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十一)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31:03
文档

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十一)

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十一)命题人:广州市刘俊杰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建议各中学考试用时40-50分钟(一课时)。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推荐度:
导读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十一)命题人:广州市刘俊杰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建议各中学考试用时40-50分钟(一课时)。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十一)

命题人:广州市 刘俊杰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建议各中学考试用时40-50分钟(一课时)。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共12小题,共48分)

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士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3、《汉书·古今人表》中列有1931人: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颜渊等同属“上中”;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据此推断,作者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尺度

4、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人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 

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5、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明不会彼此隔绝,而是不断地以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互相碰撞。在这种碰撞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6世纪西方文明和新世界的碰撞。”这种碰撞开始时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冲击了东西方传统的朝贡贸易 

B.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起资本的原始积累 

C.西欧国家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D.引起了商业和价格 

6、历史上西方的许多思想家为人类丰富的人文精神宝库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在以下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中,由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是  

A.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 地主是贪婪的野兽, 永不知足的醉汉, 他们留给农民的只是无法抢走的空气  

C. 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D.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7、“‘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此则材料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8、“……请允许一个奴隶来把你歌颂 / 快用你的激情来燃烧我的心胸 / 使出你雷霆万钧的力气奋起一击 / 将黑暗的奴隶制化为光明! / 行使你的权力吧 / 沙皇会因你的声音而战栗大惊。” 下列最符合诗中作者感情的是 

A.流露出对沙皇制不满    

B.歌颂奴隶的斗争精神    

C.强烈地反对农奴制度   

D.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9、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在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洋泾浜”英语。按《上海闲话》的作者姚公鹤的说法,这是一种以“中国文法和英国字母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之英语”。下列各项是关于这一现象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而出现       

B. 读音不准,阻碍了当时的中西文化交流     

C. 应该是中国留学生引入的舶来之品       

D. 丰富了汉语词汇,有利于英语规范学习  

10、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订立把土地分到户,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书,秘密按下了十八个手印(现被中国博物馆珍藏),它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小岗村村民此举目的是  

A.打破不合理的统购派购制度         

B.冲破旧的经营管理 

C.改变单一的所有制形式             

D.寻求奔小康的途径  

11、历史教材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 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教材中出现的二战前的“西方”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12、苹果落地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关于当时牛顿的年龄就有三种说法,关于牛顿是否 被苹果砸中就有两个版本。这说明      

A.历史的真实性需要后人证实        

B.科学成果的产生与当时的条件有关     

C.历史的总是被假象所掩盖      

D.客观历史常常被人们主观臆断

 第Ⅱ卷 (共2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人增长到1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二等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城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二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

(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14、(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9年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1988年6月—7月 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

19年-1990年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和流血冲突

1991年12月 苏联正式解体

材料一   大事年表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请回答: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 

(3)试从内外角度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4分) 

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十一)参与评分标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CDCDBCBCABCA
13.(32分)

(1)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6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6分)

(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6分)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强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6分)

(3)中国: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4分)

     英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4分)

14.(22分)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答中5点且意思相符即可斟酌给分,满分10分)

(2)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8分)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的弊端和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4分)

文档

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十一)

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十一)命题人:广州市刘俊杰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建议各中学考试用时40-50分钟(一课时)。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