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有误的一项是( )
A.畸形(jī) 悄然(qiǎo) 深恶痛疾(è) 矢志不渝
B.要塞(sài) 绯红(fēi) 锐不可挡(dānɡ) 不可名状
C.镌刻(jūan) 解剖(pāo) 藏污纳垢(ɡòu) 震聋发聩
D.履行(nǚ) 犀利(xī) 窒息(zhì) 杳无消息(yǎo)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国藩为挽救大清危局,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真可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B.在这个购物一条街上,各种品牌鳞次栉比,人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
C.主动认罪与被动认罪虽然最终的结果相同,但是认罪的动机却南辕北辙。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C.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会昌县城的空气更加清新。
D.秋天的会昌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5、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改变了贵州,其实,贵州不是也改变着大数据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拒绝毒品”“品行端正”“交通安全意识”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C.“在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句中“在贵州”是定语。
D.“苗绣;蜡染;银饰等民族艺术品展现了多彩的贵州文化。”句中的分号应该改为顿号。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汉字,你是中年文化的载体。 ; ; ;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A.④①③②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壮心不已。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3)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
(5)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6)《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雄浑开阔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渡荆门送别》中李白用比喻手法描写日夜奇幻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②,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tiáo)鱼。又北曲行纡馀③,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④,可列坐而庥⑤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⑥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⑦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⑧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泓:深潭。③纡(yū)馀:曲折伸延。④箭:小竹。⑤庥(xiū):同“休”,休息。⑥酾(shī):分流,疏导。⑦俾(bǐ):使 。⑧蠲(juān):古同“涓”,清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又折西行 西市买鞍鞯(《木兰诗》)
B.然卒入于渴 佁然不动(《小石潭记》)
C.其长可十许步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D.睨若无穷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列坐而庥焉
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D.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4.文中描绘的渠水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内容分析。并请根据文章内容和写作背景,思考第二段加点的“惜”字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1.D
2.C
3.看它很宁静,听起来很悠远。
4.特点:幽深清澈、水流曲折、水声多变。
心情: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何冠军
①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
②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矜功伐,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始终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③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低,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
④中国党自诞生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正如我国伟大领袖同志在1965年与程思远谈话时所言,“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从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打完一场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中国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努力发扬优点、纠正失误。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中,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⑤然而,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却背离了初衷。有人把总结等同于写材料,任由“秀才”坐而论道、凭空出理,只求辞藻华丽、句式整齐,不管是否源自实践,是否对工作有益;有人视总结为行赏的机遇,把尚在构思的蓝图包装成已经完成的工作,为明显存在的问题罗织借口,结果吹大了政绩泡沫,遮蔽了潜在矛盾;有人把总结写成流水账,抄抄文件、堆堆数字、列列表格,既囫囵吞枣应付自己,也草草了事敷衍上级。凡此种种,均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⑥如果对总结来个“总结”,敢于直面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心理学认为,人在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推卸,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然而,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⑦法国作家福楼拜谈及写作体会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如果我们缺少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质,丧失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就容易制造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花架子”,总结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结是客观的观察,也是高度的概括、智慧的结晶,必须保证“含金量”。
⑧王安石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一个“绿”字,就经历了十多个字的反复揣摩。安于做思想懒汉,惯于照猫画虎,难以成就高质量的总结。保持清醒、善于钻研、提高认识,才能知兴替、明得失,用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选自2018年1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联系全文,说说如何才能做好总结。
4.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5.阅读下面的三则名言,说说它们共同阐释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周恩来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雨果
2、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⑪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⑫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1)赏析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加点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⑫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题(4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③书写工整规范。
参:
一
C
A
C
C
A
(1)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2)山山唯落晖 (3)几处早莺争暖树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岂不罹凝寒 (6)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7)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二
三
1.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2. 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这一观点。
3. ①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剖析自我;②不做思想懒汉,善于钻研,具有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③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4. 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接着列举李冰和项羽一正一反的事例,以及中国党取得胜利是因为善于总结的例子来证明“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然后列举总结的种种形式主义现象;最后通过举例分析来揭示怎样才能做好总结。
5. 人只有善于剖析自我、直面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学会总结得失,才能不断进步。
1.D
2.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3.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粱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示例:“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4.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5.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