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36:13
文档

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

SHIPENGINEERING船舶工程Vol.27No.52005总第27卷,2005年第5期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陶永宏,冯俊文(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摘要:通过对世界船舶工业分布、产业集中度的分析,说明船舶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在分析了船舶产业集聚的特点和中国船舶工业现状之后,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集群化建设,构筑大基地;集聚式发展,组建强集团;开展错位竞争,使船舶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等战略思考.关键词:船舶;产业集聚;船舶工业;错位竞争中图分类号:
推荐度:
导读SHIPENGINEERING船舶工程Vol.27No.52005总第27卷,2005年第5期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陶永宏,冯俊文(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摘要:通过对世界船舶工业分布、产业集中度的分析,说明船舶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在分析了船舶产业集聚的特点和中国船舶工业现状之后,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集群化建设,构筑大基地;集聚式发展,组建强集团;开展错位竞争,使船舶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等战略思考.关键词:船舶;产业集聚;船舶工业;错位竞争中图分类号:
SHIP ENGINEERING 船舶工程Vol.27 No.5 2005 总第27卷,2005年第5期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 

陶永宏,冯俊文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

摘  要:通过对世界船舶工业分布、产业集中度的分析,说明船舶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在分析了船舶产业集聚的特点和中国船舶工业现状之后,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集群化建设,构筑大基地;集聚式发展,组建强集团;开展错位竞争,使船舶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等战略思考.关键词:船舶;产业集聚;船舶工业;错位竞争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82 (2005) 05-0063-04

Thinking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China

Based on Industry Cluster

T AO Y ong-hong, FENG Jun-w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world shipbuilding industry,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a phenomenon of industries in clusters appear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After analyzing characteristics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cluster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some considerations of developing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are given, including developing industry clusters and setting up some large foundations, developing centralized clusters and establishing some strong groups, developing dis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making industry clusters differ one from another.

Key words:ship; industry cluster; shipbuilding industry; dislocation competition

1 前言

近年来,有学者分别从加入WTO的影响与对策[1]、产业链、产业集中度和造船融资[2]、“低成本+低效率”引起的结构性矛盾及企业机制和优化环境等角度[3],以及从“关于用产业群战略发展我国造船业的建议”[4]等方面进行过船舶产业战略思考和对策研究.本文将通过对船舶产业集聚现象和特点的分析,提出基于集群化建设、集聚式发展模式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战略思考.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过去几十年国际上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推动产业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模式、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战略思想.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发布的《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产业集聚优势已经超越低成本优势,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导力量.因此,有必要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思考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战略.

2 世界船舶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

依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产业集聚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船舶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现象也十分明显.

(1)从世界造船国产量分布看,世界造船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中国.2003年,韩国造船2330万载重吨,占世界总量的40.7%;日本2030万载重吨,占世界总量的37.1%;中国605万载重吨,占世界总量

收稿日期:2005-02-28;修回日期:2005-06-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课题“长三角船舶产业集聚战略与能力提升研究”2004DJQ3D105 作者简介:陶永宏(1963-),男,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股份制与证券投资.

的11.05%;欧洲及其他国家610万载重吨,占世界总量的11.15%[5].中、日、韩三国占世界造船总量的88.9%,可以说,世界造船业集聚在中、日、韩三国.

(2)从中、日、韩三国造船区域看,船舶制造业都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如:日本的横须贺、长崎;韩国的釜山;中国的上海、江苏、大连和广州.并且上述地区的造船业又是围绕相应的几大造船集团而集聚.如:日本的统一造船、三菱重工;韩国的现代重工、大宇重工;中国的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大连新船等,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

(3)从世界造船企业产量分布看,以2002年为

例,世界前十强造船企业都在韩国和日本,产量累计占世界总量的59.16%(表1),船舶产业集聚发展现象十分明显;大企业的举足轻重作用非常明显,如韩国现代和韩国大宇造船产量分别达到533和507万载重吨,占世界10.75%和10.22%;造船企业向集团化和超大规模化方向发展,韩国现代造船集团主要造船企业2001年~2003年造船量如表2所示,该集团2003年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载重吨,连续三年占世界总量的20%;中国造船企业规模偏小,没有一家进入世界前十强.

注: 资料来源:据张光钦《中国船舶工业统计年鉴》2003及其他资料整理计算.

2002年世界造船量以Clarkson Research Studies 统计数据4960万载重吨计算.

表2 韩国现代造船集团主要造船企业2001年~2003

年造船产量 单位:万载重吨 注:根据Clarkson Research Studies 统计数据计算得到.

表3 2002年中、日、韩三国前五家造船企业产量

比较一览表 单位:万载重吨

注:根据张光钦等《中国船舶工业统计年鉴》2003及其他资料计算得到.

(4)从韩、日、中三大造船强国的船舶产业集中

度来看(表3),2002年韩国造船企业规模最大,产业集中度最高,集聚性最强;日本造船企业规模相对平均,产业集中度较高,集聚性较强;中国造船企业规模偏低,产业集中度较低,集聚现象开始形成.产业集聚使日、韩造船业在生产、原材料采购、研发等方面能形成合力,十分有利于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3 船舶工业产业集聚特点分析

依据产业集聚理论和船舶工业发展的特点,研究认为船舶工业的产业集聚除了小企业产业集聚所具有的专业化、网络化、根植性、学习性和空间集聚性等特征之外.还有如下几个特点:

(1)船舶产业集聚一般所包含的区域大、面积广.一般产品的产业集聚主要集中在一县、一镇,而船舶产业集聚往往是以城市为单位,甚至于跨市和跨省.如世界造船主要集中在日本的横须贺、长崎;韩国的釜山;中国的上海、大连、江苏和广州等省市.

(2)理论上看,船舶产业集聚表现为体现产业链关系的纵向供应链集聚模式.造船业是典型的大型单件装备制造业,纵向供应链关系十分明显,不像一般产品的产业集聚区有很多同类企业,一个典型船舶产业集聚区一般只有几个、甚至于一二个大型造船企业,其他都为船舶分段、配套、服务和零部件制造企

(3)核心企业作用大,配套服务要求高.船舶工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和配套服务要求高的发展条件要求,一个船舶产业集聚区中既要有大型核心造船企业,更要有大量的中小型船舶配套、服务企业.因此,大基地船舶产业集聚区不仅要有各类配套企业,还需要各种服务中心,如材料加工中心、物资材料配送中心、技术服务平台、船舶设计中心和人才培养培训中心等.

4 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

通过综合分析船舶工业产业集聚的特点,充分考虑中国船舶工业的具体实际,经研究认为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路应该是集群化建设,构筑大基地;集聚式发展,组建强集团;开展错位竞争,使船舶产业集群各具特色;加快发展配套业,促进配套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尽快提升船舶产业集群中的设计与研发能力. 

4.1 集群化建设,构筑大基地

我国船舶工业集群化建设、构筑大基地的原则是:立足和发挥现有船舶产业布局、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市场自发形成和推动形成相结合;依据区域特色,产业特点,合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根据上述原则,依据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态势和规划,未来我国将会发展形成三大船舶工业基地、中型船舶产业集群、若干个小型船舶产业集群.(1)三大船舶工业基地.从大集群建设思路来看,我国将集中力量建设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三大基地的造船量将达到世界总量的20%以上,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造船基地.目前,三大造船基地在不断提高造船能力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大型重点船舶配套设备的发展,尽快提高国产船舶设备的配套率,建立船舶设计中心、技术服务平台中心等服务体系.

(2)中型船舶产业集群.从中型集群建设思路来看,我国将会形成上海、江苏的南通和泰州(含江阴和扬州)、广州、大连、浙江的舟山、山东的胶东半岛和福建的厦门为核心的船舶产业集聚区.如江苏的南通、泰州两市船舶工业总量已占江苏省船舶工业总量的70%以上、全国造船总量的15%以上.(3)若干个小型船舶产业集群.从小集群建设思路来看,我国应该培植若干个工业基础好,技术相对发达的市、县形成中小型船舶(分段、部件)制造产业群、一般船舶设备产业群和船舶设备零部件产业群.相对于船舶制造产业群,船舶配套设备产业群点多、面广、量大,产业集群现象将更为明显.如江苏正在形成以南京、泰州等为重点的船舶配套业基地.

4.2 集聚式发展,组建强集团

依据产业集聚发展理论,观察国际船舶产业集聚发展的实际,中国船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应该继续是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应强调集聚式发展,扩大企业规模,重点培育少数几个特大型企业,使它们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核心,并具有与国际大型造船企业抗衡的实力.

研究认为:(1)站在全国的角度,统筹规划,加快培育和组建以现有的龙头造船企业为核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是必要的.我国几家最大造船企业除少数可以合并成立集团外,绝大多数企业都可以吸纳相关企业组建相应的企业集团.特别是地方造船企业更显重要.依据现代总装造船法,目前的龙头企业应该成为核心总装厂,那么,吸纳中小型船厂改建(建造)成大中型分段厂、大型钢结构制造厂组建集团是必要的.(2)组建集团的类型可以是造船与配套综合型的,也可以分别成立造船集团和配套集团;可以是紧密型的,也可以是松散型的;可以是本地区资源整合型的,也可以是跨地区资源优配型的.(3)组建的原则是打破行政分割,自由结合,市场推动,扶持.

4.3 开展错位竞争,使船舶产业集群各具特色

世界以各大造船厂为核心的船舶产业集群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如韩国的现代重工以建造液化天然气船见长;而三星重工则在建造海洋勘探船方面独占鳌头,在世界市场上占有60%的份额;大宇重工在建造大型油船方面称雄.韩国和日本造船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的强大优势是和其开展错位竞争,发挥各集团强项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国造船企业应该注重培植和形成特色,开展错位竞争.

依据我国目前造船业发展态势,我们认为:(1)我国造船业应该分层竞争,各展优势,明确各自的市场定位.我国造船企业可以分成“国家主力”、“地方主力”和“专业兵种”.“国家主力”是指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的大型船厂,它们技术力量雄厚,人才聚集,具有较强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应该重点建造特大型船舶和高附加值船舶.“地方主力”是指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地方大型船厂,如江苏的中远川崎和江苏新世纪公司、山东的莱佛士、浙江的扬帆集团和福建的厦门船舶重工等.这些企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和较强的技术条件、一定的生产设计能力,应该重点建造大型船舶和较高附加值的船舶.“专业兵种”是指生产的产品具有一定特色的中小型造船企业.如江苏的金陵船厂、山东的黄海造船厂,这类企业以生产中小型特色船舶为主.(2)船舶配套企业也应该以地区或骨干企业为单位,培植和形成船舶配套产业集群特色,开展错位竞争.

4.4 加快发展配套业,促进配套业产业集群的形成

我国船舶配套能力很差,远低于日本和韩国.据统计,总体国内配套能力低于40%,其中出口船舶国内配套能力不足30%,远低于日本的97%和韩国的85%.船舶配套业不发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

依据日、韩两大造船强国的发展经验,在造船能力优先发展之后,船舶配套产业将随之得到发展.目前,我国船舶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船舶配套业即将快速、甚至爆发性地发展.而船舶配套产业集聚发展的现象更为明显.国际经验表明,船舶产业集聚是以核心船舶制造群、船舶配套产业群、船舶设备零部件产业群的顺序进行集聚的.因此,要加快发展我国船舶配套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就需要研究、注重船舶配套业产业集聚发展规律,促进船舶配套业产业集群的形成.

4.5 尽快提升船舶产业集群中的设计与研发能力

船舶工业是集资金、技术、劳动密集为一体的产业,科技含量较高.而我国船舶工业长期以来在船舶设计与研发方面能力很差,已经严重影响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有学者通过比较得出:在同样的主尺度、主机马力下,我国设计的船舶船体钢材重量普遍比日韩高10%甚至更多,管路比日韩长12%,电缆多25%~30%,主机功率高9%~13%,且设计周期长[6].

随着船舶工业产业集群的逐渐形成,设计和研发同样也存在一个集聚成长和与船舶工业相互促进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船舶产业集聚区中,又必须具有船舶设计和研发的服务体系(子集聚系统).要尽快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认为加强扶持,倡导产学研结合,鼓励民营资本介入,注重船舶设计与研发能力的集聚是尽快提升我国船舶设计与研发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船舶工业技术水平不仅存在提升的问题,而且还需解决好布局和集聚的问题.依据目前现状,我国船舶设计与研发的重点发展区域应该是以上海、江苏、大连、广州和武汉为核心的船舶产业集聚地区.

参考文献:

[1] 朱汝敬,曹友生,张勇慧.入世后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环

境分析与发展思路建议[J].中国造船,2003(1):1~10.[2] 李福胜,成泽字.关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

考[J].船舶经济贸易,2003(6):7~10.

[3] 徐佳宾.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业经

济,2002(12):48~56.

[4] 王缉慈.关于用产业群战略发展我国造船业的建议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3):42~46.

[5] 张光钦等.中国船舶工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2003.

[6] 朱承志,周国东.中国造船业瞄准世界第一[N].中国水

运报,2003-10-10(4).

中远船务首创国内修船业技术标准体系

9月12日至15日,《中远船务船舶修理技术标准体系》通过了来自中国船级社和中远集团等单位50余名专家的评审。专家一致认定,该标准体系在国内修船业具有首创意义,它的启动和建立将为中远船务迈向一流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先后四易其稿的《中远船务船舶修理技术标准体系》由技术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组成,标准体系覆盖综合、坞修、船体、舾装、轮机、涂装、电气七大类,其中标准134个、指导性技术文件54个,共计188个技术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在编制过程中,编写组与各企业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以及船级社等单位反复研究、磋商,保证了标准体系的严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

此次技术评审后,《中远船务船舶修理技术标准体系》将进入为期3个月的试用阶段,2006年初定稿并正式发布实施。

文档

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

SHIPENGINEERING船舶工程Vol.27No.52005总第27卷,2005年第5期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陶永宏,冯俊文(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摘要:通过对世界船舶工业分布、产业集中度的分析,说明船舶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在分析了船舶产业集聚的特点和中国船舶工业现状之后,提出了中国船舶工业“集群化建设,构筑大基地;集聚式发展,组建强集团;开展错位竞争,使船舶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等战略思考.关键词:船舶;产业集聚;船舶工业;错位竞争中图分类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