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
施
工
总
结
分部工程名称:路面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具 体 部 位:K3+100-K3+360右幅
施 工 日 期: 2011年6月24日
2011年6月30日
水 泥 稳 定 碎 石 底 基 层 试 验 段
施 工 总 结
我工程已进入路面基础与底基层施工阶段,为了探索路面施工机具的适应性及施工工艺,也为以后大面积施工提供经验及其相关数据,我部编制了施工段施工方案,在得到监理和业主同意后于2011年6月24日在平黎公路嘉善连接线拓宽工程K3+060-K3+360右幅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摊铺长度为300米,底基层压实厚度为20CM。现在我们对试验段施工的情况作一个总结,情况如下:
一、经过试验段施工后得到以下几个要素:
通过铺筑试验段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混合料的配合比满足要求,7天无侧限强度为 5.6 MP。
2、混合料的松铺系数为1.3。
3、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几点:
①拌和机械采用WCB-300型拌和楼。
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械:施工机械配置:采用2台WLT85B/RP751型摊铺机、3台YZ35振动压路机、1台YZC12双钢轮压路机、1台26T轮胎压路机
③、混合料的含水量采用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左右。
④、初压:用 YZC12双钢轮压路机与胶轮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进行静压1遍;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弱振动1遍,胶轮压路机紧随其后静压1遍,后用YZ35振动压路机碾压5遍;终压:用YZC12双钢轮压路机碾压收光。
二、试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情况
㈠、材料准备
1、水泥:采用嘉善“金窑”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初凝时间为3 h以上,终凝时间为 6h以上,安定性合格。7d、28d强度指标均要达到规范要求并符合国家标准GB175—1999的规定。
2、碎石:石料清洁无粘土块等有害物质,底基层用碎石分31.5-16mm、16-4.75mm、4.75-2.36mm、2.36-0mm四种规格分别堆放。各项指标均达到JTJ034—2000及补充技术规范要求。
3、水:使用洁净不含有害物质的井水。
(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混合料的设计应在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的试验室进行,并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原材料的试验项目根据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检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三)、人员
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我部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并进行了技术交底。从现场施工反映看,相关人员到位,能满足生产、质检需要。
(四)、机械设备
氺稳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前进行了检查,从现场施工过程反映,机械设备性能稳定,运转正常均能满足施工需要。
(五)、检测设备
水稳层施工所需的试验检测设备,在施工前已进行过标定。在施工过程中正常工作、发挥其检测功能,保证了试验段的工程质量。
三、施工情况如下:
(一)、下垫层顶面处理
1、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协助下,对已经成型的路基进行交工验收。检查验收项目严格按照本合同《技术规范》和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施工。
2、当下承层表面有松散颗粒时,清扫、洒水后再铺筑底基层。
3、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测量放样按每10m设一个桩,每桩放出底基层的两侧标桩或边桩,复测下承层标高,打钢钎支架,并按标高值调整铝合金导梁的高程,作为纵坡基线。
(二)、混合料的拌制
1、厂拌的设备及位置将在拌和以前提交监理工程师,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进行安装检修与调试,使拌和的混合料颗粒组成和含水量达到规定要求。
2、拌合站采用WCB-300型拌和楼,配置四个石料仓和一个水泥仓,采用自动补水器加水。拌合质量由试验室和拌合机操作人员共同控制。
3、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有的设备,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控制冷料斗的给料速度,控制水泥输送泵的送料速度和水泵水流阀门的大小,使混和料符合配合比,其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大0.3%,同时尚应根据运距、施工气候等情况调节含水量,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三)、混合料的运输
混合料采用自卸东风卡车进行运输,料场与施工现场有专人负责指挥,防止混合料出料到摊铺现场时间过长,本次试铺施工是本合同施工的中间运距,运输距离为0.5~3.0公里之间,正常运输时间为5分钟,基本不会出现从拌和场到摊铺现场碾压时间超过2.0h的情况。(四)、混合料的摊铺
a、水稳底基层设计压实后厚度为20mm,松铺系数为1.3。
b、混合料的摊铺应采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机械进行,并使混合料按规定的摊铺厚度均匀地摊铺在要求的宽度上。
c、施工机械配置:采用2台WLT85B/RP751型摊铺机、3台YZ35振动压路机、1台YZC12双钢轮压路机、1台26T轮胎压路机。单幅采用双机梯队作业摊铺,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约5~10米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
d、标高控制:由于采用两台摊铺机联合摊铺,底基层顶面标高控制采用前面一台摊铺机一边侧伸出厚度传感器搭在铝合金导梁上,传感器沿铝合金导梁顶面移动,另一侧采用横坡仪传感器,以达到控制标高要求;后面一台摊铺机一侧由摊铺机伸出厚度传感器搭在铝合金导梁上,另一侧利用刚摊铺的水稳层厚度以达到控制标高的要求。
e、摊铺作业时应做到与拌和机生产能力相匹配,根据拌和机的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确定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摊铺机前应保证有5辆以上料车等候卸料,减少摊铺机待料的情况,以保证摊铺作业的连续性,提高平整度。在水稳层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施工时限,由于水泥的活化性会直接影响水稳层的最终强度,所以水稳混合料拌和完成后搁置时间不应过长,否
则会使水泥丧失活性,从而降低水稳层的强度。从水稳混合料拌和到最终碾压成形,总时间
应控制在3小时以内,如若有其他不确定因素造成总时间超过3小时的,经现场试验验证即可对已摊铺碾压成形的部分先做接缝处理,拌和未摊铺的混合料应废弃或转为其他用途。
f、摊铺作业时,确定专门技术人员对已铺的底基层进行标高和厚度的跟踪控制,根据检测结果对摊铺机传感器进行微调,以保证施工质量。
g、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并做好修边、整形、拍实工作,以保证边缘直顺密实。
(五)、混合料碾压
a、在混合料摊铺完毕后,立即用 YZC12双钢轮压路机与胶轮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进行静压1遍,胶轮压路机紧随其后静压1遍,振动1遍,后用YZ-35JC振动压路机碾压5遍,再用YZC12双钢轮压路机碾压收光,直至达到规定要求的压实度。
b、碾压时,直线形横坡路段,应由从低到高碾压,超高路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由低至高碾压,碾压时碾压轮横向错半轮,初压时压路机行走速度为1.5~1.7km/h,后采用1.8~2.2km/h。做到压路机不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保证水稳层表面不受破损。
c、碾压过程中应适当洒水,使水稳表面始终保持潮湿,炎热天气混合料表面水份蒸发过大时,使用人工及时翻开并换填新的混合料,使其达到质量要求。碾压成型后进行压实度的检测。
d、碾压段在施工时根据拌和、运输、摊铺能力进行调整,并以拌和至摊铺碾压终了不超过3小时进行调节。
(六)、横、纵向接缝处理
1、横向接缝处理
a、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3h或工作班结束,应设置横向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
b、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弄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c、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M长,其高度应高出方木几厘米。
d、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e、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
。
(七)、混合料的松铺系数的确定
松铺系数1.3。
㈧、交通管制及养生
a、每一段水稳层碾压完成并经过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
b、考虑到现场条件因素,拟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每天洒水的次数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做到始终保持稳定层表面潮湿。
c、养生期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严格封闭交通,尽量避免施工车辆在养生层上通行。
四、混合料试验、现场检测数据
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筛分结果(通过率%):合成级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水泥剂量检测:现场检测6个点,实测水泥剂量符合规范要求;
3、厚度控制评价:现场取样6个点 ,均达到规范要求;
4、现场压实度评价:压实度均达到96%以上,符合规范要求;
5、平整度、标高、宽度、横坡评价
平整度:合格率96%;
标高:合格率96%;
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横坡:合格率100%;
6、强度评价:施工现场取样 13 个试件,强度平均值为 5.6 Mpa,符合设计要求。
7、松铺系数的确定:1.30
松铺系数检测记录见附表
序号 | 桩号 | 松铺厚度 | 压实厚度 | 松铺系数 | 平均值 | 结论 | |
1 | K3+100 | 左 | 26.92 | 20.2 | 1.33 | 1.32 | 采用松铺系数为1.30可达到设计的要求,可采用松铺厚度为26cm |
2 | 中 | 26.70 | 20.2 | 1.32 | |||
3 | 右 | 26.85 | 20.6 | 1.30 | |||
4 | +020 | 左 | 26.23 | 20 | 1.31 | 1.34 | |
5 | 中 | 27.25 | 20.2 | 1.35 | |||
6 | 右 | 27.63 | 20.5 | 1.35 | |||
7 | +040 | 左 | 26.12 | 20.7 | 1.26 | 1.28 | |
6 | 中 | 25.81 | 20.2 | 1.28 | |||
右 | 27.15 | 20.7 | 1.31 | ||||
7 | +060 | 左 | 25.70 | 19.9 | 1.29 | 1..29 | |
8 | 中 | 26.26 | 20.3 | 1.29 | |||
9 | 右 | 25.69 | 19.9 | 1.29 | |||
10 | +080 | 左 | 26.15 | 20.1 | 1.30 | 1..30 | |
11 | 中 | 26.17 | 20.2 | 1.30 | |||
12 | 右 | 25.93 | 20 | 1.30 | |||
13 | +100 | 左 | 26.85 | 20.7 | 1.30 | 1.33 | |
14 | 中 | 27.53 | 20.7 | 1.33 | |||
15 | 右 | 28.05 | 20.8 | 1.35 | |||
16 | +120 | 左 | 27.29 | 20.8 | 1.31 | 1.30 | |
17 | 中 | 26.71 | 20.3 | 1.32 | |||
18 | 右 | 25.59 | 20 | 1.28 | |||
19 | +140 | 左 | 25. | 20.4 | 1.26 | 1.27 | |
20 | 中 | 26.03 | 20.6 | 1.26 | |||
21 | 右 | 25.74 | 20.1 | 1.28 | |||
22 | +160 | 左 | 26.65 | 20 | 1.33 | 1.31 | |
23 | 中 | 26.54 | 20.6 | 1.29 | |||
24 | 右 | 27.05 | 20.6 | 1.31 | |||
25 | +180 | 左 | 27.30 | 20.7 | 1.32 | 1.30 | |
26 | 中 | 26.41 | 20 | 1.32 | |||
27 | 右 | 25.73 | 20.4 | 1.26 | |||
28 | +200 | 左 | 25.48 | 20.2 | 1.26 | 1.28 | |
29 | 中 | 26.63 | 20.8 | 1.28 | |||
30 | 右 | 26.49 | 20.4 | 1.30 |
31 | +220 | 左 | 25.24 | 20.1 | 1.26 | 1.30 | |
32 | 中 | 27.08 | 20.4 | 1.33 | |||
33 | 右 | 26. | 20.6 | 1.31 | |||
34 | +240 | 左 | 26.39 | 20.1 | 1.31 | 1.31 | |
35 | 中 | 26.54 | 20.3 | 1.31 | |||
36 | 右 | 27.20 | 20.7 | 1.31 | |||
37 | +260 | 左 | 26.73 | 20.2 | 1.32 | 1.28 | |
38 | 中 | 25.42 | 20 | 1.27 | |||
39 | 右 | 25.53 | 20.2 | 1.26 |
五、通过以上试验段铺筑,评价、总结结论
通过碾压组合方式合理有效,大面积施工时采用该种碾压组合方式。初压:用 YZC12双钢轮压路机与胶轮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进行静压1遍;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弱振动1遍,胶轮压路机紧随其后静压1遍,后用YZ-35JC振动压路机碾压5遍;终压:用YZC12双钢轮压路机碾压收光,直至达到规定要求的压实度。从整体看,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各道工序基本衔接良好,实践证明了本次试验段的施工工艺是较为合理可行的。存在不足之处有待在监理工程师指正下不断加强和完善。
六、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㈠、质量控制措施
1、设立质量监察专职人员,制定质量检查监督制度
2、每一道工序、每一作业班组指定兼职质量员,将质量缺陷消灭在萌芽之中。
3、主动接受建设单位质量监督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理,积极为现场设计人员和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4、对主要管理人员选配水平高,经验丰富,业绩优良的人员担任,安排具备专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承担施工。对施工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工作人员实施持证上岗制度,保证人员素质满足需要。
5、拌和机的投料要准确,要在投料运输带上定期取样检查各料仓的投料数量。
6、拌和要均匀,不得出现粗细料分离的离析现象。
7、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以最佳含水量±1%时碾压。
8、拌和好的混合料要及时摊铺碾压,一般在3小时内完成。
㈡、安全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以经理部为主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强调“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生产原则,推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成立第一负责人为核心的安全领导小组,以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员为骨干,推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经理部经理、工程队队长、班(组)长和干部、工人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队设专职安全检查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加强运输及施工车辆的管理,经常检查其车辆,严格禁止带病作业。洒水车在上下坡及弯道运行中,不得高速行驶,并避免紧急制动。
4、用电线路架设应符合规定要求,配电箱和闸刀盒应上锁,室外配电箱和闸刀盒应有良好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