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2021中考化学复习推断题专项综合练及详细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31:52
文档

2020-2021中考化学复习推断题专项综合练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钾、钙、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杂质一定不含______。(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______。(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银溶液和稀,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______
推荐度:
导读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钾、钙、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杂质一定不含______。(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______。(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银溶液和稀,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______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钾、钙、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杂质一定不含______。

(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______。

(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银溶液和稀,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______。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还不能确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

【答案】氯化铜 碳酸钠 氯化钠 钾    

【解析】

【详解】

(1)氯化铜溶于水,溶液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和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钠,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所以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碳酸钠和钙只能含有其中的一种; 故填:氯化铜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钙;故填:碳酸钠

(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银溶液和稀,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氯化钾、氯化钠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所以由(1)可知,杂质中一定没有氯化铜、钙,由(2)可知,杂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3)可知,杂质中一定还有氯化钠,杂质中不能确定的是钾。故填:氯化钠;钾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H、O、S、Fe、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A、C是单质,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E的固体俗称“干冰“,F是氧化物,F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D_____。

(2)写出E的一种用途:_____。

(3)写出D→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反应。

(4)写出B﹣C、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C:_____;F→E:_____。

【答案】CuH2SO4灭火复分解Fe+CuSO4==Cu+FeSO4CuO+COCu+CO2

【解析】

【分析】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H、O、S、Fe、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A、C是单质,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E的固体俗称“干冰“,所以E是二氧化碳,F是氧化物,F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氧化铜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4:1,所以F是氧化铜,D会与氧化铜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与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硫酸,C会与硫酸反应,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C可能是铁,铁能转化为A,A是单质,铁与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A是铜,B能转化为铜,铁与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B是硫酸铜,将假设代入框图,假设成立。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铜,化学式是Cu,D是硫酸,化学式是H2SO4;

(2)E是二氧化碳,可用灭火;

(3)写出D→E反应是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4)B﹣C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 F→E的反应是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COCu+CO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3.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_;写出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化合反应 3CO+Fe2O32Fe+3CO2 Fe+CuSO4=FeSO4+Cu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框图式的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性质及特殊的反应条件等题目的“题眼”, 该题的题眼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且B属于单质,故可判断B为单质铁,B与X溶液反应得到红色固体单质E,可判断为单质铜,同时得到无色气体G,为氢气,浅绿色溶液F自然为硫酸亚铁,而A是由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1)物质A是氧化铜,化学式是:CuO;反应④的方程式为:2Cu+O22CuO,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2)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3)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考点:框图式的推断题

4.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      。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u

(2)Na2CO3+H2SO4=Na2SO4+H2O+CO2↑

CuO+H2Cu+H2O

Al+3AgNO3═Al(NO3)3+3Ag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则推测H为铝;根据“G为紫红色固体”,则推测G为铜;根据“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推测B为氢氧化钙;根据“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结合图框,则推测A,F分别为碳酸钠、硫酸铜;根据“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则推测C可能为稀硫酸、D为氢气、E为氧化铜、I为银,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G为铜,故其化学式为Cu;

(2)A与C反应,即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 Na2SO4+H2O+CO2↑;D与E反应,即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H→I反应,即铝与银溶液反应生成铝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3AgNO3═Al(NO3)3+3Ag。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5.图中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D含相同的阴离子,C、D、E、F含有同一种元素,C、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C之间的反应可用于检验铵态氮肥,B、E之间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名称:     ,F的化学式:     .

(2)写出C的一种用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                            ;

D→E:                            ,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答案】(1)盐酸;CaO;

(2)改良酸性土壤;

(3)2NH4Cl+Ca(OH)2=CaCl2+H2O+2NH3↑;CaCl2+ Na2CO3=CaCO3↓+2NaCl;复分解

【解析】

试题分析:

(1)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E之间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所以B、E是盐酸、碳酸钙,A、C之间的反应可用于检验铵态氮肥,所以A、C是铵态氮肥和碱,A、B、D含相同的阴离子,所以A是氯化铵,B是盐酸,E是碳酸钙,C是氢氧化钙,盐酸会转化成D,D和碳酸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氯化钙,碳酸钙会转化成F,F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所以F是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盐酸,F是CaO;

(2)通过推导可知,C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3)A→C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H2O+2NH3↑;D→E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盐酸,CaO;(2)改良酸性土壤;(3)2NH4Cl+Ca(OH)2=CaCl2+H2O+2NH3↑;CaCl2+Na2CO3=CaCO3↓ +2NaCl;复分解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6.(4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氧化铁、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发生反应。已知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物质的化学式是         。

(2)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丙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向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烧杯中溶液的pH会       (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BaCl2(2)Ca(OH)2+Na2CO3==CaCO3↓+2NaOH (3)Fe2O3+6HCl==2FeCl3+3H2O (4)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那么丙溶液呈酸性,故丙是稀盐酸;五种物质中氧化铁只能与稀盐酸反应,故戊是氧化铁;而氯化钡只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其他物质能相互反应,故丁是氯化钡,乙是碳酸钠,则甲是氢氧化钙。把推断出的物质代入,推断正确。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Ca(OH)2+Na2CO3==CaCO3↓+2NaOH;

(3)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Fe2O3+6HCl==2FeCl3+3H2O;

(4)甲是氢氧化钙,丙是稀盐酸,它们会发生中和反应,故向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烧杯中溶液的碱性会逐渐的减弱,PH会变小。

考点:物质的推断,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7.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可用于金属除锈,B难溶于水。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A 与D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Cl(或H2SO4)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或H+与OH-生成H2O分子/H+与OH-生成H2O)。 H2SO4 + BaCl2=BaSO4↓+2HCl  (或HCl +AgNO3=AgCl↓+HNO3 CO2+Ca(OH)2= CaCO3↓+H2O (或SO2+ 2NaOH=Na2SO3 + H2O)    

【解析】

A可用于金属除锈,则A是盐酸(或硫酸);B难溶于水,且A能转化为B,则B是氯化银(或硫酸钡);水能转化为D,A能与D反应,则D为碱(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水能与C反应,D也能与C反应,则C为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1)A的化学式为HCl(或H2SO4);A为酸,D为碱,A 与D反应为中和反应,实质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2)盐酸与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 +AgNO3=AgCl↓+HNO3(或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 + BaCl2=BaSO4↓+2HCl);(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H2O (或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2NaOH=Na2SO3 + H2O)。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8.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已略去)。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B的化学式为_____,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C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FeCl2      

【解析】

【分析】

根据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A是铁,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B是氯化亚铁,E是氯化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所以C是氢氧化亚铁。

【详解】

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A是铁,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B是氯化亚铁,故B的化学式为FeCl2,D→E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是铁,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C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C是氢氧化亚铁。

9.A、B、C、D、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 D是黑色固体,且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E的固体俗称干冰。①、②、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CO2 Na2CO3+2HCl=2NaCl+CO2↑+H2O     

【解析】

【分析】

A、B、C、D、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E的固体俗称干冰,所以E是二氧化碳,D是黑色固体,且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①、②、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所以D是氧化铜,C是碳,A是碳酸钠,B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

(1)由分析可知,D是CuO,E是CO2;

(2)反应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反应④是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10.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请回答:

(1)甲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___ 

(2)写出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3)甲和乙的化学性质不同,写出一点 _________ .

【答案】(1)做燃料或冶炼金属等;(2):CO2+Ca(OH)2=CaCO3↓+H2O;(3)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二氧化碳不能 ,(或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等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丙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则丙可能是碳酸钙,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因此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乙和丙能够相互转化,因此丙是碳酸钙,乙是二氧化碳,则甲是一氧化碳,因此:(1)甲是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因此可以做燃料、冶炼金属等,(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如: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或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等合理即可)。

考点:碳和碳的氧化物

11.已知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最常见的溶剂,则丙是_____(填化学式);若乙、丙组成元素相同,且丙是有毒气体,则乙转化成丙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若三种物质都含有铜元素,且分别是单质、氧化物、盐中的一种,则乙、丙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若乙是建筑材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且甲是纯碱,则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O2 吸热 置换反应 Ca(OH)2+CO2═CaCO3↓+H2O    

【解析】

【详解】

(1)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乙是最常见的溶剂,则乙为水,甲为过氧化氢。甲可转化为乙和丙,则丙为氧气,若乙、丙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丙是有毒气体,则丙为一氧化碳,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填:O2;吸热

(2)若三种物质都古有铜元素,且分别是单质、氧化物和盐,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可知,甲为氧化铜,乙、丙为铜单质和铜盐,则乙、丙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3)乙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乙为碳酸钙,甲为碳酸钠,则丙为二氧化碳。则丙转化成乙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种不同物质,其中D为铁锈的主要成分,A~G均含有同一种元素,F广泛应用于造纸制玻璃及印染工业,H中只含有两种元素。A、B、C、E、F为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反应②放热。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所属物质类别是_____(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2)G的化学式_____。

(3)物质A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②_____。

【答案】酸 CO2 改良酸性土壤 6HCl+Fe2O3=2FeCl3+3H2O CaO+H2O=Ca(OH)2    

【解析】

【详解】

(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种不同物质,其中D为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氧化铁,A~G均含有同一种元素,F广泛应用于造纸制玻璃及印染工业,所以F是碳酸钠,H中只含有两种元素,A、B、C、E、F为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反应②放热,H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H是盐酸,A会与盐酸反应,所以A是氢氧化钙,E会与氧化铁、碳酸钠反应,所以E是酸,碳酸钠、氧化铁会转化成G,所以G是二氧化碳,B和氢氧化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水,水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所属物质类别是酸;

(2)G的化学式是CO2;

(3)物质A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4)反应①是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反应②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1)酸;

(2)CO2;

(3)改良酸性土壤;

(4)6HCl+Fe2O3=2FeCl3+3H2O,CaO+H2O=Ca(OH)2。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某种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还含有较多的脉石(SiO2)和少量石灰石。下图是利用该镁矿石制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的工艺流程。

已知CaSO4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前将镁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①中碳酸镁与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

(3)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部分硫酸钙,过滤1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MgSO4还有____________。

(4)步骤⑥中的操作a名称是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 MgCO3+H2SO4=MgSO4+H2O+CO2↑ CaSO4 降温结晶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自然界中开采出来的镁矿石是块状的,如果不将其粉碎,稀硫酸只能和块状镁矿石的表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小,反应速率较慢。因此反应前将镁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

(2)步骤①中碳酸镁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是::MgCO3+H2SO4=MgSO4+H2O+CO2↑

(3)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部分硫酸钙,过滤1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MgSO4还有硫酸钙(CaSO4)。因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大部分变为沉淀,但有少部分溶解在水中。

(4)从题中提供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加大,故步骤⑥中将溶液浓缩蒸发,然后降温结晶,就会有七水硫酸镁晶体析出。因此操作a的名称是:降温结晶。

14.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这里的“碳”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气体。

(3)甲醇(CH3OH)完全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证明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燃料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流程图,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这里的“碳”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气体。

(3)甲醇(CH3OH)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入澄清石灰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15.亚硫酸钠在印染、造纸等众多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研究小组采用如图实验流程用Na2CO3溶液吸收SO2制备Na2SO3。

反应I中随着SO2的增加,依次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SO2+H2O+2Na2CO3=Na2SO3+2NaHCO3

SO2+2NaHCO3=Na2SO3+2CO2↑+H2O

SO2+H2O+Na2SO3=2NaHSO3

(1)H2SO3的名称为亚硫酸,则Na2SO3的名称为_____。

(2)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溶液得到Na2SO3,由此可知,Na2SO3的溶解度曲线是与题图2中的_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3)操作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4)查阅资料可知,向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硫的过程中,溶液中有关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2所示。则线1表示_____(填化学式,下同)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线2表示_____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5)实验时,“反应Ⅱ”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将反应1中生成的 NaHSO3转化为Na2SO3,则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6)实验后,将Na2SO3样品放置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样品中出现Na2SO4杂质,且放置时间越长产生的Na2SO4越多,则Na2SO3样品变质为Na2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答案】亚硫酸钠 B Na2SO3 Na2CO3 Na2SO3 NaOH+NaHSO3=H2O+Na2SO3 O2+2Na2SO3=2Na2SO4    

【解析】

【分析】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详解】

(1)由于H2SO3的名称为亚硫酸,所以Na2SO3的是亚硫酸对应的钠盐,所以名称为亚硫酸钠。故填:亚硫酸钠

(2)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溶液得到Na2SO3,说明亚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Na2SO3的溶解度曲线是与题图2中的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故填:B

(3)操作2是晶体析出过滤,所以得到的滤液是亚硫酸钠的饱和溶液,所以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Na2SO3。故填:Na2SO3

(4)向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硫的过程中,碳酸钠应该越来越少,所以线1表示 Na2CO3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而线2表示 Na2SO3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最终亚硫酸钠转化为亚硫酸氢钠,所以线2是亚硫酸钠。故填:Na2CO3;Na2SO3

(5)实验时,“反应Ⅱ”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将反应1中生成的 NaHSO3转化为Na2SO3,是氢氧化钠和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OH+NaHSO3=H2O+Na2SO3。故填:NaOH+NaHSO3=H2O+Na2SO3

(6)实验后,将Na2SO3样品放置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样品中出现Na2SO4杂质,且放置时间越长产生的Na2SO4越多,是亚硫酸钠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O2+2Na2SO3=2Na2SO4。故填:O2+2Na2SO3=2Na2SO4

【点睛】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6.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去,并测定食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某工厂实验员设计了如图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根据如图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的名称是___,沉淀A化学式是___;

(2)滤液B中溶质成分有___,试剂甲是____;

(3)实验得到NaCl固体中还含有少量杂质,为了除去杂质.实验员对流程作出如下改进:在滤液B蒸发结晶之前,先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改进流程中加入的盐酸稍过量也不会在NaCl固体中产生新的杂质,其原因是____.

(4)实验员提出了两个数据测定方案.测定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称量食盐样品的质量和经洗涤、干燥的沉淀A或CaCl2固体的质量,并进行计算.

方案二:称量食盐样品的质量和实验改进后所得NaCl固体的质量,并进行计算.

请你判断:上述所选称量数据不合理的是方案____,理由是____.

【答案】过滤 CaCO3 NaCl和Na2CO3 稀盐酸  盐酸中氯化氢具有挥发性,蒸发时会挥发 二 方案二中测量的分离出的氯化钠有些是来自于分离过程中加入碳酸钠反应之后生成的氯化钠,会使氯化钠的质量偏大,计算出的氯化钠质量分数会偏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加入氯化钙后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操作I将沉淀分离出来,该操作为过滤;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沉淀B是CaCO3。

(2)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滤液中有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两种溶质;溶液C蒸发干燥得到氯化钙固体,碳酸钙与试剂甲反应得到氯化钙溶液,故试剂甲是稀盐酸。

(3)氯化钠中含有的杂质是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水、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若加入的盐酸过量,对本实验没有影响,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时过量的盐酸中的氯化氢气体挥发掉了。

(4)由题意方案一可以根据碳酸钙的质量由方程式计算氯化钙杂质的质量,或者直接称出氯化钙杂质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方案二中测量的分离出的氯化钠有些是来自于分离过程中加入碳酸钠反应之后生成的氯化钠,会使氯化钠的质量偏大,计算出的氯化钠质量分数会偏大。

17.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各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己知:氮化铵受热能分解生成氯化氢气体和氨气,硫酸钠受热不易分解。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

(3)对得到的NH4Cl产品,不用其它试剂,检查其是否纯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验证副产品Na2SO4中含有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蒸发皿 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35°~45° 加热一部分产品,若加热的产品全都消失,则产80纯净 加热副产品,若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则副产品中含有NH4Cl    

【解析】

(1)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蒸发皿、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2)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低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只有在35-45℃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钠的溶解度.所以,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35~45℃;

(3)根据氯化铵受热时分解生成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可用加热法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操作是: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4)根据“氮化铵受热能分解生成氯化氢气体和氨气,硫酸钠受热不易分解”,可以加热副产品,若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则副产品中含有NH4Cl。

18.无水溴化钙可用作阻燃剂、制冷剂,具有易溶于水,易吸潮等性质。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3+、Fe3+等杂质)制备溴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使用的氢溴酸(HBr)的质量分数为26%,若用47%的氢溴酸配置26%的氢溴酸,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

(2)已知步骤Ⅲ的滤液中不含NH4+。步骤Ⅱ加入的试剂a是_____,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将Al3+、Fe3+分别转化成沉淀而除去,写出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

(3)试剂b的作用__________,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Ⅴ所含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降温结晶、过滤。

【答案】量筒和胶头滴管 Ca(OH)2 Al(OH)3、Fe(OH)3 除去过量的Ca(OH)2 Ca(OH)2 + 2HBr = CaBr2 + 2H2O 蒸发浓缩    

【解析】

【分析】

【详解】

(1)若用47%的氢溴酸配置26%的氢溴酸,属于浓溶液的稀释问题,稀释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需要计算好加水的体积和浓溶液的体积,量取一定量的液体体积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量筒和胶头滴管。

(2)步骤Ⅰ中加入的氢溴酸是过量的,所以步骤Ⅱ中的溶液是酸性的,加入的试剂a后,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能将Al3+、Fe3+分别转化成沉淀而除去,所以a是碱,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a是氢氧化钙(石灰水);将Al3+、Fe3+分别转化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沉淀的化学式为Al(OH)3、Fe(OH)3。故填:Ca(OH)2;Al(OH)3、Fe(OH)3。

(3)步骤Ⅱ中的溶液是酸性的,加入的试剂a(氢氧化钙)过量,所以步骤Ⅲ的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加入试剂b目的除去氢氧化钙还不能引入新杂质,故b是适量的氢溴酸。氢溴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溴化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 + 2HBr = CaBr2 + 2H2O。故填:除去过量的Ca(OH)2;Ca(OH)2 + 2HBr = CaBr2 + 2H2O。

(4)步骤Ⅳ加入适量氢溴酸后得到的是不含其它溶质的溴化钙溶液,步骤Ⅴ经过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可以得到溴化钙晶体。故填:蒸发浓缩。

19.某种矿石由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和二氧化硅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稀盐酸之前要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除了Mg2+外,还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写出矿石中的任意一种金属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只写一个)。

(3)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逐步转化为沉淀。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pH数据见下表。为保证产品纯度、减少产品损失,并便于操作,所得溶液B的pH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用不等式表示)

氢氧化物Fe(OH)3

Cu(OH)2

Mg(OH)2

开始沉淀的pH

1.54.28.6
完全沉淀的pH

3.26.711.1
(4)写出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Fe3+、Cu2+、H+ MgO+2HCl═MgCl2+H2O(或Fe2O3+6HCl═2FeCl3+3H2O或CuO+2HCl═CuCl2+H2O ) 6.7∼8.6 MgCl2+Ca(OH)2═Mg(OH)2↓+CaCl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加稀盐酸之前要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跟充分;

(2)溶液A中含有镁离子、铁离子、铜离子和氢离子等4种阳离子,除了Mg2+外,还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Fe3+、Cu2+、H+;稀盐酸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

(3)由表中数据可知,溶液pH在6.7时,铁离子和铜离子完全形成沉淀,而镁离子在pH=8.6时开始产生沉淀,因此溶液B的pH可允许的范围为是6.7∼8.6;

(4)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时,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

20.金属钛被称为铁和铝之后崛起的“第三种金属”,它是航海、化工、医疗上不可缺少的材料。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制备金属钛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I的名称是_____。

(2)向钛铁矿中加入的稀盐酸需过量,其目的是_____。

(3)高温条件下,二氧化钛固体、单质碳和通入的Cl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在流程中,可用Na代替Mg制取Ti,其原因是_____。

【答案】过滤 使钛铁矿完全反应 TiO2+2C+2Cl2 TiCl4+2CO 钠比镁的活动性强(或钠比镁活泼),也能置换出金属钛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采用过滤的方法;故填:过滤;

(2)向钛铁矿中加入的稀盐酸需过量,目的是使钛铁矿完全反应;故填:使钛铁矿完全反应;

(3)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钛、碳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故填:TiO2+2C+2Cl2 TiCl4+2CO;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镁的前面,所以钠比镁活泼,在流程中,可用Na代替Mg制取Ti,故填:钠比镁活泼。

文档

2020-2021中考化学复习推断题专项综合练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钾、钙、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杂质一定不含______。(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______。(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银溶液和稀,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_____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