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它的整个功能是调节免疫反应,而且这种特异性是可以遗传的。
3、(染色体) 是遗传物质最主要的载体。
4、体细胞中染色体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它们都是成对出现的,一条来自于(父方),另一条来自于(母方 ) 。
5、具有相同形态、大小、着丝点的常染色体是成对出现的,称为(同源染色体) 。
6、在家畜中,如果性染色体为XY,则该个体为(雄性 ) ,如果性染色体为XX,则该个体为(雌性 )。
7、在家禽中,如果性染色体为ZZ,则该个体为(雄性 ) ,如果性染色体为ZW,则该个体为( 雌性 ) 。
8、细胞周期包括(间期 )和( 期 )两个时期。
9、减数第一次偶线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 联会 )
10、核苷酸依据其组成中的碱基种类不同,分别称为(腺膘呤 )(A)、(鸟膘呤 )(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11、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DNA复制 )、( 转录 )和( 翻译 )。
1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
13、经典遗传学上三大定律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琐交换 )定律。
14、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称为(相对性状)。
15、在孟德尔的试验中,把开红花的豌豆植株和开白花的植株杂交,杂种一代全部开红花,而不出现白花。这样,红花对于白花而言是(显性)性状,白花对红花是(隐性)性状。
16、隐性性状在子一代中表现不出来,这并不是说其消亡了,而是被显性性状(掩盖)了。
17、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的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8、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这条染色体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共同传递到子代中去的遗传方式叫做(完全连琐)
19、在连琐交换遗传过程中,当有40%的性母细胞发生交换时,重新组合配子占总配子数的(20%)
20、伴性遗传可用来在早期对家禽进行(自别雌雄)。
21、变异可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两大类。
22、基因型变异的原因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23、基因突变分为(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两种
24、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4种类型。
25、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整位体变异)和(非整体变异)。
26、非整位体的变异有(单体 )、(多体 )和(缺体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细胞器不具有界膜的是( C )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线粒体
2、与细胞纺锤体形成和排列方向及染色体移动有关的细胞器是。( B )
A.线粒体 B.中心体 C. 内质网 D.高尔基体
3、细胞有丝过程中,着丝点分开,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 C )
A、中期 B、末期 C、后期 D、前期
4、四分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的( C )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终变期
5、在减数过程中细胞两次,而染色体复制( A )次
A、1 B、2 C、3 D、 不复制
6、遗传信息是指( C )
A、核糖的排列顺序 B、磷酸分子的排列顺序 C、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D、以上都不对
7、下面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基因就是DNA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是DNA分子上随意排列的核苷酸序列 D、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控制的
8、DNA的基本组成成分是 ( A )脱氧核糖和磷酸。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氨基酸 D.碱基
9、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以( C )作为试验对象获得的?
A.紫花苜蓿 B.马铃薯 C.豌豆 D.芝麻
10、众多基因随着染色体的遗传行为而传递,称为(A)遗传。
A. 连锁 B. 伴性 C. 相关 D. 性状
11、某品种牛,无角基因P对有角基因p呈完全显性,一有角牛群,改造成无角牛群应(B)
A、使用有角公牛 B、全使用无角公牛配种 C、使用有角母牛
D、淘汰有角公牛
12、鸡的金色、银色羽自别可采用金色羽公鸡配(B)。
A、金色母鸡 B、银色母鸡 C、白色母鸡 D、黄色母鸡
13、测交是测验性交配,用于判断种畜个体某质量性状的基因型是纯合还是(C)。
A、显性 B、隐性 C、杂合 D、 等显性
14、家禽的矮小基因dw,位于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属于(B)。
A 从性遗传 B 伴性遗传 C 限性遗传
D 间性遗传
15、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 的基因型为( C )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16、数量性状的特点是( A )
A 变异是连续的 B 变异是间断的 C 可以从外观区分 D 由单个基因决定
17、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有( D )
A、1对 B、2对 C、3对 D、多对
18、遗传相关可以是(D)。
A 负值 B 正值 C 零 D 正值、负值或零
19、造成杂种优势的原因是( A )
A、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B、上位效应 C、显性效应 D、上述三种都存在
20、产生越亲遗传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C )
A、基因互作 B、基因交换 C、基因重组 D、以上都不是
三、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我们将细胞分为三部分: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 ╳ )
2、遗传物质仅存在于细胞核中( ╳ )
3、染色体的形态可以用来鉴定特定的染色体群,鉴定的标准一般是着丝点的位置、次缢痕、随体的有无及其位置。( √ )
4、 物种个体的染色体数量是相对恒定的,在世代延续中保持不变。( √ )
5、在家禽中,如果性染色体为ZZ,则该个体为雌性。(╳)
6、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功能单位。(√)
7、DNA的基本组成成分是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
8、遗传信息不能由RNA流向DNA( ╳ )
9、动物个体之间的染色体数目不可能相同( ╳ )
10、生物的性状是由蛋白质控制的( ╳ )
11、根据分离定律,杂种一代通过自交产生的杂种第二代(F2)中,就一对性状而言,其显、隐性的比例为4:1。( ╳ )
12、 连琐交换规律就是揭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
13、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 )
14、F1代个体隐性基因消失了,故隐性性状不表现出来( ╳ )
15、伴性遗传性状分离比数与常染色体性状分离比数是一样的(╳ )
16、蛋重遗传力为0.6(60%),说明平均蛋重60克中只有60%(36克)能遗传给子代( × )
17、微效基因称为加性基因,它使杂种个体表现为中间遗传现象( √ )
18、多基因的遗传行为不符合遗传的基本规律( × )
19、遗传力的值可以是0或1( ×)
20、遗传相关参数可以用于家畜早期选种( √ )
四、简答:
1、简述细胞的结构。
答:我们将细胞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外侧的一层包裹内容物的膜,称为细胞膜。膜中包含着两种物质--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是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的液状物质,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器分布于细胞质当中,这些细胞器包括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中心粒等等。
2、染色体的成分和结构。
答: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一个典型的染色体的基本形态有着丝点、次缢痕、随体。根据着丝点的位置不同,可把染色体分为四类:端着丝点染色体(长短臂的比值在7.0以上)、近端着丝点染色体(长短臂的比值为3.0~7.0)、亚着丝点染色体(长短臂的比值在1.7~3.0)和着丝点染色体(长短臂的比值为1.0~1.7)。
3、什么是性染色体?家畜和家禽性染色体的区别。
答:因性别不同而有一对形态、大小、着丝点位置不同且与性别发育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在家畜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形状、大小不同,其中较大的一条叫X染色体,较小的为Y染色体。如果性染色体为XY,则该个体为雄性,如果性染色体为XX,则该个体为雌性。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组成在家禽上有所不同,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同型,性染色体以ZZ表示;雌性为异型,性染色体以ZW表示。
4、DNA分子的结构。
答:DNA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链构成的,两条互补的链围绕着同一个轴心盘绕,形成一个螺旋。双螺旋结构使DNA分子有相对地稳定性,两条链的互补性提供了DNA分子自我复制的条件,千变万化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了DNA的多样性。
5、生物产生多样性的原因?
答:除了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外,还有:
(1)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
(3)染色体畸变
6、染色体数目变异在畜禽育种上的意义?
答:(1)动物多倍体育种。
(2)利用染色体结构变异,提高家禽质量和产量。如家蚕用X射线诱变,可使其2号染色体上载有斑纹基因的片段易位到决定雌性的W染色体上,表现为限性遗传。因而该易位品系的雌体与任何白蚕的雄体杂交,后代都是雌蚕有斑纹,雄蚕为白蚕。这样就可以做到早期鉴别雌雄,以便选择饲养,有利于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3)染色体畸变对诊断染色体病有重要意义。
7、数量性状有何特点,它的遗传机制是什么? 答:数量性状特点:
(1)受多基因控制(微效多基因、加性基因)、
(2)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3)表现为系列变异的性状
遗传机制:(1)多基因假说 (2)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3)基因重组
8、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有何区别? 答:(1)数量性状变异呈连续性,而质量性状类型间不连续;
(2)数量性状的遗传关系复杂,受多基因控制;而质量性状遗传关系简单,只受少数主基因控制;
(3)数量性状对环境因素敏感,质量性状不敏感;
(4)数量性状可以进行度量,而质量性状不能度量,可以描述。
9、微效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答:(1)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微效基因的联合效应造成的;
(2)微效基因之间大多缺乏显性。它们的效应是相等而且相加的,所以微效基因又称为加性基因;
(3)多基因的遗传行为,同样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基本定律,既有分离与重组,也有连琐和交换。
10、在畜禽育种和生产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利用遗传参数?
答:遗传力的利用:(1)估计种畜的育种值;(2)确定繁育方法;(3)确定选择方法;
重复力的应用:(1)验证遗传力估计的正确性;(2)确定性状间需要度量的次数;(3)估计个体可能可能达到的平均生产力;(4)评定家畜育种值。
遗传相关的应用:(1)进行间接选择;(2)进行早期选种
在制定综合选择指数时必须要考虑到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两个遗传参数。
11、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表现?
答: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的表现需经过下面几个过程:
(1)DNA分子的复制。在复制过程中,以两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完全一样的DNA链。
(2)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在转录过程中,DNA双链解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一条与DNA互补的RNA链,即或mRNA,遗传信息便从DNA转移到RNA上。
(3)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根据mRNA上的密码合成蛋白质,再由蛋白质表现出生物的性状。
五、遗传应用
1、如果鸡的慢羽基因用K表示,快羽基因用k表示,请图示如何利用羽速自别雌雄? 用快羽毛公鸡与慢羽母鸡交配,得到后代公雌皆慢羽,母雌皆快羽(2分),图示如下:
解: P ZkW ♀ × ZkZk♂ ↓ ZkZk ♂ ZkW♀
2.家兔中全色C对喜马拉雅ch是显性,白脂Y对黄脂y是显性,现有一杂交组合,其子一代全为白脂。请分析其亲本的基因型,以子一代的雌兔与双隐性的雄兔测交,得到以下结果:
表现型 全色白脂 喜马拉雅黄脂 全色黄脂 喜马拉雅白脂
数量 819 650 129 16
试分析:(1)这个结果是否属于连锁遗传?有无互换发生?
(2)如果属于连锁遗传,求出喜马拉雅与黄脂之间的互换值。
(3)如果是连锁遗传,根据互换值说明有多少性母细胞发生了互换。
解:P CCYY全白 × chchyy 喜黄(2分)
CchYy 全白 × chchyy 喜黄
CY chy Cy chY
chy CchYy全白 chchyy喜黄 Cchyy全黄 chchYy喜白
(1)根据测交结果,出现了新类型,且亲本型多于重组型,可见,既有连琐遗传,又有交换发生。
(2)互换率=120+16/120+16+819+650≈9%
(3)发生互换的性母细胞百分数=2×互换率=9%×2=18%
3、真实遗传的黑羽无头冠家鸡与真实遗传的红羽有头冠家鸡杂交。测交该交配之黑羽有头冠F2,产生的子裔总的比例是:4黑羽有头冠:2黑羽无头冠:2红羽有头冠:1红羽无头冠。问:
(1)哪一性状是由显性基因决定的?
(2)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3)F1×F1交配,预期子裔的类型和比例如何?
解:据题意:
(1) 黑羽∶红羽=(4+2)∶(2+1)=2 ∶1,即黑羽为显性,设为B基因控制;红羽为隐性,定为b基因。
有头冠∶无头冠=(4+2)∶(2+1)=2 ∶1,即有头冠为显性,设为R基因控制;无头冠为隐性,定为r基因。
(2)亲本的基因型为BBrr和bbRR。
(3) F1×F1交配:
F2表型及比例如下:
黑羽有头冠∶黑羽无头冠∶红羽有头冠∶红羽无头冠=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