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页)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核准: 日期:
电阻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 QC001 | 生效日期 | 批 准 | 审 核 | 拟 制 | |
版本/修订号 | A0 | 制订部门 | 品管部 |
2.0范 围:本公司全系列机种使用之电阻类物料。
3.0抽样环境:在正常光源下,距30cm远,以适宜视角观看产品。
4.0参考文件:1.本公司之材料规格书;2.厂商提供之检验报告或品质证明等相关资料。
5.0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 | 检验内容 | 检验 方法 | 判定标准 | ||
CR | MA | MI | |||
包装/标示 | 1.包装上应有充份之保护措施 | 目视 | √ | ||
2. 1/4W、1/2W、1W以上之包装须以规格书包装方式为需求。 | √ | ||||
3. 未规定包装方式者,须以定数量之塑胶带(限小型)或气泡袋外加纸盒包装。 | √ | ||||
4. 包装上应清楚的标示品名、规格、料号、数量、制造日期(或制造批号)。 | √ | ||||
5. 制造年限应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 √ | ||||
外观 | 1.外观尺寸应符合本公司之规格书 。。 | 目视 | √ | ||
2.色码(色环或字体标示)需能清楚的辨识。 | √ | ||||
3.外观颜色上需能识别出涂料之材质。 | √ | ||||
4.本体(涂装上)不可有破损(帽盖的1/2)。 | √ | ||||
5.零件脚不可有变形、氧化、生锈、吃锡不良之情况。 | √ | ||||
6.焊锡炉温度230℃±5℃,零件脚吃锡情况应在90%范围内。 | √ | ||||
结构 | 1.电阻器之端子确实熔接在电阻体上,并有良好焊锡性能。 | 试验 | √ | ||
2.使引线接脚和电阻本体成90 弯曲的力量。 | √ | ||||
3. 使引线接头扭转之力量。(将弯曲之脚距1.2±0.4mm处挟定端子引出轴作回转轴以约5秒时间沿直而正逆转360 。 | √ | ||||
电气特性 | 1.阻值须符合规格书要求(容许误差以内)。 | 测量,试验 | √ | ||
2.绝缘电阻(1,000MΩ以上)须符合规格书要求。 | √ | ||||
3.耐电压须符合规格书要求(外观不得烧损及破坏等异状)。 | √ | ||||
电气特性 | 4. 短时间超负载(加2.5倍额定电压5秒)须符合规格书要求。 | 试验 | √ | ||
5. 温度循环试验: 环境温度循环可靠性试验条件:-40℃(0.5hr) 25℃(0.3hr) 100℃(0.5hr) 25℃(0.3hr) 5cycle | √ | ||||
6. 耐温性试验: 条件:温度40℃±2℃,温度95%中96±4HR. | √ |
文件编号 | QC002 | 生效日期 | 批 准 | 审 核 | 拟 制 | |
版本/修订号 | A0 | 制订部门 | 品管部 |
2.0 范 围:本公司全系列机种使用之电容类物料。
3.0 抽样环境:在正常光源下,距30cm远,以适宜视角观看产品。
4.0 参考文件:1.本公司之材料规格书;2.厂商提供之检验报告或品质证明等相关资料。
5.0 检验内容:
检验项目 | 检验内容 | 检验方法 | 判定标准 | ||
CR | MA | MI | |||
包装/标示 | 1. 包装方式应符合规格书之要求。 | 目视 | √ | ||
2. 包装上应清楚的标示品名、规格、料号、数量、制造日期。 | √ | ||||
3. 制造年限应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 √ | ||||
4. 包装上应有充份之保护措施 | √ | ||||
外观 | 1.本体不可破损。 | 目视 | √ | ||
2.零件本体须清楚标示规格、极性、制造年限、周次。 | √ | ||||
3.零件脚不可有变形、氧化、生锈、 沾锡不良之情形。 | √ | ||||
4.焊锡炉温度230℃±5℃,零件脚吃锡情况应在90%范围内。 | √ | ||||
尺寸 | 1. 外观尺寸应符合本公司之规格书。。 | √ | |||
2. 脚距的尺寸应符合规格书,并实际组装于PCB确认。 | √ | ||||
电气特性 | 1.容值(C值)须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测试频率:120HZ±20%; 测试电压:0.3V | LCR数字电桥 | √ | ||
2. 损耗角正切值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测试频率:120HZ±20%; 测试电压:0.3V | √ | ||||
3. 漏电流: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测试电压:电解电容额定电压 测试时间:5S 漏电流设定:依据承认书要求。 | √ | ||||
可焊性 | 在炉温250~270℃状态下将引脚浸入锡炉1.5-3S观察引脚吃锡率>95%。 | 浸锡试验 | √ | ||
端子抗拉强度 | 沿电容器端子引线方向施加固定重力(见下表)10S,端子无松脱现象。 引线直径(MM) | 0.5 | 0.6 | 0.8 | 1.0 |
拉力(N) | 5 | 10 | 20 |
拉力计 | √ |
检验项目 | 检验内容 | 检验方法 | 判定标准 | ||
CR | MA | MI | |||
高温储存试验 | 将未通电的电解电容器放置于烘箱,在100℃±5状态下恒温烘烤96小时,恢复16小时测试: a、漏电流不大于原来规定值 b、损耗角正切值不大于原规定值2倍。 c、容量变化不超过20%; | 电烤箱、LCR数字电桥、漏电流测试仪 | √ | ||
耐久性 | 将未通电的电解电容器放置于烘箱,在100℃±5状盛装下恒温烘烤1000小时,满足: a、漏电流不大于原规定值 b、损耗角正切值不大于原规定值2倍。 c、容量变化率不超过30%。 | 电烤箱、LCR数字电桥、漏电流测试仪 | √ | ||
耐浪涌电压 | 取浪涌电压为1.15Ur(额定电压),电容器应承受浪涌电压100次冲击,每次冲击时间为充电5S,放电30S,无击穿现象且: a、容量不低于试验前80%; b、损耗角正切值不大于原规定值2倍。 c、漏电流不大于原规定值。 | √ | |||
压力释放 | 在电解电容两端施加反向电压,电容器的底部防爆装置应打开,无爆炸燃烧。 施加反向电压为电解电容额定电压。 | 耐压测试仪 | √ |
文件编号 | QC003 | 生效日期 | 批 准 | 审 核 | 拟 制 | |
版本/修订号 | A0 | 制订部门 | 品管部 |
2.0 范 围:本公司全系列机种使用之电感类物料。
3.0 抽样环境:在正常光源下,距30cm远,以适宜视角观看产品。
4.0 参考文件:1.本公司之材料规格书;2.厂商提供之检验报告或品质证明等相关资料。
5.0 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 | 检验内容 | 检验 方法 | 判定标准 | ||
CR | MA | MI | |||
外观 | 1.规格丝印标识清晰可辨认。 | 目视 | √ | ||
2.骨架破损。 | √ | ||||
3.端子引线断裂。 | √ | ||||
4.骨架绕线厚度不超出骨架范围。 | √ | ||||
5.磁芯破裂。 | √ | ||||
6.磁芯、骨架松动。 | √ | ||||
7.零件本体须清楚标示规格。 | √ | ||||
结构 | 1.外形尺寸符合材料确认书要求。 | 测量,试验 | √ | ||
2.试装应符合孔位或结构排列要求。 | √ | ||||
3. 内部结构符合本公司图纸要求。 | |||||
电气特性 | 1、直流电阻符合材料确认书要求。 | 测量 | √ | ||
2、电感量符合规定要求 测试频率:1KHZ 测试电压:0.3V | √ | ||||
3、耐压:线圈——磁芯 测试电压:Ac1.2KV 时间:60S 漏电流:1MA | √ | ||||
可焊性 | 把电感引脚浸入250~270℃炉温状态,1.5~3S取出,观察元件上锡率>95%。 | 浸锡试验 | √ |
文件编号 | QC004 | 生效日期 | 批 准 | 审 核 | 拟 制 | |
版本/修订号 | A0 | 制订部门 | 品管部 |
2.0 范 围:本公司全系列机种使用之二极管物料。
3.0 抽样环境:在正常光源下,距30cm远,以适宜视角观看产品。
4.0 参考文件:1.本公司之材料规格书;2.厂商提供之检验报告或品质证明等相关资料。
5.0 检验内容:
检验项目 | 检验内容 | 检验方法 | 判定标准 | ||
CR | MA | MI | |||
包装/标示 | 1. 包装方式应符合规格书之要求。 | 目视 | √ | ||
2. 包装上应清楚的标示品名、规格、料号、数量、制造日期。 | √ | ||||
3. 制造年限应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 √ | ||||
4. 包装上应有充份之保护措施 | √ | ||||
外观 | 1.本体不可破损。 | 目视 | √ | ||
2.零件本体须清楚标示规格、极性。 | √ | ||||
3.零件脚不可有变形、氧化、生锈、 沾锡不良之情形。 | √ | ||||
4.焊锡炉温度230℃±5℃,零件脚吃锡情况应在90%范围内。 | √ | ||||
尺寸 | 1. 外观尺寸应符合本公司之规格书。。 | √ | |||
2. 脚距的尺寸应符合规格书,并实际组装于PCB确认。 | √ | ||||
电气特性 | 1.耐压值须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 测量 | √ | ||
2. 最大正向电流值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 √ | ||||
3. 反向恢复时间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 √ | ||||
4. 正负极压差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 √ |
文件编号 | QC005 | 生效日期 | 批 准 | 审 核 | 拟 制 | |
版本/修订号 | A0 | 制订部门 | 品管部 |
2.0 范 围:本公司全系列机种使用之三极管物料。
3.0 抽样环境:在正常光源下,距30cm远,以适宜视角观看产品。
4.0 参考文件:1.本公司之材料规格书;2.厂商提供之检验报告或品质证明等相关资料。
5.0 检验内容:
检验项目 | 检验内容 | 检验方法 | 判定标准 | ||
CR | MA | MI | |||
包装/标示 | 1. 包装方式应符合规格书之要求。 | 目视 | √ | ||
2. 包装上应清楚的标示品名、规格、料号、数量、制造日期。 | √ | ||||
3. 制造年限应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 √ | ||||
4. 包装上应有充份之保护措施 | √ | ||||
外观 | 1.本体不可破损。 | 目视 | √ | ||
2.零件本体须清楚标示规格、极性。 | √ | ||||
3.零件脚不可有变形、氧化、生锈、 沾锡不良之情形。 | √ | ||||
4.焊锡炉温度230℃±5℃,零件脚吃锡情况应在90%范围内。 | √ | ||||
尺寸 | 1. 外观尺寸应符合本公司之规格书。。 | √ | |||
2. 脚距的尺寸应符合规格书,并实际组装于PCB确认。 | √ | ||||
电气特性 | 1. 放大倍数须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 测量 | √ | ||
2. UCEO值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 √ | ||||
3. UCBO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 √ | ||||
4. TS时间符合本公司之要求 | √ |
文件编号 | QC006 | 生效日期 | 批 准 | 审 核 | 拟 制 | |
版本/修订号 | A0 | 制订部门 | 品管部 |
2.0 范 围:本公司全系列机种使用之变压器类物料。
3.0 抽样环境:在正常光源下,距30cm远,以适宜视角观看产品。
4.0 参考文件:1.本公司之材料规格书;2.厂商提供之检验报告或品质证明等相关资料。
5.0 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 | 检验内容 | 检验 方法 | 判定标准 | ||
CR | MA | MI | |||
外观 | 1.规格丝印标识清晰可辨认,1脚位置标示清晰。 | 目视 | √ | ||
2.骨架破损。 | √ | ||||
3.端子引线断裂。 | √ | ||||
4.骨架绕线厚度不超出骨架范围。 | √ | ||||
5.磁芯破裂。 | √ | ||||
6.磁芯、骨架松动。 | √ | ||||
7.零件本体须清楚标示规格。 | √ | ||||
结构 | 1.外形尺寸符合材料确认书要求。 | 测量,试验 | √ | ||
2.试装应符合孔位或结构排列要求。 | √ | ||||
3. 内部结构符合本公司图纸要求。 | |||||
电气特性 | 1、直流电阻符合材料确认书要求。 | 测量 | √ | ||
2、电感量符合规定要求 测试频率:1KHZ 测试电压:0.3V | √ | ||||
3、耐压:线圈——磁芯 初级——次级 测试电压:Ac3.0KV 时间:60S 漏电流:5MA | √ | ||||
可焊性 | 把变压器引脚浸入250~270℃炉温状态,1.5~3S取出,观察元件上锡率>95%。 | 浸锡试验 | √ |
文件编号 | QC007 | 生效日期 | 批 准 | 审 核 | 拟 制 | |
版本/修订号 | A0 | 制订部门 | 品管部 |
2.0 范 围:本公司全系列机种使用之机构件类物料。
3.0 抽样环境:在正常光源下,距30cm远,以适宜视角观看产品。
4.0 参考文件:1.本公司之材料规格书;2.厂商提供之检验报告或品质证明等相关资料。
5.0 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 | 检验内容 | 检验 方法 | 判定标准 | ||
CR | MA | MI | |||
外观 | 1.颜色正确﹑一致,无色差。 | 目视 | √ | ||
2.无变形,破损。 | √ | ||||
3.材质符合本公司要求。 | √ | ||||
结构 | 1.外形尺寸符合材料确认书要求。 | 测量,试验 | √ | ||
2.试装应符合孔位或结构排列要求。 | √ | ||||
3. 内部结构符合本公司图纸要求。 |
文件编号 | QC008 | 生效日期 | 批 准 | 审 核 | 拟 制 | |
版本/修订号 | A0 | 制订部门 | 品管部 |
2.0 范 围:本公司全系列机种使用之PCB类物料。
3.0 抽样环境:在正常光源下,距30cm远,以适宜视角观看产品。
4.0 参考文件:1.本公司之材料规格书;2.厂商提供之检验报告或品质证明等相关资料。
5.0 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 | 缺点名称 | 缺点定义 | 检验标准 | 检验方式 | 备注 |
线 路 | 线路凸出 | MA | a. 线路凸出部分不得 大于成品最小间距30%。 | 带刻度放大镜 | |
残铜 | MA | a. 两线路间不允许有残铜。 b. 残铜距线路或锡垫不得小于0.1mm。 c. 非线路区残铜不可大于2.5mm×2.5mm,且不可露铜。 | 带刻度放大镜 | ||
线路缺口、凹洞 | MA | a. 线路缺口、凹洞部分不可大于最小线宽的30%。 | 带刻度放大镜 | ||
断路与短路 | CR | a. 线路或锡垫之间绝不容许有断路或短路之现象。 | 放大镜、万用表 | ||
线路裂痕 | MA | a. 在线路或线路终端部分的裂痕,不可超过原线宽1/3。 | 带刻度放大镜 | ||
线路不良 | MA | a.线路因蚀铜不良而呈锯齿状部分不可超过原线宽的 1/3。 | 带刻度放大镜 | ||
线路变形 | MA | a. 线路不可弯曲或扭折。 | 放大镜 | ||
线路变色 | MA | a. 线路不可因氧化或受药水、异物污染而造成变色。 | 目检 | ||
线路剥离 | CR | a. 线路必须附着性良好,不可翘起或脱落。 | 目检 | ||
补线 | MA | a.补线长度不得大于5mm,宽度为原线宽的80%~100%。 b.线路转弯处及BGA内部不可补线。 c.C/S面补线路不得超过2处,S/S面补线不得超过1处。 | 带刻度放大镜 目检 | ||
板边余量 | MA | a. 线路距成型板边不得少于0.5mm。 | 带刻度放大镜 | ||
刮伤 | MA | a. 刮伤长度不超过6mm,深度不超过铜铂厚度的1/3。 | 放大镜 | ||
孔 | 孔塞 | MA | a. 零件孔不允许有孔塞现象。 | 目检 | |
孔黑 | MA | a. 孔内不可有锡面氧化变黑之现象。 | 目检 | ||
变形 | MA | a. 孔壁与锡垫必须附着性良好,不可翘起,变形或脱落。 | 目检 | ||
PAD,RING | 锡垫缺口 | MA | a.锡垫之缺口、凹洞、露铜等,不得大于单一锡垫之总 面积1/4。 | 目检、放大镜 |
PAD,RING | 锡垫氧化 | MA | a. 锡垫不得有氧化现象。 | 目检 | |
锡垫压扁 | MA | a.锡垫之锡面厚度力求均匀,不可有锡厚压扁之现象或 造成间距不足。 | 目检 | ||
锡垫 | MA | a. 锡垫不得脱落、翘起、短路。 | 目检 | ||
防 焊 | 线路防焊脱落、起泡、漏印。 | MA | a.线路防焊必须完全覆盖,不可脱落、起泡、漏印,而 造成沾锡或露铜之现象。 | 目检 | |
防焊色差 | Minor | a. 防焊漆表面颜色在视觉上不可有明显差异。 | 目检 | ||
防焊异物 | Minor | a.防焊面不可沾附手指纹印、杂质或其他杂物而影响外 观。 | 目检 | ||
防焊刮伤 | MA | a.不伤及线路及板材(未露铜)之防焊刮伤,长度不可大 于 15mm,且C/S面不可超过2条,S/S面不可超过1 条。 | 目检 | ||
防焊补漆 | MA | a.补漆同一面总面积不可大于30mm2,C/S面不可超过3 处;S/S面不可超过2处且每处面积不可大于20mm2 。 b.补漆应力求平整,全面色泽一致,表面不得有杂质或 涂料不均等现象。 | 目检 | ||
防焊气泡 | MA | a. 防焊漆面不可内含气泡而有剥离之现象。 | 目检 | ||
防焊漆残留 | MA | a. 金手指、SMT PAD&光学定位点不可有防焊漆。 | 目检 | ||
防焊剥离 | MA | a.以3M scotch NO.600 0.5"宽度胶带密贴于防焊面,密贴 长度约25mm,经过30秒,以90度方向垂直拉起,不可有 脱落或翘起之现象。 | 目检 | ||
BGA | BGA防焊 | MA | a.在BGA部分,不得有油墨覆盖锡垫之现象,线路防焊 必需完全覆盖。 | 放大镜 | |
BGA区域 导通孔塞孔 | MA | a. BGA区域要求100%塞孔作业。 | 放大镜 | ||
BGA区域 导孔沾锡 | MA | a. BGA区域导通孔不得沾锡。 | 目检 | ||
BGA区域线 路沾锡、露铜 | MA | a. BGA区域线路不得沾锡、露铜。 | 目检 | ||
BGA区域补线 | MA | a. BGA区域不得有补线。 | 目检 | ||
BGA PAD | MA | a.BGA PAD不得脱落、缺口、露铜、沾附防焊油墨及异物。 | 目检 |
观 | 内层黑(棕)化 | MA | a. 内层采用黑化处理,黑化不足或黑化不均,不可超过 单面总面积0.5%(棕化亦同)。 | 目检 | |
空泡&分层 | MA | a.空泡和分层完全不允许。 | 目检 | ||
板角撞伤 | MA | a. 因制作不良或外力撞击而造成板边(角)损坏时,则 依成型线往内推不得大于0.5mm或板角以45度最大 值1.3mm为允收上限。 | 目检及带刻度放大镜 | 外 观 | |
章记 | MA | a.焊锡面上应有制造厂之UL号码、生产日期、Vendor Mark;生产日期YY(年)、WW(周)采用蚀刻方 式标示。 | 目检 | ||
丝 印 | 文字清晰度 | Minor | a. 所有文字、符号均需清晰且能辨认,文字上线条之中 断程度以可辨认该文字为主。 | 目检 | |
重影或漏印 | MA | a.文字,符号不可有重影或漏印。 | 目检 | ||
印错 | MA | a.极性符号、零件符号及图案等不可印错。 | 目检 | ||
文字脱落 | MA | a.文字不可有溶化或脱落之现象。 | 目检 异丙醇 | ||
文字覆盖 锡垫 | MA | a.文字油墨不可覆盖锡垫(无论面积大小)。 | 目检 | ||
Model No. | MA | a. MODEL NO不可印错或漏印。 | 目检 | ||
焊锡性 | 焊锡性 | MA | a. 镀层不可有翘起或脱落现象且焊锡性应良好。用供 应商提供的试锡板分别过回流炉和波峰焊,上锡不良 的点不可大于单面锡垫点数的0.3%。 | 目检 | |
金 手 指 | G/F刮伤 | MA | a.金手指不可有见内层之刮伤。 | 放大镜 | |
G/F变色 | MA | a.金手指表面层不得有氧化变色现象。 | 目检 放大镜 | ||
G/F镀层剥离 | MA | a.以3M scotch NO.600 0.5"宽度胶带密贴于G/F镀层上, 密贴长度约25mm,经过30秒,以90度方向垂直拉起, 不可有脱落或翘起之现象。 | 目检 | ||
G/F污染 | MA | a. 金手指不可沾锡、沾漆、沾胶或为其他污染物。 | 目检 |
文件编号 | QC009 | 生效日期 | 批 准 | 审 核 | 拟 制 | |
版本/修订号 | A0 | 制订部门 | 品管部 |
2.0 范 围:本公司全系列机种使用之线材类物料。
3.0 抽样环境:在正常光源下,距30cm远,以适宜视角观看产品。
4.0 参考文件:1.本公司之材料规格书;2.厂商提供之检验报告或品质证明等相关资料。
5.0 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 | 检验内容 | 检验 方法 | 判定标准 | ||
CR | MA | MI | |||
外观 | 1.铜芯线无氧化,光泽亮,粗细均匀。 | 目视 | √ | ||
2.电缆保护层厚度均匀。 | √ | ||||
3.导线长度符合要求 | √ | ||||
4.导线颜色正确,一致,无色差。 | √ | ||||
5. 线材表面清洁,无破损﹑污脏﹑变形及其他机械损坏。 | |||||
6. 线芯浸锡均匀,多股不可散开。 | |||||
结构 | 1.外形尺寸符合材料确认书要求。 | 测量,试验 | √ | ||
2. 使用材质符合材料确认书要求。 | |||||
电气特性 | 1.线材通断性好,无接触不良。 | 测量 | √ | ||
2、绝缘电阻符合规定要求。 | √ | ||||
3、耐压:L——N 测试电压:Ac1.2KV 时间:60S 漏电流:1M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