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27:52
文档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1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基础知识: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文章题目的作用: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4.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5.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6.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
推荐度:
导读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基础知识: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文章题目的作用: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4.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5.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6.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

基础知识:

  1.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文章题目的作用: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4.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6.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7.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 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

  8.容易弄错的术语:

  (1)表达技巧 = 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 =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

  (5)语言特点= 通俗易懂/ 严谨/ 优美、生动、鲜明/ 充满感情色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

  9.在哪儿找线索:

   标题,  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 抒情议论句

  10. 引号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表强调。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 人物; 思想感情变化; 时间; 地点变换; 中心事件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 开篇点题,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

  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可适当做标记

  2、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

    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修辞句、抒情议论句画上角标记号。

    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

  3、答题。

    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三、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答题格式:(1)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表现了(        )的特点(使语言更加        ),

(3)表达了(        )的感情(反映了      的形象)。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可以从2个方面谈:(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运用    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    特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    ) 的语气。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使用设问,引起读者对(  )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  ),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  )     突出了     。

  5、反复:强调了(     ),加强了语气。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

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

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答题格式:我认为(觉得)        。因为                        。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提炼中心、主题:

  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注意一些常用词语,

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

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文档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1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基础知识: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文章题目的作用: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4.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5.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6.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