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古诗十九首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32:50
文档

古诗十九首详案

教学名称:《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刻体会从诗歌中传递出来的离别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分析体会主人公的感伤。教学难点:通过对诗中离别情感的反复品味,让学生产生共感,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简要概括诗歌发展脉络。2、介绍《古诗十九首》。二、具体赏析(一)整体把握。全体诵读。(提示“遗”的读音,提醒学生要注意积累)提问:全诗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样情感?(二)分析。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重点分析字词:涉、采、芙蓉、兰、芳草。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推荐度:
导读教学名称:《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刻体会从诗歌中传递出来的离别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分析体会主人公的感伤。教学难点:通过对诗中离别情感的反复品味,让学生产生共感,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简要概括诗歌发展脉络。2、介绍《古诗十九首》。二、具体赏析(一)整体把握。全体诵读。(提示“遗”的读音,提醒学生要注意积累)提问:全诗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样情感?(二)分析。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重点分析字词:涉、采、芙蓉、兰、芳草。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教学名称:《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刻体会从诗歌中传递出来的离别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分析体会主人公的感伤。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中离别情感的反复品味,让学生产生共感,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简要概括诗歌发展脉络。

2、介绍《古诗十九首》。

二、具体赏析

(一)整体把握。

全体诵读。(提示“遗”的读音,提醒学生要注意积累)

提问:全诗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样情感?

(二)分析。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重点分析字词:涉、采、芙蓉、兰、芳草。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重点分析字词:谁、思、远道。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重点分析字词:望、长、漫浩浩。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重点分析字词:离居、忧伤、终老。

四、课后作业

请把《涉江采芙蓉》改编成一则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不少于200字。

      2、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板书设计:

                涉江采芙蓉

     喜悦

 游子        失落

期望             比兴

 思妇        失望

忧伤     

上课,同学们好!

…….。

 在刚刚学过的《离骚》当中,有这样两句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自屈原以来,许许多多的诗人把“芙蓉”作为诗歌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芙蓉”有关的诗歌——《涉江采芙蓉》。

选自《古诗十九首》,下面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古诗十九首》。

…..。

下面,我就来具体看一下《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歌。

大家齐读整首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涉江采芙蓉》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为谁(注意这里的“遗”读wèi?意思是“送给,赠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忧思以终老。”

(如果学生读错字了,纠正后,再读一遍课文)

大家说,表达了什么感情呢?

………..。

朗读一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大家想一想,初读这两句,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样的?(希望答案:环境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缓缓流淌的江水,芳香美好的花草,视觉、嗅觉同时得到了享受。有花,有草,有水;启发:这两句画面感极强。这样的画面是怎样的呢?)而这些只是我们读者读这两句诗给我们的一种感受,还有一个人置身其中,主人公,他的心情此刻又是怎样呢?不光是欣赏,还“采芙蓉”。带着喜悦浓烈高兴的心情。

这两句就是说,我看到了这么好的“芙蓉”,尽管它在江的对面,可是我要把它采下来,然后满怀期待,满怀喜悦献给我心里面像“芙蓉”一样美好的那个人。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可是,我看看周围,我心里的那个人不在我身边呀,在哪里呢?“在远道”这里虽然用了一个设问,自问自答,其实他早就知道了结果,这两句与前面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热烈、高兴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了主人公强大的心理落差。此刻,主人公的心情是非常的失落。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提问:大家想一想与“望”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从中选择一些词语分析此刻主人公的心情。)

有“希望、愿望、奢望、期望、失望、怅望”等等(两类,一类是名词,一类是动词)。那么谁来说说,此时主人公“望旧乡”的心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找两到三名同学回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情感变化的细节,先是望旧乡是有所期待,是带着期望,望而不见才产生了失望,怅望的情绪。同时,注意每名学生回答完后要给予客观的评价,多用鼓励的语言)

“还顾望旧乡”回头向家乡的方向望过去,我是满怀期待的,希望能够看见我所思的那个人,但是我的望能有结果吗?不能啊,因为“长路漫浩浩”,“长路”表示路的距离是非常的遥远,“漫浩浩”表示范围是无边无际,我已经不知道走了有多远,家乡在哪里,在什么方位我都已经模糊不清楚了,我只是记得我是一直往前走,所以当我想看看家乡的时候,我就只能回头,可是,我都已经不知道身在何处,望也是徒劳的,看不到家乡在哪里,至于所思之人更是想见也见不到啊。晏殊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你看诗歌的兴发感动就在这里。写的是主人公望而不得的失望,惆怅,可它又不拘囿于此。我们不也总说相思相思,这就意味着两个相爱的人分离后,思念是相互的。“还顾望旧乡”你在这里望旧乡,你可知道,在“旧乡”的家中还有一位思妇同样在远望归人。温庭筠写过一首小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倚栏是为了望远,望远是为了期待远方的征人,“梳洗罢”我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美,等待我所爱的人回来,就“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每一个船过来,我都希望船上有我怀念的人,“过尽千帆”一千条船都过去了,“皆不是”没有一个是我所盼望的那个人,“斜晖脉脉水悠悠”从早晨一直看到日落,斜晖脉脉,流水悠悠,这个人始终是没有回来。每日的盼望,每日的落空。

所以,不论是游子还是思妇,他们清楚的知道,在他们没有见面之前,始终都会“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这种失望、惆怅的情绪是挥之不去的,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离居”就是分离,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分离大致分为几类,比较而言,哪类会更让人忧伤呢?2、你如何理解忧伤的?。

………….。(找两到三名同学回答,引导学生体会生离死别的痛苦,比较出生离是比死别更痛苦的一件事)

“同心”感情深厚的意思,“离居”是分别,“终老”是安度晚年,直到死去。我们感情如此深厚,却不能在一起,始终分离,只有忧伤伴随左右,直到终老。

我们说人世间的别离,有生离也有死别,不论是哪种都会让人感伤的,二者到底哪一个更令人悲哀呢?(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讲解)死别是痛苦的,因为生别还有希望再见,而死别者是再也不能够复返了。所以我们说,死别往往是一恸而绝,而生离别则是在你的有生之年永远要怀念,要悲哀。所以,你们看,哪一个更痛苦呢?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尽管我们的感情深厚,可陪伴我们“终老”的只有“忧伤”。很显然,这里的分离是一种生别离,那又是怎样的一种痛彻心扉的忧伤呢?《古诗十九首》中说了“思君令人老”啊,彼此思念的人的年华就这样在一天天的忧伤慨叹中衰老直至终老了。

更悲惨的是,事实上已经是死离别了,可当事人还以为是生别离,还要经受着相思苦痛的煎熬。唐诗说:“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哀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她的丈夫可能早已成为无定河边的一堆白骨了,可是他的妻子犹是深闺梦里人,仍然是每天梦见他,她不知道她的丈夫已经战死在沙场上了。这真是悲哀。

这首诗我们就讲完了,主人公由最初采“芙蓉”的兴奋、喜悦,到“所思在远道”的失落,从带着希望“望旧乡”到望而不得的失望,最后感叹在有生之年不能相见,年华就这样在忧伤等待中老去,真是一唱三叹,柔肠百转。我们说诗歌带给我们的这种兴发与感动,是实实在在的,能够让我们从中深切的去体会那种情感,那种经常被我们忽略的最隐幽、最细腻的情感。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它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不光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涉江采芙蓉》就告诉我们:既然分别如此痛苦,就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所以同学们,珍惜每一个与你有关的人,比如父母,记住一句话叫“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每一件与你有关的事,比如学习。记住一句话叫“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下课。

文档

古诗十九首详案

教学名称:《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刻体会从诗歌中传递出来的离别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分析体会主人公的感伤。教学难点:通过对诗中离别情感的反复品味,让学生产生共感,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简要概括诗歌发展脉络。2、介绍《古诗十九首》。二、具体赏析(一)整体把握。全体诵读。(提示“遗”的读音,提醒学生要注意积累)提问:全诗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样情感?(二)分析。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重点分析字词:涉、采、芙蓉、兰、芳草。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