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
1.把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是:
A.有无细胞结构 B.能否运动 C.能否由小长大 D.有无生命
2.以下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真菌 C.蜗牛 D.病毒
3.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被称为
A.生态学 B.生物学 C.生理学 D.动物学
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环境能适应生物
5.蝉在炎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6.一粒种子萌发进而长成一株参天大树,这一生命现象可描述为
A.繁殖现象 B.由小长大的生长现象
C.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D.影响环境
7.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细胞
8.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死去而导致该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生物有
A.生理现象 B.摄取营养 C.生殖和遗传性 D.适应性
9.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知识能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是
A.食品生产 B.农业生产 C.疾病诊断 D.导弹发射
10.当某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他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此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A.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B.听听该领域其他权威专家的意见
C.调查这位科学家是否是这一领域的权威
D.看看其撰写实验报告的详细程度
11.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其中视野最亮的是
12.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所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
A.圆形的 B.厚实一点 C.柔软的 D.薄而透明的
13.小丽研究菜豆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实验如表.她研究的实验变量是
培养皿 | 种子 | 光线情况 | 温度 | 水 |
甲 | 100粒 | 向阳处 | 25℃ | 适量 |
乙 | 100粒 | 向阳处 | 25℃ | 不加水 |
14.得出“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结论的生物学家是
A.施旺 B.罗伯特·胡克 C.袁隆平 D.施莱登
15.根毛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其特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和叶绿体 B.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C.细胞壁和液泡 D.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
16.在细胞结构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是
A.细胞壁和细胞膜 B.细胞质和细胞核
C.细胞膜和细胞核 D叶绿体和线粒体
17.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且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细胞质
18.在大蒜收获的季节,有些家庭爱腌制一种食品——“糖醋蒜”,吃起来酸甜爽口,下列有关“糖醋蒜”腌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和醋没有进入大蒜细胞内
B.大蒜细胞能控制糖醋物质的进出
C.大蒜细胞已死,细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物质进出的能力
D.糖和醋都是细胞需要的物质,所以都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19.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A.细胞壁、细胞质、染色体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 D.细胞核、染色体、细胞壁
20.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A.细胞膜 B.细胞壁 C.染色体 D.液泡
21.细胞的正确顺序是
在细胞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细胞核平均分为两个
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A. B. C. D.
22.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什么有关
A.细胞和细胞分化 B.细胞和细胞生长
C.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 D.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
23.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变形虫 B.海带 C.蜗牛 D.洋葱
24.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
B.单细胞生物只有动物,没有植物
C.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D.能够进行呼吸、生殖等复杂的生命活动
25.草履虫要呼吸,喜欢在培养液的表层,氧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都要通过草履虫的
A.表膜 B.食物泡 C.胞肛 D.伸缩泡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实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与显微镜的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下列图示中,图甲内①、②、③表示某同学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三个操作步骤;图乙为该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其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2)图甲中,②步骤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其目的是使细胞染色。
(3)图象中①、②、③三个操作步骤,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中的正确排列顺序应该是 ____ (填序号)。
(4)图乙中,出现a(气泡)的原因是图甲中的 (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5)图乙中,b处于视野的右下方,现要把它移到视野的正,玻片标本应向 ____ 移动。
(二)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经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6)从A→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
(7)显微镜对好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____(填“白亮的”或“黑的”)
(8)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和 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9)在显微镜对光时,当环境光线较暗,应选用_________
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27.识图题: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甲 乙
(1)甲图表示的是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判断的依据是该细胞具有 。
(2)从细胞结构看,决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的主要是________。
(3)西瓜是夏季的时令水果,甘甜可口的西瓜汁,主要存在于西瓜果肉细胞内的[ ] 里。
(4)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都有_____________,它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
28. 科学探究: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又叫面包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黑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准备好一个铁盘,一块不透光的纸板,一块透明的玻璃板,10只鼠妇.本实验设置为对照试验。
①本实验的变量是 。除此之外,其他因素必须____________
②为保证变量的唯一性,正确的做法是
A.以铁盘中线为界,一侧铺上干土,另一侧铺上湿土
B.以铁盘中线为界,一侧遮光,另一侧不遮光
C.以铁盘中线为界,一侧铺上干土并遮光,另一侧铺上湿土,不遮光
D.以铁盘中线为界,一侧铺上干土,不遮光,另一侧铺上湿土,遮光
③该探究实验要用10只而不是1只鼠妇,目的是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多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2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做完实验后,如何处理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