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集团
企业(通用工艺)标准
第四建设公司 ★建筑工程卷★
FCC/TS06.11-61
屋面整体保温层通用施工工艺
2006-12-20发布 2007-01-01实施
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技术处 发布
屋面整体保温层通用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屋面采用整体现浇(喷)保温层施工。
2 施工准备
2.1材料
常用的材料包括沥青膨胀珍珠岩及聚氨酯硬泡体,均应符合相应标准和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
沥青膨胀珍珠岩整体保温材料表观密度为500kg/m3,导热系数为0.1w/(m·K)~0.2w/(m·K),强度为0.6MPa~0.8MPa;
a)膨胀珍珠岩:以大颗粒为宜,容重为100kg/m3~120kg/m3,含水率不大于10%;
b)沥青:60#石油沥青。
整体保温材料:聚氨酯硬泡体材料主要由多元醇与异氰酸酯两组分液体原料组成,采用无氟发泡技术,在一定状态下发生热反应,产生闭孔率不低于95%的硬泡体化合物。聚氨酯硬泡体密度应大于等于55kg/m3,导热系数应小于等于0.022w/(m·K),热衰减倍数V=44~91,平均粘结强度应大于等于40KPa,抗压强度应大于等于0.3MPa,抗拉强度应大于等于500KPa,尺寸变化率应小于等于1%。
c)A组分原料:多元醇应为密封桶装液体,在热反应过程中不应产生有毒气体;
d)B组分原料:异氰酸酯应为密封桶装液体,在热反应过程中不应产生有毒气体;
e)发泡剂等添加剂不应含氟并无毒。
2.2机具设备
加热锅、搅拌机、聚氨酯硬泡体专用喷涂设备、平锹、木刮杠、水平尺、手推车、木拍板等。
2.3作业条件
a)铺设保温材料的基层(结构层)应坚实、平整(基层表面不得有明显积水)、干燥(含水率应小于8%),并办理隐检验收手续;
b)当采用聚氨酯硬泡体时,施工前屋面与山墙、女儿墙、天沟、檐沟以及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应抹成圆弧形,其圆弧半径R=80mm~100mm;
c)平屋面找坡层的坡度应符合要求(当采用聚氨酯硬泡体时,平屋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
d)穿过结构的管根部位,应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
2.4技术准备
a)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对使用喷的工人进行技术培训;
b)保温材料进场后,对材料的产品质量、合格证等进行检查。
3 操作工艺
3.1沥青膨胀珍珠岩保温层
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拌合→铺设保温层→施工保护层
操作方法
a)清理基层:将基层表面的浮灰、油污、杂物等清理干净;
b)拌合
1)沥青膨胀珍珠岩配合比为(重量比):1:0.7~0.8。拌合时,先将膨胀珍珠岩散料倒在锅内加热不断翻动,预热温度宜为100℃~120℃。然后倒入已熬好的沥青中拌合均匀。沥青在熬制过程中,要注意加热温度不应高于240℃,使用温度不宜低于190℃;
2)沥青与膨胀珍珠岩宜用机械进行拌合,拌合以色泽均匀一致,无沥青团为宜。
c)铺设保温层
1)铺设保温层时,应采取“分仓”施工,每仓宽度为700mm~900mm,可采用木板分隔,控制宽度和厚度;
2)保温层的虚铺厚度和压实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一般虚铺厚度为设计厚度的130%(不包括找平层),铺后用木拍板拍实抹平至设计厚度。压实程度应一致,且表面平整。铺设时应尽可能使膨胀珍珠岩的层理平面与铺设平面平行;
d)抹找平层:沥青膨胀珍珠岩压实抹平并进行验收后,应及时施工找平层。找平层配合比为水泥:粗砂:细砂=1:2:1,稠度为70mm~80mm(成粥状)。找平层初凝后洒水养护。
3.2喷涂聚氨酯硬泡体保温层
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铺设保温层→施工保护层
操作方法
a)清理基层:将基层表面的浮灰、油污、杂物等清理干净;
b)铺设保温层
1)根据保温层设计厚度,聚氨酯硬泡体保温层可采用专用聚氨酯硬泡体喷涂设备进行现场连续喷涂施工。施工时气温应在15℃~35℃,风速不超过5m/s,相对湿度应小于85%,以免影响聚氨酯硬泡体的质量。根据保温层的厚度,一个施工作业面可分几遍喷涂完成,当日的施工作业必须当日连续喷涂施工完毕;
2)聚氨酯硬泡体保温材料必须在喷涂前配制好,配合比应准确。两组分液体原料(多元醇和异氰酸酯)与发泡剂必须按设计配比准确计量。投料顺序不得有误,混合应均匀,热反应应充分,输送管路不得渗漏,喷涂应连续均匀;
3)喷涂时,喷运行应均匀,使发泡后的表面平整,在完全发泡前应避免上人踩踏;
4)聚氨酯硬泡体保温层施工,应喷涂一块500mm×500mm同厚度的试块,以备材料的性能检测;
c)施工保护层:聚氨酯硬泡体保温层施工完后,即进行保温层检验、测试,合格后应立即进行保护层施工,如采用刚性砂浆或混凝土保护层,则应在保温层上铺聚酯毡等材料作为隔离层。
3.3细部处理
沥青膨胀珍珠岩整体保温层的细部处理,参见本册“屋面松散材料保温层施工工艺标准”。
聚氨酯硬泡体整体保温层的细部处理
a)屋面与山墙、女儿墙间的聚氨酯硬泡体保温层应直接连续地喷涂至泛水高度,最低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如图61-1);
b)在天沟、檐沟的连接处聚氨酯硬泡体保温层应连续地喷涂(如图61-2);
c)在无组织排水檐口,聚氨酯硬泡体保温层应连续喷到檐口端部,喷涂厚度应均匀地减薄至不小于15mm为止(如图61-3);
d)在伸出屋面的管道或通气管根部,应根据泛水高度要求连续地直接喷涂(图61-4)。
e)在屋顶垂直出入口处,聚氨酯硬泡体保温层收头应连续喷涂至帽口(如图61-5)。
f)水落口防水保温层收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落口杯宜采用塑料制品或铸铁;
2)横式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小于2%;
3)在山墙或女儿墙的横式水落口处,应根据泛水高度要求,将聚氨酯硬泡体保温层连续地直接喷涂至水落口内(如图61-6-1、图61-6-2)。
图61-6-1
g)伸缩缝保温层构造
1)水平变形缝保温层做法:在伸缩缝内填充塑料棒,并用密封膏密封,然后连续地直接喷涂至帽口(如图61-7-1);。
2)屋面与山墙间变形缝处保温层做法:聚氨酯硬泡体保温层应连续地直接喷涂至泛水高度。然后在变形缝内填充塑料棒并用密封膏密封,再在山墙上用螺钉固定能自由伸缩的钢板(如图61-7-2)。
4 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a)保温材料的堆积密度或表观密度、导热系数、强度、吸水率以及聚氨酯硬泡体的尺寸稳定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
b)保温层的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4.2一般项目
a)保温层应拌合均匀,分层铺设,压实适当,表面平整,找坡正确。细部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b)保温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整体现浇保温层为+10%~-5%;
检验方法: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
c)聚氨酯硬泡体应按配比准确计量,发泡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应平整,最大喷涂波纹应小于5mm,且不应有起鼓、断裂等现象;
检验方法:现场抽样检查。
d)整体保温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批量,应按屋面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
5 成品保护
a)在已经铺好的保温层上行走、推小车必须铺垫脚手板;
b)聚氨酯硬泡体材料喷涂施工后20min内,严禁上人行走;
c)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铺抹找平层或保护层,以减少受潮和进水,尤其在雨季施工,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d)屋面上的设备、管线等应在保温层施工前安装完毕,严禁破坏保温层。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施工时应将基层清理干净,以免聚氨酯硬泡体保温层从基层上拱起或脱离;
b)应注意避免保温层边角处的质量问题(如边角不直、边茬不齐整),以免影响找坡、找平和排水;
c)屋面与山墙、女儿墙、天沟、檐沟以及突出屋面结构的迎接处,整体保温层的细部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以免形成防水薄弱点。
7 质量记录
a)整体保温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试验资料(包括密度、导热系数、强度、有毒物含量等);
b)基层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c)整体保温层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抽样质量检验及观察检检查记录)。
8 安全、环保措施
8.1安全操作要求
a)屋面作业必须做好施工安全防护,防止高处坠落;
b)保温材料存放应远离火源,防止发生火灾;
c)材料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防火,无关人员严禁在施工范围内逗留,以防发生意外;
d)施工时,操作人员应正确佩带和使用防护用品,确保安全。
8.2环保措施
a)基层打磨、剔凿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噪声扰民;
b)基层剔凿以及保温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应及时清理运至现场垃圾站,加以遮盖防止扬尘;
c)做到限额领料,每天下班前将未用完的材料退回料库;
d)三级以上风时,应停止喷涂作业,防止飘撒污染环境。
附加说明:
1、本工艺由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技术处提出。
2、本工艺由王水平、赵昌才、陈吉平起草、王水平审核、技术处复审。
3、本工艺由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4、本工艺由中国石化集团第四建设公司技术处发布并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