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题的提出
信息化的大潮势不可挡,等待就意味着落后。展望前景,谁先拥有信息,谁就占尽先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教育的步伐在高速向前迈进时,在信息建设方面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与筹划。《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可见,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校园信息化,无疑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结合我校的现实状况和未来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日趋普及,我们怎样实现办公、教学、管理等手段的信息化;如何合理高效地建设校园网,避免资源配置的浪费;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和效益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对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信息化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信息化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以我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基础,以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动力,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注重实效;加速实现我校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我校教育跨越式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实现广州市信息化大交通服务。本课题的目的就是如何实现我校信息化建设。
二、 课题的界定
课题中的“运用”是指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特性在课堂教学及办公、管理过程中加以利用,得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办公和管理手段的目的。
课题中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教育媒体以及在这种条件下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课题中的“校园信息化”的具体内容是指:完善学校的先进、实用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绝大部分教师都能能够初步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较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和技能;教育信息资源初具规模,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学校能依托校园网及互联网更好地开展招生、推荐就业、远程教育等业务。
三、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 课题研究的目标
1、 研究校园网的建设方向及实现信息化的硬件要求;
2、 研究老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教法;
3、 研究信息化在办公、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4、 研究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及使用方法;
5、 开发和编制一定数量的多媒体(CAI)课件。
(二) 研究的内容
1、 研究校园信息化实现的手段;
2、 研究通过“校园信息管理平台”,整合教学、办公、管理等事务和方法,提高教学和办事的效率;
3、 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的方法;
4、 掌握信息化技术,并在工作、教学中适当灵活运用的方法;
5、 研究在不类型的课型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6、 研究如何科学和实用地开发、编制多媒体课件(CAI课件)。
四、 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措施
(一) 研究的对象:校园网的硬件软件等设施、全校教职工为主要研究对象,全校学生为辅助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 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 经验总结法。对具体建设过程中的某一成功经验进行思维加工,以探讨其普通意义。
3、 行动研究法。这是主要研究方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同时进行课件制作、信息化培训等工作。
4、 个案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规律性。
5、 数据统计法。搜集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利用计算机及统计工具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情况,得出某些规律性结论。
(三) 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清信息化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教育科研紧迫感和使命感。
2、加强师资的培训。
3、建立健全研讨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4、及时总结。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经验交流会;研讨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方案,以有效地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五、 研究的阶段步骤
本研究计划用三年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003年6月,完成校内教师第一阶段的信息化培训工作,使每位教师掌握校园网的基本应用。教师会上网查阅资料。建设好学校网站,让有意报考我校的人能更好地了解学校各方面的信息。
2、2003年12月,完成校园网管理平台的基本建设工作,使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网络化,信息化。完成新建大楼“实训大楼”的网络布线等工作,保证搬入前通网。我校各教学科室本年度自行开发的教学软件不少于30件。
3、2004年6月,实现专线接入广州市教育科研网的目标。继续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使大部分教师掌握课件制作技能。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初具规模。
4、2004年12月,远程教育人数不少于每年一千人,学校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基本可实现网上招生,网上远程推荐就业等手段。引入数字签名系统等手段,基本实现办公无纸化。完成新建大楼“综合楼”的网络布线等工作,保证搬入前通网。我校各教学科室本年度自行开发的教学软件不少于60件。
5、时2005年6月,每间课室内的学生都可通过计算机及投影接受网络上的理论和技能教育。电子图书馆建设基本完成,广大师生可在网上借还书,阅读和浏览等。
6、 2005年12月,构建一个学校信息化建设高速通道,教育教学与管理能够走在全市中等教育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前列,实现网上备课、网上教与学的信息技术环境。我校各教学科室本年度自行开发的教学软件不少于100件。
六、 研究的成果及预期形式
通过研究,总结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完成与课型配套的CAI课件,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研究,完善校园网的各项硬件建设,使办公、管理、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化。
成果形式:完成包括主体报告、测试报告、阶段性总结、理论探讨论文等汇编成的文字成果,完成一定数量的多媒体(CAI)课件,完善校园网的各项硬件建设。
七、 组织管理与要求
1、 组织分工:
姓名 | 职务职称 | 分工 | 研究内容 | |
组长 | 杨敏 | 副校长/高级讲师 | 领导工作
| |
副组长 | 陆宝芝 | 主任/高讲 | 组织管理 方案完善 | 信息化对教学教法的影响 |
邱永华 | 科长/讲师 | 过程管理 方案完善 | 对教职工进行信息化应用的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 | |
梁启友 | 副主任/讲师 | 方案设计、完善,子题研究,研究报告 | 校园网的建设,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实施 | |
主要成员 | 何兆峰 | 科长/讲师 | 信息收集 资料积累 子题研究 提炼成果
| 对方案的贯彻实施,阶段性成果的总结、报告。 |
林韶春 | 科长/讲师 | |||
李伟君 | 副科长/讲师 | |||
叶锦祺 | 副科长/讲师 | |||
张钧泰 | 科员 |
2、实施要求
(1)、加强主研、参研教师信息化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
(2)、加强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如Office Powrpoint 幻灯制作技术和Flash的动画制作技术及其它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3)、学校加信息化建设的硬软件的投入,满足研究的需要。
(4)、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指导课题研究,进行科学论证、理论指导和运作技术指导。
(5)、每两月开一次课题组会议,通报进程,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研究,总结教训,加强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