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 | 编制人 | 制订日期 | 修订日期 | 审定组(人) | 审定日期 |
学 分:6
学 时:108
适用专业:生物实用技术专业(初中中起点)。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实用药物学基础是高技教育中医药营销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将药物化学和药理学课程内容整合构成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常用药物的性状、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禁忌症等等。
课程任务: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具有药品分类、保养与存储能力,阅读说明书、临床用药咨询服务能力,药品调剂能力,与人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以适应医药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知识目标:
●掌握实用药物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掌握各章节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构效关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在全面掌握代表药物的基础上,了解同类药物的结构、药理作用特点。
2、技能目标:
初步具有药品分类、保养与存储能力,阅读说明书、临床用药咨询服务能力,药品调剂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学道德和职业责任感,良好的与人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及终生学习能力。
三、教学条件
保证理论教学的多媒体设备。
四、课程内容及时数
序号 | 教学单元 | 学习目标 | 课程内容 | 学时 |
1 | 总论 | 以药品分类、说明书的解读、医院药剂科工作流程等工作任务引领,讲述实用药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药物的分类及构效关系、药物的质量标准、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 1、药物基本知识 2、药物效应动力学 3、药物代谢动力学 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实验:因条件,所有实验暂停 实训一:药品分类、说明书的解读,医院药剂科工作流程。 | 10 |
2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 以农药中毒解救案例、休克病人抢救案例等导入,以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等工作任务为引领,重点讲述该类药物结构、性质和作用、作用机理和用途及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 | 1、镇静催眠药 2、抗行为异常药 3、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及抗抑郁药 4、镇痛药 5、中枢兴奋药 实训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 | 6 |
3 |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 以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临床不良反应案例导入,以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等临床工作任务为引领,重点讲述该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和作用、作用机理和用途及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本章药物,能够区分不合理处方,能够应用各类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储存保管及临床应用等。 | 1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2、拟胆碱药 3、抗胆碱药 4、拟肾上腺药 5、抗肾上腺药 6、实训三: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 | 6 |
4 | 循环系统药物 | 以典型心血管药物临床不良反应案例导入,以循环系统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等临床工作任务为引领,重点讲述该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和作用、作用机理和用途及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本章药物,能够区分不合理处方,能够应用各类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储存保管及临床应用等。 | 1 .抗高血压药物 2、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 3、抗心律失常药物 4、抗心绞痛药物 6、调血脂药 实训四:循环系统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 | 8 |
5 | 内脏系统 | 以典型药物临床治疗案例导入,以循环系统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等临床工作任务为引领,重点讲述该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和作用、作用机理和用途及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本章药物,能够区分不合理处方,能够应用各类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储存保管及临床应用等。 | 1、消化系统药 2、呼吸系统药 3、血液系统药 4、利尿药 5、组胺H1受体拮抗剂 6、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实训五:作用于内脏系统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 | 8 |
6 |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类抗炎药 | 以典型药物临床治疗案例导入,以循环系统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等临床工作任务为引领,重点讲述该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和作用、作用机理和用途及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本章药物,能够区分不合理处方,能够应用各类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储存保管及临床应用等。 | 1、概述 2、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实训六: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 | 6 |
7 | 抗生素 | 以抗生素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案例导入,以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等临床工作任务为引领,重点讲述该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和作用、作用机理和用途及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训练学生能够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本章药物,能够区分不合理处方,能够应用各类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储存保管及临床应用等。 | 1、概述 2、内酰胺类抗生素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5、四环素类抗生素 6、氯霉素类 实训七:抗生素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 | 8 |
8 | 化学合成抗感染药物 | 以典型药物临床应用案例导入,以化学合成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等临床工作任务为引领,重点讲述该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和作用、作用机理和用途及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训练学生能够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本章药物,能够区分不合理处方,能够应用各类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储存保管及临床应用等。 | 1、喹诺酮类抗菌药I 2、抗结核病药物 3、磺胺药及抗菌增效剂 4、抗真菌药物 5、抗病毒药物 6、抗寄生虫药物 实训八:化学合成抗感染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 | 14 |
9 | 抗肿瘤药物 | 以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发展科普小故事导入,重点讲述该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和作用、作用机理和用途及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训练学生能够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本章药物。 | 1 烷化剂2、抗代谢药物3、抗肿瘤抗生素及抗肿瘤的植物有效成分 实训九: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 | 6 |
10 | 甾体激素类药物 | 以甾体激素类临床应用发展科普小故事导入,重点讲述该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和作用、作用机理和用途及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训练学生能够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本章药物。 | 1、性激素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实训十: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类、储存保管、处方调剂、配伍应用 | 4 |
11 | 维生素 | 以维生素临床应用发展科普小故事导入,重点讲述该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和作用、作用机理和用途及代表药物的不良反应,训练学生能够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本章药物。 | " 1、脂溶性维生素 2、水溶性维生素 实训十一: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用药 | 8 |
12 | 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及配伍变化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药物的配伍 | 1、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2、药物的配伍变化 实训十二:能够指出常见处方不合理配伍的原因及改进 | 10 |
教学单元 | 实 训 | 讲 课 | 考 核 | 小 计 |
1 | 1 | 9 | 10 | |
2 | 1 | 5 | 6 | |
3 | 1 | 5 | 6 | |
4 | 1 | 7 | 2 | 8 |
5 | 1 | 7 | 8 | |
6 | 1 | 5 | 6 | |
7 | 1 | 7 | 2 | 8 |
8 | 2 | 12 | 14 | |
9 | 1 | 5 | 6 | |
19 | 1 | 5 | 6 | |
11 | 1 | 7 | 8 | |
12 | 2 | 8 | 10 | |
期末总复习 | 4 | 4 | ||
合计 | 14 | 72 | 4 | 100 |
1、期末笔试重点考核知识、理论占总成绩的50%。
2、日常测验、考核、实训课占总成绩的40%。
3、出勤、作业与课堂答问占总成绩的10%。
七、教学说明
主要特点:
1、本课程涉及的面较宽,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两者之间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
2、课程内容与未来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应不断的与工作情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与求知欲望;结合学生的特点,将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和概念寓于生动的案例中。
3、每次课程将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过程中,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使整个课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每章都安排了实训内容。
八、教材和参考书
教 材:《实用药物学基础》(2009年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
《实用药物学基础》(2011年版)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