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植物病害概述(二)
教学目标:1.知道病状的类型及具体表现
2.了解病征的类型及具体表现
3.掌握植物病害病原的种类和区别
教学重点:1.病状的类型及具体表现
2.植物病害病原的种类和区别
教学难点:1.病状的类型及具体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一.试卷订正情况反馈
二.复习
1.植物病害的定义
2. 植物病害判断的主要依据
3. 症状、病状、病征的区别
【新课】
一.病状类型
类型 | 具体表现 | 类型 |
变色 | 叶绿素被破坏或受抑制 | 褪绿 黄花 花叶 红叶 |
斑点 | 局部细胞和组织坏死 | 褐斑、黑斑、圆斑、角斑、坏死斑、褪绿斑 |
腐烂 | 整个组织破坏而消解 | 根腐、茎腐、干腐 |
萎蔫 | 失水而使枝叶凋萎下垂 | 青枯 |
畸形 | 激素或毒素类物质的刺激 | 肿瘤 徒长 矮缩 丛枝 皱缩 卷叶 |
二.病征是鉴别病原物和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
病征主要有以下几类:
(1)霉状物
(2)粉状物
(3)颗粒状物
(4)线状物
(5)脓状物
前四种多属于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而细菌性病害的病征多为胶状菌脓。
分别举例说明,图片见PPT。
三、植物病害的病原
1.定义: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
2. 非生物因素引起——非侵染性病害:不传染,无侵染过程;
生物因素引起——侵染性病害,传染,有侵染过程;
关系:
非侵染性病害可以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降低对病原物的抵抗力,从而易诱发或加重侵染性病害,同时有些侵染性病害发生后往往又促使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人们对于植物病害的发生于流行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掌握病害消长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原物生存和致病的生态环境,有效的控制植物病害。
【小结】
1.病状的类型及具体表现
2.病征的类型及具体表现
3.植物病害病原的种类和区别
【作业】
1.植物病害的发生一定是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害。( )
2.下列( )是病害。
A.霜霉病 B.蚜虫伤害卷曲 C缺铁黄花 D韭菜黄花失绿 E茭白黑粉菌侵染肥大 F苹果腐烂 G植物没有浇水萎蔫 H锈病
3.植物一定有病状,不一定有病征。( )
4.哪些属于植物真菌病征( )
A霉状物 B菌脓 C粉状物 D颗粒状物
5下列哪些病原引起的病害有病征( )
A真菌 B病毒 C细菌 D土壤等环境因素
6.判断哪些属于植物病害的病状( )
A腐烂 B黄花 C褐斑 D黑色颗粒
7.简述:植物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