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41:04
文档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分析诗眼提问方式:某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答:解释该字在句中
推荐度:
导读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分析诗眼提问方式:某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答:解释该字在句中
一、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分析诗眼

提问方式:某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还原到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所传达出的意境或感情。

例如:第三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答:“咽”和“冷”字用的好。山中的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鸣、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而显得阴冷; “咽”和“冷”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烘托了中幽深孤寂的景象。

关键词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同意。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与折柳的寓意相符;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的氛围;

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答: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此诗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风格、艺术)?

答:点明语言特色: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    写出其表达效果。

〈2〉叠词的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3)以景结情的作用

问:这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①写了什么景?

②抒发了什么感情?

③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问:尾句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答: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

写了暗夜中的风吹着雨,拍打着冰冷的窗户;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惋惜和担忧,以及悲愤,感情浓郁而深厚;

结句以景结情,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意犹未尽,耐人寻味。

五、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分析主旨型

(1)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2)边塞征战诗: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和草菅人命; 

讽刺军中苦乐不均,表对战士的同情;

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征人念远思归、思乡怀亲;

憧憬美好生活、向往和平;投笔从戎、建功立业;

奋勇杀敌、以身许国;描写塞外生活艰苦;

(3)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感慨身世,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追慕古贤,表对古人缅怀之情,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怀古伤今,讽刺社会现实;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常用手法:用典;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5)咏物抒怀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六、分析技巧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表现手法;阐释手法在句中是怎样运用的?

写出作用(烘托了或表达了...)。

(注:此答题模式通用)

〈1〉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怀古伤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2〉描写手法:1,衬托—正衬;

                        反衬:以动衬静、乐景衬哀情或反衬人物内心活动。

               2,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3,白描、对比;

4,动静结合;

〈3〉修辞手法:1,用典:含蓄凝练、丰富内容、富于文采;

2,比喻:写出本体的相似性;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

3,比拟:含蓄凝练;

4,夸张:强调突出;

5,对偶:含蓄凝练。

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八、续写型题

1、提问方法:列出对其中几句诗(联)的解说,然后要求补写对空缺句(联)的解说。

2、解答分析:做这样的题目,要分析列出项,再对照它们续写空缺项,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答题。

3、答题模式: ①概括诗句的内容。

②说明与上句的关系。如果补写的是对最后一句(联)的解说,须注意它的呼应、总结、点睛的作用,总之,就是一个“合”。

③对句中用得好的词语、表现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简要描述分析。

九.比较评价 

提问方式:比较这两首诗有何异同点? 

答题思路: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

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例:(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1):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2):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文档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分析诗眼提问方式:某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答:解释该字在句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