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伏落学区 教导处
前一阶段本学区进行了课堂教学自我评议活动,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独具特色。但是,又都有自己的不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课后反思,及时总结,及时提高,才能更好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生活。现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通过此次课堂教学自我评议活动,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是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找到了答案: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课堂上,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堂课上,老师们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别人,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老师们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回顾我听过的语文课以及自己的教学经历,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品味、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二、开发课程熏陶情感
在本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特别是六年级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要摒弃当前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绝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
2、积极使用准确、规范的激励语言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轻柔的肢体语言也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一部分。在王志英老师《游园不值》时,学生精彩的发言,她由衷赞叹佩服;学生欲言又止时,她就拍着他们的小脑袋,仿佛想拍出精彩来;女孩胆怯时,她又会抚摸一下她的小辫,以母爱的亲情,送去一份关爱和鼓励……慢慢地, 不知不觉地,她自己、她的学生,连同着听课的所有人都被带入了“不遇中有遇”的意境,是那么的自然。水到渠成,更突显了她教育无痕的艺术。
3、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如,井玉先老师在教学时,就很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对学生及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在朗读环节,有一个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课文读的不够好,但老师并没有去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给他机会,评价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还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位学生的进步之处。对有的学生说“他声音比以前洪亮了”、“他能把课文读连贯了,不和以前一样一个词一个词的读了”等等,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的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有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接下来说老师们的不足,一是普通话讲的不是很标准,有的老师甚至是方言;再有老师们在课堂上没有注意一些弱势群体的掌握能力,对他们关心不够,而且要适时给予表扬,别吝啬你的夸奖,给予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反思是为了更好的进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在领悟语文课堂教学的真谛下,只有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才能走向语文教学的实质,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