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内容 | 项目 | 职责分工 |
村卫生室 | ||||
1 |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 通过门诊服务、入户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尤其是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信息、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居民健康档案要求同时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在患者就诊、复诊时,由接诊医生负责更新健康档案,并予以保管。 | 新建健康档案 | 1、就诊人群信息录入:未建档者开展健康体检并建立居民纸质和电子健康档案,已建档者填写接诊记录表并录入电子档案;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形式为居民建立纸质和电子健康档案。 |
居民健康 档案维护 | 1、定期对建档人群的健康信息及时补充和完善,每年对重点人群随访不少于4次,每次随访的内容记录要详细。 2、就诊人群信息录入:已建档人群就诊、复诊时,由接诊医生负责填写接诊记录表,同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内容。 | |||
2 | 健康教育 |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和个性化健康教育等健康教育活动。 | 个性化健康教育 | 在提供门诊 、访视、随访等医疗卫生服务时,针对重点人群结合本地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对象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职业病危害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
发放印刷 资料 | 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资料。 | |||
播放音像 资料 | ||||
设置健康 教育宣传栏 | 1、宣传栏设置不少于1个,宣传栏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 2、年度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新≥6次。 3、每次活动结束时需填写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并附上宣传栏更新照片作为佐证。 | |||
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 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 |||
举办健康 知识讲座 | 1、每2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2、每次活动结束时需填写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附健康教育咨询现场图片,参加讲座人员签名、材料原件及发放记录表。 | |||
3 | 预防接种 | 为辖区所有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 预防接种 管理 | 每月填写一式两份新出生儿童摸底情况登记表,一份盖章报至乡镇卫生院一份存档;督促当地儿童及时办理预防接种证;协助开展免疫规划工作质量调查考核;按上级部署开展有关预防接种本底资料调查。 |
预防接种 | 1、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辖区内适龄儿童疫苗接种通知工作。 2、以宣传栏、讲座、发放材料等形式开展预防接种、知识方面的宣传。 | |||
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有关工作。 | ||||
做好本村(社区)疫苗针对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并协助县、乡两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 ||||
4 |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 为辖区0-6岁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家庭访视、满月健康管理,及婴幼儿健康管理和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1次,满月健康管理1次,婴幼儿健康管理8次,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进行;为4-6岁学龄前儿童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 | 基本条件 | 1、掌握本辖区新生儿、7岁以下儿童情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建立《0—6岁儿童花名册》、《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本》。 2、负责做好新生儿家庭访视,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于新生儿满月督促儿童到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免费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并进行预防接种。 |
新生儿家庭访视 | ||||
婴幼儿健康管理 | ||||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 ||||
5 | 孕产妇保健 | 为辖区内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 孕早期健康管理 | 1、掌握本村当年育龄妇女、孕妇情况,建立《孕妇花名册》和《育龄妇女死亡登记本》。 2、负责随访新婚待孕妇女增补叶酸的发放登记工作,并补发漏服者。 3、协助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做好产后访视工作,及时掌握出生信息,于产妇出院后7天内进行上门产后访视,并及时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中。 |
孕中期健康管理 | ||||
孕晚期健康管理 | ||||
产后访视 | ||||
产后42天健康检查 |
6 | 老年人 保健 |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 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 1、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和基本情况,及时更新老年人就诊和死亡信息; 2、乡镇卫生院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年度健康体检时,通知或召集辖区内服务对象,协助做好常规体格检查,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进行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 3、依据体检结果对老年人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将一般体格检查、评估和健康指导信息录入年度健康体检表中; 4、按照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做好电子健康档案的录入和更新。 |
体格检查 | ||||
辅助检查 | ||||
健康指导 | ||||
7 |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 对辖区内高血压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年至少进行四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 随访评估 |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首诊测量血压; 2、 参与高血压病人的筛查,对于诊断明确的未建档患者提供初次健康体检、收集患者基础信息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3、乡镇卫生院开展年度高血压患者健康体检时,通知或召集辖区内服务对象,协助做好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项目检测; 4、依据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开展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体检结束时将体检信息录入电子健康档案; 5 、对纳入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随访信息录入在电子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随访表内;治疗效果不好或病情进一步加重的高血压患者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6、协助开展高血压等相关调查。 |
健康体检 | ||||
8 |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 对辖区内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年至少进行四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提供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 随访评估 | 1、参与糖尿病病人的筛查,对于诊断明确的未建档患者提供健康体检、收集患者基础信息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2、乡镇卫生院开展年度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时,通知或召集辖区内服务对象,协助做好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项目检测; 3、依据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开展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体检结束时将体检信息录入电子健康档案; 4、对纳入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随访信息录入在电子健康档案的糖尿病患者随访表内。治疗效果不好或病情进一步加重的糖尿病患者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5、协助开展糖尿病行为危险因素等相关调查。 |
健康体检 | ||||
9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 |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 信息管理 | 1、协助开展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登记、报告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为发现的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填写精神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2、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进行至少4次随访并进行评估,将随访信息录入到电子健康档案中重型精神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内。 3、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年度健康检查,并将一般体检信息录入电子健康档案中年度健康体检表内。 4、向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病情不稳定患者;发现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及时报告乡镇卫生院或当地机构,并协助采取措施。 5、妥善保管重性精神病患者相关信息,未经县卫生局许可,不得向其他机构和个人透露。 |
随访评估 | ||||
健康体检 | ||||
10 |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 做好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 — | 1、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相关工作。 2、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 3、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相关要求填写相关报卡,电话报告给乡镇卫生院。 4、按照要求及时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有关机构上报疫情,并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疫情处置工作。协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5、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6、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 |
11 |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 依法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反馈报告工作。 | 1、及时收集辖区内食品安全、职业卫生、传染病防控、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公共卫生信息,发现违法行为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积极配合上级调查处理。 2、做好卫生法制及卫生知识的咨询、宣传工作,及时准确填写《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 3、完成上级卫生监督部门指定或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