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特征 | 古希腊、罗马文明 | 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14-18C) | 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8C60S-19C中期) | 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19C70S-20C初) | 20世纪以来整体世界的发展 | 备注 | |
两次世界大战间 (1914-1945) | 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1945年至今) | ||||||
政治 | 梭伦改革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实质:男性公民的民主 《十二铜表法》 | 英国:光荣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1787年 | 资产阶级或改革,民主代议制确立;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议会改革,民主政治完善;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民主宪政扩展;工人运动、1848年《党宣言》、1871年巴黎公社;侵略中国 | 欧美民主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一战:1914-1918 二战:1939-1945,欧洲衰落,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雅尔塔形成 | 二战后至1955年,冷战兴起,两极格局形成;60至8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80年代末至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完善; 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两极格局的演变; 各时期的重大事件的概况 |
经济 | 奴隶制工商业发达 |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掠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工业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第二次工业,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932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 50至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高速发展;1973年后,经济滞胀;经济全球化趋势、区域集团化趋势、制度化化趋势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发展; 两次工业的概况及影响; 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背景、内容、影响‘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内容、影响 |
文化科技 | 智者学派:人文主义的起源,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形成深远的思想运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 |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美术;自由主义思想兴盛;蒸汽技术(火车、轮船);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 | 电气技术(电灯、电话、电影、无线电)内燃机(汽车、飞机);经典力学危机、相对论、量子论 | 现代主义 电视、计算机、互联网、 | 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 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进化论的意义;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出现的背景、特点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完善
1.1688年光荣,标志英国资产阶级结束
2.16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3.完善表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议会选举权的扩大、两党制的形成
4.特点:渐进性、连续性、创新性
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1.1776年,发表《宣言》,美国诞生
2.1787年
(1)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2)意义: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为美国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3)局限:没有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承认黑人奴隶制,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3.1861-1865年,南北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民主宪政扩展
两极格局的演变
1.冷战兴起,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至1955年)
(1)原因: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实力均衡;
(2)过程:美国:杜鲁门主义 苏联:成立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北约 华约
2.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20C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原因/表现: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20C80年代末至今)
(1)解体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2)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斯大林模式僵化、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3)当今世界局势:缓和与动荡并存
(4)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5)表现: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但是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国际关系民主化呼声高涨;中国崛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俄罗斯依然保持大国地位、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
2.扩展时期:殖民扩张(17、18世纪)
3.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19世纪中期)
4.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
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特征、影响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2.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3.影响:使美国缓解了危机,渡过了难关;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
1.背景:经济危机的教训,须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欧洲衰落,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国挂钩
3.两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
4.影响: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推动了国际经济的发展;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化方向发展;
5.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6.1976年,牙买加体系建立,实行浮动汇率,美元继续其世界货币领导职能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建立国营企业等)
2.企业经营的调整
(1)股票分散化——“人民资本主义”
(2)经营方式专业化——“经营者”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3.福利国家的出现
(1)前提:生产力的提高
(2)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者获益多
(3)实质:统一组织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
(4)评价
①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扩大了消费,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造成了国家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4.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
(1)战后至20C70S初经济高速增长
原因:第三次科技的推动;国家干预经济
(2)20C70S年以后:经济滞胀
对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表现: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人文主义的发展
1.起源:公元前5世纪,智者运动;代表: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吾尤爱真理,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2.复兴:文艺复兴
3.发展:宗教改革
4.成熟:启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