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超完整版论文港口物流对珠三角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40:51
文档

超完整版论文港口物流对珠三角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港口物流对珠三角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学院(系):物流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物流管理专业0401班*************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
推荐度:
导读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港口物流对珠三角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学院(系):物流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物流管理专业0401班*************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
武汉理工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港口物流对珠三角经济贸易

发展的影响分析

学院(系):    物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物流管理专业0401班

****       * * *      

****        *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囗,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囗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武汉理工大学辅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王 爱 娟                 专业班级:物流管理0401

指导老师:王    龙                 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设计(论文题目):港口物流对珠三角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正在加速推进,港口物流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和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业,对加快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设计内容包括:

1.熟悉港口物流的发展历程、概念与功能;

2.了解港口物流的经济促进机理;

3.分析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提供实证分析;

4.为珠三角地区的港口物流发展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文章要结构合理,思路清楚,重点突出,个人观点明确,论证要能充分,文章要有新意,语言通顺。

2.论文正文要完成10000汉字以上,中英文摘要5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15篇以上,其中2篇以上外文文献;

3.2008年3月初完成初稿,作为中期检查的内容;

4.论文完成以后,将完成的所有任务内容,按规范要求的格式、字体以及装订顺序装订成册,按时提交,准备答辩。

必读参考资料:

[1] 王海平. 港口发展战略与规划.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 李罗力,谢锦添.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港口. 科文出版公司,2004.

指导老师签名:                 系主任签名:

院长签名(章):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目的和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继续加快,由信息引发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及由此而展开的产业结构调整日益深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正在加速推进,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方兴未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更加经济合理地规划、建设和发展港口和航运,如何建设和完善便捷、通畅和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如何建立和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业,如何进一步建设好临港开发区、物流园区和临海经济区,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如何更好地以港腹联动促进水陆腹地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等,所有这些,不仅已经成为交通运输、物流和外贸等产业,而且成为港口城市和经济区域乃至全国至为关注的问题。

港口是城市的重要资源,是多功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工业、商业、金融业及其他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从港口的作用来看,港口是国内外两大市场交流的先导区,在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充当着的“龙头”与“窗口”的角色,直接服务于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港口城市依赖港口的地缘优势和经济先导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可以增加城市的财政收入、扩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提升城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地位。在新的形势下,充分挖掘和利用港口资源,将会为城市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港口管理的逐步完善,港口与所在城市以互动的方式共同发展,通过港口物流现代化建设,形成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因此,在这种形势下,经济合理地规划、建设和发展港口和航运、建立和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业,对加快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现状

通过所获得的文献来看,近代关于港口与城市关系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Pearson,19)。国外港口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港口业务分类及范畴界定;港口社会经济影响计算方法。Brockel在其研究中将港口的直接相关经济活动分为5大类小类,后来Kaufmann对港口产业也进行了类似的划分;美国海事管理局(MARAD)在80年代提出了一个指南性的文件,用以指导各港口进行经济影响的评估,而后Yochum和Agarwal根据这一指南在文章中将港口直接相关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同时,Davis提出了港口间接影响及诱发经济影响的概念。

关于港口社会经济影响其它方面的文献主要有:J.V. Jansson和D. Shneerson合著的Port Eeonomics,本著作应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对港口经济问题,尤其是在拥挤情况下港口的定价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B.S.Hoyle和D.A.Pinder于1981年编写的City Port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patial Analysis and Planning Strategies,则主要论述了港口与工业布局以及地区经济联系的关系,说明了港口具有工业功能,而且可以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Merelene Austine在Port Economic Impact Studies一文中,也详细介绍了港口物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从国内来看,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进行了研究,代表人物有黄盛璋,张务栋,罗正齐,郑弘毅,宁越敏,赵一飞等。罗正齐编写的《港口经济学》一书,较系统阐述了港口的形成、发展、港口类型及港口城市规划布局,并提出我国港口管理的改革方向。郑弘毅的《港口城市探索》则结合一般城市发展的共性和港口城市发展的个性,系统阐述了港口城市规划问题。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本文从研究港口物流的发展历程和概念出发,分析港口物流的功能和作用的变化趋势,突出港口物流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扩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为下面研究港口物流的经济促进作用奠定基础;其次,研究港口物流的经济促进机理,通过港口物流的腹地扩张作用与经济促进的层级扩张关系分析,分析港口物流如何逐步扩大自的经济影响力,从港口功能和产业发展的角度体现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再次,介绍港口物流对珠三角地区经贸的三个影响因素,即区位因素、物流成本因素和增值服务因素,结合具体的数据分析,从内在分析港口物流是如何影响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从分析结果提炼港口物流发展的策略,为珠三角地区的港口物流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促进珠三角地区港口物流快速、持续地发展。

本文的总路线是在阅读中英文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现状、探讨原因、得出结论,并结合例子加以分析,使得论文更加丰满。具体方式是:首先,收集相关的资料,熟悉有关港口物流的知识,了解当前珠三角港口物流的发展情况;然后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寻求珠三角发展港口物流的战略决策。同时,积极向导师请教,和同学进行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拓展研究视野和思路。

3、进度安排

2007.11.19—2007.12.14  接受毕业论文任务,查阅文献资料,确定题目。

2007.12.15—2008.01.18  查阅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08.01.19—2008.03.03  论文构思并完善设计内容,完成论文初稿,交导师审阅。

2008.03.04—2008.03.21  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二稿。 

2008.03.22—2008.03.28  导师审阅,最终定稿。

2008.03.29—2008.04.13  答辩准备。

2008.04.14—2008.04.18  毕业答辩。

4、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摘  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正在加速推进,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方兴未艾。港口物流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逐年上升的货物吞吐量促使港口物流的建设规划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现代港口已经成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在这种形势下,经济合理地规划、建设和发展港口和航运、建立和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业,对加快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研究港口物流的发展历程和概念出发,分析港口物流的功能和作用的变化趋势,为下面研究港口物流的经济促进作用奠定基础;其次,研究港口物流的经济促进机理,通过港口物流的腹地扩张作用与经济促进的层级扩张关系分析,从港口功能和产业发展的角度体现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再次,介绍港口物流对珠三角地区经贸的三个影响因素,即区位因素、物流成本因素和增值服务因素,从内在分析港口物流是如何影响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为珠三角地区的港口物流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促进珠三角地区港口物流快速、持续地发展。

本文的特色在于:以港口物流现有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具体情况,分析港口物流对珠三角地区经济贸易的影响,对该地区未来的港口物流发展规划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港口物流;珠三角地区;经济贸易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becoming one system,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the competition of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by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in the ascendant. The role of port logistics in foreign trade will be obvious. Because of the goods throughputs asending year after year, the instruction and programming for port logistics enter a fast developmental moment. Modern ports have become important nodes of globle complex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n this situation, planning, constructing and developing the ports and shipping economically and rationally,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the port as the center of modern logistics, has realistic meaning to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Base on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oncept of the port logistics, the paper analysis the trend of changes of the port logistics’ function, which lay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for the port logistics. Secondly, the paper study the economic promotion mechanism of the port logistics. The paper finds the impact of the port logistics on the regional economy from the port func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y studying the expansion function of the port hinterland and the relations of economic promotion between levels. Thirdly, the paper introduce three factors of the port logistics 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such as the location, cost factors and value-added logistics services and to find how the factors make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t last, the paper proposes the strategic decision which mak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rt logistic healthier and f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per is that base on the existing theory of port logistics, to analysi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trade 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which make realistic meaning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ort logistics. 

Keywords: port logistics;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and trade

1绪  论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改革的深化、对内对外开放的扩大,尤其是随之确立的市场经济及其与世界经济的广泛接轨,必将促使作为对外开放前沿和内外交流枢纽的港口加速发展,进而发挥其聚集和辐射的强大功能,推动港口经济的形成并释放巨大的潜力。应当指出,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港口和港口经济对于每个国家或地区以及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空前地展现,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继续加快,由信息引发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及由此而展开的产业结构调整日益深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正在加速推进,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方兴未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更加经济合理地规划、建设和发展港口和航运,如何建设和完善便捷、通畅和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如何建立和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业,如何进一步建设好临港开发区、物流园区和临海经济区,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如何更好地以港腹联动促进水陆腹地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等,所有这些,不仅已经成为交通运输、物流和外贸等产业,而且成为港口城市和经济区域乃至全国至为关注的问题。

港口是城市的重要资源,是多功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工业、商业、金融业及其他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从港口的作用来看,港口是国内外两大市场交流的先导区,在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充当着的“龙头”与“窗口”的角色,直接服务于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港口城市依赖港口的地缘优势和经济先导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可以增加城市的财政收入、扩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提升城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地位。在新的形势下,充分挖掘和利用港口资源,将会为城市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港口管理的逐步完善,港口与所在城市以互动的方式共同发展,通过港口物流现代化建设,形成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因此,在这种形势下,经济合理地规划、建设和发展港口和航运、建立和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业,对加快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所获得的文献来看,近代关于港口与城市关系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Pearson,19)[1]。国外港口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港口业务分类及范畴界定;港口社会经济影响计算方法。Brockel在其研究中将港口的直接相关经济活动分为5大类小类[2],后来Kaufmann对港口产业也进行了类似的划分;美国海事管理局(MARAD)在80年代提出了一个指南性的文件,用以指导各港口进行经济影响的评估,而后Yochum和Agarwal根据这一指南在文章中将港口直接相关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同时,Davis提出了港口间接影响及诱发经济影响的概念[3]。

关于港口社会经济影响其它方面的文献主要有:J.V. Jansson和D. Shneerson合著的Port Eeonomics,本著作应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对港口经济问题,尤其是在拥挤情况下港口的定价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B.S.Hoyle和D.A.Pinder于1981年编写的City Port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patial Analysis and Planning Strategies,则主要论述了港口与工业布局以及地区经济联系的关系,说明了港口具有工业功能,而且可以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Merelene Austine在Port Economic Impact Studies一文中,也详细介绍了港口物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从国内来看,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进行了研究,代表人物有黄盛璋、张务栋、罗正齐、郑弘毅、宁越敏等。罗正齐编写的《港口经济学》[4]一书,较系统阐述了港口的形成、发展、港口类型及港口城市规划布局,并提出我国港口管理的改革方向。郑弘毅的《港口城市探索》[5]则结合一般城市发展的共性和港口城市发展的个性,系统阐述了港口城市规划问题。宋炳良的《论福特主义经济体系的演变与港口城市再造》[6]、杜其东等人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港口比较专题系列研究之一—港口与城市关系研究》[7]、杨华雄的《论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8]、黄鹤群的《港口——城市开放型经济的龙头》[9]、石友服等人的《论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刘秉廉的《港城关系机理分析》[11]。

本文以港口物流现有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具体情况,分析港口物流对珠三角地区经济贸易的影响,对该地区未来的港口物流发展规划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珠三角地区港口物流发展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港口作为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港口物流化,将功能单一的传统港口发展成为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是现代港口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1港口物流简介    

港口和物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港口以其大进大出的特点成为大量货物的集散地、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其独特的地位是开展物流活动的理想场所;而港口也必须融入到现代物流体系中,结合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建立竞争优势,因此,物流是港口企业求生存、促发展的必然选择。

2.1.1港口物流的发展历程

港口物流活动是随着港口经济的发展,依托贸易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步形成的。伴随着港口的发展历程和物流概念的逐渐演变,港口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物流到配送物流、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等发展阶段。

(l)传统物流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整个国民经济是建立在重化工业的基础上的,世界工业资源分布及生产的在全球的不均衡,决定了港口的主要功能在于集散大宗的散货(金属矿石、煤炭)与液体货物(原油及相关产品)。货物运输的特点是小批量、大运量,对于其他相关服务的要求较低,因而整个物流活动的集成尚未形成。20世纪50年代以后,物流逐渐得到人们的认识和重视,但直至70年代末,港口一直被认为使纯粹的“运输中心”。

(2)配送物流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配送计划以及其它物流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发展,为物流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集装箱运输的高速发展和集装箱运输船舶的大型化对港口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带来了对国际配送的需求,许多大型公司纷纷在各大港口建立“配送中心”,港口物流的发展也逐渐步入集运输、转运、储存、装拆箱、仓储管理、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配送物流阶段。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传统的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衰落。在这一时期,全球海运的三大货物中散货及液体货物在经历了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较快增长之后,出现了停滞。生产的全球化使成品及半成品的全球运输需求增加,集装箱运输出现,传统运输活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运输与装卸、存储、搬运以及信息流通活动的集成也逐步形成。

(3)综合物流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带来了交易方式的变革,使得物流向信息化并进一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此外,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推广使得物流管理更加趋于智能化。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经济的崛起,对于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实现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产品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全程服务。港口的功能从单一货运生产到综合物流汇集,从传统到货流、商流、金融流、技术流、信息流全面大流通,运输方式也从车船换装到联合运输、联合经营,从传统装卸工艺到以国际集装箱门到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运输方式的转变,港口物流活动真正成熟的发展起来,现代港口逐渐发展成为集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于一体的重要的物流中心。

 (4)港口供应链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全球物流、共同配送成为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港口除了继续发展其装卸集装箱船货的运输功能外,还参与和组织与现代物流有关的各个物流环节的业务活动及其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主要基地,港口物流正积极谋求融入某一条或者几条物流链,以进一步增强港口的竞争力。

2.1.2港口物流的概念

港口物流(Port Logistics)[12、13]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包括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等层面的内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2.1.3港口物流的功能

现代港口的功能定位意味着港口除了提供船舶靠泊、货物装卸、运转、储存管理和产品简单加工等传统服务以外,还提供现代物流所包括的信息处理、产品深层次加工等增值服务。港口不仅是水陆运输方式之间的连接点和货物的集散地,而且还是国际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同传统的港口物流的功能相比,现代港口物流的基本功能正在从单一的装卸、仓储、运输等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地拓展和完善,向着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具人性化的目标发展。现代港口物流活动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4、15] 

(1)运输、中转功能

运输和中转是港口物流的首要功能。在现代港口物流活动中,运输已不再是单一的、与其他业务分离的服务活动,而是构成供应链服务中心的一环。港口物流的运输功能主要体现在货物的集疏运上,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以及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功能,是一种能对港口内外腹地具有辐射服务的运输网络。港口为客户选择其需要的运输方式,然后具体组织网络内部的运输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客户的商品运抵目的地。

(2)仓储功能

仓储功能是指转运和库存的功能,具体是指各种运输方式转换的临时库存和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提供的后勤储存和管理服务。由于港口进出口的货物品类繁多,对仓储条件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港口仓储设施齐备,以满足不同货物的要求。

(3)装卸搬运功能

装卸搬运是为了加快商品在港口的流通速度必须具备的功能,是影响货物流转速度的基本要素,专业化的装载、卸载、提升、运送、码垛等装卸搬运机械,可以提高装卸搬运作业效率,减少作业对商品造成的损毁。

(4)加工、包装、分拣功能

加工一般分为流通加工和组装加工,前者指粘贴标签,销售包装作业等,后者是指产品零部件的组装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包装分为商品包装和运输包装,以及商品包装和运输包装的快速转换。其目的在于通过对销售包装进行组合、拼配、加固,形成适于物流和配送的组合包装单元。分拣在货物合理存放的基础上完成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分类。以满足客户的尽可能降低库存占压的资金,减少储存成本的要求。该功能既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也可以减少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包装损坏,还可以保证上市商品的完整性和合格度。

(5)配送功能

配送功能在库存仓储、存货管理的基础上为企业生产提供后勤服务,即时配送企业所需原材料、零配件等物料。配送功能发生于运输和消费的交汇处,是港口物流体系末端的延伸。

 (6)物流信息处理功能

配送信息处理已经成为港口进行物流运作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港口物流要对大量的、不同品类的、不同客户的、不同流向的货物进行管理、仓储、加工、配送,需要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其主要包括物流信息处理、贸易信息处理、金融信息处理和政务信息处理等。

(7)保税性质的口岸功能

在区域或部分区域实现保税(海关监管)区的功能,并设有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督机构,为了客户提供方便的通关通检服务。

总而言之,在现代物流体系下发展起来的港口物流,己成为一种重要的物流形态,港口物流功能的实现不仅使现代港口起到简化贸易和物流过程的作用,而且也巩固和提高了港口在国际多式联运和全球综合物流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为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2.2珠三角港口群简介

随着珠三角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珠三角港口群[16]迅速发展。目前以为国际航运中心,深圳港、广州港为区域性航运中心,加上其他众多港口构成了珠三角地区强大的港口群。深圳、广州、东莞、珠海、惠州等都推出了本地区港口的宏伟发展计划,并努力付诸实施,形成了珠三角集装箱港口功能和级别的分化,促进了港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良性发展。珠三角地区主要港口2006年的货物吞吐量如下表所示:

表2-1  珠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单位: 万吨

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货物出港量外贸货物出港量
深圳1759812709447508
广州302827727108422968
东莞132711411
中山2326738815366
珠海3561128112615
江门655203235112
茂名1511117824267
湛江5637701371431
惠州1829122729754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物流年鉴》[21]

华南珠三角港口群目前拥有五大综合性主枢纽港: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汕头港和珠海港,这些港口分布比较合理,具有双向腹地的枢纽功能,具备发展港口物流的区位优势。同时,各主枢纽港又分别拥有与自身实际相符合的一批专业性泊位码头,形成多样性和互补性的优势,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港以城托,城以港兴,有力证明了珠三角港口群地域组合形成的优势和发展历程。

3港口物流对珠三角经济贸易的影响分析

3.1港口物流的经济促进机理[17]

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港口的腹地扩张过程。港口的腹地扩张,是指港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引更广泛地域内的货源转运,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腹地扩张的作用机理如图3-1所示:

  

图3-1  腹地扩张作用机理图

(1)腹地扩张导致港口吞吐量增加,直接提高港口的收益;

(2)吞吐量的增加使港口规模经济性更为明显,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3)腹地扩大也提高港口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城市对腹地内各种要素的集聚能力得到增强;

(4)腹地扩大有利于以港口城市为中心,形成更广泛的产业协作体系,促进包括整个腹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

港口物流对经济贸易的促进作用呈现鲜明的层级关系,港口物流带动港口经济,港口经济带动区域经济,而区域经济带动全国经济(如图3-2)。

图3-2  港口物流促进经济发展的层级关系

(1)港口物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港口城市经济的发展。港口腹地的延伸,将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依托港口物流,带动种种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港口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发展经济学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一个时期,经济的增长往往集中在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或地区,这些产业或地区就是经济增长极。我国珠三角地区港口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3)区域经济带动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港口物流作为一盘棋来看,珠三角港口群发展在适应全国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大型公司为先导,以产业关系为纽带,以市场规模、产业链、企业群、城市群的良性互动为基础,对外辐射效应日益增长。

3.2港口物流对珠三角经贸发展的重要性体现

我国建立现代港口物流基础比较薄弱,起步较晚,但是促进现代港口物流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依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的基本发展策略、建议和目前建设中总结的经验,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快速高效地建立我们的现代港口物流。 

3.2.1珠三角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珠三角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市等,总面积为4.16万平方公里。从整体上看,珠三角依然是全国范围内最具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其出口规模、吸收外资的存量以及与国际经济的联系紧密度,都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珠三角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出口加工地区,国际间的制成品贸易大部分是通过集装箱运输完成,其自然地就成为了中国集装箱进出口的主要地区。2006年,深圳、广州、珠海、中山等珠三角地区港口的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TEU大关,约占全国总量的三成。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从经济方面看,珠三角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从城市方面看,珠三角也是中国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需要与之相符的港口发展,这要求珠三角的港口加速发展步伐。珠江三角洲的沿海港口和海洋运输产业的发展,将对珠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产生极大推进作用。

3.2.2港口物流适应珠三角经济贸易的发展要求

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趋势来看,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珠江三角洲则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因此,珠三角在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只有推动物流一体化,才能使该地区更具备与长三角竞争致胜的优势。

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孕育着现代物流。珠三角7万多家制造企业,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随着CEPA的签署和实施,粤港澳合作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珠三角经济整合备受人们关注。因此,大力发展珠江航运,充分发挥珠三角港口群优势,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腹地优势,构建亚洲乃至世界的物流中心,是发展珠江航运事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18]

图3-3  沿海、内陆城市平均外贸依存度比较

以外贸依存度(如图3-3所示)来统计,珠三角地区等沿海城市的外贸依存度大大高于内陆城市,说明沿海城市地区外向型经济成分对经济总量的贡献远远高于内陆地区,或者说沿海地区有效地利用了港口的区位优势,不断扩大域外需求,发展外向型经济。因此,要实现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港口物流发展是关键。

自19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速度(13.6%)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6.1%),而珠三角更是我国外贸经济的龙头地区,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将会促使珠三角国际物流实现大发展。由于国际物流两端90%以上是由海运完成的,因此对外贸易量的持续增长,必将给作为海运起点和终点的港口带来发展现代物流的机遇。外贸货物的物流更以港口为最好的交汇点。不少沿海港口和大的内河港口都是公铁水联运的货运中心,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可以说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3.2.3港口物流是珠三角经济贸易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在国际经济、贸易和运输还没有形成一个一体化系统的时候,生产和贸易被当作两个隔绝的要素,而运输则被分割成许多不同的过程。在这样的模式下,港口仅仅执行其传统的功能——装船和卸船,而完全游离于生产、贸易和运输之外。这种模式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现代港口物流是区域经济贸易加速发展的催化剂,它能够对周围地区和腹地产生巨大的商业辐射功能,刺激这些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发展。珠三角沿海港口每百万吨吞吐量可创造1亿元以上的GDP和2000多人的就业机会。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18]

图3-4  沿海、近海、内陆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及进出口总额比较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分析(如图3-4所示)我们可以发现,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总量呈现较大的区域性差异。沿海地区的港口业作为传统产业只有当赋予其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法和技术时,它才会在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中注入新的活力,港口物流职能的内涵与外延也得到了延伸和拓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港口物流业就必然成为在全球范围经济贸易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和媒介,特别是全球性经营、多边贸易及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参与国际分工的背景下,港口物流的枢纽中介地位日渐凸现。随着港口物流职能的整合化与集成化不断提升,港口物流为国民经济相关部门持续发展不仅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准备,而且也为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创作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3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的作用分析

港口和城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港口对推动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现代化的海港作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基地,货物海陆联运的枢纽,国际商品贮存、集散和分拨中心,贸易、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的聚散地,使港口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3.3.1从港口功能的角度看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的贡献

1.从港口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看,港口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港口城市有着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1)由于港口所在城市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和国内、国外双向经济腹地,使港口城市经济外向型程度显著。因此,许多港口城市都建立了临港工业区,发展制造业,发展进口原料的出口加工业等产业。从港口城市的现状分析,港口城市的自身物流占港口吞吐量的比重一般都比较高,城市本身对港口条件利用较大。

(2)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结合部,可带动港口各种运输方式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水运、陆运、仓储业、中介代理业等的发展,而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使城市产业结构呈现港口城市都有的特点。

(3)港口腹地的第二、三层次所包含的范围为城市的贸易、金融、仓储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城市的经济更加多元化、各类市场更加活跃。

可见,港口城市与非港口城市相比,其产业结构有较大不同,港口城市各类服务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大大高于非港口城市。从人均商业销售额看,港口城市往往是非港口城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深圳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港口城市中代表性的例子。

2.从港口本身来看,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龙头”作用,特别是使临近港口的产业具备诸多优势:一是临近港口的产业因为其生产经营的运输环节少,费用较低;二是港口基础设施,如码头、库场、公路、铁路、通讯等配套设施,为临港产业所共享;三是港口经规划确定的岸线与陆域,为港区其它很多涉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聚集发展的空间;四是港口为港口区域的土地增值创造了条件。

随着港口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港口正成为开展国际贸易和服务业的聚集场所,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3.3.2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的贡献

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一方面体现为港口对城市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工业化进程所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体现为港口产业本身对城市经济所作的贡献。

港口是吸引和聚集现代工业的最佳区域。港口不仅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服务,而且不少港口本身就成为吸纳工业的理想场所,成为众多公司的“据点”。之所以选择港口作为其理想的区位,主要是因为:

(1)工业依托港口的运输功能可以很好地为工业提供国际化服务。世界上90%的国际贸易都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的,因而港口与国际沟通的便捷条件正式吸引工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从运输成本的角度看,港口也是理想的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基地。虽然通过内陆运输同样可以完成国际国内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但是其运输成本远远高于水运。这是由水上运输的规模经济性决定的;

(3)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还需要大量劳动力。港口由于历来的“商埠”功能,一直就是人口繁多、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另外,港口城市通常具备充足的工业用水和工业用地,这也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4港口物流对经济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

现代港口是水陆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和物流通道的枢纽。现代港口物流不仅进一步优化与调整物流产业结构,而且将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并对相关产业产生强大的凝聚效应和拉动效应。港口物流对经济贸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港口区位因素、物流成本因素、物流增值服务等。

4.1 港口区位因素

运输服务是物流服务中最重要的环节。远洋运输则是港口的独具优势,因为它是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国际贸易货运量90%以上经海运完成。因而港口在整个运输链中,总是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长期以来,港口与我国的商贸系统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联系,这也为港口发展物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港口的优越区位(如图4-1所示)。

注:资料来源于《国际物流学》[19]

图4-1  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图

港口优越的区位因素使其对当地区域经济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

(1)港口作为海陆运输的结合点,有利于利用全球资源发展本地区的经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无论从国内还是世界范围内来看,各种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这就需要靠运输来进行调节。珠三角港口群作为海上货物运输和陆上货物运输的结合点,发挥整体区域优势、联盟创新优势,利用全球资源发展本地区经济,促进本地区的经济繁荣。

(2)港口作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有效地促进珠三角的经济全球化。工业向柔性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虚拟企业开始出现,使港口成为全球生产、销售等整个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加之高新技术在港口领域得到全面应用,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跨地区甚至合作制造的趋势日益明显,大量的物资和信息在更为广阔的地域间转移、储存和交换,国际物流活动将日益频繁,港口作为国际物流活动主要的载体,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中愈来愈发挥着重要作用。 

(3)港口物流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提供者,物流企业成为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向用户进行实物提供的惟一最集中、最广泛的综合物流提供商。他们按市场需求链组织以港口为核心的虚拟企业群体——供应链体系,以成本与服务为立足点,帮助客户建立采购网络、经销网络、现代物流配送网络和信息传输网络,融入到全球市场。 

4.2物流成本因素

(1)专业的港口物流服务,为生产企业节约物流成本

港口物流提供门到门的一站式服务,物流成本主要包括陆运费用、海运费用、港口费用等。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为各大进出口企业节约大量的物流成本。现代物流提供面向国内外涉足公、铁、水,集装箱、集卡运输,涵盖信息、代理、装卸、运输、加工、配送等综合服务。港口物流不断延伸的同时,为生产企业、进出口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条件。港口作为进出口的关键节点,对运输企业、进出口企业等掌握丰富的信息, 优越的条件使其成为国际运输中重要的联络者。庞大的交易业务以及与国际运输公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必定能降低整个国际物流过程的物流成本。

(2)海运以其成本优势,成为国际运输的主要方式

海上运输具有成本低、运量大的特点。从而使通过港口进行的国际运输成本较其他运输方式要低,相应地,港口物流的不断优化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海运成为国际运输的主要方式。巨大的货运量便于形成规模化运输,有利于物流成本的降低。

此外,在临近港口区域建立工业不仅可以利用港口便利的运输条件进行产品的装配、配套以及原材料的集疏,以港口为制造企业物流的集疏中心将有利于降低整个系统工业物流的成本。这样,港口吸引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良好条件和成本优势,就使得大量的公司和大型企业落户港口,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契机。

4.3物流增值服务

随着世界范围内第三代港口的兴起,港口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与全程化已成为现代港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港口之间所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的焦点也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港口是否能提供更为便利、快捷、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全方位物流服务,而这种竞争将成为现代港口今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传统服务功能的利润空间不断下降,促使港区开展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物流业务,这样有助于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其港口功能也正朝着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方向发展[20]。

(1)综合运输中心。在港口地区建设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流通加工中心等,提供仓储、装卸、包装、运输、加工、配送和拆装箱等系列增值服务,能促使国际物流顺利进行,使港口成为联系陆向腹地和海向腹地的中枢。因此,港口是水陆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和综合运输网的中心。

(2)区域物流中心。现代港口不仅在当今综合运输网络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经济中心城市发展所要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已成为现代港口的主要服务内容。由于现代港口所具有的货物装卸、存储、运输、商务及信息服务功能已全面涵盖了现代物流活动对于集中控制、即时信息传递和运输效率的要求,港口的能力影响整个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以及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因此,港口已成为区域物流组织的中枢,并扮演着区域物流中心的角色。

我国港口经济发展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年吞吐量发展势头强劲,但绝大多数港口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港口生产作业水平上,尽管都不同程度地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及管理技术,但仍处于较为粗放的经营管理之中。因此,港口应积极加大传统优势与现代物流整合,促进港航、仓储和物流产业组织的联动发展。在港口功能升级换代上,须在传统装卸业务、工业服务、商务、信息等方面体现其传统优势和特长。 充分发挥港口传统运输业的优势,利用其在设施、网络、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促使港口物流服务活动的柔性化、集约化和现代化。从根本上实现由传统港口物流的“港对港”服务向现代物流要求的“门对门”服务的转变,拓展港口物流业务,提高港口物流综合协调能力。

4.4区域城市抓住因素的影响作用发展港口物流——以深圳为例

4.4.1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港口物流

深圳市发展以港口运输和商贸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加快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经济、交通条件。深圳东部点盐田港区为我国深水良港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可便捷进出港。赤湾、蛇口、妈湾等构成的西部港区,是我国少有的深水河的港湾,水深港阔,有天然的深水航道并可建深水码头,易于形成规模优势。另外,深圳港和港口处于同一水域,有利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外贸集装箱运输量的快速增加,深圳港对港口的补充和支持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并有条件与联手合作,共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航运中心。

4.4.2以物流成本优势吸引货运量

深圳港通过构建港口物流网站,使电子商务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推行智能化运输,鼓励引导运输企业和货源单位进行网上交易,为客户提供现代物流等低成本、高效益的增值服务。深圳港以其成本优势,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每年呈飞速增长形势,如表4-1所示。

表4-1  深圳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

年份货物吞吐量     (万吨)

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箱)

1994316317.8
1995303028.4
1996302158.9
19973357114.7
19983444195.2
19994663298.6
20005697399.4
200162.5507.6
20028766.5761.8
200311219.510.96
200413537.11365.
2005153511619.67
2006175981847.03
200719918.962109.91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物流年鉴》[21]。

港口凭借海运的成本优势以及自身作为业务联络者的作用,以较低的物流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货运量。深圳港大力发展现代化港口物流,加强与横向、纵向企业的合作关系,争取以更低的港口物流成本,服务于国际贸易业务。

4.4.3提升增值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深圳港正努力从大港向强港转变,,从数量增长型港口向数量、质量并重发展型港口转变,从以装卸、仓储为主的功能较单一的传统型港口向功能完善、产业配套、不断追求增值服务的现代型港口转变,全面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为了全面提升增值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深圳港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一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服务,二是为腹地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提供服务、三是为区域内的产业发展提高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深圳港为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促进港口功能的专业化发展。各港区的功能定位如下表:

表4-2  各港区功能定位 

盐田港区以远洋干线集装箱运输为主
南山港区以规模化的集装箱运输为主
大铲湾港区大型专业化集装箱港区,以集装箱远洋干线运输为主

大小铲岛港区以成品油、液化气为主的专业化危险品港区
宝安港区以散杂货和旅客运输为主
龙岗港区深圳港东部能源运输基地和临港工业发展基地
随着各港区功能的不断细化,以及港区之间的紧密合作,深圳港能为客户提供越来越全面的优质服务。另外,深圳港从腹地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不断完善港口的功能,拓展港口的经营领域,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上下游业务,对外加强港口企业与各物流园区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方便快捷的港口物流供应链,为广大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为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4.4.4发展港口物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港口物流的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港口物流的发展必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下面我们通过关于深圳港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

表4-3  历年深圳港吞吐量与GDP对照表

年份货物吞吐量(万吨)

GDP(亿元)

每亿元GDP吞吐量(万吨/亿元)

20028766.52239.413.9147162
200311219.525.413.874926176
200413537.13422.83.95497838
2005153514926.93.115752299
2006175985813.563.027060871
200719918.966785.62.935475124
资料来源:《深圳统计年鉴》[22]

图4-2  历年深圳港吞吐量/深圳市GDP趋势图

通过对表4-1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单位GDP增长所需港口吞吐量曾下降趋势,因此每万吨吞吐量对应的GDP增量随城市经济规模(GDP总额 )的扩大逐渐上升。

港口吞吐量与城市GDP之比的这种变化趋势由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具有必然性。港口物流的基本经济功能是减低货物的流通成本,它体现为港口城市的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在港城发展初期,城市最初的产业必然是能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产业,也就是港口物流依赖程度高的产业,如初级产品加工业、大型货物制造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要素结构改善(例如积累了更多资本、高素质人才),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对港口直接依赖小的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如精深加工业、第三产业。因此,每单位GDP所要求的港口吞吐量必然下降。

分析表明,过去几年深圳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当明显,已经深入到第二、第三产业,因此要继续坚持不懈地发展港口物流,促进深圳市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5珠三角地区发展港口物流的战略对策

5.1加强引导

要加强对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引导,规范市场等手段,为实现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宏观环境;建立鼓励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激励机制,对现有的物流港口企业加大重组力度,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加强与公路、铁路、航空领域的横向合作,以及与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的纵向合作,保证物流链的通畅、高效的运行;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通过整合,企业可发挥双方企业的优势,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使企业的优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加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加强港务局、海关、检验同货主、船代、船东、修船、装卸等各方面的协作,使之成为一个港口共同体,使港口物流业能提供各种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真正发挥港口与航运企业在全球物流链中的独特优势。

5. 2注重战略研究

现代运输业的发展趋势,港口将成为运输、转运、储存、装拆集装箱、信息处理、仓储、配送的综合物流中心。必须充分认识到区域内港口的群体功能,根据区域的货流特点和各主要港口的条件、国家运输网的发展规划,注重港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科学界定各主要港口的职能分工,做到统一规划,分工合作,相互补充,使港口布局更趋合理化,实现大港口、大通道、大产业的一体化、系统化、网络化,使港口成为国际物流运输链中的重要的一环。在突出港口物流地位的同时,促进临港产业的发展,特别要以建设临港工业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临港产业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综合物流时代的到来,为适应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自然条件和设备要求的提高,必须加强港口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包括集装箱码头数量、码头装备能力、码头堆场、航道水深等的建设。随着珠三角经济与世界市场的日益融合,广州港、深圳港的主枢纽港地位更加突出,要求近期将要建设的码头和未来规划中的码头,均应建成-14 米以上甚至-18米以上的深水泊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国际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超大型化的需求,确保主干线上的枢纽港口地位。

5. 3完善港口综合物流管理系统

首先,各类型的流通业内部流程设计要系统化,使物流过程处于一个稳定协调的系统中;其次,各类型物流业组合系统化,使港口物流在完成传统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货物精选、加工、包装等业务,以及根据市场发展和货主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报检、报关、接货、疏运、流通加工等多功能的增值服务,形成一个开放型、互通型的物流服务平台。另外,由于在物流活动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对环境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

同时,形成一种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

5. 4加快港口物流标准化进程

物流标准化是流通业现代化的基础,商品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托盘、集装箱、卡车车厢尺寸的标准化等,均是实现物流系统高效、经济的前提。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并与国际接轨已成为当务之急。港口在发展物流的过程中应积极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设备,对每一个环节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规范物流市场和企业、有效地管理和引导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促进我国物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动物流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应尽快建立一整套的物流国家标准体系,并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使本国物流标准体系与国际物流标准体系相一致。

5. 5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提高运输市场的资源利用率

信息化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已成为现代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的基础。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发挥增值服务的管理平台,以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操作流程为顾客提供服务,使物流活动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处于最佳状态,实现在线交易以及物流业务的网上跟踪、监督和查询等,以提高港口物流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信息化建设也是港口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支持港口业务流程再造的有效工具,是业务流程规范化的最好体现和管理方法。建立公共交易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扩大增值服务,增强港口辐射能力。

网络化的物流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客户定货的生产模式和物流服务。港口通过包括计算机、条形码、EDI、internet、GPS、智能运输系统在内的物流信息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可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建立港口完善的EDI系统,用标准化的“电子数据”通讯方式将市场需求与销售、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保险、银行汇兑、货物托运及海关申报等贸易链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业务流程,融客户的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于一体,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使得港口物流企业将包装、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物流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有效。

5. 6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港口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国港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物流意识不足是港口物流发展的瓶颈。现代港口物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通晓物流管理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是港口物流发展的关键。这些物流经营管理人才除应具备运输、仓储、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外,更要具有系统的组织与管理知识。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必须树立市场化、战略化的人才观念:一方面,积极开展对港口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产学研三结合;另一方面,要实行柔性的用人机制,多渠道、全方位引进人才,为港口物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解决目前珠三角地区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技院所的合作,以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界的竞争能力,以实务引导科技院所的学术方向,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更有利于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6结论

本文从研究港口物流的发展历程与概念出发,详细分析了港口物流的功能作用以及珠江三角洲的港口物流发展现状,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贸易状况,揭示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的研究成果体现在:

(1)分析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体现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针对珠江三角洲的具体情况,提出珠三角发展港口物流的基本战略:

1)加强引导,建立鼓励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激励机制;

2)注重战略研究,使港口间做到统一规划,分工合作,相互补充;

3)完善港口综合物流管理系统;

4)加快港口物流标准化进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提高运输市场的资源利用率;

6)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致  谢

本文从选题直到完成的整个过程,都是在王龙导师的悉心指导和热忱关心下完成的。导师以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不断的鼓励我,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是我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工作。在此,我特向王老师致以由衷的感谢。

感谢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评审论文的专家学者们!同时也感谢在论文写作中给予帮助的同学。

最后,还要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我帮助和教诲的人,谢谢!

参考文献

[1] Person Roy L..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the waterborne commerce of the ports of Virginia on employment, wages and other key indices of the Virginia economy. Bureau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Research. 1953-1962,19,University of Virginia.

[2] Brockel H.C.. The Impact of the Port of Green Bay on the Economy of the Commun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

[3] Yochum G.R., Agarwal V.B.. Static and Changing Port Economic Impacts, Maritime Policy Management. 1998,15(2):157-171

[4] 罗正齐. 港口经济学[M]. 上海:学苑出版社,2005. 

[5] 郑弘毅. 港口城市探索[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

[6] 宋炳良. 论福特主义经济体系的演变与港口城市再造[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7):44-49.

[7] 杜其东等. 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港口比较专题系列研究之——港口与城市关系研究[J]. 水运管理,2003(1):5-10.

[8] 杨华雄. 论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J〕.中国港口,2001(6):9-12.

[9] 黄鹤群. 港口——城市开放型经济的龙头[J]. 水运管理,1998(10):26-28 .

[10] 石友服,惠敬宁. 论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 中国水运,1996(5):10-13

[11] 刘秉廉. 港城关系机理分析[J]. 港口经济,2002(3):12-14.

[12] 满孜孜. 供应链博弈下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湖南大学,2005.

[13] 徐金伟. 港口物流发展研究[J]. 世界海运,2004(2):16-19.

[14] 张丽君,候超惠,胡国强等. 现代港口物流[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5] 宗蓓华. 发展港口物流服务建设[J].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4,5(2):55-58.

[16] 陈庆年. 广东港口状况和推动港口发展的建议[J]. 中国港口,2006(3):15-18.

[17] 白杉. 港城互动机理和演化进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 

[18] 中国统计年鉴[Z]. 2006.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 丁立信,张择. 国际物流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0] 徐永健. 现代港口与城市发展(博士学位论文). 中山:中山大学,2003.

[21] 中国物流年鉴[Z]. 2001-2006.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2] 深圳统计年鉴[Z]. 2001-2006.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文档

超完整版论文港口物流对珠三角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港口物流对珠三角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学院(系):物流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物流管理专业0401班*************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