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8岁,已婚,汉族,退休琴师。因“反复咳嗽、咯痰22年,心悸、气急、浮肿2年,加重半月”收入院。自1962年始,每遇冬季咳嗽、咯痰发作,7~10天即可好转,每年发作2~3次,1974年以来逐渐加重,每次持续三个月以上,天气转暖方可缓解。上楼、干重活时有气急感。1982年冬始,咳嗽、咯痰终年不停,受凉后加重,伴有心悸、气急、下肢浮肿。近两年静卧亦觉气急,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半月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又发作。于今日收容入院。母因“肺气肿”于1950年病故。患者担任琴师40余年,有长期松香接触史。自述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气喘等病史。
体检:体温36℃,脉搏10/min,呼吸32/min。血压9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性重病容。神志清楚,半卧位,呼吸及语言困难。烦躁,体检欠合作。巩膜及皮肤未见黄染,浅表淋巴无肿大。头颅无异常。眼睑无浮肿。两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灵敏,耳无脓性分泌物。鼻通气良好。口腔无特殊气味,唇发绀,扁桃体无肿大,咽部充血,伸舌居中。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吸气时呈三凹征。两侧呼吸运动对称,节律规则。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及握雪感。叩诊两肺反响增强,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较弱,呼气音延长,两肺上部可闻及干性罗音,两肩胛下区可闻细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剑突下可见心尖搏动,范围较弥散。未触及细震颤。心界叩不出,心率104/min,心律齐,各瓣音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肋缘下3cm,剑突下5cm,质中,边缘钝,轻度触痛;脾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无异常。直肠指诊,前列腺肥大,质中,表面光滑,沟消失。脊柱、四肢无畸形,运动无障碍,关节无红肿,无杵状指、趾,双下肢小腿以下呈凹陷性浮肿,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膝腱、跟腱反射正常,巴彬斯奇征、克尼格征、布鲁辛斯基征阴性。
血象:红细胞计数×1012/L,血红蛋白156g/L ,白细胞计数11×109/L,中性80%,淋巴15%,单核2%,嗜酸2%,嗜碱1%。
胸部X线片:两肺透亮度增加,纹理增多、紊乱,肋间隙增宽,右肺下动脉干横径18mm。心影大小正常。
讨论题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的表现有哪些
(二)什么是三凹征
(三)干啰音、湿啰音各分几种临床意义有哪些
(四)该患者心脏浊音界为什么叩不出来
(五)慢支急性发作期感染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葡萄球菌等,这些致病菌感染应如何选择抗菌素该患者的年龄大,哪一类抗菌素应用要慎重
(六)该患者合理氧疗的方案是什么
(七)该患者应用洋地黄的前题是什么利尿剂应用的原则是什么
(八)慢支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慢支怎样分型、分期
(九)写出该患者的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