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内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30:09
文档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内容

2.1.6建设内容及规模2.1.6.1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程改造生态分区养殖500亩;鱼塘养殖投放化肥和饵料改为投放生物菌肥300亩;改造居民区生态塘100个(总面积不小于100亩);新建人工湿地5处;改造入湖口湿地15处;种植湿地植物22.56万丛;水产养殖区建设生态拦截沟15000米。居民100个生态塘改造:选培育高效水生净化植物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等多个生物处理单元的综合功能。营建生化一体化的水生动植物的复合生态体系,将成为生态塘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在生态塘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推荐度:
导读2.1.6建设内容及规模2.1.6.1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程改造生态分区养殖500亩;鱼塘养殖投放化肥和饵料改为投放生物菌肥300亩;改造居民区生态塘100个(总面积不小于100亩);新建人工湿地5处;改造入湖口湿地15处;种植湿地植物22.56万丛;水产养殖区建设生态拦截沟15000米。居民100个生态塘改造:选培育高效水生净化植物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等多个生物处理单元的综合功能。营建生化一体化的水生动植物的复合生态体系,将成为生态塘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在生态塘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1.6 建设内容及规模

2.1.6.1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程

改造生态分区养殖500亩;鱼塘养殖投放化肥和饵料改为投放生物菌肥300亩;改造居民区生态塘100个(总面积不小于100亩);新建人工湿地5处;改造入湖口湿地15处;种植湿地植物22.56万丛;水产养殖区建设生态拦截沟15000米。

居民100个生态塘改造:选培育高效水生净化植物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等多个生物处理单元的综合功能。营建生化一体化的水生动植物的复合生态体系,将成为生态塘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在生态塘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组合工艺更好地强化了稳定塘原来的优点,改进了其缺点。采用的短时快速好氧降解将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速效养分供湿地植物生长这一组合既成倍地缩短了生化反应的水力停留时间,同时由于有效地降低了有机负荷,增加了处理效率。

新建人工湿地改造:

一级表流湿地单元(AI)出水通过导流槽,通过布水管均匀布水进入一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BI单元,主要功能是通过单元内布置的滤料基质以及挺水植物,吸附并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

一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B1出水进入二级表流湿地单元(AII)通过单元内布置的沉水植物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

二级表流湿地单元(AII)出水进入二级潜流人工湿地BII单元,主要功能是通过单元内布置的滤料基质以及挺水植物,吸附并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

通过单元内布置的沉水植物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 

二级表流湿地单元(AII)出水进入二级潜流人工湿地BII单元,主要功能是通过单元内布置的滤料基质以及挺水植物,吸附并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

表2-4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序号项目建设性质单位建设规模备注
1生态分区种养改造500
2投放生物菌肥养殖改造300
3生态塘改造100总面积不小于100亩

4人工湿地新建5
5入湖湿地改造15
6湿地植物新增22.56万

7生态拦截沟新建15000
2.1.6.2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

实施雨污分离,新建排水收集管网1500延米;新建厌氧收集池4个(容量300立方米1个,容量150立方米3个);新建干粪收集棚5个;新建堆沤设施4套;配套吸粪车2台;新建畜禽养殖净化生态湿地4处。

表2-5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序号项目建设

性质

单位建设

规模

备注
1收集管网

新增1500
2厌氧池(300 m3)

新建1容量300 m³

3厌氧池(150 m3)

新建3容量150 m³

4干粪棚新建5
5堆沤设施

新增4
6吸粪车购买2
7养殖污水处理生态湿地新建4
2.1.6.3 村域径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1)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工程

新建四格净化池530个(其中小型四格净化池480个,中型四格净化池50个);配套实施垃圾分类,购买分类垃圾桶6232个(涉及3116户居民),整修垃圾回收物业站4处。新建小型生态拦截沟5498延米,中型生态拦截沟6331延米(跌水坎32个、溢水坝7座、生态拦截坝12处、闸门12座);新建消纳生态湿地联通工程1处。

表2-6 村域径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序号项目建设

性质

单位建设

规模

备注
1小型四格净化池新建480
2中型四格净化池新建50
3垃圾桶新增62323116户居民

4物业回收站新增4
5小型生态拦截沟新建5498
6中型生态拦截沟新建6331
7跌水坎新建32
8溢水坝新建7
9生态拦截坝新建12
10闸门新建12
11生态湿地联通工程新建1
2.1.6.4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面积2.4万亩(化肥减量30%-50%用有机肥替代);新建振频式杀虫灯480盏,性诱剂捕虫器3000个;新建农业废弃物发酵池810个、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490个。

表2-7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序号项目建设性质单位建设规模备注
1有机肥替代化肥新增2.4万

替代比30%-50%

2振频式杀虫灯新增480
3性诱剂捕虫器新增3000
4农业废弃物发酵池新增810
5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新增490
2.1.6.5 生物质资源化加工工程

整修生物质储存加工场地1500m2;添置有机肥翻抛肥一体化设备1套;配套生物质清运车1台、秸秆收割粉碎设备1套。

表2-8 生物质资源化加工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序号项目建设性质单位建设规模备注
1.1生物质存储加工场地整修平米1500
1.2有机肥翻抛堆肥一体化设备购置1年处理量1万吨左右

1.4运输车购置1
2秸秆粉碎设备购置1
2.1.6.6 其他工程

新建标识牌840个,标志牌10个;新建水文监测点基建设施及其维护机制3处。

表2-9 其他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序号项目建设性质单位建设规模备注
1标识牌新建840
2标志牌新建10
3水文监测点新建3
2.2 对本工程设计重点和难点的认识及对策

2.2.1 设计重点的认识及对策

本项目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水产养殖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村域径流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等。

(1)村域径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项目区现有居民户数3116户,总人口12728人,其中常住人口9167人,区域居民生活污水与村域径流年排放总量为79万立方,排放TN 46.5吨、TP 3.3吨和 COD 2741.0吨,排放比例分别占项目区总量的47.0%、25.1%和83.6%,为本项目最大的污染来源,如何因地制宜的处理村域径流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治理污染的同时,美化环境,提升项目区域整体生态效果,是本项目设计的重点之一。

针对村域径流面源污染问题,我司拟根据项目区域内居民房屋的分布地点,结合居民人数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建设10 m3/d,20 m3/d,30 m3/d的中型四格净化池,和小型的四格净化池,就近解决居民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

四格净化池出水就近引入沟渠中,根据沟渠大小,改造成小型生态沟和中型生态沟,在生态沟沟壁种植挺水植物,生态拦截坝套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植物生长代谢和微生物作用,进一步深度净化村域径流产生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确保村域径流污染物达标排放。

实施效果:通过在本流域实施居民生活污染治理,预计可实现减排生活污水和垃圾引起的面源污染物60%左右。整体减排流域面源污染TN 11.2吨、TP 1.4吨、氨氮7.8吨、COD .2吨。

(2)水产养殖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项目区内水产养殖面积为11320亩,年产量5439吨,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项目区内养殖技术普遍落后,为了获得高产,项目区水产养殖模式是既投肥又投料,精养鱼塘在水产养殖中占据较大比例(40%以上),项目区每年TN、TP和COD排放量分别为18.2、3.2和176.0吨,占排放总量的比例依次为18.4%、23.9%和5.4%。如何改变项目区域的水产养殖模式,寻求经济和环保相协调的养殖模式,同时,深度处理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氮磷等污染物,是本项目设计的重点之一。

针对项目区水产养殖落后,精养鱼塘比例较大的问题,我司拟设计改造现有水产养殖模式,改造成生态分区养殖,根据不同水产养殖类型和特点,采用单一品种养殖或不同品种混合养殖的模式。并改造水产养殖池塘出口的沟渠为生态沟,再在汇水区建设生态湿地,因地制宜种植美人蕉、绿狐尾藻、菖蒲等湿地植物,进一步深度净化村域径流产生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确保水产养殖污染物达标排放。

(3)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项目区畜禽养殖以小规模分散型生猪与鸡鸭养殖为主,区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户7户,其中生猪养殖户4家(仅有1家存栏1000头左右的中等规模的养猪场),总存栏2000头,蛋鸡养殖户3家,饲养蛋鸡10500羽;项目区共散养生猪577头、牛166头、羊330头、鸡14177羽、鸭8330羽、鹅3560羽。项目区年产生TN 27.9 吨、TP 5.7 吨和COD 362.3 吨,排放比例分别占总量的28.8%、42.7%、和11.0%。是本项目区的第二大污染来源。

如何根据养殖场的分布和污染物的产量,集中或者分散处理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尽可能的实现废物利用,是本项目设计的重点之一。

针对本项目畜禽养殖污染的特点,在制定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物环境安全管理相关的前提下,推广实施干清粪、干湿分离等技术措施;建立养殖场干粪收集棚与粪水厌氧发酵池,收集养殖废弃物,实现源头减排;配套吸粪车、清运车,以及有机肥生产设施设备,结合有机肥生产工艺和农田有机肥施用技术,实现利用项目区内稻田和果园菜园完全就地消纳养殖废弃物资源;对于少量未收集散户养殖废弃物,采用“生态消纳+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模式,通过物理拦截、生态塘、淋滤系统进行源头消纳,通过生态沟渠进行过程拦截,通过生态湿地进行末端治理消纳,使其最终达标排放。

实施效果:通过在本流域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预计可实现养殖废弃物消纳40%左右,减排养殖面源污染50%。整体减排流域面源污染TN 10.3吨、TP 1.2吨、氨氮6.5吨、COD 103.9吨。

2.2.2 设计难点的认识及对策

(1)水产生态分区养殖改造工程

项目区鱼塘受畜禽养殖废水、生活废水以及精养鱼塘的影响,水质不好,影响水产养殖安全。怎么对鱼塘进行生态塘改造,建立立体生态种养、分区生态种养等技术模式,是本项目的设计难点。

针对本项目中依据当地农业环境和资源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可采用的立体养殖技术主要为“湘莲-黑鱼/泥鳅模式”和“鱼菜共生模式”,并对入湖口湿地进行改造,保证水产养殖水质。

湘莲-黑鱼/泥鳅模式:即发酵猪粪或有机肥施于池塘(田)中,培肥泥土,促进湘莲生长,增加浮游动物及小鱼类,为黑鱼、泥鳅等提供天然饵料的循环种养模式。该模式下,藕塘淤泥富含有机腐殖质,其内浮游水生动物众多,作为虾类、泥鳅养殖的天然饵料,促进虾类、泥鳅生长。平均每亩产莲壳150 kg,黑鱼或泥鳅产量150 kg/亩左右,平均每亩收益在6000元左右,并可循环利用发酵猪粪3000 kg,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鱼菜共生模式:根据鱼类和植物的生存环境、营养需求和理化特点,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两种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科学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一种新型的鱼、水、菜和谐协同共生复合种养模式。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利用水生蔬菜扎根在养鱼水体中生长、需从水体中汲取营养物质的生理特点,将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废物(养鱼产生的排泄物、剩余饲料、氨氮等)转化成蔬菜生长所需的养料,在池塘内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循环系统,让鱼类和蔬菜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态平衡关系,不仅能使养鱼水体自然净化、水质保持长期稳定,而且能在养鱼的同时收获一定量的水生蔬菜,具有净水、提高水产品质量、蔬菜增收、减少水电药等成本投入、景观工程等优势。

入湖口湿地改造:

①基底修复:根据区域现有地形,基于工程量最小化原则,结合湿地结构、功能和景观构建的需要对其进行基地改造和修复,以减轻内源污染,维护基底的稳定性,恢复入湖口水域面积,构建依据进水量和污染负荷的不同水深、不同水动力、水停留时间的地形基底,从入水口至出水口设置不同水文梯度的淹水区域。

②植物优化配置:依据不同水深设计不同的水生植物搭配,沉水植物恢复区设计水深为1.0-2.0m,挺水植物恢复区设计水深0.3-1.0 m,浮水植物恢复区设计水深在0.5-2.0 m,滨水河岸植物设计水深0.0-0.3 m。植物配置宜充分考虑物种多样性及植物对不同浓度污水的适应性,以最大限度发挥植物的净化作用,沉水植物可采用菹草、金鱼藻、苦草、黑藻等,挺水植物可采用再力花、茭白、香蒲、蒲苇、荷花、梭鱼草、水葱、莎草、芦苇、芦竹等,浮水植物采用绿狐尾藻、铜钱草、凤眼莲、水葫芦等;滨水河岸植物可采用美人蕉、旱伞草、慈姑、千屈菜、鸢尾、菖蒲等。

综合基地修复和植物优化配置,以形成净化效果显著、景观优美的入湖生态拦截湿地,进一步净化湖区水质,恢复湿地生态。

(2)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本项目占地面积广,包括汉寿县沧港镇所辖的北美村、军刘村,聂家桥乡所辖的先锋村及毛家滩乡所辖的马涧村等3个乡镇4个行政村,总面积29.4平方公里(44052亩)。居民生活相对分散,但是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年排放总量为79万立方,排放TN 46.5吨、TP 3.3吨和 COD 2741.0吨,排放比例分别占项目区总量的47.0%、25.1%和83.6%,是本项目区域的第一大污染来源。怎么收集和处理项目区域产生的生活污水,并达标排放,是本项目的设计难点。

针对本项目生活污水处理的难题,我司拟设计项目区域雨污分离,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本项目主要是通过构建污水收集管网,将厨房、厕所等各类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设施统一收集至四格净化池中进行处理,而雨水排水则通过原有的明沟排水。

选择在地势相对低洼、面积空旷的区域建立四格净化池,尽可能设置在离居民楼排水口较近的位置,以节约成本。

设计参数与建设标准:每户常住人口以3人计,人均居民用水定额按照200 L/d计算,小型四格净化池以单户或两户计,则要求小型四格净化池的处理量应大于1.2 m³/d,中型四格净化池以10户计,则要求大型四格净化池的处理量不低于6 m³/d;净化池的四格应当包括污水收集池、厌氧发酵池、沉淀池和植物土壤渗滤池,各池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并有防堵塞设计,必要时应在四格净化池的前端管网处设置隔油设施,以防堵塞;净化池建设前,下垫面应当采取防裂、防渗措施;植物土壤渗滤池上应种植氮磷等污染物吸附能力强的植物,如美人蕉、芦竹等。

文档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内容

2.1.6建设内容及规模2.1.6.1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程改造生态分区养殖500亩;鱼塘养殖投放化肥和饵料改为投放生物菌肥300亩;改造居民区生态塘100个(总面积不小于100亩);新建人工湿地5处;改造入湖口湿地15处;种植湿地植物22.56万丛;水产养殖区建设生态拦截沟15000米。居民100个生态塘改造:选培育高效水生净化植物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等多个生物处理单元的综合功能。营建生化一体化的水生动植物的复合生态体系,将成为生态塘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在生态塘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