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单元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第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必修)-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25:42
文档

【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单元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第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必修)-精

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2015年湖北重点中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能量,A项错误;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项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也
推荐度:
导读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2015年湖北重点中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能量,A项错误;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项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也
第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选择题

1.(2015年湖北重点中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能量,A项错误;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项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也不属于分解者,C项错误;蚯蚓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2.(原创)在生态系统中,老虎捕食狼,狼捕食山羊时,山羊和老虎分别属于(  )

A.初级消费者和第三营养级    B.初级消费者和第四营养级

C.二级消费者和第三营养级    D.二级消费者和第四营养级

【答案】B

【解析】此题中的食物链为草→山羊→狼→老虎,草为生产者,山羊为初级消费者,狼为次级消费者,老虎为三级消费者,老虎为第四营养级。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属于生产者

B.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C.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

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对知识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4.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消费者,消费者指的就是动物

B.b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C.c只包含腐生细菌和真菌

D.a、b、c中任何两种成分都可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根据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相互关系,可推知图中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消费者多数指的是动物,但某些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也属于消费者,A错误;分解者中除了腐生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腐生动物,C错误;生物群落应为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而不是其中的几种,故D错误。

5.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图(  )

【答案】A

【解析】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即能利用一定的能量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一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蓝藻等,蓝藻又属于原核生物;分解者为腐生型生物,许多原核生物属于分解者,除此之外,分解者还包括腐生真菌、腐生动物等。

6.(2015年山西太原模拟)某农户在其庭院中种植了谷类、蔬菜和牧草,栽培了蘑菇,养殖了家畜和家禽,还建有一沼气池,构成了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该庭院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

B.生产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人的食物

C.人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

D.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不能作为消费者的饲料

【答案】C

【解析】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故A项错误;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人的食物,如人吃蔬菜、水果时并不是把所有的都吃了,故B项错误;人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有的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饲料,故C项正确、D项错误。

7.下边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被食者

捕食者   昆虫狐狸
昆虫
狐狸
A.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

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

C.鹰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

D.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

【答案】D

【解析】由表格可知存在三条食物链,为草→昆虫→鸟→鹰,草→鼠→狐狸,草→鼠→鹰,A正确;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B正确;鹰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C正确;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和鹰的数量都减少,D错误。

8.(2015年河北唐山模拟)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寻找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星获取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藤壶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海藻

C.海星和荔枝螺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若除去海星一年后,藤壶很可能成为优势种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在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海藻和浮游植物,且主要生产者是浮游植物;由图可知,海星获取的能量%来自于藤壶;海星捕食荔枝螺,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藤壶,故海星和荔枝螺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若除去海星,藤壶可能会大量繁殖,占据岩石表面成为优势种。

9.(2015年江西吉安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
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
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答案】D

【解析】实验组2组和4组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土壤的湿润程度,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1组和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4组由于有微生物,落叶不同程度地被分解,B正确;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微生物的影响,C正确;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灭菌、不灭菌,一个是湿润、不湿润。自变量是灭菌、不灭菌,在湿润条件下1、2组形成对照,在干燥条件下3、4组形成对照,所以1、3组分别是两组对照实验的对照组,D错误。

10.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及其关系,图2为其中a、b、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有两条食物链,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B.图1表示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C.图2中a、b、c三者之间的营养结构是:a→b→c

D.图2中a、b、c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D

【解析】在图1中有两条食物链,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而不存在竞争关系,A项错误;图1具有生态系统的全部构成成分,应表示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生物群落,在捕食链中分解者细菌不占有营养级,B项错误;图2中有一种是草,草是生产者,草的数量增加(减少),引起其他生物数量都增加(减少),据此判断c是草,食物链关系是c→b→a,C项错误;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个方面,a、b、c中没有分解者,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15年安徽合肥四校联考)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其中由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__________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__________。

(2)上图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第__________营养级。

(3)若某种原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绿色植物 分解者 (2)3 三、五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蚯蚓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不能,因为这些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群落应包括这个区域的所有生物(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读图知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分解者,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2)题图有3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五营养级。(3)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导致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反馈调节使蚯蚓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题图中的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12.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鼠、蟾蜍和蛇等6种生物,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是:

①猫头鹰捕食蛇、鼠、鸟;

②昆虫、鸟及鼠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

③蟾蜍和鸟捕食昆虫;

④蛇吞食蟾蜍和鼠。

请回答:

(1)在方框内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此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

(3)占有2个或2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能量转化效率为15%,那么流入猫头鹰体内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含有最多能量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6)由于某种原因,昆虫大量减少,但猫头鹰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说明______________。

【答案】(1) 如图

(2)5 (3)鸟、蛇、猫头鹰

(4)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5)植物

(6)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其他食物链传递至顶级营养级

【解析】由题干可获得的主要信息有:①温带草原含有鸟、昆虫、猫头鹰等6种生物;②这6种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食物关系。解答本题可先根据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再根据食物网依次作答。

(1)6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在题干中已表明,因而可写出食物链与食物网。

(2)由该食物网可知,占有2个或2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是①鸟(占第二、第三营养级)、②蛇(占第三、第四营养级)、③猫头鹰(占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

(4)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即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有所消耗。因而食物链越长,损耗越大,即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便是最长的食物链。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且最主要的成分即生产者,因它处于食物链的首要环节上。

(6)营养级别较高的生物,因同时占有多个营养级,故当其中一条食物链被中断时,能量可由其他食物链供应而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13.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食物网简图。苔类与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

(1)图1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除去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_____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 I、D、A A和D

(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其他多种生物代替(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大量减少,物种E和F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

【解析】(1)由图1分析知,该食物网有7条食物链,此苔类为第一营养级的有2条,以白杨树为第一营养级的有5条,次级消费者有I、D、A;其中A与D有共同的食物G、C,且D是A的食物,因此二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2)由于有C、F、G等多种动物与E处于同一营养级,当E大量减少时,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其他多种生物替代,因而A的数量基本不受影响。

(3)由图2可知,C是A的最主要食物,除去A,则C将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据题干信息知,苔类与物种C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而E、F则以白杨树中层树枝表面的苔类为食,C的大量繁殖使苔类减少,进而导致E、F数量减少。

文档

【名师面对面】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单元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第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必修)-精

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选择题1.(2015年湖北重点中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能量,A项错误;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项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