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板本 | 人教版 | 学案大主题 | 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学时总数 | 2 | |
学案编号 | 14062021 | 年级备课组 | 高二生物备课组 | 首编教师 | 陈永明 | |
学案题目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 审核组长 | 李继保、向晶晶 | |||
学习目标 | 1、通过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实验思路; 3、通过学习能解释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 4、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 5、能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 |||||
问题导学与问题探究 | 【自主学习】 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 ⑴ 发现问题:植物具有向光性,即在 的照射下,植物弯向 方向生长的现象。 ⑵进行实验: ①取材:金丝雀虉草的 (课本46页“相关信息”) ②条件: 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图1 图2 图3 图4 条件: 单侧光 条件:去掉尖端 条件:锡箔罩在尖端 条件:锡箔罩在尖端下部 现象:现象① ;现象② ;现象③ ; 现象④ 分析结果: 实验①②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 ,分析表明:胚芽鞘生长和 与 有关 实验③④形成对照,再加上实验①的空白对照,单一变量是 ,分析表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发生弯曲的部位在 得出结论: 受 刺激后,就向下部的伸长区传递某种“ ”,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 ,因而胚芽鞘出现 弯曲。 2.1910年鲍森.詹森实验 现象:前一实验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后一实验胚芽鞘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 (可以;不可以)透过 传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如何生长? 该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你认为在哪里?怎样改进? 3.1914年拜尔实验 实验及现象: 实验①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黑暗→向 弯曲生长 实验②切取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黑暗→向 弯曲生长 ① ② 实验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选择黑暗环境?单侧光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 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____________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实验 (1)接触实验组: ①处理:把 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①现象:胚芽鞘会 生长。 (2)未接触实验组: ②处理:把_____________ 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 。 结果分析:本实验自变量是 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的刺激确实是一种 ,并命名为 5.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IAA),1946年科学家才真正分离并确认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就是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 (PAA)、 (IBA)等。 二、植物激素的含义: 1、什么是植物激素?
2、生长素和生长激素有何不同? 3、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比较: | 植物激素 | 动物激素 | |||
不 同 点 | 产生部位 | |||||
作用部位 | ||||||
相同点 |
⑴产生:主要合成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原料:____________。
注:成熟的叶片和根尖虽然也产生生长素,但是数量很少。
⑵运输
方 向 | 部 位 | 特 点 | 备 注 |
① | 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 | 只能由 运输到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 运输方式:
|
② | 成熟组织 | 可以通过 动输。 | |
补:横向运输 | 胚芽鞘尖端 | 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顶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3、阅读课本P49“技能训练”,分组讨论,完成后面的讨论题。
特别提醒:
1、极性运输方向不会随植物形态学上端与形态学下端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极性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需要载体。
四、胚芽鞘向光性的解释:
1、胚芽鞘生长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部分?
2、胚芽鞘向光性弯曲生长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什么?感受单侧光照射的部位是什么?
4、感受单侧光刺激后,产生部位产生的生长素会向何处运输?
5、生长素如何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知识小结】
1、在胚芽鞘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 。
2、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光只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在 。
3、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 。
4、胚芽鞘向光弯生长的原因是 。
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有 , 。
【练习巩固】
1、下列是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全部给予右侧光照结果不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 )
A.(2)(3)(5) B.(2)(3)(5)(7)
C.(2)(3)(5)(6)(7) D.(2)(3)(5)(6)
2、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
的部位分别是( )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3、右图表示用云母片(不透水性)插入掩埋胚芽鞘的尖端的
不同部位,从右边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将是( )
A.甲和乙都向右弯曲 B.甲和乙都向左弯曲
C.甲向左弯曲、乙向右弯曲 D.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
4、荷兰学者Frits.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2h后
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
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单向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5、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