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稿)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烟叶分级工。
1.2职业定义:指导和进行烟叶分级、收购与检验以及烟叶养护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室外、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1.5.1具有获取、领会、理解外界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1.5.2具有准确进行与业务有关的文字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5.3具有迅速、准确、灵活地运用手、鼻、眼等器官完成既定操作的能力。
1.5.4具有根据外界信息,作出既定操作所需的反应能力。
1.5.5具有参与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能力。
1.5.6具有传授技艺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1.6文化程度要求:
初中毕业以及以上(含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
l.7.1培训期限: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初级200标准学时,中级300标准学时,高级400学时。已取得前级职业资格证书后,中级150标准学时,高级100标准学时,技师2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24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理论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初、中、高级工理论教师应从事本专业教学2年以上,技师、高级技师理论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5年以上,同时应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技能教师应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担任初级技能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中级以上技能水平;担任中级或高级技能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以上技能水平;担任技师、高级技师技能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技能水平。
1.7.3培训场地设施:要求具有标准理论教室,具有本职业工作所需的实习基地和常用设施,并具有完备的烟叶生产、烟叶调制设备、烟叶样品等。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从事本职业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初中以上学历,从事本职业(工种)见习期满一年的人员;
(2)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标准学时数。
中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标准学时数,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2)初中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3)中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训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标准学时数,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2)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训目标的高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技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高中以上学历,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标准学时数,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特长、能解决本工种关键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难题,具有传授技艺能力和培训中级技能人员能力。
高级技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标准学时数,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具有高超精湛技艺和综合操作技能,能解决本工种专业高难度生产工艺问题,在技术改造、技术革新以及排除事故隐患等方面有显著成绩,而且具有培训高级工和组织带领技师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公关能力。
1.8.3鉴定方式:分理论鉴定考核和技能鉴定考核。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鉴定考核再加上日常业绩考核和论文答辩。考试和考核成绩均实行百分制,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
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理论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0,操作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5。考评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应具有高级考评员资格。
1.8.5鉴定时间:理论考试为120分钟;技能操作考核按需要确定时间;理论答辩为45—60分钟。
1.8.6鉴定场所及设施:理论考试和答辩在标准教室;技能操作在实习基地。
2.基本要求
2.1职业道德。
(1)忠于职守,敬业爱岗;
(2)实事求是,注重质量;
(3)尊师爱徒,团结协作;
(4)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5)遵纪守法,讲究公德。
2.2基础知识。
(l)土壤基本知识;
(2)烟草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3)烟草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
(4)烟叶成熟采收的基本知识;
(5)烟叶调制操作基本知识;
(6)烟叶调制设备基本知识;
(5)烟叶分级基本知识;
(6)烟叶收购基本知识;
(7)烟叶仓库安全知识;
(8)烟草专卖法;
(9)培训基本知识。
3.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分级工的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3.1初级。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 能 要 求 | 相 关 知 识 |
一、烟草栽培 | (一)育苗 | 1.苗床制作 2.营养土配制 3.营养液配制 4.播种和盖膜 | 1.育苗的意义和要求 2.播种期和育苗方式 3.常规育苗操作方法及要求 4.托盘育苗操作方法及要求 5.漂浮育苗操作方法及要求 |
(二)大田栽培管理 | 1.大田整地起垄 2.施基肥 3.移栽 | 1.烟草的种植制度 2.大田整地方法及要求 3.烟草常用肥料 4.基肥施用方法要求 5.适宜的种植密度和移栽期 6.移栽技术 | |
二、烟叶调制与加工 | (一)成熟采收 | 1.成熟烟叶判断 2.烤烟采收、编烟、装炕(房) 3.白肋烟上绳、晾挂 4.香料烟穿叶、上架 | 1.烟叶成熟采收 2.编烟与装炕(房)要求 3.白肋烟晾挂 4.香料烟上架 |
(二)调制技术 | 1.干湿球温度计的识读 2.烟叶卸炕(下架) | 1.烟叶烘烤各阶段温湿度要求 2.烟叶烘烤操作的基本原则 3.白肋烟晾房温湿度要求 | |
三、烟叶分级 | (一)分类 | 烟叶类型的识别 | 烟叶分类基本知识 |
(二)分级 | 1.烟叶组别代号与等级代号识别 2.烟叶组别鉴别 3.烟叶等级鉴别 | 1.烟叶分组 2.烟叶等级设置 3.烟叶等级标准 | |
四、烟叶收购 | (一)验收 | 1.烟叶砂土率、扎把规格的感官检验 2.烟叶水分感官检验 | 1.烟叶收购程序与要求 2.烟叶验收规格 |
(二)包装与储存 | 1.成包 2.烟包唰唛 3.烟叶堆垛 | 1.烟叶包装程序 2.烟叶堆垛要求 | |
五、职业道德与安全 | 1.职业道德 2.安全操作规程 3.生产防火知识 |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 能 要 求 | 相 关 知 识 |
一、烟草栽培 | (一)育苗 | 1.苗床温湿度管理 2.间苗、定苗、假植、锻(练)苗 3.生长阶段划分 | 1.苗期的生长特点与管理要点 2.常规苗床管理 3.托盘育苗管理 4.漂浮育苗管理 |
(二)大田栽培管理 | 1.生长发育阶段划分 2.中耕与培土 3.追肥 4.灌溉 5.打顶和抹杈 | 1.烟草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施肥数量和追肥方法要求 3.种植密度和移栽期确定 4.大田期生长发育特点和管理要求 5.大田管理内容及要求 | |
(三)主要病虫害防治 | 1.主要病虫害识别 2.主要病虫害防治 | 1.主要病害症状 2.主要害虫特征 3.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4.常用化学农药 | |
二、烟叶调制与加工 | (一)调制设备 | 1.调制设备类型识别 2.调制设备通风排湿面积确定 3.干湿球温度计的使用 | 1.调制设备的类型及特点 2.调制设备的加热系统 3.调制设备的通风排湿系统 4.使用干湿球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
(二)调制技术 | 1.调制过程中温湿度的控制 2.调制不当烟叶的识别 3.烟叶调制后处理 | 1.烟叶调制原理 2.调制不当烟叶的种类与特征 3.调制后处理 | |
三、烟叶分级 | (一)分级前准备 | 分级前准备 | 分级前准备 |
(二)分级 | 1.组别挑选 2.分级因素档次的鉴别 | 分级因素 | |
四、烟叶收购 | (一)验收 | 1.纯度允差的计算 2.验收规则的应用 3.水分、砂土率的物理检验 4.熄火烟的检验 | 1.基层收购站人员编制与岗位职责 2.烟叶检验方法 3.烟叶验收规则 |
(二)收购 | 1.包装质量的检验 2.运输指导 | 1.包装标志 2.运输要求 |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 能 要 求 | 相 关 知 识 |
一、烟草栽培 | (一)育苗 | 1.苗床异常现象判断处理 2.育苗方案设计 | 1.种子的萌发 2.异常环境对烟苗生长的影响 3.育苗方案设计内容及要求 |
(二)大田栽培管理 | 1.品种识别 2.施肥方案设计 3.地膜覆盖移栽 | 1.烟叶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2.主要营养元素的作用 3.需肥特点、施肥原则和施肥量估算 4.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5.烟草品种特征 | |
(三)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 | 1.常见病虫害识别 2.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 | 1.常见病虫害症状 2.常见病虫害发生与流行规律 3.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 |
二、烟叶调制与加工 | (一)调制设备 | 调制设备的结构识别 | 1.标准烤房的结构识别 2.简易晾房的结构识别 |
(二)调制技术 | 1.烟叶调制特性的诊断 2.解决烟叶调制存在问题 | 1.烟叶调制特性 2.调制过程中烟叶的异常变化 3.烟叶调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
(三)打叶复烤 | 打叶复烤工艺流程图的识别 | 1.打叶复烤工艺流程 2.打叶复烤工艺标准 | |
三、烟叶分级 | (一)分级指导 | 培训方案的制定 | 1.烟叶分级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2.国内外烟叶分级现状 3.国家标准化法 |
(二)分级 | 烟叶等级挑选 | 1.烟叶质量 2.烟叶分组因素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3.分级操作程序 | |
四、烟叶收购 | (一)检验与验收 | 1.烟叶等级合格率计算 2.烟叶品质检验方法 3.检验报告编写 4.烟叶购后分析 | 1.烟叶收购程序与要求 2.烟叶质量检验方法及等级合格率 3.烟叶工商交接验收 4.烟叶品质检验 5.烟叶购后分析 6.基层站建设 |
(二)储存与养护 | 1.烟包堆码 2.防霉防虫 | 1.烟叶储存要求 2.烟叶霉变与防治 3.烟叶仓库害虫与防治 | |
(三)烟草专卖法 | 烟草专卖案例分析 | 1.烟草专卖法的意义与作用 2.烟草专卖法的内容 3.经济合同法 |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烟草栽培 | (一)大田栽培管理 | 1.土壤质地判别 2.常见缺素症状识别 3.田间试验设计 | 1.土壤固相组成 2.常见缺素症状特点 3.田间试验方法、要求 |
(二)烟草病虫害及其测报 | 1.偶发烟草病虫害识别 2.主要烟草病虫害测报方法 3.烟田主要天敌识别及保护利用 | 1.偶发烟草病虫害症状特点及发生流行规律 2.主要烟草病虫害测报技术 3.烟田主要天敌的形态特征及保护利用方法 | |
二、烟叶调制与加工 | (一)烟叶调制设备 | 1.调制设备建造 2.烤房新型节能调制设备的使用 | 1.调制设备发展概况 2.调制设备工作原理 3.烤房新型节能调制设备结构 4.烤房建造与使用 |
(二)烟叶调制技术 | 1.烟叶成熟度的判断 2.不同条件下成熟烟叶的判断 3.调制过程中烟叶变黄程度和干燥程度的判断 4.特殊烟叶调制 5.调制失当烟叶分析 | 1.烟叶生长发育与成熟 2.烟叶成熟过程与烟叶质量 3.烟叶在调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4.特殊烟叶调制方法 5.调制失当烟产生的原因 | |
(三)打叶复烤 | 打叶复烤质量检验 | 1.打叶复烤工艺原理 2.打叶复烤的质量检验方法 | |
三、烟叶分级 | (一)烟叶分级 | 1.分析烟叶生产与分级的关系 2.分析烟叶分级因素与质量的关系 3.制作实物样品 | 1.烟叶生产与分级的关系 2.烟叶分级因素与质量的关系 3.实物样品制作程序 |
(二)烟叶内在质量判定 | 单料烟评吸 | 1.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的要求 2.烟叶样品评吸的基本方法 3.卷烟配方 | |
四、烟叶收购 | (一)烟叶收购 | 1.烟叶收购管理 2.常见烟叶收购软件使用 | 1.烟叶收购管理知识 2.烟叶收购软件使用方法 |
(二)烟叶储存 | 1.烟叶仓库温湿度管理 2.烟叶自然醇化管理 | 1.烟叶仓库温湿度管理方法 2.烟叶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自然醇化机理 | |
(三)烟草专卖 | 烟草专卖行政处罚 | 1.《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2.《行政处罚法》 | |
五、培训指导与论文写作 | (一)传播知识与技艺 | 1.传授烟叶分级技术 2.编写烟叶分级与收购技术培训教学方案 | 1.教育学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2.现代常用的培训方法 3.烟叶分级与收购技术培训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 |
(二)论文写作 | 撰写专业论文 | 1.农业科技写作知识 2.技师论文的写作方法 3.技师论文的答辩 |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一、烟草栽培 | (一)大田栽培管理 | 1.土壤肥力测定 2.制订烟草生产技术方案 3.田间试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 1.土壤肥力因素 2.土壤肥力测定方法 3.烟草的生长发育规律 4.田间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和要求 |
(二)病虫害防治 | 1.病虫草的抗药性 2.农药残留 3.作物药害 4.烟草检疫 | 1.病虫草的抗药性原因及影响因素 2.农药毒性、残留量及安全间隔期 3.作物药害及安全使用 4.我国烟草出入境检疫对象及检疫方法 | |
二、烟叶调制与加工 | (一)调制设备 | 1.烤房、晾房建筑示意图绘制 2.烟叶调制设备的故障判断与排除 | 1.烤房、晾房建筑示意图绘制方法 2.烟叶调制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
(二)调制技术 | 1.不同部位、不同营养条件、不同品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烟叶成熟判断 2.调制方案的制订 3.调制过程中烟叶异常变化处理 | 1.不同部位、不同营养条件、不同品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烟叶成熟特征 2.烟叶调制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3.调制方案制订的原则和方法 4.调制过程中的异常变化 | |
(三)打叶复烤 | 1.分析影响打叶复烤质量的因素 2.复烤后烟叶质量变化分析 | 1.打叶复烤各工序技术要求 2.影响打叶复烤各工序加工质量的因素 3.复烤后质量变化规律 | |
三、烟叶分级 | (一)分级 | 1.我国与主产国烤烟分级标准差异分析 2.我国与主产国白肋烟分级标准差异分析 3.我国与主产国香料烟分级标准差异分析 4.起草烟叶分级或收购方面的标准 | 1.美国烤烟分级标准 2.美国白肋烟分级标准 3.土耳其国香料烟分级标准 4.标准制定的原则与依据 5.国家标准的编写方法 |
(二)内在质量判定 | 1.卷烟制品评吸 | 1.评吸技术 2.低焦油、低危害卷烟基本知 | |
四、烟叶收购 | (一)烟叶收购 | 1.预测收购等级结构 2.制定收购工作方案 3.执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4.分析违反《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现象和行为 | 1.烟叶收购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2.国外烟叶收购方法 3.加入WTO的商务知识 4.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基本知识 |
(二)烟草专卖 | 1.烟草专卖行政复议 2.合同法 | 1.《行政复议法》 2.《合同法》 | |
五、培训指导与研究创新 | (一)传播知识与技艺 | 1.指导本区烟叶分级与收购工作 2.组织实施烟叶分级等技术培训 | 1.教育心理学知识 2.培训的组织实施和控制 3.培训技巧 |
(二)研究与创新 | 1.研究分析烟叶生产问题 2.借助工具,能够阅读、翻译专业外文资料 | 1.研究分析烟叶生产问题的方法 2.专业外文资料阅读和翻译知识 |
4.1理论知识。
项 目 | 初级(%) | 中级 (%) | 高级(%) | 技师(%) | 高级 技师(%) | ||||
工 作 要 求 | 烟草栽培 | 栽培 管理 | 烟草育苗 | 5 | 4 | 4 | 10 | 10 | |
大田栽培管理 | 10 | 6 | 6 | ||||||
烟草病虫害防治 | 5 | 5 | 5 | 5 | |||||
烟叶调制 与加工 | 烟叶调制设备 | 6 | 4 | 4 | 4 | ||||
烟叶调制技术 | 烟叶成熟采收 | 8 | 7 | 7 | |||||
烟叶调制技术 | 10 | 14 | 14 | ||||||
打叶复烤 | 2 | 4 | 4 | ||||||
烟叶分级 | 烟叶分类 | 4 | |||||||
烟叶分级前的准备 | 4 | ||||||||
烟叶分级 | 36 | 36 | 36 | 15 | 15 | ||||
烟叶分级指导 | 4 | ||||||||
烟叶内在质量判定 | 15 | 15 | |||||||
烟叶收购 | 烟叶收购 | 烟叶验收 | 15 | 15 | 8 | 14 | |||
烟叶检验 | 15 | ||||||||
烟叶包装与储存 | 10 | ||||||||
烟叶包装与运输 | 10 | ||||||||
烟叶储存与养护 | 8 | 7 | |||||||
烟草专卖 | 2 | 5 | 6 | ||||||
培训指导与论文写作 | 传播知识与技艺 | 10 | 10 | ||||||
论文写作 | 10 | 10 | |||||||
职业道德 | 2 |
合 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项 目 | 初级(%) | 中级 (%) | 高级(%) | 技师(%) | 高级 技师 (%) | ||||
工 作 要 求 | 烟草栽培 | 栽培 管理 | 烟草育苗 | 5 | 4 | 4 | 10 | 10 | |
大田栽培管理 | 10 | 6 | 6 | ||||||
烟草病虫害防治 | 5 | 5 | 5 | 5 | |||||
烟叶调制 与加工 | 烟叶调制设备 | 6 | 4 | 4 | 4 | ||||
烟叶调制技术 | 烟叶成熟采收 | 8 | 7 | 7 | |||||
烟叶调制技术 | 12 | 14 | 14 | ||||||
打叶复烤 | 2 | 4 | 4 | ||||||
烟叶分级 | 烟叶分类 | 4 | |||||||
烟叶分级前的准备 | 4 | ||||||||
烟叶分级 | 36 | 36 | 36 | 20 | 20 | ||||
烟叶分级指导 | 4 | ||||||||
烟叶内在质量判定 | 10 | 10 | |||||||
烟叶收购 | 烟叶收购 | 烟叶验收 | 15 | 15 | 8 | 14 | |||
烟叶检验 | 15 | ||||||||
烟叶包装与储存 | 10 | ||||||||
烟叶包装与运输 | 10 | ||||||||
烟叶储存(与调拨) | 8 | 7 | |||||||
烟草专卖 | 2 | 5 | 6 | ||||||
培训指导与论文写作 | 传播知识与技艺 | 10 | 10 | ||||||
论文写作 | 10 | 10 |
合 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项 目 | 技 师 | 高级技师 | |
论文质量 | 立论 | 3 | 3 |
论据 | 4 | 4 | |
论证 | 4 | 4 | |
通篇 | 4 | 4 | |
项目选择 | 技术难度 | 10 | 10 |
创新度 | 10 | 10 | |
效益 | 15 | 15 | |
答辩理论的专业性 | 知识面 | 5 | 5 |
理论深度 | 10 | 10 | |
与专业结合度 | 10 | 10 | |
答辩理论新意 | 了解新技术理论 | 8 | 8 |
应变新问题能力 | 7 | 7 | |
答辩思维 | 分析能力 | 4 | 4 |
逻辑思维能力 | 4 | 4 | |
表达能力 | 2 | 2 | |
合 计 | 100 | 100 |
项 目 | 技师 | 高级技师 | ||
实践经验 | 解 决 生产问题 | 解决本工种(岗位)关键技术问题的情况 | 7 | 5 |
解决本工种(岗位)生产中检测难题的情况 | 7 | 5 | ||
处理生产中较为复杂问题的情况 | 6 | 5 | ||
技术成果 | 技术革新或技术攻关成果 | 20 | 25 | |
表现 | 现实表现 | 模范实绩 | 5 | 5 |
评模、评优记录 | 10 | 10 | ||
传授技艺 | 带徒 | 培养技能人员情况 | 4 | 4 |
组织指导他人进行工作的情况 | 4 | 4 | ||
授艺 | 传授技艺的能力 | 4 | 4 | |
传授技艺的态度 | 3 | 3 | ||
生产业绩 | 工作任务 | 完成任务实绩 | 6 | 6 |
损耗控制实绩 | 6 | 6 | ||
工作质量 | 质量控制实绩 | 12 | 12 | |
安全生产 | 安全意识 | 3 | 3 | |
安全生产表现 | 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