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二、主要危险因素和常见的职业暴露
1.医疗锐器损伤
医务人员使用针、剪、刀片、安瓿等锐器时若不慎被刺伤或割伤,可能发生经血液传播的;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2.生物因子
医院内聚集大量的微生物,空气和设施中存在大量的病原体。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活动时,经常近距离接触各种微生物,若不慎发生职业暴露,将大大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介险性。
3.化学物品
(1)临床使用的消毒剂,如甲醛、含氯消毒剂、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可通过呼吸道及皮肤黏膜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期接触可引起视力下降、神经系统的损伤及头痛、心悸、失眠等。
(2)各种化疗药物及抗生素:医务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频繁接触各抗肿瘤药物及抗生素,这些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发挥入空气内的微粒,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可致白细胞计数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皮肤过敏,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猝死等。
(3)各种毒性垃圾,如血压计、体温计、荧光灯损坏破碎后流出的水银,占医院卫生材料绝大部分的一次性 PVC 产品等,均可造成人体的慢性中毒和其他损害。
4.防护意识淡漠
医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防护意识淡漠、防护知识缺乏、不注重自我防护、未使用防护用品等,进而导致职业暴露或医院感染。
三、职业安全防护的一般要求
(1)医务人员定期查体,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
(2)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①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烧伤或灼伤。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②采用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③采用气体化学消毒时应防止有毒、有毒气体的泄露,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 对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剂,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④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损伤。⑤处理锐器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等伤害。
(3)各科为医务人员备齐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
(4)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
(5)工作人员发现职业伤害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职工保健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职业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勿将锐利废弃物与其他废物混合放置,尽快将用过的注射器针头、锐器、手术刀片直接正确放入锐器盒内。锐器突出于锐器盒或置于地面上时要借助工具将利器置于利器盒内,勿用手直接接触锐器。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切忌把用过的利器传递于其他人,操作后由操作人员自行处理所有物品,避免意外刺伤。
(4)紫外线照射消毒时避免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开关紫外线灯管时避免双眼直视灯管,应戴护目镜,消毒时室内不宜留人。
(5)清洗消毒器械时锐利器械单独放置,打包时锐利器械端使用安全套,避免刺伤。
(6)站立工作时尽量减少长期伸腰、弯腰等动作。
(7)长期站立会引起静脉曲张,可穿医用弹力袜,适当压迫下肢静脉,降低静脉曲张发生率。
(8)增强抵抗力,并定期健康体检。
五、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1.防护原则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分三级防护: 一级防护针对门(急)诊医护人员;二级防护针对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工作人员;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护人员。参照 SARS 防护原则,介绍医护人员的三级防护原则。
2.个人防护措施
(1)坚持洗手制度:洗手是第一道防线,可以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播给医护人员和护理员,以及其他病人、职工或公众。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而最重要的技术,但也是最难做好的。因此,有必要经常、反复地宣传、教育医院全体员工,为了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制度,即使操作时戴手套,脱手套后也应及时洗手。
(2)戴手套:在大多数情况下,手皮肤表面的暂住菌可以通过洗手而去除。所以只要洗手保洁,可不必戴手套。在接触分泌物、渗出物、血液及体液等感染物时必须戴手套。应用一次性清洁和无菌两种手套为好,用过的手套应放在指定的污物袋内。应强调护理操作时一旦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渗出物等,虽然护理工作尚未结束,也要更换手套。
(3)口罩、护目镜及面罩的应用: 病人排出的(通过喷嚏或咳嗽)或由于医护人员活动产生的空气微粒物质均可携带病原体。为了避免吸入这些微粒物质,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可戴口罩或面罩及护目镜保护眼及呼吸系统。此外,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隔离效果较好的口罩是一种由特殊滤纸(过氧乙烯纤维)制成的高效过滤口罩。口罩只能用一次,湿了就无效。口罩应盖住口鼻部,不能挂在颈上反复使用。护目镜每次用后均应进行清洗消毒。
(4)穿隔离衣:并不是护理所有的病人都要穿隔离衣。只有在衣服有可能被传染性的分泌物、渗出物污染时才使用隔离衣,但进入隔离室的所有人员必须穿隔离衣。一般情况用洗净的隔离衣即可,隔离衣样式同手术衣。不可用前面对襟的工作衣代替。隔离衣只穿一次,湿了就无效,应立即更换。提倡使用一次性隔离衣或塑胶围裙。病原可通过水或其他溶液作媒介透过衣服时,必须穿防水隔离衣。
(5)隔离衣脱掉时应将污染面向里,然后放在污衣袋内,做上隔离标记,运送洗衣房消毒清洁处理。
穿脱隔离衣要求操作正确,衣服的前身、背后腰下和袖中部均属污染区,在一般情况下,穿脱隔离衣的正确步骤:
①穿戴清洁隔离衣的一般步骤:洗手,穿隔离衣,并系好颈后带子及腰带,戴口罩、戴手套。
②脱掉污染隔离衣的一般步骤:解开腰带,脱手套,洗手,脱口罩,解开颈后带子,并将污染面向里脱下,放入污衣袋内,洗手。
穿隔离衣口诀:一左二右三抖袖,四扣衣领五扣袖,六拉左七拉右,两边对齐向后抖,腰带系在前边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