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号:082005010040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监管问题
学生姓名: 杨 盼
指导教师:蒲 文 彬
专 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年 级: 08级
2011年 9月1日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系别:历政系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班级:思想政治教育 级别:2008级
课 题 名 称 |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监管问题 | ||||||
学生 姓名 | 杨 盼 | 学号 | 082005010040 | 指导教师姓 名 | 蒲文彬 | 职称 学位 | 教授 |
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研究动态、见解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 | |||||||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一)选题理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下“三农”问题的衍生物,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问题,对农村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学习辅导与监督,临时监护人与老师联系较少,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督导不力,再加上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不了解,对留守儿童督导不到位,使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受到较大影响,出现了学习态度散漫、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高和学习成绩的下降。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的根源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和二元户口制度问题、由此产生的“三农”问题及其衍生物--农民工问题;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具体、直接的原因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留守儿童的监管问题。 (二)实际意义: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监管问题的探析。 <1>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有效的结合,从而保证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留守儿童在有利的环境下健全的发展。 <2>以留守儿童为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得出解决留守儿童的监管问题的有效途径。 <3>坚持以人为本,探析留守儿童的监管问题,联系实际,改进监管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减少学校安全事故。 <4做好留守儿童的监管,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 2、研究动态、见解 对选题进行分析,理出自己的思路,然后查阅相关资料,以某个村留守儿童的监管为例子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的根源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和二元户口制度问题、由此产生的“三农”问题及其衍生物--农民工问题;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具体、直接的原因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农民工家庭问题、监管问题、学校教育与管理问题、农村社区问题、对策缺失、儿童自身的问题。当家庭、学校、社会的缺陷单独或二者、三者同时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消极作用时,他们的健康发展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伤害了他们自身,同时也给他们的家庭、学校、社区的秩序,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解决留守 | |||||||
儿童问题,要从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方面入手,各方面形成合力,建立一个基层、学校、 社区、家庭相互配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但这只是治标策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要彻底解决二元经济问题、二元户籍制度及其相关的教育、就业、福利等制度问题,还有由此导致的“三农”问题、农民工问题等。这是治本策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做到标本兼治,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一)思路: <1>充分收集材料。 <2>对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综合。 <3>制定写作计划表。 <4>主动多与指导老师和同学交流。 (二)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2>历史分析法 <3>抽样调查法 <4>案例分析法 <5>分析综合法 (三)技术路线: <1>收集资料 <2>归纳整理资料 <3>编写写作提纲 <4>写作论文 <5>修改文章 <6>完善定稿 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1>2011年7月初 确定选题 <2>2011年7月至8月 收集资料 <3>2011年9月至10月 提交开题报告 <4>2011年10月至12月底 提交论文初稿交给知道老师审阅 <5>2012年1月至3月 修改论文并定稿 5、主要参考文献 <1>科教所《教育文摘周报》社、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 [M].2004年版 <2>教育部研究与法制建设司编《现行教育法规与选编》[G].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干部法律知识读本》[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4>王建芬《谁来关注留守儿童?》[J].河南法制报 2009年7月17日 <5>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 <6>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7>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 <8>王璠.统筹城乡发展与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 <9>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 |||||||
指导教师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