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美国科学家史密斯(T. B. Smith )是最早 建构影响执行因素及其过
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执行过程》一 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执行
过程的模型,其执行过程模型如下:
执行机构目标群体
制
理想化过
程紧张环境
处理
反馈
建制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史密斯的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
(1)理想化的。它是制定者试图导 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 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最直接的影响,必 须作岀适当的反应以符合要求;(3)执行机 构。它通常是机构中负责执行的单位;
(4)环境因素。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执 行或受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如史密斯认为,
“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的 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不同的文化、社会、 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起着支配作 用。”史密斯的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 共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 条件,即“理想化的、执行机构、目标群 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 的重要因素。具体地说,的形式、的类 型、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 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
> | 0^ | —> <—— | ||
八 |
均是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 定的因素。” [118]
(2)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
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 Mclaughlin )于1976 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执行》一文中提 出了执行的互动模型。该模型认为, 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执行者与受影响 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 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执行 者与受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其模型 如下:
环境因素相互调
适部分
政政受
策调适影
执
策策略响行
者者
反馈
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
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 策执行者与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 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上的利 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岀让步和妥协,寻 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执行方式;
(2)鉴于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 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接受者的需求与 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执行者与接 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
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 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 执行者与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 于平等的地位;(4)接受者的利益、价 值与观点将反馈到上,以左右质执行 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因此,在执行的调适模型中,有两个方面 发生互动,一是执行者一方,二是受 实施影响的一方。在这两方中都存在一些可以 进行相互调适的部
分。执行的过程就是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调 适策略的过程。因此,按照麦克
拉夫林的说法也可以这样说:成功的方案 有赖于成功的执行过程,而成 功的执行过程则有赖于成功的相互调适过程。
(三)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
执行的循环模型是当代美国学家马
T •雷恩(M. Rein )和佛朗
西・F •拉比诺维茨(F. F. Rabinovitz) 1978年 在他们的合著《执行的理论观》一
文中提岀来的。他们把执行过程分为三个 不同的阶段:纲领发展阶段、资源分配阶段和 监督阶段。所谓纲领发展是指将立法机关的意 图转化为行政机关执行的规范和纲领;所 谓资源的分配是指将执行所需要的资源平 均分配给执行者;所谓监督是指对执行过程 与成果加以评估,确认执行者所应承担的行政 责任,监督包括监督、审计和评估三种形式。其 执行循环模型如下:
拟定纲领分配资源
执行原则
1.合法原则2.理性原则
3.共识原则
监督过程
环境条件1、目标显著性2、程序复杂性3、可利用资源 的性质与层次
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
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即是说明:政 策执行是一个拟定执行纲
领、分配资源和监督三个阶段不断循环的过程; 并且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单向流动的,而是相互作 用的双向循环的复杂动态过程;循环不仅是周 期性的,而且执行的这种循环过程也必然 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冲击。这些环境条件包 括三类因素,即目标的显著性、程序的复杂性、
可利用资源的性质与层次等等。
(4)米德和霍恩的系统模型
这是米德(D. S. Van Meter )和霍恩(C. E. Van Horn)于1975年在其论文《政
策执行过程:概念性框架》一文中提出来的。 他们在构建执行的系统模型过
程中提岀了影响到产生的几个相关因素:(1) 标准与目标;(2)资
源;(3)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化行动;(4)执行机构 的特性;(5)经济与政治环境;
(6)执行人员的意向。其系统模型如下:
组织间标准与目标
与强化能力
政
执行机构的特性执行人员策
的意向执
行
资源经济与政治环境
米德和霍恩的系统模型
(5)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型
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型,也叫 公共执行的变数模型。该模型是美国 学家萨巴蒂尔(P. Sabatier )和马兹曼尼安
(D. Mazmanian) 1979年在其论文《公共的
执行:一个分析框架》中提出来的,他们是较早 对
执行过程的变量进行研究的学者。他们认为, 在执行过程中起较大作用的主要变数可以 分为三类:(1)问题的可处理性;(2)政 策本身的规制能力;(3)本身以外的变数。 问题的可处理性包括:现存的能对问 题加以处理的有效理论和技术及运用时的困难 程度;标的集团行为的多样性;标的集团所占 人口的比重;标的集团行为需要改变和调适的幅 度等等。本身的规制能力包括:明确和一 致的目标;本身存在的合理的因果关 系;充足的财政资源;执行机关内部的层次性 整合;执行单位的决定规则;执行机构的人员 征募;机构外人士的正式参与等等。本身 以外的变数包括: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
大众支持;传媒的持续注意程度与态度;支持 集团的态度与资源;权威当局的支
持;执行人员的工作热情和领导水平等等。其执 行模型如下。
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综合执行模型的一个 特点是联系执行的不同
阶段来考察变量对执行的影响。他们把 执行的阶段划分为执行机关的政
策产岀、标的团体对产出的顺从、产 岀的实际影响、对产出知觉到
的影响、的主要修正等四个阶段。
问题的可处理性
1.可资利用的理论与技术2.目标群体行为的多样性3. 目标群体的人数4.目标群体行为需要调适的幅度
本身的规制能力本身以外的1・本身含有充 足的因果论1.社会经济坏境与1・明确的指令2.媒 体对问题注意的2・充分的财政资源3.大众的支持
3.执行机构间与机构内部的层级整合4.选民团体的态度 与4.建构执行机关的决定规则5・立法机关的支持
5•征募执行的人员6.执行人员的热忱与领导6.安排外 界人士参与的机会
执行过程的各阶段执行机关的目标群体对产出的对政 策产岀的主产出产出的实际影响所知觉到的 修正
顺眼影响
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的执行综合模
(六)高金等人的府际间执行沟通模型“府 际间执行沟通”是麦尔科姆・L•高金
(Malcolm L・ Goggin ) 等人
1990年在其著作《执行理论与实务:迈向 第三代执行模型》中提岀来的(关于其内容, 前文已有所叙述)。间执行沟通模式是一 种较新型的执行模式,其执行沟通模型是:
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
联邦层次的诱因与
反馈
州州州 决策结果能力执行
州和地方层次的诱因与
高金等人的府际间执行沟通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