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捷豪公司所有电镀类产品的来料检验。
2.抽样办法:
外观检查采用GB/T 2828.1-2003一般检查水平II级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在来料批量中随机抽取样本。个别项目的抽样数量,依本文件后附录之规定。
3.检查条件:
3.1照明:500-1000Lux。
3.2目视距离:距离对象20-50cm(检查者与待检测零件距离)。
3.3时间:每一个产品5-15秒(根据待检测零件每一面大小而定)。
3.4角度:检查视线与视观表面成45度角。
4.外观等级定义:
产品表面外观等级是根据产品最终组装面来定义。
A级面:组装后外露面。
B级面:除A级面以外的所有非外露面。
5.词汇定义:
5.1压痕:金属废料或异物压陷在模具表面与金属板间造成的凹痕。
5.2刮伤:零件与尖锐异物接触在表面留下的沟槽,其长度大于其相对的深度及宽度。
5.3磨损:长度及宽度相对大于其深度之擦伤或磨擦痕迹的表面缺失。
5.4水渍:表面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或模糊部分。
5.5针孔:从镀层表面贯穿到镀层底部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
5.6麻点: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在电镀表面形成的小坑。
5.7起皮:镀层呈片状脱落基底镀层或基体之现象。
5.8起泡:在电镀过程中由于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失去结合力而引起一种凸起状缺陷。
5.9阴阳面:镀层表面局部亮度不一或色泽不均匀之缺陷,多数情况下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出一定规律。
5.10斑点:镀层表面的一类色斑,暗斑等缺陷,是由于电镀过程中沉淀不良,异物粘附或钝化液清洗不干净等原因造成。
5.11烧焦镀层:在过高电流的情况下形成的黑暗色,粗糙松散,品质差的沉积物,其中含有氧化物或其它杂质。
5.12雾状:镀层表面存在程度不同的雾状覆盖物,多数产生于光亮度层表面。
5.13树枝状结晶:电镀时在阴极上(特别是边缘和其它高电流密度区)形成的粗糙/松散的树技状或不规则凸起的沉淀物。
5.14海绵状镀层:与基体金属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
6.镀膜层的质量要求
6.1镀层厚度
检测仪器:膜厚仪,厚度参6.4电镀测试要求附表对应各镀件膜厚
编制: 审核: 核准
6.2附着力
采用GB/T5270-2005的测试方法,镀锌的用百格测试,镀铬的用挫刀测试。
6.3耐腐蚀性测试
采用GB/T10125-1997的中性盐雾测试方法,将NacL5%配制成溶液,盐水温度35±2°,PH值6.5-7.2,比重1.0255-1.0400,测试时间参6.4电镀测试要求附表
6.4电镀测试要求附表
6.4.1镀覆方法和处理方法的表示符号见下表
方法名称 | 符号 | 备注 | |
镀覆方法 | 电镀 化学镀 机械镀 锌铬膜 | EP CP MP JZnCr | |
化学处理方法 | 化学氧化 阳极氧化 锰盐磷化 锌盐磷化 铬酸盐处理(白色) 铬酸盐处理(彩色) 铬酸盐处理(绿色)铬酸盐处理(黑色) 铜及合金钝化 | CO AO MnPh ZnPh B C G H P | 钢铁化学氧化又称发兰 包括镀铬阳极松孔 磷化无特定要求时只标注Ph 磷化无特定要求时只标注Ph 简称白钝化 简称彩色钝化 简称绿钝化 简称黑钝化 也用于银层钝化表示 |
分类表 | |
使用条件分类 | 使用环境特点 |
严酷腐蚀 | 1.离地面近,容易受到污泥侵蚀或擦伤 2.常受手汗腐蚀 3.经常受到风雨直接侵害 4.处于高温或高湿下工作 5.容易受到机械磨损 |
中等腐蚀 | 1.雨雪不直接接触的部位 2.离地面较高 |
轻微腐蚀 | 1.不含侵蚀性气体且比较干燥 2.封闭总成内部 |
镀锌:
标记 | 基体金属 | 镀层厚度μm | 使用条件 |
EP·Zn25 EP·Zn15 EP·Zn10 EP·Zn6 | 钢 | 25 15 10 6 | 严酷腐蚀(特殊) 严酷腐蚀 中等腐蚀 轻微腐蚀 |
标记 | 基体金属 | 镀层厚度μm | 使用条件 |
EP·Cu15 | 钢 | 15 | 防渗碳,防碳氮共渗 |
EP·Cu4 | 钢 | 4 | 啮合、钎焊 |
EP·Cu2 | 钢、铸铁 | 2 | 钎焊 |
标记 | 基体金属 | 镀层厚度(μm) | 使用条件 |
EP·Ni30 EP·Ni20 EP·Ni10 | 钢,铁 | 30 20 10 | 严酷腐蚀,耐磨 中等腐蚀,耐磨 轻微腐蚀,耐磨 |
Cu/EP·Ni20 Cu/EP·Ni10 Cu/EP·Ni5 | 铜 | 20 10 5 | 严酷腐蚀,耐磨 中等腐蚀,耐磨 轻微腐蚀,耐磨 |
标记 | 基体 金属 | 镀层厚度 μm | 镀层硬度HV | 使用条件 |
EP·Cr150 EP·Cr120 EP·Cr100 EP·Cr60 | 钢,合金铸铁 | 150 120 100 60 | 不低于750 | 要求较高的耐磨零件 |
EP·Cr13 EP·Cr10 | 钢,合金铸铁 | 13 10 | 不低于750 | 一般耐磨件 |
EP·Cr6 | 钢,合金铸铁 | 6 | 不低于750 | 进排气阀杆 |
标记 | 基体金属 | 镀层厚度μm | 松孔深度μm | 镀层硬度HV | 使用举例 |
EP·Cr150AO | 低合金铸铁 | 150~200 | 30~70 | 不低于750 | |
EP·Cr40AO | 钢 | 40~60 | 13~30 | 不低于750 |
标记 | 基体金属 | 镀层厚度μm | 试验 | |||
Cu | Ni | Cr | 时间(h) | 评定等级 | ||
EP·Cu20Ni30Cr | 钢 | 20 | 30 | 0.5 | 48 | 6 |
EP·Cu20Ni20Cr | 钢 | 20 | 20 | 0.5 | 32 | 6 |
EP·Cu10Ni10Cr | 钢 | 10 | 10 | 0.5 | 8 | 5 |
EP·Cu8Ni5Cr | 钢 | 8 | 5 | 0.5 |
|
|
Zn/EP·Cu20Ni30Cr | 锌合金 | 20 | 30 | 0.5 | 48 | 5 |
Zn/EP·Cu20Ni15Cr | 锌合金 | 20 | 15 | 0.5 | 32 | 5 |
标记 | 基体金属 | 镀层厚度 μm | 中性盐雾试验 时间(h) | 盐雾试验 评定等级 | 使用条件 |
Cu/EP·Pb25 | 铜及铜合金 | 25 | 72 | 6 | 与硫酸接触的零件 |
EP·Pb15 EP·Pb10 | 钢 | 15 10 | 48 | 6 | 与硫酸接触的零件 |
标记 | 基体金属 | 镀层厚度 | 中性盐雾试验 | 使用条件 | |
μm | 时间(h) | 评定等级 | |||
EP·Sn10 | 钢 | 10 | 48 | 6 | 防渗氮,电气触点 |
Cu/EP·Sn5 | 钢、铜、 合金铸铁 | 5 | - | - | 磨合、稳定 接触电阻 |
EP·Sn2 | 钢 | 2 | - | - | 密配、钎焊 |
标记 | 基体 金属 | 镀层厚度 | 中性盐雾试验 | 使用条件 | |
μm | 时间(h) | 合格要求 | |||
EP·Cd15 | 钢 | 15 | 120 | 主要表面无白色腐蚀产物 | 抗海洋性腐蚀的零件 |
EP·Cd6 | 钢 | 6 | 120 | 主要表面无白色腐蚀产物 | 抗海洋性腐蚀的零件 |
标记 | 基体 金属 | Cu层 厚度 μm | Ni层 厚度 μm | Cr层 厚度 μm | 试 验时间 (h) | 试验合格要求 | 使用条件 |
PL/EP·Cu30Ni15Cr PL/EP·Cu20Ni10Cr PL/EP·Cu15Ni7Cr | ABS 塑料 | 30 20 15 | 15 10 7 | 0.5 0.5 0.5 | 32 16 8 | 不应出现铜层腐蚀、镀层起泡、塑料基体露出等缺陷 | 严酷腐蚀的外部件 |
标记 | 膜类型 | 膜层质量g/m2 | 使用条件 |
CO | 氧化 | - | 轻微防蚀、着色处理 |
MnPh10 | 锰盐磷化 | 10 | 防蚀,抗磨 |
MnPh5 | 锰盐磷化 | 5 | 磨合 |
MnPh2 | 锰盐磷化 | 2 | 磨合 |
ZnPh15 | 锌盐磷化 | 15 | 润滑,减摩 |
ZnPh10 | 锌盐磷化 | 10 | 润滑,防蚀 |
ZnPh5 | 锌盐磷化 | 5 | 润滑 |
标记 | 基体金属 | 氧化膜厚度 | 中性盐雾试验 | 使用条件 | |
μm | 时间(h) | 合格要求 | |||
Al/CO | 铝及其合金 | 10 | 72 | 主要表面无白色腐蚀产物 | 防蚀 |
标记 | 基体金属 | 中性盐雾试验 | 使用条件 | |
时间(h) | 合格要求 | |||
Zn/C | 锌合金 | 72 | 主要表面无白色腐蚀产物 | 防腐蚀 |
标记 | 基体金属 | 外观要求 | 使用条件 |
Cu/P | 铜及铜合金 | 金属本色或彩虹色 | 防蚀 |
标记 | 膜层质量g/m2 | 中性盐雾试验 | 使用条件 | |
时间(h) | 合格要求 | |||
JZnCr9 | 36 | 1000 | 无红锈 | |
JZnCr6 | 24 | 500 | 无红锈 | |
JZnCr4 | 15 | 48 | 无红锈 |
标记 | 镀层厚度 >μm | 中性盐雾试验 | 使用条件 | |
时间(h) | 合格要求 | |||
MP·Zn10 | 10 | 48 | 无白色腐蚀产物 | 高强度零件(HV≥390)10.9级 和12.9级螺栓、弹簧垫圈 |
MP·Zn6 | 6 | 48 | 无白色腐蚀产物 | 高强度零件(HV≥390)10.9级 和12.9级螺栓、弹簧垫圈 |
检验项目 | 判定基准 | 检验水平 | AQL | 检验方法 | 备注 |
电镀挂痕 | 明显程度不能超过限度样板 | G-II | 2.5 | 对照限度样品 | B级面轻微可以接受,但不能露底 |
光亮度 | 日光灯下距眼睛50CM看不出来 | G-II | 2.5 | 目视 | B级面光亮度不要求 |
平滑度 | 不能低于限度样板 | G-II | 2.5 | 对照限度样板 | |
局部无镀层 | 不允许 | G-II | 2.5 | 目视 | 盲孔内除外 |
水印 | 不允许 | G-II | 2.5 | 目视 | |
挂位 | 不允许 | G-II | 2.5 | 目视 | B级面可接受,但不能露铜 |
毛刺镀层粗糙 | 不允许 | G-II | 2.5 | 目视 | |
针孔麻点 | 不允许 | G-II | 2.5 | 目视 | |
起泡,脱皮 | 不允许 | G-II | 2.5 | 目视 | |
镀层局部呈雾状 | 不允许 | G-II | 2.5 | 目视 | B级面可以接受 |
条纹状,树枝状海绵状镀层 | 不允许 | G-II | 2.5 | 目视 | B级面可以接受 |
镀层烧焦 | 不允许 | G-II | 2.5 | 目视 |
来料检验表、 IQC日报表、产品测试报告
8. 参考文件
GB/T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_盐雾试验
GB/T5270-2005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