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浏览第四篇文本,感知主要内容。
2.把握作者笔下的《一个党人的由来》,通过了解的成长经历,感受的斗争精神。
3.讲解人物故事,感受人物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人物精神。
【教学方法】速读法,精读法,选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速度第三篇,了解主要内容。
第四篇:一个党员的由来
1——童年
主要讲述了童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劳动的经历。
2——在长沙的日子
主要讲述在湖南长沙那段时间的求学和从军的经历。
3——的前奏
主要讲述在1918年~~1920年之间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的转变过程。
4——国民时期
主要讲述在国民时期(1921--1927)的人生经历。
5——苏维埃运动
主要讲述了参与组织建立苏维埃的人生经历及苏维埃运动的成长过程。
6——红军的成长
主要讲述了等人领导的红军成长的过程及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
三、 专题探究
1.选择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绘制其成长路线图。
从1912年到1918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了5年的数。五年总共花了160块钱,其中三分之一用于购买报纸书籍(1911~1927未曾间断)期间政治思相形成,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趣事有:反对自然科学,讨厌静物写生课,图画考试乱考,“袁大胡子”,杨昌济老师的鼓励,唐教员给的《民报》的旅行鼓舞,和同学萧瑜在湖南徒步旅行五个县。1917年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影响下,和几个朋友成立“新民学会”(其他地方也成立如“互助社”、“辅辅社”等对中国政治产生了影响的青年组织),专门谈论大事,也一体育锻炼。 此时的思想比较复杂,有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但反帝反封建是明确无疑的了。
2.从红军的成长史、红军的组成、红军的纪律、红军的战术几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本进行专题探究,和同学们交流心得。
例如:红军的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规定(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三项守则(对敌人要斗争到死、要武装群众、要筹款帮助斗争)。
四、 巩固练习
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年、在长沙的日子、的前奏、国民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五、作业:
修改完成两道专题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