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已经推进7年了,在此简要梳理一下新医改的历程。
2009年
新医改方案终稿公布
通过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意见》和 《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 “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
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法人治理运行机制、财政价格补偿机制、医保付费机制等医疗改革在各地试点展开,新一轮医疗改革不断推进。随后《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经营性质的通知》等系列配套措施出台。
2010年
医改渐入“深水区”
医改覆盖面,到2010年已取得了巨大进步。提前一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保障范围也从重点保大病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到2490亿元。
2011年
公立医院改革深水博弈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等。但因收红包回扣、收费不合理、医生态度差等原因,公立医院仍屡遭诟病。
2012年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十二五”医改规划的三项重点: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保基本)、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强基层)、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机制)。
2013年
基药扩容、大病医保、行业标准提高
2009年新医改以来,国家出台一批医改,其中医药分开、医保控费、药品降价、基药目录扩容、基药招标纠偏、抗生素分级管理、新版GSP和GMP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最主要。
2014年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高保障力度、支持社会办医
2014年医改重点工作是:启动第二轮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和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印发《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和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和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
“十二五”医改规划的收官之年
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深化医药卫生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5年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提出7方面27项重点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