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送友人月下独酌优秀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32:57
文档

送友人月下独酌优秀教案

导学课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之《月下独酌》、《送友人》学习目标1、理清“月”“影”“我”三者的关系,品味诗人的复杂情感。2、把握“白云”“孤蓬”“浮云”“班马”等意向的意义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的美质。   学习重点1、扣住“独”字,品味诗人的情感。2、《送友人》中豪迈不哀伤的情感基调。学习难点感受诗的复杂情感。学法设计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归纳答题技巧。课时安排共1课时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备注学习《月下独酌》一、导
推荐度:
导读导学课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之《月下独酌》、《送友人》学习目标1、理清“月”“影”“我”三者的关系,品味诗人的复杂情感。2、把握“白云”“孤蓬”“浮云”“班马”等意向的意义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的美质。   学习重点1、扣住“独”字,品味诗人的情感。2、《送友人》中豪迈不哀伤的情感基调。学习难点感受诗的复杂情感。学法设计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归纳答题技巧。课时安排共1课时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备注学习《月下独酌》一、导

导学课题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之  

《月下独酌》、《送友人》  

学习目标  1、 理清“月”“影”“我”三者的关系,品味诗人的复杂情感。  

2、把握“白云”“孤蓬”“浮云”“班马”等意向的意义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的美质。      

学习重点  1、扣住“独”字,品味诗人的情感。  

2、《送友人》中豪迈不哀伤的情感基调。  

学习难点  感受诗的复杂情感。  
学法设计  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归纳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授课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备注  
学习《月下独酌》  

一、导入  

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的确,在月亮上满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李白的《月下独酌》寄托这怎样的情感呢?  

二、朗读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三、内容理解  

1、请根据诗歌的意境,理解加线的词句。  

2、交流。  

( 不解饮——不懂得饮酒之乐。)  

徒——白白。  

将——和  

须及春——须,应当。及春,跟随春光。  

永结无情游——永远结成忘情的朋友。无情,双方不通,看似无情。  

相期邈云汉——期,约定。邈,高远。云汉,天河,即天上。)  

3、请用抒情散文语言把这首诗串联起来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四、赏析  

1、李白写这首诗时,人虽在长安皇宫,政治上却很不得意,他的价值仅仅就是陪皇帝玩的一个御用诗人,这离李白栋梁之臣的理想相距甚远。请你联系这个背景,谈谈这首诗里潜藏的情感。  

(诗人面对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独酌而无人陪伴,潜藏着是一种难以摆脱的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是理想之后的失望,是怀才不遇的凄凉,又兼有放浪形骸的孤傲。)  

2、(“举杯邀明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独而不独;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最后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3、有人说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委婉曲折,乐景写哀,请做说明。  

(独酌,无人亲近,本来冷落寂寞,可是文中偏偏设置了月夜、芳香美而有意境的背景;本来孤独一人,可是又幻出月、影来,弄出非常热闹的场面;用乐景衬托浓浓的哀情,委婉曲折后的是凄凉。)  

小结: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附:板书设计:  

 良辰独酌→邀月与影→不解徒随→暂伴行乐→醉后分散→永结相期:  

一波三折,曲径通幽。  

朗读 《送友人》  

一、导入(由学过的送别诗导入)  

二、解体和作者介绍  

1、这是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此诗为唐玄宗天宝末年李白于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送何人难考证,略断为一位失意蹉跎者。  

三、整体感知  

1、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请根据诗歌的意境,理解加黑的词句,并和同学交流  

3、班级交流  

(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  

白水——白亮亮的河水。  

孤蓬——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  

浮云游子意——意,心绪。  

落日故人情——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兹——此。  

萧萧班马鸣——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句。)  

3、请用散文语言,改写这首诗(进一步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和错位性)  

(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分手,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拂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四、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讨论,准备班级发言  

1、有人说,这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有画面,有声色,请分析其画面和声色。  

(画面:青山横亘在城上,白水绕城潺潺流淌,天上的浮云,地上的飞蓬,西斜的落日,离别的马鸣。  

颜色:青、白、红;声音:流水声,马鸣声。)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最是名句,请从修辞手法和情感的角度赏析。  

(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对偶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浮云”、“落日”又作比,形成拟人和象征手法,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3、挥手离别,诗人不写泪眼,而写“萧萧班马鸣”,这是什么手法?你在其他地方见过这种手法的运用吗?  

(这是一种曲折含蓄的手法:马因分离而嘶鸣,难舍难分,这声音更叫到人心里,马都不愿分离,更何况是人,表情达意宛转含蓄,别是一番风味。)  

(列车启动了,姐姐走了。车轮在铁轨上碾过,在我心上碾过……我的面前,两条铁轨,延伸到越来越远的地方……)  

五、小结  

   

      

   

   

   

   

   

   

回顾你积累的“月亮”诗句。  

   

   

   

   

   

   

   

   

   

   

阅读,理解,  

交流  

   

   

   

用抒情散文语言把这首诗串联起来  

   

   

   

   

   

   

   

   

联系背景知识,谈谈这首诗里潜藏的情感。  

   

   

   

探究:李白是如何扣住“独”字来抒情写怀的?  

   

   

   

   

   

   

   

   

   

   

   

   

   

   

   

   

   

   

   

   

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朗读,理解,交流  

   

   

   

   

   

   

   

   

   

   

你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这首诗吗?  

   

   

   

   

   

   

   

   

   

赏析诗句(可从词句,情感,表现手法等角度。)  

   

   

   

   

   

   

   

   

   

   

   

   

   

   

   

   

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反思  

   

   

文档

送友人月下独酌优秀教案

导学课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之《月下独酌》、《送友人》学习目标1、理清“月”“影”“我”三者的关系,品味诗人的复杂情感。2、把握“白云”“孤蓬”“浮云”“班马”等意向的意义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的美质。   学习重点1、扣住“独”字,品味诗人的情感。2、《送友人》中豪迈不哀伤的情感基调。学习难点感受诗的复杂情感。学法设计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归纳答题技巧。课时安排共1课时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备注学习《月下独酌》一、导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