON网络部署应继续按照“EPON、GPON并重,优选GPON”的原则开展建设。PON设备由OLT(光线路终端)、光分路器、ONU(光网络单元)组成,具体设置要求如下:

(1)OLT设置

综合考虑用户分布、局房条件和光缆资源情况,OLT设备应设置在业务汇聚点机房。

当OLT与SR/BRAS同机房,OLT上联带宽较小时可通过汇聚交换机进行带宽和端口汇聚后上联到SR/BRAS,OLT上联带宽较大时可直接连接到SR/BRAS。

当OLT与SR/BRAS不在同一机房,OLT上联可通过WDM/OTN或光纤直连的方式连接到SR/BRAS。若OLT上联带宽较小,可通过一层汇聚交换机进行带宽和端口汇聚后再上联到SR/BRAS,也可通过PTN网络上联到SR/BRAS。

具体上联方式和应用场景参见附图3。

(2)光分路器设置

PON网络宜采用一级分光,尽量不超过两级分光。用户规模较小时,光分路器应集中设置;用户规模较大时,光分路器可适当分散设置,方便用户接入。

(3)ONU设置

根据业务需求,采用FTTB(光纤到楼)模式建设时,ONU可设置在楼内。综合考虑布线、供电等需求,ONU可部署在楼道、弱电间等位置。为用户同时提供宽带上网和语音类业务时,语音类业务优先采用5类线内空闲的2芯统一传输,也可采用家庭网关提供。

采用FTTH/O(光纤到户/办公室)建设模式时,ONU设置在用户侧。

2.PON网络FTTB/FTTH建设原则

    PON网络建设中,应统筹考虑客户类型、带宽需求、客户分布等因素,灵活采用FTTB/FTTH模式接入WLAN、普通集团客户和家庭客户。

(1)WLAN回传

802.11g 型WLAN AP分布较密集时可采用FTTB模式,分布较分散时可采用FTTH模式;802.11n型WLAN由于带宽较大,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灵活采用FTTH和FTTB模式接入。

对于AP供电困难的场景,可选择采用具备POE/POE+功能的ONU,通过FE/GE口为AP供电。

(2)普通集团客户

普通集团客户分布较分散,且对信息安全性有一定要求,建议以FTTO模式为主,灵活采用SBU/MTU接入。

(3)家庭客户

家庭客户应以FTTB+LAN模式为主接入,末端可灵活采用WLAN接入方式。对于别墅区、高档小区等高价值客户,综合考虑未来三网融合、高清电视、Femto cell等宽带需求以及一定时期内的开通率和建设成本等因素,可灵活采用FTTH模式接入,为每用户提供100M带宽接入能力。为进一步降低单用户成本,可根据用户需求适当采用单FE/GE用户接口的ONU。

新建小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大FTTH模式接入力度。

FTTH模式下,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部署家庭网关型ONU(HGU),可集成AP提供灵活接入方式。

(4)分光比要求

采用FTTH/O模式建设PON接入网时,GPON和EPON分光比应分别为1:和1:32。在功率预算不足时,可适当降低分光比。

3.PON网络可靠性要求相关建设原则

(1)主干光纤保护倒换

PON为点对多点星形组网,光纤保护部署困难。可根据用户、业务需求适当采用主干光纤保护,不建议采用全光纤保护。

(2)OLT双上联

对于接入客户数量较大、可靠性要求较高的OLT,可通过2条不同物理路由的传输链路向上连接到SR/BRAS。考虑到SR/BRAS的支持能力,近期可连接到同一台SR/BRAS。

七、时间同步

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在承载TD-SCDMA和TD-LTE基站回传业务时,需支持时间同步传送,为基站提供高精度时间同步信号。时间同步信号应按城域传送网核心层、汇聚层、有线接入网的网络层次从上而下传递。

(一)时间服务器输出的时间同步信号应通过PTN设备注入城域传送网,并优先选择PTN网络提供时间同步信号的端到端传送。

(二)时间传送路径必须经过OTN时,PTN和OTN之间的时间同步信号传送,优先采用1pps+TOD接口,也可采用支持1588v2的以太接口。

(三)时间传送路径上经过的任一台设备应支持和开通1588v2时间同步功能,并具备1pps+TOD接口。

(四)设备传送1588v2时间同步时应采用边界时钟(BC)模式。

八、网管

应遵循网管集中化建设原则,建设厂家网管,要求厂家开放北向接口,便于接入传输网综合网管。相关网管功能需满足总部制定的要求和规范。

九、本指导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图1: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网络界面划分

本指导意见所述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网络界面划分:

原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网络界面划分:

附图2:城域光缆网络结构示意图

附图3:OLT上联组网要求

OLT上联到CMNET城域网五种方案如图所示,应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宽带接入业务发展程度进行选择:

方案一:OLT上联经PTN汇聚后连接到SR/BRAS,适用于建设初期OLT上联带宽较小,并与SR/BRAS位于不同机房。

方案二:OLT通过WDM/OTN或光纤直连方式连接到汇聚交换机,经汇聚后再通过WDM/OTN或光纤直连方式连接到SR/BRAS,适用于OLT与SR/BRAS位于不同机房。在采用汇聚交换机汇聚时,为保证业务质量,应仅采用一层汇聚交换机进行汇聚,避免多层堆叠影响业务质量。

方案三:OLT通过WDM/OTN方式或光纤直接连接到SR/BRAS,适用于OLT与SR/BRAS位于不同机房。

方案四:OLT通过光纤直连方式经汇聚交换机汇聚后连接到SR/BRAS,适用于OLT与SR/BRAS同机房。

方案五:OLT通过光纤直连方式连接到SR/BRAS,适用于OLT与SR/BRAS同机房。

近期中国移动SR/BRAS数量较少,主要位于城域核心层,部分发展较快地区逐渐向汇聚层下移;单个OLT上行带宽较小。因此近期OLT与SR/BRAS位于不同机房的比例较大,上行流量需经过PTN(方案一)或汇聚交换机(方案二)进行带宽和端口汇聚。OLT上行流量增大至上行可用满多个GE口或10GE口时,OLT可经过WDM/OTN或光纤与SR/BRAS直连(方案三)。

方案一和方案二为近期主要互联方式,可根据城域数据网具体情况选择采用PTN或汇聚交换机进行汇聚后接入SR/BRAS。方案二中推荐使用WDM/OTN方式连接OLT与汇聚交换机,光纤直连仅做为补充。

随着SR/BRAS数量的增多和位置的下沉,与OLT同机房比例增加。在OLT与SR/BRAS同机房情况下,若OLT上行流量不大,则OLT采用光纤直连方式连接汇聚交换机,汇聚后接入SR/BRAS(方案四);OLT上行流量增大至上行可用满多个GE口或10GE口时,OLT可与SR/BRAS采用光纤直连(方案五)。

方案四、五为中远期互联方案,其中方案五为最终互联方案。

文档

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2011年版)为了贯彻落实“科学规划、优化管理、量入为出、投资长远”的计划建设工作总体方针,进一步推动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提升网络能力,满足各类业务发展需求,现提出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城域传送网、有线接入网及其光缆网络的建设,包括与铁通公司合作建设的网络资源。一、总体原则(一)城域传送网和有线接入网建设应面向需求,重点保障基站、WLAN、重要集团客户等接入,逐步提升集团客户接入能力,注重效益,合理安排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