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6.1.1 “含重金属污水的排放”和“能源消耗”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包括潜在的紧急情况。
6.1.3“含重金属污水的排放”和“能源消耗”相关合规性义务的识别。
6.1.4管理“含重金属污水的排放”和“能源消耗”这两项重要环境因素的措施的策划。
6.2 建立的“含重金属污水的排放”和“能源消耗”相关环境目标,针对环境目标建立的控制措施。
8.1 针对这两项重要环境因素相关运行所建立的运行准则。
8.2 “含重金属污水的排放”和“能源消耗”涉及的潜在紧急情况相关的应急措施。
47、根据ISO14001标准,请编制某污水处理站的检查表。
答:5.3/7.2 请负责人介绍污水处理站的主要职责、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提供人员名单,抽查关键岗位(如水处理工、化验工)的上岗证、培训记录。
6.1.1 污水处理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包括潜在紧急情况,例如污水泄露。
6.1.2 询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情况。抽查污水处理站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记录,对照现场,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是否包括:
1)废水中第一类污染物的排放。2)污泥的处置。3)化学品的遗撒和泄露等。
6.1.3 抽查法规识别情况,包括适用的污水排放标准等级、污水第一类污染物的相关要求。
8.1 请负责人介绍污水处理日常控制要求,查阅污水处理程序、作业指导书。重点关注:
——污水处理站环保处理验收记录;含一类污染物处理工艺文件;现场工艺执行情况,抽查污水处理记录、药品使用记录;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是否正常,抽查近期设施运行、维护记录;污水处理用化学品管理、存放;污泥、废弃药品及包装物的处置,包括与供方与合同方的沟通等。
8.2 抽查针对污水泄露等事故及紧急情况制定的应急预案,现场检查应急设施、物资的配备情况。
9.1 污水监测工艺,抽查监测记录、第三方监测报告,了解达标排放情况;抽查监测设备校准或检定记录。
10.2 抽查监测不达标或其他不符合的处理情况,抽查相关纠正、纠正措施实施记录。
48、审核员在审核《某印铁厂LNG管理设备定期检查表》时发现,2016年实际检查时间分别为2016.1.4,2016.3.6,查阅公司文件《天然瓦斯LNG泄露点检技术标准》规定:LNG泄露检查频次为1次/月。
答:不符合标准GB/24001-2015标准“8.1组织应建立、实施、控制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实施6.1和6.2所识别的措施所需的过程,通过:按照运行准则实施过程控制。”的要求。
不符合事实:公司文件《天然瓦斯LNG泄漏点检技术标准》规定:LNG泄漏检查频次为1次/月,实际检查时间分别为2016.1.4、2016.3.6。
49、审核员在审核某电子电器厂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发现其中一条记录,客户:该电子产品报废后该如何处置,该厂家客户服务人员回答:我们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无明确规定报废后的处置,建议您可做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
答:不符合标准GB/24001-2015标准“8.1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组织应:a)适当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考虑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并提出环境要求”的要求。
不符合事实:某电子电器厂家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无明确规定报废后的处置要求。
50、2015.6夏天,审核员对某厂设备科位于厂界边上的空压机房进行审核,空压机房四门大开,机械嗡嗡做响,审核员向主管问噪声达标情况,设备科主任说,天气热,不开门机器散热不好,开门后应当会引起厂界噪声超标。审核员又问,空压机房的噪声是否被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设备科主任回答,没有,因为我们进行环境因素评价时是在冬季,那时门窗都是关闭的。
答:不符合标准GB/24001-2015标准“6.1.2组织应运用所建立的准则,确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的要求。
不符合事实:空压机房开门后应当会引起厂界噪声超标,但是噪声未被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
51、现场审核化学品仓库时,审核员发现一员工正在搬三氯乙烯,审核员与其交流,该员工说他是新来的也不是化工专业,领导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知道对此类化学品的管理有什么要求,也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及三氯乙烯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答:不符合GB/T24001-2015标准7.3条款的“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b)与他们的工作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和相关的实际或潜在的环境影响”的要求。
不符合事实:化学品仓库正在搬三氯乙烯的员工不清楚三氯乙烯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52、某审核员在工厂进行审核,当他巡视到西边厂界时,发现一个大的储罐,审核员问是装什么,陪同的经理回答说用来装硫酸,审核员记得公司将硫酸储罐的潜在泄露定为公司的重大环境因素,于是问针对此种情况,工厂采取了哪些措施,经理说储罐一直很坚固,也从来未出现任何事故,最近公司比较忙,未将此事列在议事日程上。
答:不符合标准GB/24001-2015标准8.2条款“组织应:a)通过策划措施做好响应紧急情况的准备,以预防或减轻它所带来的有害环境影响”的要求。
不符合事实:公司将柴油储罐的潜在泄露定为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但是工厂未针对此紧急情况策划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