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整理汇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29:17
文档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整理汇编)

2021年秋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否则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3.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5.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6.人眼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感知周围世界的。7.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
推荐度:
导读2021年秋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否则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3.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5.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6.人眼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感知周围世界的。7.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
2021年秋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光

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否则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

5.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6.人眼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感知周围世界的。

7.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

8.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9.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10.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1.实验一: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

(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2)光能穿过纸,但不能看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3)光不能穿过书,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

(4)实验结论:光的传播是会遇到阻碍的。光在遇到透明的介质时,是不会遇到阻碍的,而遇到半透明以及不透明的物体,光的传播就会被部分遮挡或者完全遮挡。

12.实验二:光照射烟雾的探索

(1)实验现象:随着水槽中烟气浓度的增加,我们会发现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越来越大,透过烟气的光越来越弱。

(2)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光在行进的过程中会遇到不透明物体的阻碍。

13.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

14.当地球运行至太阳和月球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食。

            

15.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物体时,能透过透明物体继续前进,比如玻璃;遇到半透明物体时,能部分透过这些半透明的物体,比如纸巾;不能透过不透明物体,因为光的去路被不透明的物体阻挡了,不能继续传播。

16.实验一: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

(1)实验现象: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了变化。

(2)实验结论: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17.实验二:把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1)实验现象:将铅笔倾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一样。

将铅笔垂直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铅笔看上去没有变化。

(2)实验结论: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18.从方形鱼缸的棱角处观察鱼缸里的鱼,能够使一条鱼看上去变成两条鱼。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

19.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20.光的折射条件:一是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二是光斜射。

21.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①水中筷子“断了”,②海市蜃楼,③插鱼时往鱼的下部插,④池水“变浅”,⑤从水中看岸上的景物比实际位置高。

2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23.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24.让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现白光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的光。

25.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6.通过制作彩色轮活动,懂得色光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混合成白光。

27.三棱镜的特点:三棱镜是透明的玻璃体,具有三条棱,横截面是三角形。

28.彩虹的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9.彩虹形成的原理: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

30.彩虹的形成就是光的折射现象的一种表现。

31.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32.实验一: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

(1)实验现象:当一束强光(白光)透过三棱镜之后照射在墙上,白光变成了色光。

(2)实验结论: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三棱镜能够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将白光分解成色光。

33.实验二:制作一个彩色轮,将色光混合成白光

(1)实验现象:彩色轮旋转时,红、绿、蓝三种颜色已看不清,当旋转速度越来越快,会看到彩色轮慢慢接近白色。

(2)实验结论:色光经过高速旋转会混合成白光。

34.我们照镜子时,能够从镜子里看到自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35.与镜面反射现象一样,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光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6.镜子的特点:镜子表面非常光滑,镜子的背面镀了一层水银。

37.实验一:光的反射实验

实验现象:利用镜面进行光反射的时候,当镜面呈一个固定的角度时,镜面会将光反射到同一个位置。

38.实验二:调整镜子的位置,使反射光到达某一指定地点

实验结论: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反射角。

光的反射示意图:

 

39.光投射到镜面进行反射,我们称之为镜面反射;光投射到表面不太光滑的物体上产生的反射,我们称之为漫反射。

40.光的反射规律是一样的。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反射角。

41.科学家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路线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42.光的反射现象例子:①汽车的后视镜。②镜子。③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④手电筒里的反射镜

43.潜望镜的结构

潜望镜中有同一方向放置的两个平面镜,代表光照射下的物体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的视野。

44.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体的光线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的情况并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并且都与水平方向呈45度夹角,外面的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让我们从下面看到了上面的景象。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1.地球表面并不是平坦光滑的,主要分为陆地和海洋,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71%;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29%。

2.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七大洲,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与南极洲。3.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科学家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分为五大类,五大地形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五大地形特点:平原(地势低,地表起伏小);高原(地势高,地表起伏小);山地(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大);丘陵(地势中,地表起伏较大);盆地(地势高,地表起伏低)。

4.我国地形地貌特点:我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因此地形地貌复杂。

5.地形地貌记录表

图片观察到的地形特点猜测主要形成原因
1弯曲的岩层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2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形成
3敦煌的雅丹地貌风的作用
4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水(降雨)的侵蚀作用
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水的沉积作用,河水流动速度减慢,泥沙沉积

6.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7.地壳在不断的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的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8.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内部构造有关。

9.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10.整理地球圈层信息,填写下表。

圈层名称平均厚度已知特点
地壳有厚有薄平均厚度仅17千米,均为坚硬的岩石。
地幔厚约2900千米为不同形态的岩浆。
地核厚约3400千米高温高压。
11.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包括玄武岩、浮石、花岗岩。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板岩。

12.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推动着地球的演化,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其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岩石的变形。不同年代的岩石或者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者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结构。

13.地球的内部是运动的,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14.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15.地震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地震时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级来表示,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用烈度来表示。

16.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还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17.陆地上和海洋里都有火山。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18.由于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不均匀,在地幔内部形成地幔对流或地幔柱。当高温物质上升到地球浅部时,由于压力减小而发生部分熔融。在外力作用下,这些熔融物质汇聚在一起并在地球的浅部形成岩浆囊。当岩浆囊的压力大于地层的压力时,岩浆就会沿着断层或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造成火山爆发。

19.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影响之一: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等。

影响之二: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土壤的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

影响之三: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

20.除了地震、火山喷发之外,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也发生着缓慢的作用。

21.风的模拟实验中,砂纸就相当于自然界中风卷起的沙石,风卷起的沙石从岩石上刮过,就相当于我们用砂纸打磨岩石,如同砂纸会把岩石的表面打磨掉一样,风卷起的沙石也会慢慢的打磨掉岩石的表面,经过几千、几万年的不停打磨,岩石就被打磨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这种作用被称为风蚀作用。

22.雅丹地貌和风蚀蘑菇形成的原因是风的作用。

23.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24.风的地质作用是指气流对地球表面物质的动力作用及其相关的过程,主要形式有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的堆积作用。 

25.在地表变化的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水对地表的作用是缓慢的。

26.实验一: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实验结论:雨水降落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就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乾坤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河水的沉积作用造成的。

27.河流通过侵蚀、堆积、搬运等方式改变地表,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28.水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是降落的雨水的侵蚀作用和众多的河流的冲刷作用使地形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与地震、火山喷发相比,水流的作用是缓慢的。水流的作用主要有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29.地面的岩石、沙土在风、水、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就叫侵蚀。

30.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

31.植被对侵蚀的影响比较大。没有植被的裸地被侵蚀的程度很大。而拥有植被的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很小。

32.当水流过有植被覆盖的小山丘时,小山丘上的泥沙很少被雨水冲刷,因为植被对侵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植被覆盖的土地不容易发生侵蚀现象。

33.植物可以减轻侵蚀作用的危害,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我们要进行植树造林活动。在裸露的地区多植树,多造林。以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化。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1.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去判断时间。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天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3.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

4.日晷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5.问题: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帮助古人计时?

方法一:利用太阳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时间变化是有规律的。

方法二:利用太阳投射在地上的影子制作成日晷来计时。

方法三:利用燃烧香来计时。因为燃烧相同长短、粗细的香所需的时间基本是相同的。

6.古人除了使用日晷、燃香和蜡烛来计量时间之外,还曾经利用水来计时,为此,他们发明了水钟。水钟虽然能够计时,但计时很难十分精确。。

7.水钟的工作原理:等时性原理。 

8.制作水钟的过程:设计方案——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

9.除了水可以制作计时工具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沙子来制作计时工具。

10.沙子能够用来制作计时工具的原因和原理:沙子能够用来制作计时工具,是因为它里面的沙子具有流动性,它像水一样能够匀速流动,并且流下一定量的沙子所需的时间是基本相同的。

11.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都是60次。钟摆摆动时是匀速摆动,不会忽快忽慢。钟摆具有等时性特点。

12.古代人们为了计量时间发明出了日晷、水钟、沙漏等简易的时钟

13.关于机械摆钟的发明历史:1582~158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1657年,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发明了摆钟。

14.实验一:自制一个摆,观察摆运动的特点

实验现象:自制摆一分钟摆动次数是一样的。

实验结论:单摆具有等时性特点。

15.同样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一样的。摆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阻力、重力等等因素的影响,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停止下来。 

16.摆的快慢与摆的长短有关,而与摆锤的质量没有关系。

17.实验一: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

实验现象:不管摆锤的质量是多少,30秒时间内摆动次数是一样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没有关系。

18.实验二:探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

实验现象:摆绳长,摆动得慢,摆绳短,摆动得快。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的越慢;摆绳越短,摆的越快。 

19.不管是哪一个机械摆钟,里面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为60次。

20.一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摆绳大概在25厘米左右。不过由于测量误差,实验材料缺陷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在测量摆长时,摆长在24-26厘米之间都是正常的。

21.人类的计时工具从最初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后来的日晷、水钟、燃香、蜡烛,再到后来的机械钟,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表、原子钟等计时工具。我们每天都要通过钟表来掌握时间、安排工作和作出决定。

22.计时工具的比较:

日晷水钟摆钟手表
使用材料石头金属石英
准确性不准确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准确
计时原理太阳下物体

影子变化的规律

水滴的

等时性原理

摆的等时性原理机械原理
方便程度不方便不太方便比较方便很方便
缺陷不太准确

比较笨重

晚上不好用

不太准确

要有人看守

要加水

比较笨重

携带不方便

造价昂贵

技术要求高

23.日常生活中更为精准的计时工具有:石英钟、原子钟、电子表、手机、电脑等。

24.当今世界,计时最精确的是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2000万年才误差1秒。

25.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6.在没有导航仪的年代,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员,曾利用钟表来辨识自己所在的位置。

既然天体间的周期性运动可以计时,那反过来,计量时间可以推测出天体间的运动规律等。

原理:地方时0点为正北。太阳在天上转一周手表时针转2周,手表时间除以2,正是太阳所在方位。

操作:手表平放,以当地地方时的一半指向太阳,12点所在方位为北方。

示例:以下午14点为例,14÷2=7,7点位置对准太阳,此时12点位置的指向即是北方。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

1.我们的身体很奇妙,就像一部复杂而精妙的机器,能完成各种动作,而且十分协调。

2.健康的含义除了身体上的健康之外,还有心理上的健康等方面。

3.人必须要吃东西,吸入氧气,才能获得能量维持生命。

4.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非常重要。

5.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可能有遗传、饮食习惯、运动等方面因素。

6.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除了遗传、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之外,不良的环境也有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7.垃圾、抽烟、雾霾、水污染、噪声等不良的环境,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8.噪声标准:在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包括乡村居住环境,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在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白天60分贝,夜间50分贝。

9.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自卑胆小,猜疑逆反、排斥做戏、贪财冷漠等等都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0.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经常进行身体锻炼是相当重要的。

11. 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他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

12.人体内共有200多块骨头,他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13.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的方式不同。

14.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

15.在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这时候我们要注意保持脊柱和身体部位均衡负重,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16.食物中的营养和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我们的血液后,都将通过心脏、血管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

18..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我们的心脏更加强健。经常运动的人心跳会偏慢一些。 

19.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让心脏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在身体休息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减少,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

20.除了测量心跳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感受我们的心跳。在同一时间同一种情况下,心跳的次数与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2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他昼夜不停的收缩和舒张,以此来推动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

22.心脏跳动的力量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23.我们的身体能够做不同的事情,是因为大脑在指挥着这一切。大脑就是我们身体的“总指挥”。

24.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脑与脊髓相连,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脑袋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人类的大脑是所有物种中唯一具有思考能力的器官。从各方面而言,大脑都比电脑更加高效。大脑靠电流运转,其产生的能量足以点亮一个25瓦的灯泡。大脑是身体中最热,最活跃的部分。耳边的“声音”实际出自于大脑。大脑内的血管总长度为100,000英里,可以绕地球四圈。

25.我们的大脑是柔软而又脆弱的,他需要颅骨来保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大脑。

26.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他总是在不断的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

27.大脑是身体的“指挥部”,神经系统就是身体的“联络员”。

28.当我们的手无意中被仙人掌的刺扎到手,会下意识的缩回手,感觉到疼。

29.当一束强光忽然照射到我们的眼睛时,我们的眼睛会下意识的闭上。

30.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31.做接乒乓球游戏中,当接球的人看到对方把球投出来之后,会把这一信息传入大脑,大脑的神经中枢迅速作出反应,经过传出神经指挥手臂作出反应,接住投出的球。

32.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作出反应。

33.神经传递示意图

34.身体联络的过程: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

35.我们突然被强光照射,眼睛会立即将这个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闭上眼睛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我们的眼睛迅速闭上,以保护眼睛不受伤害。

36.游戏中经过反复练习击球可以提高成功率。原因是身体不停的感受刺激经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大脑会对这一过程产生记忆,因此可以提高命中率。

37.乘车时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自己被甩出车外或者撞上挡风玻璃,以降低头部及背部受伤的危险性,保护了神经系统。

38.当我们高兴、愤怒、惊奇、悲伤的时候,身体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39.体育锻炼、科学合理的作息都有利于我们减轻心理压力,可以缓解和别人的冲突。

40.愤怒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愤怒,掌握一些管理愤怒的方法。

41.长期的压力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不仅可能会让我们感觉到头疼、胃疼、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还会使我们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很难学会新东西,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压力。

42.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其他系统也出现问题。

43.在众多的健康行为中,体育运动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有的运动是终身都可以进行的,例如散步、游泳、慢跑、骑车等等。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并且让这些健康的行为习惯伴随我们一生。

文档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整理汇编)

2021年秋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否则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3.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5.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6.人眼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感知周围世界的。7.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