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孔生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10期
摘要:本文就《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宝玉送给黛玉的那两块旧手帕的文学意象进行解读,认为其意蕴主要有宝玉理解、体贴黛玉;思念、牵挂黛玉;让黛玉放心的爱情信物;对黛玉表达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含意等四个方面。从整部小说的结构艺术上考察,这个情节不但是《红楼梦》的“大交关处”,而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 手帕意象
引言
在《红楼梦》中,宝玉挨打是读者非常熟悉的一个重要细节,但是在宝玉挨打之后,宝玉派晴雯给黛玉送旧手帕这个细节却可能被很多读者所忽略。
一、送旧手帕的内涵
在宝玉挨打之后,天色将晚之时,黛玉曾经单独来看过宝玉,当时宝玉从梦中惊醒,看到黛玉是“两个眼精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1]”,于是宝玉就用假语安慰黛玉说“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得疼痛”,黛玉听了更加泣不成声,气噎喉堵。两人正在说话间,凤姐来看宝玉,黛玉怕凤姐取笑她,就从后院走了。在一拨又一拨的人来看完宝玉之后,直到掌灯时分,宝玉喝了两口汤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当宝玉一觉醒来,已经很晚了,因为宝玉心中最记挂的还是黛玉,想打发人去看一下黛玉,又怕袭人疑心,为了支开袭人,于是就叫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宝玉这时则暗派晴雯以送手帕为名去看望黛玉,当晴雯对黛玉说送来的是家常用的旧手帕时,刚开始黛玉也非常纳闷,在“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之后,方才“大悟过来”,于是连忙叫晴雯把手帕“放下,去罢”。而晴雯在回来的路上,一路盘算,也不解何意。可林黛玉却“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逸”,接着便“急命掌灯”,并“向那两块帕上走笔”一气呵成写下了三首诗来。
宝玉所送的这两块旧手帕所传达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黛玉所理解的意思到底又是什么呢?这两块旧手帕到底象征着什么呢?是什么原因能让黛玉面对两块旧手帕而激动不已?手帕意象在整部《红楼梦》中到底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二、脂评及红学专家对旧手帕蕴涵的诠释
对于这两块旧手帕所传之情,《红楼梦》的所有脂评本基本上都没有一句评述的话,只是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在回前总评有“两条素帕,一片真心,三首新诗,万行珠泪”这样的四句评语。但是这两条素帕到底代表了宝玉怎样的“一片真心”,脂砚斋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冯其庸先生在《八家评批红楼梦》中则辑录了一则眉批“以旧帕送至潇湘馆,即汉宣求故剑之意,惟两人知之,他人所不解”[2]。其实“汉宣求故剑”这个典故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忘记旧时的贫贱之交,但是宝玉这时并没有封侯之喜,宝玉与黛玉地位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所以用这个典故解释宝黛手帕之事,似乎有些牵强附会。清代评点家张新之则认为“读此三诗,可以知送帕之意”但是张先生也没有进一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张俊、沈治钧先生在《新批校注红楼梦》中认为送手帕,是古代恋人送爱情信物的一种习俗,但是对手帕的新旧问题,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3]。
三、青年男女间送手帕是古已有之的习俗
早在汉乐府诗的《长相思》一诗中就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的说法,这种“绮”是汉代丝织物中最重要的单色暗花绸,在马王堆汉墓中便有出土[4]。这在汉代还是比较贵重的、男女之间表情达意的丝织品,所以还有“相思”、“结缘”的深刻寓意。
在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中写莺莺送张生的是“玉环一枚”、“乱丝一绚”。李景亮的《李章武传》中写李章武送王子妇的是“交颈鸳鸯绮一端”[5]。
到明代,冯梦龙在《山歌》中对青年男女离别时赠送寄相思的手帕这种习俗就更加明确:“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6]
在戏曲方面,《春芜记》中是宋玉捡到季清吴丢失的手帕;《荔枝记》中黄五娘送给陈三的是手帕;《蕉帕记》中狐仙化成胡弱妹送给龙骧的是罗帕;《娇红记》中王娇娘赠给申纯的锦罗香帕包着的香佩;《玉合记》中韩翔赠与柳氏的也是罗帕,柳氏回赠的则是鲛绡[7]。
在小说方面,《锦香亭》中是钟景期捡到葛明霞遗落的手帕;《英云梦》中是王云拾到吴梦云遗失的绫帕;《驻春园》中曾云娥隔墙赠给黄蚧也是罗帕与琥珀坠[8]。
在外国方面,莎士比亚戏剧的《奥瑟罗》中也有奥瑟罗“按照父母亲意愿,将一件定情信物(也是手帕)看得比爱人的生命还宝贵”的记载[9]。
四、宝玉送黛玉旧手帕的深刻意蕴
经过上文与《红楼梦》文本的分析,笔者认为宝玉给黛玉送旧手帕的深刻意蕴最少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宝玉理解、体贴黛玉。因为黛玉来看宝玉的时候,宝玉看见黛玉哭得两个眼睛都肿得像桃子一样了,并且书中还特意交代了晴雯给黛玉送手帕到潇湘馆时,看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这个细节。从这个细节我们看到,黛玉哭得手帕都快用完了,宝玉这时候送手帕是多么的及时,这种深刻的理解与入微的体贴,相信只有黛玉体会得最深。
第二,是宝玉思念、牵挂黛玉。这从冯梦龙《山歌》中“一方素帕寄心知,横也丝来竖也丝”这两句诗,就可以非常好地诠释宝玉派晴雯给黛玉送的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的情意了。因为手帕是丝织品,“横也丝来竖也丝”中的“丝”很明显就是“思”的谐音,并且宝玉最想念、最牵挂的就是黛玉,当黛玉领会了宝玉的这一深层含义后,肯定激动不已。
第三,是宝玉送给黛玉的爱情信物。因为在宝玉给黛玉送手帕之前,他们俩就曾读过《牡丹亭》、《西厢记》等戏曲,非常熟悉才子佳人作品互赠信物的做法。而林黛玉最担心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宝钗,一个是湘云。因为黛玉担心宝玉会受这些作品的影响,同宝钗、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为了让黛玉放心,宝玉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私底下派晴雯给黛玉送去两块旧手帕作为爱情信物,让黛玉吃上“定心丸”。
第四,是宝玉对黛玉表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深刻含意。因为在第十九回,黛玉曾用手帕替宝玉擦过胭脂;在第三十回,黛玉曾摔手帕给宝玉拭泪。在宝玉与黛玉感情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手帕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手帕其实就是他们俩感情发展与融合的催化剂。旧手帕上不但有宝黛两人的眼泪,而且蕴含着他们之间相处过程中的无数感情故事,可以说是他们两人感情发展、爱情成熟的见证,比起新手帕来,具有更大的纪念价值和更深的象征意义。所以清人洪秋藩说:“前番黛玉以手帕掷宝玉,此番宝玉以手帕遗黛玉,于是黛玉帕中有宝玉泪痕,宝玉帕中有黛玉泪痕。”这其实就是宝玉对黛玉表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刻含意。
五、手帕在整部《红楼梦》中的艺术功能
从《红楼梦》整部小说的结构上看,宝玉给黛玉送旧手帕这个情节,清代姚燮认为是《红楼梦》的“大交关处”,不但具有承上的功能,而且具有启下的作用,在统摄整部《红楼梦》的篇章结构上具有独特的艺术功能。
从承上的功能看,这个情节与第一回中神瑛侍者给快要枯死的绛珠仙草浇灌的神话故事呼应,后来神瑛侍者要下凡历劫,绛珠仙草也要跟着下凡“还泪”。这也是黛玉特别爱哭的缘故,但黛玉的泪都是为宝玉而流,宝玉所送的旧手帕也是黛玉擦眼泪而用得最多的物品。
从启下的作用看,这个情节与第九十七回黛玉得知宝玉与宝钗结婚的消息,黛玉一定要焚稿断痴情的情节也是呼应的。因为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一个人的婚姻都是长辈做主,就算“门当户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男女也只能有缘相见,却无缘去爱”[10],所以黛玉在临死之前,不但要焚毁他们之间的定情信物——旧手帕,还要烧掉她的诗稿,这其实就是“黛玉焚稿断痴情”。其实黛玉烧掉的不仅仅是两块旧手帕与那本诗稿,她烧掉的是与宝玉多年来的真情与痴情,她烧掉的是活在这个人世间的幻想与希望。信物在则人在,信物毁则人亡。当黛玉发现当年赠她信物的人已另有所属的时候,决心以死殉情。这与莎士比亚在《奥瑟罗》中所说的“一件定情信物看得比爱人的生命还宝贵”不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在统摄整部《红楼梦》的篇章结构上看,这个情节是宝黛爱情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在宝玉给黛玉送这两块旧手帕之前,宝黛二人都会经常试探对方,并因为不放心,而发生过多次误会,闹过多次别扭,甚至出现过多次争吵。但是送手帕之后,两人从此有了更深的默契,黛玉也基本上没有和宝玉发生过什么口角。姚燮认为这是《红楼梦》的“大交关处”,所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宝玉给黛玉送旧手帕只是一个连脂评都不曾关注的细节,宝玉送旧手帕这个举动,在旁人看来好像是漫不经心的,其实旧手帕中所蕴涵的意义非常深,甚至被姚燮认为是《红楼梦》的“大交关处”,这两块作为宝黛定情信物的旧手帕,含蓄而又深刻地传递着宝黛之间的无限牵挂与缠绵,这种耐人寻味的表现方式,与中国古典美学含蓄内敛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以手帕作为定情信物,这本来明清时期才子佳人作品的常用模式,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却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旧道具、旧模式,进行推陈出新,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给读者以新的美学意蕴。语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脂砚斋,周汝昌.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冯其庸.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3]张俊、沈治钧.新批校注红楼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张友鹤.唐宋传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6]曹立波.红楼十二钗评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毛晋.六十种曲[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吕垄.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信物[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3.
[9]黎跃进,曾思艺.外国文学争鸣评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0]钟晓红,康璐.中西方文学作品爱情观对比研究[J].语文建设,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