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 | 网络游戏的产业链构建与商业模式研究 | |||||
学生姓名 | 孔帅 | 班级学号 | B10110023 | 专业 | 经济学 | |
提纲(开题报告3000字以上): 1.对指导教师下达的课题任务的学习与理解 2.阅读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的综述 3.根据任务书的任务及文献调研结果,初步拟定的执行(实施)方案(含具体进度计划) 请按照上面提纲在框内完成开题报告 | ||||||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 "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请按照我给的模板完成开题报告,字数共3000字左右即可,请按照上面的提纲,不要擅自写提纲,压缩字数
1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视角
1.1 选题的意义
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产生了许多新鲜的各种事物,在不断的提升和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游戏就运营而生了。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渐渐形成了独特的互联网络新经济模式,国内的网络游戏产业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井喷式的发展。在这段时间的发展中,国内网络游戏也由开始的一家独大,到后来的群雄逐鹿,到最后的百家争鸣,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规模,有产业,并且能带来巨大收益的网络产业。网络游戏已经不单是一个单一产业,而是包括了互联网、计算机、消费电子等诸多领域。影响到了各种相关产业。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大范围的普及, 我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在发展的的同时, 慢慢成为互联网产业新的增长点。过去这个不被常人所看重的行业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他的发展也受到了来自社会乃至的关注和支持。网络游戏不在是妖魔鬼怪,而是一个新的产业链,一个新的聚宝盆。国外对网络游戏运营的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对网络游戏的盈利方面,没有对网络游戏的产业链构架进行细致研究,并且国外对网络游戏的研究文献比较少。国内有不少学者对网络游戏的运营与盈利进行分块的分析,但是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构架比较少,我认为国内的网络游戏运营方面的研究的同时必定会与网络游戏盈利模式一起共同研究,两者虽然是不同的整体但是在研究时是密不可分的运营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所以我觉得两者有机的结合研究,可以更直观的表现网络游戏这个新经济的全面毛。过去十年的网络游戏发展前进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我国网络游戏产业总体日益繁盛的市场表层下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尤其最近两年随着游戏推广与竞争门槛的抬高、产业利润率的降低这不但使得很多中小网络游戏处于一种缺乏资金推广同时又很难吸引玩家两难的处境,而且也成为了网络游戏产业界内大型的运营企业深感忧虑的问题。所以本文对网络游戏产业的运营与盈利模式的研究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对网络游戏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丝贡献。
请对文献按照类别或视角分成二类或三类
对于游戏产业商业模式进行研究,需要以产业链条上的价值形成为导向。针对中国网游市场上述现状,本文拟从产业链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网络游戏现状及产业链结构,从中梳理出网游企业在创造价值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点原则,以及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链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发展具有多种产业特征的创意产业提供一些有益尝试和经验探索。
何里汉(Houlihan,1988)认为产业链是一种物流,即产业链是从供应商开始,经过生产者最后到消费者的物流活动。史蒂文斯(Stevens,19)他认为的产业链不在仅仅是一个产品链,而是一个范围更宽广的信息链和功能链。哈里森(Harrison,1993)产业链应该是将采购的原材料,转化为中间产品和成品,然后将最终成品出售给用户的全方面功能网络。曹芳,王凯(2004),郁义鸿(2005),蔡宇(2006)将产业链的内部活动中心放在了产品的生产以及服务提供,而将其他活动放在了次要地位。张铁男,罗晓梅(2005)则认为部门活动是一个整体,不应该有主次之分。刘明宇,翁瑾(2007)认为产业链中包括了供应链。李心芹、李位明、兰永(2004)从供给与需求依赖程度将产业链分成资源导向型产业链,产品导向型产业链,需求导向型产业链,市场导向型产业链。吴金明、邵昶,(2006)根据产业之间的主要关系和契约形式将产业链分成了市场交易式、纵向一体化式、准市场式、混合式。刘富贵、赵英才(2006)根据产业链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技术推动型、资源带动型、需求拉动型、综合联动型。郁义鸿(2005)根据两个产业之间或相邻市场的关系,将这种分类关系分为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关系和并行产业之间的横向关系两类。现在的企业在生产中涉及到的不单单是原材料的攻击产品的生产运输等一系列企业内部活动,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以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为联系的产业网络。产业跟包括了企业外部部门(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和外部活动。产业链的产业结构将不再是简单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了,产业链的内容将得到不停的丰富。产业链不再是一个产品的生产服务链,必定会成为以一个供应链为物流基础,通过产业模式一定程度上对产品进行价值的增值形成一个产业价值链。
2.1 国内络游戏研究及发展趋势
一. 国内络游戏的运营与盈利模式研究现状
Dmitri Williams(2002)有了一个简单的网络游戏产业结构模型出版发行,物流渠道、零售商和玩家,李梓新(2003)将网络游戏产业链分为了四道工序:第一道是人才,第二道是行销,第三道是通路,第四道是二次开发。冷敏剑(2004)、杨健和郭建中(2004)、孙靖(2007)都认为网络游戏运营的关键产业链是“上游”。只有掌握了产业链上游才能掌握产业运营的主动权。吴涛(2004)认为网络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传统店面分销、虚拟卡直销模式、运营商上向一体化、开发商下向一体化、渠道商上向一体化。余弢(2004)运用信息规则理论认为盈利模式应该分为经营模式、产品模式、营销模式、收入模式。王颖(2010)则是将盈利模式直接认为是网络游戏的收费模式。
二. 国内络游戏产业运营模式
三.
叶恒(2010)在对中日韩美四国的网路游戏产业链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美国网络游戏产品的开发通常是采取发行商出资,制作商用发行商的资金来研发游戏然后由发行商运营销售的产业运营模式。韩国的产业链中包括了对网络游戏人员的开发与储备,实行一体化运营。茅蕾(2010)认为我国的产业运营模式不是单一的是多样的并且分为四种,第一种代理运营模式研究,第二种自主开发加上代理模式,第三种自主产权模式,第四种综合门户和电信运营模式。
三.国内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趋势
四.
作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的运营商将在未来的产业链结构中进行调整,将着力于产业链上游,争取成为网络游戏的开发商,而不是成为网络游戏的代理商。所以这些网络游戏运营商的产业模式也将发生改变,努力成为自产权模式。网络游戏的概念将突破PC网络游戏概念,以手机为设备平台形成手机网游新的网游概念。未来的盈利重心会以网络广告为重心,对网游玩家实行游戏免费策略。
3 研究的基本内容
3.1 基本框架
撰写提纲,请围绕题目的关键词,产业链、商业模式,强化模型或定量分析
1.3 研究方法
2相关领域的文献综述
2.1 产业链的相关综述
2.2 产业链类型
2.3 网络游戏的研究
3 网络游戏的定义与国内络游戏的发展
3.1 网络游戏的研究
3.1.1 网络游戏的定义
3.1.2 网络游戏的分类
3.2 国内络游戏发展状况
3.2.1 国络游戏发展状况
3.2.2 国内网络游戏发展状况
4 网络游戏的产业链结构
4.1 产业链上游
4.1.1 网络游戏开发商
4.1.2 网络游戏设备商
4.2 产业链中游
4.2.1 网络游戏运营商
4.2.2 网络运营商
4.3 产业链下游
4.3.1 网络游戏销售商
4.3.2 网络游戏用户
5 国内外产业运营模式
5.1国络游戏产业运营模式
5.2国内网络游戏产业运营模式
5.2.1 代理运营模式
5.2.2 主开发加上代理模式
5.2.3 自主产权模式
5.2.4 综合门户和电信运营模式
6 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
6.1与网络运营商分成
6.2现在网络游戏的收费模式
6.2.1 在线计时收费
6.2.2 “免费”在线道具收费模式
6.2.3 时间道具综合模式
6.2.4 游戏内广告收费
6.2.5 CD-KEY收费
6.2.6分析比较各收费模式的优缺点
6.3在网络游戏中植入广告
7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7.1 网络游戏产业链结构调整
7.2 网络游戏产业盈利模式的调整
7.3 网络游戏产业新的收费模式
3.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重点:
(1)通过实际资料与数据了解国内网络游戏发展与生存状况,通过产业链结构分析国内网络游戏的产业链结构。
(2)明确产业链,把握住网络游戏运营商在产业链中未来的定位,对未来网络游戏运营商进行运营调整提出意见。
(3)对现阶段网络游戏收费模式的调查分析比较,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新的网络游戏收费模式。
研究难点:
国内网络游戏的发展现状调查和具体数据报告收集,产业链对网络游戏各产业的研究,运用战略管理对未来国内网游运营商运营战略定位,分析各种网络游戏收费模式的优劣点。
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产业链分析和战略管理方式解决网络游戏在发展中未来运营定位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一个新的收费模式来适应网游发展。
4 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为了更好地加强本论文内容的研究,笔者采取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归纳法。搜集整理归纳关于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相关文献资料,对网络游戏运营商的运营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确立网络游戏运营商运营产业链运营的要素构成,并由构建一个网络游戏的产业链模型图。
(2)
(3)实证法。由于本文所研究的题目能找到类似的经济类文献比较比较少,所以本文的研究大多都建立在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文献资料阅读和信息搜集的过程中,对搜集整理到的一些国内网络游戏产业典型案例进行研究。
(4)
(5)比较法。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同时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将这些典型企业的收费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6)
5 预期成果
本文通过对国内网络游戏运营盈利模进行研究,着重分析国内网络游戏产业链结构和网游盈利模式。提出的意见对未来运营商运营战略和盈利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为网络运营商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6 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进度安排
3月12日——3月23日 开题并完成开题报告
3月24日——4月22日 调研并分析整理文献资料,构建论文框架
4月23日——4月29日 撰写论文初稿
4月30日——5月20日 外文翻译及修改
5月21日——6月10日 修改论文,最终定稿
6月11日——6月15日 打印论文,毕业答辩
时间 | 阶段任务 |
11月21日——12月11日 | 开题并完成开题报告 |
12月12日——01月07日 | 调研并分析整理文献资料,构建论文框架 |
01月02日——01月15日 | 学期检查 |
03月12日——03月18日 | 外文翻译及批阅 |
03月26日——04月1 日 | 中期检查 |
04月10日——05月13日 | 撰写初稿 |
05月14日——06月13日 | 修改论文,最终定稿 |
06月11日——06月24日 | 打印论文,毕业答辩 |
[1]尚惠.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现状研究[D]. 河南:河南大学,2009:15-41
[2]
[3]张瑞良,彭蕾.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现状与对策[N] .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7(1):112
[4]
[5]文化部, 信息产业部. 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R]. 国家文化部,2005:2-8
[6]
[7]罗添, 深度关注:掘金十年网游发展四大瓶颈待破[N]. 北京商报,2009(5):7-27
[8]
[9]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10]
[11]赫希曼. 经济发展战略[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58
[12]
[13]曹芳,王凯. 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 农业技术研究,2004(1):71-76
[14]
[15]郁义鸿. 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77-78
[16]
[17]蔡宇. 关于产业链理论架构与核心问题的思考[J]. 财经论坛,2006(9):114-116
[18]
[19]张铁男,罗晓梅. 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5(6):77-78
[20]
[21]刘明宇,翁瑾. 产业链的分工结构及其知识整合路径[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92-96
[22]
[23]李心芹,李仕明,兰永. 产业链结构类型研究[J]. 管理科学,2004(4):60-63
[24]
[25]吴金明,邵昶. 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6(4):36-43
[26]
[27]刘贵富,赵英才. 产业链:内涵、特性及其表现形式[J]. 财经理论与实际,2006(5):114-117
[28]
[29]Dmitri Williams.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the US home video game industry[J]. US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2002,4(1):41-45
[30]
[31]任亨日. 网络游戏产业链与商业模式分析[J]. 上海管理科学,2004(1):53-54
[32]
[33]Vili Lehdonvirta. Real-Money Trade of Virtual Assets: New Strategies for Virtual World Operators[J]. India:virtual worlds,2008:113-117
[34]
[35]Ian MacInnes,Lili Hu. Business models and operational issues in the Chinese online game industry[J].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07,24(2):130-144
[36]
[37]李梓新, 中国抢占游戏产业链上游[J]. 计算机,2003(1):16-17
[38]
[39]冷敏剑. 浅议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化之路[J]. 商业经济,2004 (8) :144-145
[40]
[41]杨健,郭建中. 试论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J]. 上海大学学报,2004 (1) :85-90
[42]
[43]严侃,王凡. 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产业链[J]. 新财富,.2004(2): 41-45
[44]
[45]吴涛.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运营问题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46]
[47]余弢. 基于信息规则的网络游戏产业竞争战略研究[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4
[48]
[49]姚群峰. 解析网络游戏价值链——研发与运营环节[J]. 当代通信,2005(22):48-49
[50]
[51]孙靖. 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与管理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2007,18(1):101-106
[52]
[53]王颖. 中国网络游戏盈利模式研究[J]. 北方经济,2010(12):34-36
[54]
[55]叶恒. 美日韩网络游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 企业家天地,2010(2):24-25
[56]
[57]茅蕾.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运营模式探析[D]. 济南:山东大学,2010
[58]
[59]孙超.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策略分析[D]. 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6:6-58
[60]
[61]佟贺丰. 关于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swot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6(8):54-55
[62]
[63]许强.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 经济管理,2007(9):67-69
[]
[65]康鹏,赵素华. 网络游戏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宁大学学报,2008,35(l):-93\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