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怎样做好中小学衔接的准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43:38
文档

怎样做好中小学衔接的准备

怎样做好中小学衔接的准备从小学进入中学,是孩子们学习生活方面的一次飞跃,或是人生历程中的一次转折。多数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经过自身的努力是能够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但是,也有不少孩子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表现也不错,一旦进入中学以后,不仅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思想表现也不如小学好。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不适应主要包括:①心理上不适应;②对中学生活的不适应;③对初中的学习特点不了解,学习方法欠缺,产生不适应等。那么如何顺利地完成中小学的衔接,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呢?一、做好心理上的衔接从小学
推荐度:
导读怎样做好中小学衔接的准备从小学进入中学,是孩子们学习生活方面的一次飞跃,或是人生历程中的一次转折。多数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经过自身的努力是能够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但是,也有不少孩子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表现也不错,一旦进入中学以后,不仅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思想表现也不如小学好。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不适应主要包括:①心理上不适应;②对中学生活的不适应;③对初中的学习特点不了解,学习方法欠缺,产生不适应等。那么如何顺利地完成中小学的衔接,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呢?一、做好心理上的衔接从小学
怎样做好中小学衔接的准备

从小学进入中学,是孩子们学习生活方面的一次飞跃,或是人生历程中的一次转折。多数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经过自身的努力是能够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但是,也有不少孩子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表现也不错,一旦进入中学以后,不仅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思想表现也不如小学好。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不适应主要包括:①心理上不适应;②对中学生活的不适应;③对初中的学习特点不了解,学习方法欠缺,产生不适应等。那么如何顺利地完成中小学的衔接,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呢?

一、做好心理上的衔接

从小学到初中这一时期对于学生而言,其个性心理品质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即从相对的儿童心理特征向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转化,在心理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自主性、性增强,但自控能力差

小学生特别相信权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这已经成了习惯。到了初中自主性加强,有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倾向。对于父母的劝说,老师的教育往往听不进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从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自控能力、承受能力、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特点。由于在心理发展上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所以同学们要多和老师、家长商量,切不可一意孤行。只有这样才会避免认识上、行动上的片面性、绝对化,使自己少走弯路,逐渐走向成熟。

2、热情高、求知欲强,但缺乏韧性,不能持久

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像幼苗一样,充满着活力,往往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比如课堂上发言积极,不甘落后,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好学向上的精神,但是有的学生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情绪就会产生波动甚至灰心丧气,这是一种脆弱的表现。同学们要认识到这一点,适时地调整好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3、克服失落感

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干部,但是到了新学校后,以往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地位从“众星捧月”一下跌到“无人知晓”。尤其是在重点中学,班级内部“人才济济”的现象更为普遍,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会让很多新生一下子失去了心理平衡。这个时候,就需要同学们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自己,以赞扬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的优点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二、了解初中的生活特点

在生活上,中学与小学的要求有很多差异。

1、管理方法不同

在小学,教师把学生当作小孩子,许多事情都是手把手教,“抱”着、“扶”着“走”。在中学,教师偏重于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面对这样一种变化,同学们要培养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要学会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

2、学校环境不同

进入中学,一个班级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大多数是陌生的新同学。因此,同学们要克服“怯生”的心理,提高交往的能力,尽快和新同学打成一片,要尽快消除陌生感,熟悉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积极融入新集体,做班级的主人。

3、学生支配时间的自由度不同

小学生就近入学,初中划片入学,这样,中学生上学的路程比上小学时远些,上学、放学在路上的时间增加了,因而在校外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多,面更广,这对学生的成长既有利又不利。同学们要支配好时间,在上学、放学路上不能贪玩,要按时到校,按时回家。

4、作息制度不同

中学的学科门类增多,课时数增加,每节课的上课时间增加5分钟……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不适应,开始时易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课间休息。另外,初中课外作业比小学难度增加,花费时间延长,要学会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做作业速度,保证睡眠时间,要制定合理的作息表。

5、行为规范要求不同

中学在行为规范训练上比小学要求更高,内容更广,规章制度较多。同学们要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在七年级重点是抓好行为规范教育,进行基本的文明行为的训练,如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等。

6、班主任工作方式不同

小学的班主任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指导学生;中学教师则偏重于“培养”、“引导”、“发展”,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这就需要大家增强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善于自己管理自己,以适应中学的教育方式、方法。

三、把握初中的学习特点

中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与小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1、学习科目增多,容量加大,要求学习有计划性

中学学习的科目从小学的“寥寥无几”到中学的“五花八门”。比如说七年级要学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微机、体、音、美、实践等十二门课。课程门类增多、内容增加,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如数学,除了学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增加了动手操作的内容。

在课程安排上也不同,小学生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排课比较集中,中学语文、数学、外语一般每天安排一节课,而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每周安排二节。微机每周一节,中间间隔时间长。七年级新生开始对这样的安排不适应,往往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常常忘带课本,作业完不成,丢三落四。

这就要针对新的学习内容、学习特点,主动接受新知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合理科学地安排好时间。

2、学习内容难度加大,教学进度加快,要求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中学阶段更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对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结构的安排、知识难度的变化具有跳跃性。在教学方法上,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的讲课方法不一样,小学老师一个内容要讲好几遍,中学老师往往集中讲解难点、要点,并且讲过就不再重复。

随着教材容量的增加,难度的加大,教学进度明显比小学快,所以七年级新生要在心理上、体力上做好充分准备,尽快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授课特点。做事不能磨磨蹭蹭,提高办事效率。要坐得住,学得进,争取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3、学习上除了勤奋之外,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同学们在学习中必须改变学习方式,不能只局限于老师讲授,要从单纯地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采取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一般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环节的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认真进行课前预习。一般在自习、课外时间进行,晚上做完作业后,及时预习第二天新课。看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在课堂上更加注意听讲。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想,主动问,主动改,主动练,从而提高听课效率。至于预习哪些科目,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一般情况下,先选择学习困难大的科目重点预习,然后慢慢铺开。

(2)专心、积极听课——课堂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阵地,不但要排除各种干扰,认真听课,而且要研究听课的方法。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积极主动思考、学习,做到运用各种感官去体验,做到看、听、想、说、做(记笔记,动手操作)。总的来说,就是要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只有这样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对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3)复习巩固——①当天功课当天复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复习);③交替复习(文科、理科交替进行)。

(4)按时完成作业——在布置作业方面,中学不同于小学。小学老师布置作业比较具体,而中学老师相对来说要求不太死。如小学让写生字三遍,课文读二遍。中学老师可能让你写会为止。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当天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口头作业(读书、背课文、背公式、背定理、听录音、思考问题、准备第二天回答);动手、实际操作作业。有些口头作业不太好检查,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各项作业,不能偷懒,偷工减料。写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继续,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认真完成。

(5)系统归纳小结——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有它的系统性,需要去认真总结整理归纳,每学完一个章节、单元之后,要进行总结,将知识整理,形成知识树、结构网,系统归类,可以采取列图表法,或用文字叙述法。

总之,只要七年级新生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小学升初中这一过程,了解初中生活,提前在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做好准备,把这种“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学升初中过程中的痕迹,就一定会使自己完整、连续、和谐地步入初中生活!

文档

怎样做好中小学衔接的准备

怎样做好中小学衔接的准备从小学进入中学,是孩子们学习生活方面的一次飞跃,或是人生历程中的一次转折。多数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经过自身的努力是能够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但是,也有不少孩子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表现也不错,一旦进入中学以后,不仅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思想表现也不如小学好。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不适应主要包括:①心理上不适应;②对中学生活的不适应;③对初中的学习特点不了解,学习方法欠缺,产生不适应等。那么如何顺利地完成中小学的衔接,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呢?一、做好心理上的衔接从小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