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28:22
文档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我为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呈现的新颖的、生动的精彩课堂喝彩,也为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时所突现的问题忧虑。下面综合笔者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而引发的主要问题与思考,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商榷:一、过于注重“情感熏陶”,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由于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双基”,使得过去的语文课堂比较呆板。《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推荐度:
导读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我为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呈现的新颖的、生动的精彩课堂喝彩,也为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时所突现的问题忧虑。下面综合笔者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而引发的主要问题与思考,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商榷:一、过于注重“情感熏陶”,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由于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双基”,使得过去的语文课堂比较呆板。《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我为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呈现的新颖的、生动的精彩课堂喝彩,也为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时所突现的问题忧虑。下面综合笔者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而引发的主要问题与思考,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商榷:

一、过于注重“情感熏陶”,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由于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双基”,使得过去的语文课堂比较呆板。《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应由过去重知识传授发展到现在注重学生内心灵性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我们应借课文这一载体,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和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灵人格。

笔者在大量的听课中发现,教师们都很注意学生的情感培养和熏陶,课堂中师生互动,情感交流都比较好。但教师们似乎又不约而同地走了另一个极端: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笔者认为,语文知识的传承与情感态度的培养同等重要,在教学中万不能顾此失彼。如,有一次五年级的《月光曲》中,教师的课堂内容是这样的:配合录像讲解《月光曲》的情感意境;让学生欣赏音乐后畅谈感受;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图画。课文中的字、词、句基本不讲,课文内容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结果整整两节课就在音乐声、放映录像、教师的煽情语言和学生的抒发情感的交谈和绘画中完成的。这课很浓情,可怎么看都不像语文课,倒像是音乐欣赏课。课后笔者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查,发现不少学生把“券”“恬”等字读错或写错,不少学生没能真正理解“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兄妹俩听”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如意,等等。这些最基础的语文知识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需要教师的传授和训练。然而,这位教师却过于注重了课文的情感熏陶,造成学生的基础知识缺失。很多老师往往矫枉过正,似乎凡与“训练”沾边的做法就是违背新课程。其实这种理解恰恰偏离了新课程的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在能力、情感等方面健康地发展。

二、过于重视学生的互动体验,课堂缺乏理性引领和客观评价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为此,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一方面,过去那种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的方式逐渐被教师们摒弃;另一方面,凸显学生主体、关注师生交往的“互动”式课堂,越来越成了教师们的课堂追求。于是,小组活动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得很。学生有着前所未有的表达机会。可是,当笔者仔细观察这些课堂的时候,却觉得有些不大对劲:所谓“自主、探究、合作”,就是自由说话。教师东瞧瞧、西望望,成了旁观者。课堂活动缺乏严密的组织,更缺乏教师理性的引领和评价。热闹的一堂课下来,学生说得很尽兴,但实际上教师却没有真正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应该融入教师的理性引领和客观评价。让学生交流,不等于教师不加引导地让其“乱说”,“互动”不等于天马行空不完成教学任务。“互动”是教与学的方式,是师生分享经验、拓宽视野的过程。

三、过于重视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缺乏教学智慧

新课改下教师非常重视教学形式和方法的设计。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很好,形式丰富,手法多样。但总给我一种华而不实、缺乏语文教学智慧和内容的感觉。设计的花哨导致语文课堂充满了形式多样的才艺演示。如果批评过去的语文教学把课堂仅仅当成教师霸道地向学生灌输死板知识的“讲台”,那么,在我所见到的新课改下的许多教师,正同样错误地倾向于把语文课堂当成了师生“才艺演示”的“舞台”。这样的课堂乍一看很生动,其实却缺少语文内容。何谓“语文”?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了听、说、读、写能力在内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艺术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用语言。所以说语文课,语言是根、是本,是一切的凭借与基础。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语言教学艺术和智慧,摒弃依赖五花八门的设计,避免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才能走进语文教学优质课的神圣殿堂。

小学语文教改的路程还很漫长,我们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让我们一起在反思中鼓起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把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推向更高的台阶!

文档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我为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呈现的新颖的、生动的精彩课堂喝彩,也为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时所突现的问题忧虑。下面综合笔者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而引发的主要问题与思考,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商榷:一、过于注重“情感熏陶”,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由于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双基”,使得过去的语文课堂比较呆板。《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