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历史教科书三大缺点是:1、以描述和结论为主的概论式内容,了学生的思想;2、没有故事,内容无趣、枯燥;3、没有国际视野②。这些缺点的本质就是知识观落后③,看不到历史知识的社会性、解构性、猜测性、价值性所蕴含的广阔育人空间,造成整个历史学科的育人资源的原始贫乏④。
文主义知识是不能存在的,它主要表现为自由、平等等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它的价值在于为人类提供了多元思考、多元选择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要想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需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教师要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在教材和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整体地、系统地进行处理
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作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以及蕴涵着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重要的历史人文资源。还可结合乡土资源,安排课外实践活动。注意有效地整合校内外历史课程资源,力求发挥各种历史课程资源的优势。从而从另外的角度辅助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历史教学。
一,让历史尽可能的接近当时的真实:比如美国的《宅地法》,都认为它使美国人民得到西部大片土地,是美国西部开发的大动力,但实际上在该法颁布之前,西部领土就基本上被私人占有,该法不过是对既成事实的认可。又比如,法国小农经济是影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阻碍,多数认为这是法国大中雅各宾派的土地惹的祸,但根据当时地契发现,买土地的基本上是一些大中地主,很少有农民购买土地的。可见法国的小农经济为主的现象在大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的。这些对高考固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这是历史教师的使命:让学生学到真实的历史,得到正确有用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不盲从敢探究的精神,也有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动力主要能源,这也算是间接地对高考有利吧。
二,让历史闪现现实的影子:历史上的许多人物事件后来的情况如何?在今天还有其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教学中如果适当把历史知识延伸到现实,即使历史的延续性得以体现,又能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力,从而兴趣倍增。比如:法国的小农经济问题,曾经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今天的法国还广泛存在吗?当今法国土地所有制的主流形态是什么?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所有制主流形态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