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4:乌鸦反哺》
【教学目标】
1、 读懂例文《乌鸦反哺》,了解主要内容,弄懂“反哺”的本义及引申义。
2、 借鉴习作范例在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 号,用对话的形式进行仿写,记叙一个有意义或有趣味的故事。
【教学重点】
1.在写对话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好提示语,并能分段描述。
2.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
3.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难点】
难点:写对话时,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
2.评价策略多元化:教师收集整理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同位之间相互交流对自己作品的描述,并通过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赏析等评价策略共同提升。
【课前准备】教学图 教学投影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唤醒体验,激发情感。
1、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吧。还记得小时侯爸妈陪伴我们一边看连环画一边给我们讲故事吗?请你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则故事。
2、教师归纳:简单的一幅画又是怎样变成父母口中生动的故事的?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你能成为故事大王吗?通过回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学会观察,练习表达。
1、仔细观察“乌鸦反哺”图。
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教师指导方向:
⑴图中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除人物外,在很多画面中都会出现一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
⑶乌鸦和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2、谁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A、 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
⑴小姑娘和她的妈妈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⑵同桌试着扮演母女,把任务对话说好。
⑶交流,引导学生互评人物对话。
3、读例文,看小作者除了写我们观察想象到的,还写了什么?
⑴默读,划出相关内容。
⑵交流,发表看法。教师引导感悟观察和想象的方法。
⑶总结:写好看图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看懂图意;再进行合理想象,想象他们会做什么?是怎么做的?会说什么?是带着怎样的表情和心情说的?借助习作提供的“乌鸦反哺”图与范文,凭借教师的帮助与指导,让学生明确写好看图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看懂图意;再进行合理想象。
第二课时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三、逐层指导,深入写作
1.出示课本提供的一幅画:燕子和小鱼的对话
交流;这个地方你想去吗?
听一听,能听到什么?
闻一闻,能闻到什么?
想一想:小鱼和燕子会说些什么?
2.学生小组合作,把这幅图画表演出来(尤其注意演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师生合作表演交流点评(强调动作、语言、神态)
3、补充对话
将燕子妈妈和小燕子来到这里的一段不完整的对话出示,让学生学着补充,合理想象他们之间会说的话,并使用恰当的提示语。
4、接着提供的开头往下,写小鱼和小燕子之间的对话。
写之前,再次强调习作要求(即板书)
5.交流讨论,同桌互说。
根据习作提示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练说.
6.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学生评说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并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7.学生自由发言
8.教师小结(结合学生的发言)让生明白除了写出事情的趣味外,还应该注意在结尾写出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四、全体参与
个别交流,师生共评,肯定说得好的语句,用得好的词语。
五、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环节三、作后展评——展示作品,评改提高
六.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2、小组互改。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
A、观察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
B、是否分清主次,抓住主要人物进行描述?也可以交换着改一改,互相提一提建议。
3、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 (请一名同学读习作。)
教师引导质疑: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又有哪些建议呢? (引导学生评价)
4、师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5、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课外延伸(选用)
【板书设计】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乌鸦反哺 人物的表情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读懂了例文《乌鸦反哺》,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的。学生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学生能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