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7九上·日照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霎(shà)时 躯壳(qiào) 哂(shěn)笑 锋芒毕露(lòu)
B . 慰藉(jí) 告罄(qìng) 炽(chì)痛 气冲斗(dǒu)牛
C . 把(bǎ)玩 遒劲(jìn) 稽(jī)首 锲(qiè)而不舍
D . 窥伺(sì) 掺和(huo) 庇(bì)护 浑身解(xiè)数
2. (2分) (2017九上·大石桥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光的深巷,有这样一个人,她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根根白发,条条皱纹,换取我们的茁壮成长。当我们学会感恩,蓦然回望之时,她却脚步_______,早已躲在时光背后,悄然老去,这个人就是母亲!记住,千万不要让母亲看着我们的背影而独自______,要停下脚步,转过身去告诉她:“妈妈,您不必追,我会等您的,跟紧我!”
A . 不辞辛苦 饱经风霜 踉跄 失落
B .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蹒跚 落寞
C . 饱经风霜 忍辱负重 踌躇 忧伤
D . 勤勤恳恳 煞费苦心 趿拉 凝望
3.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 .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小区保安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
C . 昨天下午,学生会干部听取并研究了各班同学对开展“读好书”活动的意见。
D .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他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4. (2分) 下列句子按由轻到重的次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孩子不相信
②孩子不很相信
③孩子很不相信
④孩子不是很相信
A . ①④②③
B . ③①②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④②①③
5. (2分) (2017七下·平南期中) 下面的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安徒生——丹麦——《丑小鸭》——童话
B . 鲁迅——《朝花夕拾》——散文集
C . 普希金——诗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D . 莫泊桑——法国——《包法利夫人》
二、 古诗文默写。 (共1题;共13分)
6. (13分) (2015八上·湖北期中) 古诗词名句填写
①常恐秋节至,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②___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④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两句描写洞庭湖笔力千钧,颇受后人称颂,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⑤站得高望得远,杜甫《望岳》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命运总是与个人命运紧紧相连,《春望》中两句诗“________ ,________”也说明了这一点。
⑦从《石壕吏》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妇人被石壕吏抓走了。
⑧古诗句接龙。 决眦日归鸟——鸟宿池边树—— 树_____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们,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只要人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无比美好的人间。现在班级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中,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61分)
7. (16分) (2016九上·浦城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① , 不少屈懈② , 志虽不就,卒死以忠。
(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
【注】①自必:自己坚信;自以为必然。②屈懈:退缩懈怠。
(1) 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①庶竭驽钝________ ②至于斟酌损益________
③始赠太师________ 底及梁末年________
(2) 下面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故五月渡泸 温故而知新
B . 还于旧都 葬于郑州之管城
C . 皆怒而有怠心
D . 事势已去
(3) 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公在梁以智勇闻。
(4) 诸葛亮和王彦章皆有“忠贞死节”之情,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
8. (25分) (2018·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忘记它
那天我去乡下采访一个老中医,就随意问了一下自己的病。我老是觉得喉咙里有东西哽着,咽不下,摸摸又没有,在各大医院看了个遍,做了多种检查,诊断结果都一样:慢性咽炎。吃了多家的药,但总是不见彻底好。
他是个憨厚的人,胖胖的,行动慢慢的,他笑眯眯地看着我,略带羞涩地说:“忘了它。”
“忘了它?”我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医生说的话吗?
“是的,”他坐正了身子,说,“忘了它。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在你的其他部位,比如说皮肤,你挠挠也就算了;要是你忙的话,可能都忘记挠了。有时候我们割草,忙得很,到家洗手时才发现,手腕上给茅草割出了许多条血痕。”他卷起袖子给我看,“你是读过新学问的,你知道我们生活在细菌包围的世界中,如果人的眼睛是放大镜,恐怕会被自己吓出病来。还有,如果身体各部严格按照标准来说,我们没有谁是全部都合格的。我们都是带着病的人,又在不知不觉中自愈着。”
我直愣愣地看着他。他却不说了,微笑地看着我。我问:“忘了就好了?”
“是的。”他微笑地看着我,一点也不迟疑,“许多病,是靠时间来治愈的,比如说,你听……”
我听到微雨中有悲凉的唢呐声,那是有老人去世了。最亲近的人阴阳两隔,那种凄怆、绝望,是没有任何一个医生可以治疗的,世界上也没有哪一本书上,记载着治疗绝望的药方,只有靠时间的粒子慢慢地愈合伤口,慢慢地淡化、忘记。还有失恋的痛苦,如刀锋般割裂了皮肤,只觉得天地失色,寝食难安,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每一个人少年时都经历过吧,可很多年后回望,嘴角却是挂着微笑的。
小时候我栽过树,但是很少有成活的,原因不是我侍弄得不够,而是太殷勤了。我隔两天就要把它们拔出来看看,是否长了新根;轻轻划开树皮,看它们是不是还绿着。太公说:你要忘记它们,它们才能长得好。我哪里能忘记?结果它们都死掉了。就像创可贴下的伤痕,老是揭开看看,忍不住弄一弄,就很难愈合;就像失恋之后,老是翻看爱情的遗物,哪里能愈合伤口?
生活里也有很多需要忘记的例子。难免有许多不平,太过计较只会让自己钻牛角尖,改变不了现实,却能让自己痛苦;难免有很多误会和伤害,太过关注并不能弥补和消解,却只会让自己受伤;难免会有许多失去,太过珍惜并不能挽回,却只会让自己伤怀。忘记是治疗伤痛的办法。忘记是给伤口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完成生长、愈合和涅槃。所有人事,都像药材浸在时间的溶液里,若有对症的触发,就能自动流向那伤口,在你遗忘的背后,在静静的能滋生青苔的深夜里,完成对伤口的拥抱、抚摸、安慰和缝合。时间的手,柔软而神奇,捏合处,或有痕,或无痕。
忘记是一个转背的姿态,对于不能改变的、无法挽回的,就不必常常想起,这是对别人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慈悲。面前曾经是刀锋冰冷、山石嶙峋,转身后便是如秋叶般静美,春夜般馨香。忘记它,就是选择另一个世界、另一种活法,就是把病痛留给时间,因为你会越来越智慧,你会完成自愈。
这位老中医是五十年代生人,原是中医世家,经历过很多苦难。如今他只有一间旧屋,几卷旧书,一帮文朋诗友,还有一个老伴,他似乎很知足很满意。他温雅宽厚,笑眯眯地对着这个世界,他一定是善于忘记的。
(1)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忘记它”的妙处。
(2) 简要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 请对下面的句子做简要赏析。
面前曾经是刀锋冰冷、山石嶙峋,转身后便是如秋叶般静美,春夜般馨香。
(4) 请简要概括老中医的形象。
(5)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困难,“忘记”是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吗?请说说你的见解。
9. (20分) (2017八上·江都期中) 阅读《翻浆》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翻浆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一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看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车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注】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 “文章以‘翻浆’为题,开篇扣题,但在文章中间部分提到‘翻浆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见后文都与‘翻浆’无关,这是作者的一个小小的失误。”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写出自己的理由。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3) 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并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4) 小说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发出了什么呼吁?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四、 名著导读。 (共2题;共9分)
10. (2分) 读《简·爱》,罗彻斯特虽富有而显赫,却是一个________。同时,外表奇特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他有是一个________的强大者
11. (7分) (2012·泉州) 名著测读。
(1)
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感受,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只有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为人类的而斗争这一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生才有意义。”保尔用自己的人生实践了这一意义。
B . 祥子是个悲剧人物。当他的幻想破灭后,自甘堕落,结果只能是“痛苦地活着,冤屈地死去”。
C . 如果将孙悟空放置在《水浒传》中,他也是好汉一条,因为他和大多梁山好汉一样武艺高强、嫉恶如仇。
D . “水浒”中的孙二娘是个母夜叉,拦路剪径、杀人越货,卖人肉包子,违反了《刑法》和《食品安全法》。
(2)
阅读下面有关《鲁滨孙漂流记》故事情节的叙述,按要求作答。
a.鲁滨孙舍弃安选的生活,多次航海冒险。
b.有一次,由于遭遇土耳其海盗的劫持,他历尽艰险逃了出来。c.不料,当船航行到大海上时,遇上大风暴,巨浪将船打翻,唯他幸存。
d.他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的时光。
①情节有误的是第几句?原著的情节是?(概述)
②在荒岛上,鲁滨孙靠什么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请概括说明。
五、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8·毕节) 下列两题,任选一题
题一:命题作文:心愿
要求:(1)写一篇以叙事为主,兼有适度抒情议论的文章;(2)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不少于600字。
题二:话题作文:
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而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人的一生,可能平平淡淡,也可能轰轰烈烈,有过失败的考验,也有过成功的喜悦。爱与恨,悲与喜,恼爽皆过程。于是生命之美在于旅途中美丽的风景,在于坚强地走过坎坷,在于生命意义之真谛。
请以“过程之美”为话题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注意细节、思想健康;(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答案:略
5-1、
二、 古诗文默写。 (共1题;共13分)
6-1、
三、 阅读理解。 (共3题;共61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8-5、
9-1、
9-2、
9-3、
9-4、
四、 名著导读。 (共2题;共9分)
10-1、
11-1、
11-2、
五、 写作题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