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12年1月厦门市期末14题)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图5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6会见尼克松总统 图7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自主外交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
2.(2012年3月邯郸市一模)1953年12月,中国同印度就两国在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的外交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B.中印由此结成了同盟关系
C.中国在外交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3.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成果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合作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达成了“求同存异”的共识
D.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4.(2011年5月潍坊市二模15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利用图7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你认为其研究主题是
A.政治多极化迅速发展 B.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人类
C.大国强权政治下的世界 D.联合国的职能发生变化
5.(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联考7题)以下关于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外交与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唯一国家
B.“另起炉灶”的方针,改变了旧中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
C.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6. 2012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自主的和平外交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7.(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23题)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
A.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
8.(2011年4月佛山二模22题)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的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
9.1984年,在与拉丁美洲一个国家的首脑谈话时提出:“中国的对外是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B.中国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反对干涉别国的主权和内政
D.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者
10.(2012年3月山东省日照市一模15题)下列四副图反映出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基本特点是
A.即相互妥协又激烈争夺 B.政治上妥协军事上对抗
C.两国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D.美国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11.美国在1972年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中声明:“美国认识到,在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实际上是( )。
A.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B.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
C.向世界宣布同当局断交 D.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图3《乔的笑》拍摄于1971年,让时任外交乔冠华开怀大笑的事件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3.(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一模18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执行共同外交
14.(2012年11月赣州高三期中11题)2012年10月25日是中国入朝开始进行“抗美援朝”的60周年纪念日,中朝两国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某中学高三学生围绕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进行讨论,其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美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B.美国第七舰队开进海峡,对中国的国家统一进行武力干涉
C.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D.美国支持南京国民打内战
15.(2011年11月信阳市调研20题)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到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说明美日关系
A.开始恶化 B.完全决裂 C.进入战争状态 D.既勾结又斗争
二、非选择题
16.(2012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三模23题)(14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党之占领,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 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牟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
200l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2年1月29日,美国通知国会,计划向出售总值达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2年4月13日,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分)
17. (1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依据相关史实,回答问题。
(1)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什么?(2分)选择其中的一幅,简要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事实。(2分)
(2)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2分)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6分)
(3)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专题训练参
一、选择题
1.C 2.C 3.D
解析:AC是万隆会议的成果,B是为处理与邻国关系而提出,日内瓦会议的主题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在会议陷入僵局时,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促进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4.C
解析:出题目图片提供的信息看,联合国只是“一个人”,联合国决议只是一张纸,在象征某大国强权政治的坦克面前,显得十分脆弱。大国可以绕开联合国,可以无视联合国决议,把坦克开往伊拉克方向。故选C。D答案的叙述不符合图片信息,图片反映的信息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能在强权政治面前已荡然无存。并不是职能的转变,而是无法发挥职能。注意史实,联合国决议是反对大国攻打伊拉克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决议试图阻挡象征某大国强权政治的坦克的脚步,但显然不太可能,故D错。
从图片中伊拉克和联合国都在在大炮武力的重压之下可以看出,在当今世界个别国家奉行强权政治,扩展自己的势力。因此正确的答案是C .ABD与图片信息不符。
5.B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为首的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世界各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ACD,选择B项。
6.B 7.A
解析:本题干了回答问题的角度——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而且还最根本的原因,如果粗心大意,就会掉入C项陷阱中;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僵化,从题干中的问卷调查反映苏共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但不能选,因为这并不是最根本的,反映出最根本的是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BCD都是具体表现。
8.C
解析: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小。“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结合所学知识,经济格局变化决定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多元化促使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9.D
解析:这里所说的“不结盟”与1961年南斯拉夫、印度尼西亚、埃及等国发动的不结盟运动不是一回事。
10.A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所给信息判断即可。A项为正确答案。
11.A
解析:从声明的内容看,只涉及“一个中国”原则问题的承认,BCD都是以后的事情。
12.C 13.C
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是同盟互助关系。
14.D
解析: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美国第七舰队开进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在这样的形势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据此本题ABC三项符合史实,D项美国支持南京国民打内战说法错误,战争时间1946年----1949年与“抗美援朝”无关。
15.D
二、非选择题
16.(1)特征:对抗。(2分)因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
(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2分)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2分)
(4)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
17.(1)主题:冷战或两极格局。(2分)
说明:图l杜鲁门主义出台或冷战的开始;图2两极格局形成。(2分。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2)多极化趋势。(2分)
欧共体成立;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6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
(3)动荡原因: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纠纷不断;恐怖主义;在原来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2分)
和平原因:发展中国家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增强。
(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若答出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