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急诊与灾难医学
【英文名称】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
【总 学 时】 36 【学 分】 2
【理论学时】 36 【实验、实践学时】无
【课程类别】选修
【适用专业】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1.课程性质
《急诊与灾难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二级学科,以创伤、感染、复苏、灾害医学、院前医疗急救、急性中毒、危重病诊治和研究、急诊常见症状的鉴别和救治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如何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和病死率已受到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急救人员的普遍重视。因此要求急诊医务人员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满足急诊诊治工作的需要。
2.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对急诊常见病、多发病能正确急诊处理。对急诊病人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及给予基本生命支持。
【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对急诊常见病、多发病能正确急诊处理。对急诊病人能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及给予基本生命支持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关于关于从事急诊医学的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共计:2学分。36个学时。理论课:36学时。
序号 | 教学内容 | 课时 | 备注 |
1 | |||
2 | 急性发热 | 2 | 多媒体教学 |
3 | 意识障碍与抽搐 | 2 | 多媒体教学 |
4 | 呼吸困难 | 4 | 多媒体教学 |
5 | 心悸与心律失常 | 1 | 多媒体教学 |
6 | 急性疼痛 | 3 | 多媒体教学 |
7 | 出血 | 2 | 多媒体教学 |
8 | 呕吐与腹泻 | 2 | 多媒体教学 |
9 | 少尿与无尿 | 2 | 多媒体教学 |
10 | 急性中毒 | 2 | 多媒体教学 |
11 |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 2 | 多媒体教学 |
12 | 急性感染 | 1 | 多媒体教学 |
13 | 休克 | 1 | 多媒体教学 |
14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1 | 多媒体教学 |
15 |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 1 | 多媒体教学 |
16 | 心肺脑复苏 | 2 | 多媒体教学 |
17 | 创伤急救 | 2 | 多媒体教学 |
18 | 急危重症监护 | 2 | 多媒体教学 |
19 | 灾难医学总论 | 1 | 多媒体教学 |
20 | 灾难现场救援 | 1 | 多媒体教学 |
21 | 自然灾害的医学救援 | 0.5 | 多媒体教学 |
22 | 人为灾难的医学救援 | 0.5 | 多媒体教学 |
23 | 灾难心理救援 | 1 | 多媒体教学 |
合计 | 36 |
一 教学目的
学习急诊与灾难医学(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 )的定义、特点及观念,急诊与急救的区别;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阶段;如何进行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教与学。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概念
(二)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急诊病情的分类
(三)熟悉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和观念
(四)了解急诊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 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概念与范畴
1 急诊医学是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早期判断、有效救治急危重症和创伤。
2 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
3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救和ICU急救三部分组成,三者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急诊急救医疗体系。
4 急诊病情的分类 5类
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者;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暂无生命危险的急症患者;普通急诊患者;非急诊患者。
(二)我国急诊医学发展阶段
(三)急诊医学的目标以挽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致命性并发症为目标,实施及时、快速、有效的诊治。
(四)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有:危重复杂性、时限急迫性、病机可逆性、 综合相关性、处置简捷性。
第二章 急性发热
一 教学目的
学习急性发热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急诊处理。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发热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掌握急诊处理。
(三)熟悉病因分类及各类发热的特点。
(四)了解急性发热的病理特点。
三 教学内容
1.概述。
2.临床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
3.急诊处理
第三章 意识障碍与抽搐
一 教学目的
学习常见意识障碍和抽搐疾病的病因及诊断、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及急诊处理。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常见意识障碍和抽搐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急诊处理。
(二)熟悉常见意识障碍和抽搐疾病的病因及诊断。
(三)了解常见意识障碍和抽搐疾病的鉴别诊断。
三 教学内容
1.晕厥与昏迷
2.脑卒中
3.低血糖症
4.糖尿病急症
5.常见抽搐急症
第四章 呼吸困难
一 教学目的
学习呼吸困难的定义及临床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对呼吸困难疾病能鉴别诊断。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呼吸困难、急性心力衰竭急诊处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定义
(二)熟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流程、急性肺栓塞的诊断要点
(三)了解自发型气胸分型
三 教学内容
1. 概 述
2.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3. 自发性气胸
4. 急性心力衰竭
5. 急性肺栓塞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五章 心悸与心律失常
一 教学目的
学习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变化、诊断与治疗方法。何为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心悸发生的常见原因。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变化、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掌握何为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三)熟悉心悸发生的常见原因。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
(四)了解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三 教学内容
1. 概述。
2.严重心律失常。
第六章 急性疼痛
第一节 急性头痛
一 教学目的
学习头痛的病因及临床特点,颅压增高、高血压危象、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引起的头痛的常见疾病及鉴别诊断,头痛的治疗,颅压升高、高血压危象、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培养学生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对急性头痛的疾病作出初步判断并及时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头痛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二)掌握颅压增高、高血压危象、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三)熟悉引起的头痛的常见疾病及鉴别诊断
(四)了解头痛的治疗,颅压升高、高血压危象、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三 教学内容
1、概述
2、颅内压增高
3、高血压危象
4、偏头痛。
第二节 急性胸痛
一 教学目的
学习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自发性食道破裂急诊处理流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对急性胸痛疾病能鉴别诊断。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
(二)掌握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自发性食道破裂急诊处理流程
(三)熟悉各病因临床表现
(四)了解病理分型
三 教学内容
1.概述
2.急性冠脉综合征
3.主动脉夹层
4.自发性食道破裂
第三节 急性腹痛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学习能够基本掌握病人腹痛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了解病理生理机制。能够综合运用医学的基本方法对病人进行评定、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腹痛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二)熟悉各类腹痛的特点及救治
(三)了解腹痛的病因分类
三 教学内容
1.急性腹痛的分类与临床特点。
2.急诊处理
3.常见急性腹痛
第四节 腰背四肢疼痛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学习能够基本掌握病人腰背四肢痛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了解病理生理机制。能够综合运用医学的基本方法对病人进行评定、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腰背四肢痛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二)熟悉各类腰背四肢痛的特点及救治
(三)了解腰背四肢痛的病因分类
三 教学内容
1.病因与临床特点
2.急诊处理
3.腰椎间盘突出症
4.上尿路结石
第七章 出血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学习能够基本掌握病人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了解病理生理机制。能够综合运用医学的基本方法对病人进行评定、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二)熟悉出血的病因分类,各类出血的特点及救治
(三)了解病理机制
三 教学内容
1.咯血
2.消化道出血
3.血尿
第八章 呕吐与腹泻
一 教学目的
学习培养学生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对患者的突发呕吐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呕吐的主要鉴别诊断
(二)熟悉腹泻的主要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呕吐与腹泻的治疗
三 教学内容
1.呕吐
2.腹泻
第九章 少尿与无尿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学习能够基本掌握病人少尿与无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了解病理生理机制。能够综合运用医学的基本方法对病人进行评定、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少尿与无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二)熟悉少尿与无尿的病因分类,少尿与无尿的特点及救治
(四)了解病理生理机制
三 教学内容
1.少尿与无尿
2.急性肾损伤
3.急性尿潴留
第十章 急性中毒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中毒的定义及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掌握急性有机磷杀虫药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特效解毒剂应用原则;熟悉阿托品化及部分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了解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 教学要求
1掌握中毒的定义及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
2掌握急性有机磷杀虫药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特效解毒剂应用原则;
3熟悉部分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及阿托品化;
4了解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 教学内容
1概述:毒物、中毒、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的定义;
2毒物的分类和毒性;
3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4中毒机制、中毒原因;
5中毒的临床特点: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6中毒诊断与鉴别诊断;
7中毒的急诊处理原则;
8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表现、特效解毒剂应用原则及阿托品化表现;
9中毒预防;
10小结。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认识常见环境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二 教学要求
1掌握淹溺的定义、分类、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生命指征评估;了解淹溺现状;
2掌握中暑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理;熟悉中暑的致病因素及易发因素、生命指征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冻伤的分类、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冻伤的分度;
4掌握烧烫伤的面积、分度、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生命指征评估、诊断;
5掌握电击伤的分类、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
6掌握蛇毒的分类、蛇咬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熟悉生命指征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 教学内容
1淹溺的定义、分类
2淹溺的临床特点、生命指征评估
3淹溺的急救处理;
4中暑的定义、中暑的致病因素及易发因素
5中暑的生命指征评估、诊断及鉴别诊断
6中暑的临床表现
7中暑的急救处理
8冻伤的定义、分类及分度
9冻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
10烫伤的定义、分类及分度
11烫伤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
12电击伤的定义
13电击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处理
14蛇毒的分类
15毒蛇咬伤的临床表现
16毒蛇咬伤及急救处理
第十二章 急性感染
一 教学目的
学习急性感染诊断与处理原则;掌握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原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升急性感染的诊断能力。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感染定义
(二)熟悉社区获得性肺炎典型临床表现、急诊处理
(三)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机制
三 教学内容
1. 诊断与处理原则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第十三章 休 克
第一节 概述
一 教学目的
学习休克系指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学会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休克的分类
(二)掌握休克的临床特点
(三)掌握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 教学内容
(一)休克恶化是一个从组织灌注不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至衰竭的病理过程。
(二)休克的治疗原则是去除原因、诱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 、恢复正常代谢
第二节 各类休克的特点及救治
一 教学目的
学习按病因分类的各类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处理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处理
(二)掌握低心源性性休克的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处理
(三)了解神经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处理
三 教学内容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最重要的是补充血容量
(二)各种类型的休克其急救处理各有其特点
第十四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学习能够基本掌握MODS和全身性感染的概念和临床表现,了解MODS和全身性感染的发病机制。能够综合运用医学的基本方法对病人进行评定、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MODS和全身性感染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二)熟悉MODS和全身性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MODS和全身性感染的发病机制
三 教学内容
1.概述
2.全身性感染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十五章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学习能够基本掌握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临床表现,了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病机制。能够综合运用医学的基本方法对病人进行评定、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正常人细胞内液及细胞外液比例,每天水摄入和排出平衡;血清钠、钾和钙的正常值;各种水钠紊乱、钾和钙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血气分析正常值,各种酸碱失衡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体液组成、分布和体液平衡调节,酸碱平衡调节;各种体液平衡失调对机体的影响和代偿机制;各种酸碱失衡的代偿机制。
(三)了解正常人体液的组成及分布,体液平衡、酸碱平衡概念;各种水电解质紊乱病因、病理生理和实验室检查。
三 教学内容
1.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酸碱平衡紊乱
第十六章 心肺脑复苏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心肺脑复苏及心脏骤停的概念,学会快速判断心脏骤停,能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熟悉小儿基本生命支持的方法、高级生命支持的内容、常用复苏药物及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了解心脏骤停的原因、脑复苏的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心肺脑复苏及心脏骤停的概念、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二)掌握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三)熟悉小儿基本生命支持的方法;
(四)熟悉高级生命支持的内容、常用复苏药物;
(五)了解心脏骤停的原因、脑复苏的内容;
(六)熟悉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
三 教学内容
(一)心肺脑复苏的概念;
(二)心脏骤停的概念、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三)成人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四)小儿基本生命支持的方法;
(五)高级生命支持的内容、常用的复苏药物;
(六)脑复苏;
(七)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
第十七章 创伤急救
一 教学目的
认识创伤在急诊医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学习创伤急救体系组成及其特点,创伤的院前评分与分拣方法,创伤基本生命支持的内容,以及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救治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创伤、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定义。
(二)掌握批量伤员的分拣。
(三)掌握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定义与救治原则。
(四)熟悉创伤生基本命支持五项内容的具体操作方法,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的临床表现、诊断。
(五)了解创伤急救体系组成。
三 教学内容
(一)创伤的定义
创伤急救体系组成及其特点
(二)创伤的院前急救:
1创伤的院前评分与分拣方法
2创伤基本生命支持
(三)特殊创伤急救:
1多发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救治原则。
2复合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救治原则。
3挤压伤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救治原则。
第十八章 急危重症监护
一 教学目的
掌握急危重症监护:循环系统功能监护(AP、CVP、肺动脉楔压、心输出量、肺动脉压/胸腔内血容量(ITBVI)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机械通气时的收缩压变异(SPV)、脉压变异(PPV)和每搏输出量变异(SVV))、呼吸系统监护(血气分析、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测定、肺功能监测)、危重病的营养监测与支持等有那些监护内容。学会合理运用各种监护应用于急危重患者。
二 教学要求 (加粗、四号)
(一)掌握循环系统功能监护、呼吸系统监护、危重病的营养监测与支持
(二)熟悉脑、肾、肝、胃肠、凝血功能监测
(三)了解急危重症监护功能概述
三 教学内容
(一)急危重症监护的概念与急诊重症监护单元
(二)循环系统功能监护
1动脉血压(AP)
2中心静脉压(CVP)
3肺动脉楔压、心输出量、肺动脉压
4 ITBVI与GEDV
5机械通气时的收缩压变异(SPV)、脉压变异(PPV)和每搏输出量变异(SVV)
6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监护技术
7超声心动图
(三)呼吸功能监护
(1)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
(2)血气分析
(3)肺功能监测
(四)脑功能监护
(五)肾功能监护
(六)其他器官系统功能监护:肝、胃、凝血功能
(七)危重症的营养监测与支持
第十九章 灾难医学总论
一 教学目的
在学好临床医学同时,系统地掌握灾难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突发灾难事件与现场急救的医疗救护原则;掌握各种急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学会和掌握危重症的判断和救治决策,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灾难医学的范畴、灾难医学发展简史、我国灾难医学简史和现状。
(二)掌握灾难及灾难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
(三)熟悉普及灾难救援知识的重要性和怎样普及救灾知识 。
(四)了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灾难医学救援中的品德。
(五)熟悉灾难伦理学的重要原则。
(六)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点。
(七)熟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报告及应急反应和现场处理原则。
(八)熟悉灾难造成传染病流行的机制和灾后传染病防治与卫生保障策略。
三 教学内容
1灾难及灾难医学的概念、分类和范畴
2灾难医学发展史和我国灾难医学简史和现状
3灾难医学的教学特点
4普及灾难救援知识的重要性和怎样普及救灾知识
5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灾难医学救援中的品德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点
7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报告及应急反应和现场处理原则
8灾难造成传染病流行的机制
9灾后传染病防治与卫生保障策略
第二十章 灾难现场医学救援
一 教学目的
认识灾难现场的医学救援时在现场、临时医疗等医院外环境中,针对各种灾难导致的人员伤害所实施的救援。学习现场救援,、现场分拣、分级救治和伤员转运等医学救援技术,以及救援人员的生存技能和自我防护和大宗尸体的处理和身份鉴定。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灾难现场救援基本技术。
(二)掌握灾难现场医学救援中伤员分拣的目的和方法。
(三)掌握分级救治的原则和方法。
(四)熟悉转运的适应症、禁忌症和转运原则。
(五)了解救援人员的生存技能和自我防护。
(六)了解大宗尸体的处理与死者身份鉴定。
三 教学内容
(一)灾难现场的医疗急救
1灾难现场基本生命支持
2灾难现场高级生命支持
3内脏损伤的判断
4灾难现场创伤急救技术支持
(二)伤员的现场分拣:
1现场分拣的目的
2现场分拣的方法
(三)伤员的分级救治:
1分级救治原则
2分级救治组织
(四)伤员的转运:
1院间转运的指征和原则
2院间转运的方式和方法
(五)救援人员的生存技能和现场防护
1野外生存技能
2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
3救援现场的防护技能
4继发性创伤应激的防治
(六)大宗尸体的处理及患者身份鉴定
1大宗尸体处理的原则
2尸体搜寻和存放
3尸体身份辨认和信息处理
4尸体移交和长期存放
第二十一章 自然灾害的医学救援
一 教学目的
自然灾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一系列事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危害各具特点,救治原则不同,采取科学、有效的救治非常重要。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海啸、洪水、泥石流、风灾的危害特点及救援原则;
(二)掌握地震危害特点及救援原则;
(三)掌握地震的概念。
三 教学内容
(一)地震危害特点
1发生突然、防御难度大
2破坏力强,伤亡惨重
3次生灾害多复杂
4地域性分布和周期性
5地震预报困难
救援原则
1确立救护指挥官
2医疗救援队分组
3救护伤员原则
4伤员分流与转运
5医护人员自我防护
(二)海啸危害特点
1灾害特点:破坏力大、速度快、突发性强、次生灾害多
2伤亡救援特点:救援环境恶劣、伤员分布广、受伤人员多、伤情复杂、伤亡惨重、骨折挤压伤多、易漏诊和误诊、受灾人群心理创伤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突出
现场救援原则
1对个体先抢后救原则
2对群体分类救治原则
3分区救治原则
4后送原则
5紧急卫生救援
(三)洪水伤害特点
1淹溺
2寒冷损伤
3中暑
4爆炸及烧伤
5机械损伤
6叮咬伤
7公共卫生及相关疾病
8精神障碍
9传染病
救援原则:
1救援到达前原则:明确任务、充分物资准备、争分夺秒、保持联络通畅、协同救援、合理救援
2现场救治:做好伤员分类、提高救治整体效能、迅速安全转运伤员、掌握重点、注意安全
(四)泥石流
1危害特点:突发性强、冲击力强、季节性强、危害性大、对人类危害
2救援原则:统一指挥与救治、区域救治与巡回救治、地方救治与外来救治、分级救治与合理转运、安全第一、针对性、救治与防疫结合、健康宣教与心理辅导
(五) 风灾
1危害特点:台风特点、龙卷风特点、对人危害
2救援原则: 医院指挥中心准备、医院水电资源准备、物质及急诊科准备、现场医疗与卫生救援。
第二十二章 人为灾害的医学救援
一 教学目的
人为灾害是人为因素即人类活动或社会活动导致的灾难。人为灾难包括交通事故、矿难、危险化学品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等。很多自然灾难的发生有人为因素的参与,包括水土流失、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另外还包括特殊的人为灾难,如战争、恐怖袭击、等。如何采取科学的救援措施对人为灾难进行救援与自救非常重要。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矿难、件的危害特点及救援原则;
(二)掌握交通事故、火灾的危害特点及救援原则。
三 教学内容
(一)交通事故
1灾害特点: 高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驾驶人、车辆和道路环境因素影响;可预防和减少的灾难
2交通创伤种类:撞击伤、碾压伤、切割伤、刺伤、跌落伤、挥鞭伤、安全带伤、安全带伤、方向盘伤、烧伤、爆炸伤
3伤情特点:致伤因数多、损伤机制复杂;伤情严重、死亡率高;诊治难度大
救援原则
1现场环境评估与自我保护
2事故类型评估和伤员分拣
3现场救援人员之间的协调
(二)火灾
1灾害特点: 火焰烟气蔓延迅速、空气污染通气不畅视线不良、人物集聚杂乱拥挤、心理紧张行为错乱、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损伤机制:直接伤害、间接伤害
救援原则:
1医疗救援:脱离热源、开放气道、冷水湿敷、包扎止血固定、补液、镇痛、镇静、中毒急救
2 灭火: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窒息灭火方法、化学抑制灭火方法
3 火灾时的处置与自救
(三)矿难
1危害特点
损伤机制:砸伤、挤压伤、坠落伤、切割伤、爆炸伤、溺水窒息
伤情特点:受伤者、时间特点、受伤部位、损伤类型
2救援原则
(四)件
1危害特点:成因、致伤因数、伤情特点
2救援原则:现场救援、预防
第二十三章 灾难心理救援
一 教学目的
学习掌握创伤性事件的心理救援的五个救援步骤,熟悉灾民社区心理救援服务及非专业人员的心理救援意识与技能,了解群体性灾难应激反应及心理救援系统的建立与运作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创伤性事件的心理救援的五个救援步骤
(二)熟悉灾民社区心理救援服务及非专业人员的心理救援意识与技能
(三)了解群体性灾难应激反应及心理救援系统的建立与运作
三 教学内容
1.群体性灾难应激反应
2.心理救援系统的建立与运作
3.灾民社区心理救援服务
4.非专业人员的心理救援意识与技能。
【推荐教材】(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急诊与灾难医学》,沈洪,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9月
【参考书目】
【有关说明(教学建议)】
…… ……
( 编制:杨勇/ 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