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主任(签字): | 授课班级 | 2016级三年高职汽修班 | 2016级三年高职汽修班 | ||||||
系(部)检查(签字、盖章 ): | 授课时间 | 5.3 (1,2节) | 5.4 (3,4节) | ||||||
教务处抽查(签字、盖章): | 授课地点 | 底盘实训室 | 底盘实训室 | ||||||
教学内容:§2.8 驱动桥的检修与调整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目标 | 能力目标 | 素质目标 | ||||||
了解驱动桥检修调整的项目理论要求 | 掌握驱动桥检修调整的操作方法及实施注意事项 | 树立汽车底盘拆装操作的安全、规范意识 | |||||||
教学重点 | 驱动桥检修调整的操作方法 | ||||||||
教学难点 | 驱动桥检修调整操作的注意事项 | ||||||||
教学形式 | 实训 | ||||||||
教具、仪器 设备、工具 | 轿车驱动桥总成,专用工具,货架式工具车及常规工具,游标卡尺、百分表及表座等量具。 | ||||||||
课后作业 或训练项目 |
(要求明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及手段) | 备注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方法 | |
组织教学 | 1、考勤 2、讲纪律 | 班长、学委考勤并记录 | ||
导入新课 | 1、复习导入 提问:驱动桥的基本结构及其拆装步骤? 2、思考: 驱动桥的哪些部件容易受损,为什么? | 1、学生回答教师问题,其他同学补充答案; 2、学生与教师相互讨论,可以自由发言 | 复习巩固 提问—互动 启发式 讨论法 | |
讲新课 | 驱动桥主要零部件的检修 1、主减速器、差速器的调整 (1)主减速器支承轴承预紧度调整 1)主减速器的调整:有支承输入轴的一对圆锥滚子轴承内座圈之间的调整垫片进行调整。增加垫片预紧度减小,减少则增加预紧度。 2)差速器的调整:由转动差速器轴承座孔两端的调整螺母实现,旋入调整螺母,预紧度增加,旋出则减小。 (2)主减速器齿轮啮合印记和啮合间隙调整 1)主减速器齿轮啮合印记调整 主减速器齿轮啮合印记调整是通过主动锥齿轮的轴向位移实现的,通过增减主减速器输入轴后支承轴承内座圈与主动锥齿轮之间的调整垫片厚度进行调整,如图10-6所示。
正确的啮合印记 2)主减速器齿轮啮合间隙调整 主减速器齿轮啮合间隙调整是通过旋动差速器支承轴承预紧度调整螺母,以改变从动锥齿轮相对于主动锥齿轮的轴向位置实现的。 3)差速器齿轮啮合间隙调整 可通过更换半轴齿轮背面与差速器壳之间的垫片调整齿轮的啮合间隙。 2、主减速器的检查 1)检查主减速器壳体有无裂纹,可以用探伤仪或浸油敲击法,如有裂纹可用焊接法修复,不能修复的应更换。 2)检查主减速器轴承外座圈有无划伤,支承轴承座圈与壳体座孔的配合间隙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所有螺孔的螺纹是否损坏。 3)检查输入轴轴颈与支承轴承内圈配合间隙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不能修复的应更换轴承。 4)在平板上用百分表检查主减速器输入轴是否弯曲,检查方法同前面介绍的传动轴弯曲检查相同,弯曲度超过极限时,应更换。 5)检查主减速器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的齿面是否损伤和磨损过度,齿面磨损过大或轮齿破损等应更换。 6)检查支承轴承的预紧度,过紧加装调整垫片,过松减少调整垫片。 3、差速器及差速器壳体的检查 1)差速器壳体的检查方法同主减速器壳体的检查方法。 2)检查半轴齿轮、行星齿轮的齿面是否损伤和磨损过度,齿面磨损过大或轮齿破损等应更换。 3)行星齿轮轴的检查方法同主减速器输入轴的检查方法。 4)检查支承轴承盖、支承轴承调整螺母有无裂纹,如有裂纹应更换。 4、驱动桥常见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 | 可能原因 | ||
驱动桥异响 | 1)齿轮油量不足 2)主减速器、差速器支承轴承损伤 3)主减速器齿轮磨损严重、啮合印记和啮合间隙调整不当 4)修理时未成对更换齿轮 5)差速器壳与行星齿轮轴配合松旷,行星齿轮孔与行星齿轮轴配合松旷。 6)半轴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间隙过小或过大 7)半轴齿轮与半轴之间的花键配合松旷 | |||
驱动桥漏油 | 1)加油口、放油口螺塞松动或损坏,通气孔堵塞 2)油封磨损、老化,油封装反或油封与轴颈磨损成沟槽 3)结合平面变形,加工粗糙,密封衬垫过薄、硬化或损坏,紧固螺钉松动或损坏 4)桥壳有裂纹 | |||
驱动桥过热 | 1)齿轮油变质、油量不足或牌号不符合原厂要求 2)轴承预紧度过大或齿轮啮合间隙过小,差速器齿轮止推垫片与齿轮间的间隙过小 3)油封过紧或各运动副、轴承润滑不良产生干摩擦或半干摩擦。 |
2、学生观看教师检测操作演示,观察操作方法
3、学生根据演示流程内容,与教师进行讨论
4、学生观看教师具体环节说明,思考教师注意要点的说明
5、学生观看教师操作演示,并根据教师演示过程中的讲解,了解操作的注意事项 | 实物演示,增强教学直观性 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获得直观操作方法经验 与学生互动,增强学生实践操作的参与度 讨论法 互动 学生与教师开展问题思考讨论 | |||
课堂练习 |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案例,并说明: 1、请全体同学分组进入工作岗位进行驱动桥的检修调整操作; 教师指导并观察学生练习情况,随时指导并总结说明 | 1、学生分组练习 2、根据操作实际情况,总结自身存在问题 | 分组练习法,“做中学、做中教” | |
课堂小结 | 1、总结讲授内容,说明重、难点; 2、着重说明操作时应具体掌握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 学生反思教师总结内容 | 归纳发 | |
课后分析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