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7年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39:27
文档

2007年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四川卷)第Ⅰ卷(共10道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队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秩序/旗帜瘟疫/战役着陆/着想B、经营/均匀河畔/叛逆松柏/柏油C、亩产/计谋侥幸/矫健关卡/卡壳D、奴隶/颤栗奈何/按捺呜咽/哽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靡一时门可落雀痉挛部署B、推心置腹各行其是对奕九州C、出奇制胜一枕黄粱松弛朗颂D、一如既往真知灼见锻练蛰伏3
推荐度:
导读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四川卷)第Ⅰ卷(共10道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队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秩序/旗帜瘟疫/战役着陆/着想B、经营/均匀河畔/叛逆松柏/柏油C、亩产/计谋侥幸/矫健关卡/卡壳D、奴隶/颤栗奈何/按捺呜咽/哽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靡一时门可落雀痉挛部署B、推心置腹各行其是对奕九州C、出奇制胜一枕黄粱松弛朗颂D、一如既往真知灼见锻练蛰伏3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四川卷)

第Ⅰ卷

(共10道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队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秩序/旗帜     瘟疫/战役      着陆/着想

B、经营/均匀     河畔/叛逆      松柏/柏油

C、亩产/计谋     侥幸/矫健      关卡/卡壳

D、奴隶/颤栗     奈何/按捺      呜咽/哽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靡一时    门可落雀    痉挛   部署

B、推心置腹    各行其是    对奕   九州

C、出奇制胜    一枕黄粱    松弛   朗颂

D、一如既往    真知灼见    锻练   蛰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所赠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赠营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B、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C、西昌是攀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不言而喻,这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D、10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量达到11.48万人次,是最大接待量的2.3倍;游人摩肩接踵,难以感受紫禁城的庄严气氛。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松针、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后不后悔昨天没有来?

D、近年来,我省各级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瓦斯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瓦斯突出的矿井约占煤炭矿井的一半。瓦斯是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 全国煤矿重大安全事故70%以上都与瓦斯爆炸有关。         

    其实,瓦斯是储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又名煤层气,它并非仅仅是人类需要驯服的“杀手”。人们常把瓦斯利用喻为“变废为宝”——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长期的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是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摸不掉的阴影,所有可以利用的能源都是宝贵的。但是,瓦斯开发利用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变废为宝”。

    瓦斯中的甲烷含量很高,甲烷的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份额为15%,仅次于二氧化碳;而且,等量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国家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煤层气利用率仅为23%,这意味着大多数的煤层气正朝天排放,其温室效应不容忽视。

    有研究认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到的大部分温度上升与人类活动生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可能性超过90%。据估计,受气温上升影响,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可能会下降5%—10%;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洪涝灾害都将加剧。

    要缓解温室效应,瓦斯的开发利用已刻不容缓。而且,这一工作可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情节发展机制”(CDM)支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温室气体交易”。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各减排义务国可以选择内部消化减排目标,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排放额度。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代价较低,发达国家可以用资金或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减排,减排的数量可用于抵扣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获特许权的煤层气开发企业有全国相当面积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约占山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气权都被两家企业登记。这种气权、矿权分置在现实中引发了诸多利益冲突,有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并借用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气权、矿权之争。

    实践证明,瓦斯开发的特许权造成了瓦斯开发的垄断,增加了瓦斯开发利用的难度和成本。气权、矿权分离为煤炭生产的“先抽后采综合利用、采气与采煤一体化”设置了障碍;气权、矿权合作的艰难也影响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速度。瓦斯与煤炭伴生,气权、矿权分置使煤矿企业的地面预抽无法实施,“先抽后采综合利用”和“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也就无法进行。

    瓦斯的开发利用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效应远大于单纯的资源收益,所以不能简单的将瓦斯作为一种能源来进行开发。应以有效的支持来加快瓦斯的开发利用,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让瓦斯从“夺名杀手”成为战略资源。

5、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源价格上涨。

B、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白白排放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降低瓦斯对煤矿安全的威胁,并能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C、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瓦斯开发的垄断,并有利于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

D、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有利于消除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促进我国解决煤矿的气权、矿权分置问题。

6、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我国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所导致的煤矿企业可以采气却无法采煤的情形,有媒体用《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

B、有研究认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所能观测到的90%以上的温度上升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C、获得特许权的两家煤层气开发企业,目前在全国拥有相当于陕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

D、煤矿企业对储存于煤层中的瓦斯采用朝天排放的方式,能够降低煤矿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但将产生温室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决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矿企业对煤层气实施地面预抽。

B、发达国家将资金用于减少我国煤矿瓦斯的直接排放所获得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可抵扣其温室气体减排量。

C、实现“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使我国煤矿企业加快瓦斯开发利用的速度并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D、税收、价格等支持可以引导我国煤矿企业提高瓦斯开发利用率和瓦斯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军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往献之。世祖曰:“天以赐汝,焉用献!”对曰:“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后与董文忠居中事上,同志协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多所裨益,而言不外泄,帝深爱之。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出白金,谓之曰:“此汝父六盘所献者,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辞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帝欲选民间童女充后宫;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民为之立祠。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特授正议大夫、上都留守。尚书省立,桑哥用事,奏上都留守司钱谷多失实。召留守忽剌忽耳及仁杰廷辨,仁杰曰:“臣汉人,不能禁吏戢奸,致钱谷多耗伤,臣之罪。”忽剌忽耳曰:“臣为长,印在臣手,事未有不关白而能行者,臣之罪。”帝曰:“以爵让人者有之,未有争引咎归己者。”置勿问。仁杰在官五十余年,为留守者居半,车驾春秋行幸,出入供亿[注],未尝致上怒。其妻刘没,帝欲为娶贵族,因辞,乃娶民间女,已而丧明,夫妻相敬如初,未尝置媵妾。大德九年,年七十二,请老,归第。后成祖崩,仁宗入清内欲有所咨访,诏赴阙,行至樊桥而卒。(节选自《元史·贺仁杰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治室于毁垣中      治:修筑        B臣不敢私,愿以助军 私:独占    

C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  状:情况       D为留守者居半   居:超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                B  辞不许,乃归白母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    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                  D  帝欲为娶贵族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贲害怕因意外获金而招致祸患,就以“助军”为由将大部分所获之金献给了受诏征云南的世祖。世祖任命其子贺仁杰为宿卫。

B、贺仁杰屡建战功并数进忠言,颇得世祖喜欢;他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世祖曾以供养母亲为由把其父所献之金送还给他,但他最终未接受。

C、皇帝根据桑哥的反映,要忽剌忽耳与贺仁杰到朝廷说清钱粮管理的问题,他二人都主动承担责任,皇帝为之感慨,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了。

D、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出身低微、双目失明的妻子,贺仁杰的所作所为都无不妥。仁宗即位后,召请告老归乡的贺仁杰赴京,他却在应诏途中去世。

第二卷

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5分)

(2)(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13、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        ,        ,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焰火的变奏              赵丽宏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护理……

    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贫乏,那么,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焰火里,可以联想起大地上所有的奇花异卉,可以联想起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当然也会联想起和焰火有关的的往事,回忆起和焰火有关的一些难忘瞬间。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干的景象。那是战争中的夜景: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飞机在天空中隆隆飞过,从天而降,如飞蝗,如黑鹅,成群成片,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火焰里血肉横飞,到处可以看到死者的鲜血和肢体,连树枝和电线上也挂着血淋淋的生命碎片……更凄惨的是失去亲人的哀痛景象:在被炸毁的火车站的站台上,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坐在死去的母亲身边,惊惶无措地放声大哭;那个孩子的身边,也使烟和火……

    这样的恶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想。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坑,为破环,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14、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4分)

答:                                                                           

参考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15、为什么作者一方面说战争的“噩梦”与眼下的美妙火焰没有关系,另一方面又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6分)

答:                                                                           

16、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6分)

答:                                                                                

17、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6分)

答:                                                                             

六、(15分)

18、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大扫除》写一段文字。(5分)

要求:(1)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2)点名漫画寓意。  (3)40字-60字。

答:                                                                           

19、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6分)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谈话。

树叶(感激地)说:                                                          (排比)

阳光(谦逊地)说:                                                          (比喻)

20、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4分)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谈不吐更不卫生。”

答: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

     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答:                                                                               

七、(60分)

22、作文:

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800字。

高考满分作文

一步与一生

路的两旁氤氲着乳白色的雾气,前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古道,迷离神奇。[形象化的描写,把人带入迷离神奇的氛围中。]

我预备沿着这条布满神秘的古道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一束极细的光线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摩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它闪耀着夺目的光线。

一串串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寻找那决定人一生的那一步,专心去发现一个刻满幸福的出口。[“我要去寻找那决定人一生的那一步”,点题。]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

终于,我发现路在此时分成了两个岔口,两扇高大的门摆在面前,它们的上面镌刻着“一步与一生”,苍劲的字体中流淌着布满理性的溪流。

我打开其中一扇门,发现上面雕刻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我仔细注视,仿佛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

 “曾经的庄子从这里走过,为了摆脱一个屈从权势的社会,他推开了这扇门,然后决绝地跨了过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独自守望月亮的树。”[活用课本(《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例子,给人以亲切感。]

 “曾经的五柳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用课本中陶渊明《饮酒》诗。] “曾经的东坡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遗忘痛苦的失意,他穿粗衣淡定地走了过去,在荒凉的黄州‘倚杖听江声’,任凭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三段均用“曾经的……从这里走过”,引出三个历史人物,句式整洁,富有文采。]

我品读着这曾经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它谱写成一曲沧桑而漂亮的歌谣。

我又走到另外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刘邦的追兵从这里逃走,忆起昔日的鸿门宴,不禁哀叹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残忍阴险的秦桧从这里步入罪恶的深渊,杀岳飞,贬忠良,他的一生必定是一个让人唾弃的一生,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居心叵测的陈从这里走上了国家的道路,嘴角的笑脸干枯了他丑恶的灵魂。”

 [再用三个事例,从反面阐述,与前面的三个事例构成对比。]

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摩眼前的这扇门,沧桑而厚重。历史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洞开了本不应该洞开的大门,跨出了他们本不应该跨出的一步![小结上文。]

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

【评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首先,语言美丽,富于变化。作者善用比喻,把人生喻为两扇不同的门,这就把人生这一抽象的概念,化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又如文章前4段,运用描写性语言,把读者带入了幽美的意境之中,起到了开篇即吸引人的作用。在主体部分,作者引入了六个历史人物为材料,但并不嫌繁琐,因为作者将这六个人物的事例分为两组,构成对比,既突出了中心,又有变化。前一组事例,用“曾经的……从这里走过”这一句式引出,具有整饬之美。后一组事例,则用“……从这里……”引出,既整洁,又与前面的一组句式不同,加上内容的区别,使文章整饬中有变化,不显得板滞沉闷,而是富于灵动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善于使用从课本中积累的材料,《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第五册)、《饮酒》(第三册)信手拈来,巧妙运用,显示出积累运用语言材料的良好功底

2007四川高考语文答案

1答案:A(A zhì  yì  zhuó  B yíng/yún  pàn bǎi  C mǔ/móu  jiǎo  qiǎ  D lì  nài/nà  yè )

2答案:B(红字为错别字,正确的分别为:罗   诵   炼)

3答案:A(僧多粥少:比喻不够分配之意。此处应改为“供大于求”)

4答案:D(A语意重复累赘,去掉“比较合适” B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文化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 C 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

5答案:B(解析: A项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源价格上涨”错,可见第二段;C项中“可以避免”错,同时瓦斯的开发不是为了“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见第五段;D项中“促进我国解决煤矿的气权、矿权分置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瓦斯,条件与结果关系颠倒,见第六、七段。)

6答案:D(解析:A“煤矿企业可以采气却无法采煤的情形”说法错误,应为可采煤却无法采气。见第六段;B“人们所能观测到的90%以上的温度上升”与原文“观测到的大部分温度上升”不吻合,见第四段;C“对外合作权”错。见第六段。)

7答案:C(解析:“就能够”太绝对化)

8答案:D(占数量,居半,有一半)

9答案:D(A连词,来/表修饰的连词,相当于“而”;B于是,连词/竟然,副词;C代词/表祈使语气D读音wèi,介词,替。)

10答案:B(“他最终未接受”错,原文“辞不许”的意思是贺仁杰推辞而皇帝不许,最终他收下了并拿回去告诉了他的母亲,然后将这笔钱财分给了宗族之人)

11(1)参考: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2)参考:上都留守(职位)空缺,宰相拟定的朝臣要用十来计算,都不被(皇帝)采纳,皇帝看着贺仁杰说:“没有什么人可以替代你了。”

12(1)参考:驿站秋夜难眠图

(2)参考: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13(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择其善者而从之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5参考: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作者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意在提醒我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

16参考从空间上,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从时间上,现在与过去交织与碰撞。

17参考: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18参考画面上有三个学生:女同学和男同学正大汗淋漓地打扫卫生,班长袖手旁观。这幅画讽刺了不以身作则的班干部。

19参考:树叶: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是我的生命充满活力。

阳光: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

20(1)参考: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

      痰,当然应该吐,但不要吐在影响公共卫生的地方!

(2)参考: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

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文档

2007年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四川卷)第Ⅰ卷(共10道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队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秩序/旗帜瘟疫/战役着陆/着想B、经营/均匀河畔/叛逆松柏/柏油C、亩产/计谋侥幸/矫健关卡/卡壳D、奴隶/颤栗奈何/按捺呜咽/哽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靡一时门可落雀痉挛部署B、推心置腹各行其是对奕九州C、出奇制胜一枕黄粱松弛朗颂D、一如既往真知灼见锻练蛰伏3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