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题1(含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47:10
文档

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题1(含答案解析)

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题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0分)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吸热的是A.氯化铵的溶解B.的催化氧化C.转化成D.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2.一定条件下的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情况使分解率降低的是A.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B.体积不变,对体系加热C.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氩气D.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氯气3.用蒸馏水稀释的时,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A.B.C.D.4.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B
推荐度:
导读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题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0分)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吸热的是A.氯化铵的溶解B.的催化氧化C.转化成D.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2.一定条件下的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情况使分解率降低的是A.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B.体积不变,对体系加热C.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氩气D.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氯气3.用蒸馏水稀释的时,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A.B.C.D.4.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B
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题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0分)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吸热的是

A. 氯化铵的溶解 B. 的催化氧化

C. 转化成 D. 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

2.一定条件下的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情况使分解率降低的是

A. 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 B. 体积不变,对体系加热

C. 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氩气 D. 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氯气

3.用蒸馏水稀释的时,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A.  B.  C.  D. 

4.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5.某溶液在时由水电离产生的浓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等离子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B. 该溶液的pH一定为2

C.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片一定有氢气产生

D. 若该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它一定是酸或碱

6.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晶体,过滤,所得滤液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7.一定量的 Fe 与足量的  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应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 增加 Fe 粉 B. 将 Fe 改为用同质量的 Cu

C. 改为用同浓度的硫酸 D.  粉末

8.已知和可以相互转化:现将一定量和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X表示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B. 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和d

C. 反应进行至25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加入 

D. 若要达到与d相同的状态,在25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缩小容器体积

9.对于,,根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2时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B. t3时可能采取减小反应体系压强的措施

C. t5时采取升温的措施

D. 反应在t6时刻,HI体积分数最大

10.用溶液滴定溶液含少量硫酸,实验现象、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段溶液呈黄色的原因是:

B. 理论上,开始沉淀的

C. 根据上图,在d点溶液中、基本沉淀完全

D. 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11.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B的转化率降低 D. C的体积分数升高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0分)

12.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Zn棒作原电池的正极

B. Cu棒的质量逐渐增大

C. Zn棒处的电极反应式:

D.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与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 镀锌制品镀层破损后,该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C. 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铁固体,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D. 常温, 的盐酸与的某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碱性,说明该碱为强碱

14.含氮废水在排入水体之前需进行脱氮处理以减缓水体富营养化。某化肥厂废水中的浓度为,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脱氮处理:

未配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4

B. 若反应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

C. 反应中生成物X为

D. 1L废水完全脱氮所需的质量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6.0分)

15.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在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

、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请填空:

、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

是________,Z是________,W是________。

、Y、Z和W可组成一种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________。

16.某研究小组进行沉淀溶解和生成的实验探究. 

向2支盛有的溶液中各加入10滴,制得等量沉淀;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试剂,记录实验现象如表: 

实验序号加入试剂实验现象
溶液沉淀溶解
4mL蒸馏水沉淀不溶解
测得实验Ⅰ中所用溶液显酸性约为,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显酸性的原因 ______ . 

同学们猜测实验Ⅰ中沉淀溶解的原因有两种: 

猜想1:氢氧化镁电离出离子,与氯化铵电离出来的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水. 

猜想2: ______ . 

为验证猜想,又设计了以下实验 

序号实验内容结果
1测定醋酸铵溶液的pH

pH约为7,溶液呈中性
2取少量的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分别盛放在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醋酸铵溶液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均溶解
用醋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原因是 ______ . 

实验证明猜想正确的是 ______ 填“1”或“2”.

实验Ⅱ观察到沉淀不溶解.该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

17.如图表示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是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______ ; 

反应物的转化率是 ______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8.利用甲烷与水反应制备氢气,因原料廉价产氢率高,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已知:

甲烷和水蒸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为了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

的影响,某活动小组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曲线如图所示

编号温度压强
3MPa
XY
5MPa
请依据实验曲线图补充完整表格中的实验条件:______,______MPa.

实验Ⅲ从开始至平衡,其平均反应速度率v ______.

实验Ⅱ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______ 实验Ⅲ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时,平衡常数,若往10L容器中投入 、 、 、 ,此时化学反应将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 移动.

19.硼镁泥是一种工业废料,主要成分是占,还有CaO、MnO、、FeO、、等杂质,以此为原料制取的硫酸镁,可用于印染、造纸、医药等工业。从硼镁泥中提取 的流程如下: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需用 的硫酸800mL,若用 的浓硫酸来配制,量取浓硫酸时,需使用的量筒的规格为

A.10mL                

加入的NaClO 可与反应:,还 有一种离子也会被NaClO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滤渣的主要成分中除含有、 外还有______。

在“除钙”前,需检验滤波中是否被除尽,简述检验方法:______。

已知、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40506070
“除钙”是将和混合溶液中的除去,根据上表数据,简要说明操作步骤:“操怍Ⅰ”是将滤液继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便得到了。

实验中提供的硼镁泥共10g,得到的 为,则的产率为______。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A

解析:解:氯化铵的溶解是吸热过程,故A正确; 

B.的催化氧化是化合反应,属于放热过程,故B错误; 

C.转化成是化合反应,属于放热过程,故C错误; 

D.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是化合反应,属于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铵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 

本题考查吸热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抓住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

2.答案:D

解析:解: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分解率增大,故A不选;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体积不变,对体系加热,平衡正向移动,分解率增大,故B不选; 

C.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氩气,平衡不移动,故C不选; 

D.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氯气,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分解率降低,故D选; 

故选:D。

使分解率降低,则改变条件平衡逆向移动,结合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吸热反应及平衡影响因素来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为高频考点,把握温度、压强、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本题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反应的特点,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C

解析:解:醋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稀释醋酸溶液,促进醋酸电离,但醋酸增大的电离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 

A.加水稀释醋酸,促进醋酸电离,则减小,故A错误; 

B.醋酸增大的电离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减小,故B错误; 

C.加水稀释醋酸促进醋酸电离,但醋酸增大的电离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增大,故C正确; 

D.醋酸增大的电离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醋酸,促进醋酸电离,则、增大,减小,但醋酸根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大的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的程度,所以、、都减小,以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电离,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分析,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难度中等.

4.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线的综合应用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掌握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准确分析化学平衡图象是关键,试题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A.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A正确;

B.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的浓度降低,故B错误;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与物质的浓度无关,增大的物质的量,不影响平衡常数,故C错误;

D.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的浓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的溶液,则溶液可能为酸或碱或盐的溶液,明确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及利用该信息来分析问题是解答的关键,难度较小。

A.水电离出的,该溶液可能为酸或碱的溶液,、、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均可发生反应,所以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当该溶液为的NaOH溶液,水电离出的也为,故B错误;

C.可能是的这样的强氧化性酸,加入铝片后,一定不能生成氢气,故C错误;

D.可能是的这样的盐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解析:解: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由于析出部分晶体,则,所以,故A错误;

B.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则:,故B正确;

C.水的离子积为:,已知,则,所以,故C正确;

D.铵根离子部分水解,则,由于析出部分晶体,则浓度减小,的电离程度很小,所以最小,即,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混合液中的电荷守恒进行计算;

B.根据物料守恒即分析;

C.根据计算;

D.铵根离子部分水解,则,的电离程度很小.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即盐的水解原理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判断离子浓度大小常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加入铁粉,速率不变,但生成氢气的量增加,故A错误; 

B.铜与盐酸不反应,故B错误; 

C.为用同浓度的硫酸,氢离子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加快反应速率,铁的质量为定值,完全反应生成氢气体积不变,故C正确; 

D.加入,铁置换出铜,构成Fe、Cu、盐酸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但与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减小,生成氢气体积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发生的反应为,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不变为定值,则增大氢离子的浓度而即可满足加快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以此来解答.

本题以化学反应来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明确氢离子浓度减小是减慢反应速率的关系,A选项为学生解答中的易错点.

8.答案:C

解析:解:由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在10min时,X浓度变化量为,Y浓度变化量为,则X为的变化曲线,Y为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 

B.达到平衡的时间段为以及30min以后,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和d,故B正确; 

C.25min时,的浓度增大,所以应为加入的,故C错误; 

D.d状态为平衡状态,与的浓度与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均增大,适当缩小容器体积,与的浓度都增大,可达到与d相同的状态,故D正确。 

故选:C。

由图象曲线变化可知,在10min时,X浓度变化量为,Y浓度变化量为,则X为的变化曲线,Y为的变化曲线,25min时,的浓度增大,应为加入一定量的,达到平衡的时间段为以及30min以后,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正确判断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9.答案:D

解析:解:A.改变压强、使用催化剂,平衡均不移动,可能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故A正确;

B.t3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减小,可能为减小压强,故B正确;

C.t5时正逆反应速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改变条件为升高温度,故C正确;

D.平衡逆向移动,HI的体积分数减小,t1~t5时HI的体积分数相等且最大,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移动与速率变化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浓度变化、Ksp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生成,,则  溶液开始沉淀时,,当亚铁离子完成沉淀时,,以此解答该题。

A.b、c溶液呈酸性,主要含有,溶液呈黄色,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发生,故A正确;

B.,则  溶液开始沉淀时,,则,,故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当亚铁离子完成沉淀时,,则,,则此时铁离子完全沉淀,亚铁离子基本沉淀完全,故C正确;

D.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故D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解:由信息可知,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体积增大,相当于压强减小,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 

A.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则,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 

C.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降低,故C正确; 

D.平衡逆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若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为,而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则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化学平衡逆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注意A的浓度变化及体积变化导致的平衡移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悉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BC

解析:解:锌片作负极,铜活泼性较锌弱,为原电池的正极,故A错误; 

B.铜电极上析出铜,电极质量逐渐增大,故B正确; 

C.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D错误; 

故选BC.

在用锌片、铜片和硫酸铜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以此解答.

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原电池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13.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盐类的水解反应、强弱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中等,注意温度对的影响。

【解得】

A.的反应可自发进行,Na与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则反应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

B.锌比铁活泼,该铁制品破损后,对铁制品而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故B错误;

C.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铁固体,铁离子与水电离的反应,降低了的浓度,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故 C正确;

D.温度未知,未知,的盐酸与的某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碱性,该碱可能是强碱也可能是弱碱,故D错误。

故选AC。

14.答案:BD

解析:解:A、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方程式为:,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A错误;

B、反应转移电子是4mol生成,若反应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故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得到:中的X是,故C错误;

D、废水中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脱氮处理转化为氮气,根据反应,的浓度为,1L废水含有铵根离子是

54mg,即,根据三个反应得到关系式:,完全脱氮所需的质量为,故D正确。

故选BD。

A、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方程式;

B、根据电子守恒结合反应物产物的量的关系来计算回答;

C、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来配平方程式;

D、废水中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脱氮处理转化为氮气,根据反应进行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是关键,难度中等。

15.答案:否;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

;O;S;

硫酸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结构与位置性质关系的利用,难度不大,关键在确定元素Y、Z、W的可能位置,利用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推断。

假设Y、Z、W处于同一周期,根据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最外层电子数分别设为、x、,则,x为分数,不合理,假设不成立。

故答案为:否,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

处于不同周期的Y、Z、W两两相邻,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有:

设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若为第一种情况,则有,解得,Y、Z、W对应的三种元素分别为N,O,S;若为第二种情况,则有,解得,不合理,

故答案为:N;O;S;

化合物中硫原子与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4,为硫酸根,化合物中x原子与氮原子个数之比为4:1,且x的原子序数比氮原子小,为铵根离子,所以该化合物为硫酸铵,

其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硫酸铵

16.答案:;氯化铵中离子水解出的,与氢氧化镁电离出离子生成了水;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如果氢氧化镁能溶解于醋酸铵,说明是结合氢氧化镁电离出的离子,导致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正向移动,达到沉淀溶解;1;做对比分析,排除实验中溶剂水使沉淀溶解的可能性

解析:解:为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氢氧化镁能溶解在氯化铵中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氢氧化镁电离出离子,与氯化铵电离出来的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水,二可能是铵根离子水解呈酸性,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故答案为:氯化铵中离子水解出的,与氢氧化镁电离出离子生成了水; 

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如果氢氧化镁能溶解于醋酸铵,说明是结合氢氧化镁电离出的离子,导致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正向移动,达到沉淀溶解,则证明猜想1是正确的,否则猜想2正确, 

故答案为: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如果氢氧化镁能溶解于醋酸铵,说明是结合氢氧化镁电离出的离子,导致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正向移动,达到沉淀溶解; 

根据可知,氢氧化镁存在溶解平衡,,铵根离子结合氢氧化镁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右移,导致氢氧化镁沉淀,所以猜想1正确, 

故答案为:1; 

实验Ⅱ,加入等体积的水,观察到沉淀不溶解,可以排除实验中溶剂水使沉淀溶解的可能性,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做对比分析,排除实验中溶剂水使沉淀溶解的可能性. 

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结合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示酸性; 

氢氧化镁能溶解在氯化铵中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水解呈酸性的原因,二是氢氧化镁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反应,据此进行解答; 

醋酸铵为中性,如果醋酸铵能够溶解氢氧化镁固体,则证明猜想1正确; 

假如溶剂水能够溶解氢氧化镁,对该实验探究会产生影响,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影响沉淀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因素,综合把握相关基本理论知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17.答案:A;;

解析:解:由图可知,随反应进行A的浓度降低,A为反应物,B、C的浓度增大,故B、C为生成物. 

故答案为:A; 

反应物的转化率为:,故答案为:; 

由图可知,,,,A、B、C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浓度变化量之比为:::1:3,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增大,据此结合图象判断. 

反应物的转化率为:; 

根据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化学计量数,t是达到平衡状态,为可逆反应,据此书写方程式.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浓度时间图象、转化率等,注重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8.答案:;

;5;

大于;

正向。

解析:

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以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结合盖斯定律得到与反应生成和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由图表可知,曲线II和曲线I相比,平衡不移动,只是缩短了反应达平衡的时间,故II和I不同的条件为压强,且为增大压强,故Y为5MPa,两者的温度应相同,故X为,故答案为:530;5;

由图象可知,CO的平衡浓度为,即可知,根据反应速率的公式.

故答案为:;

的平衡浓度越大,则其平衡转化率越低,故实验Ⅱ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实验Ⅲ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故答案为:大于;

若往10L容器中投入、、、,则此时反应的浓度商,则此时反应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正向.

19.答案:   、   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硫溶液,如果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滤液中不含;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   趁热过滤、过滤洗涤   

解析:解:需用 的硫酸800mL,因没有800mL容量瓶,需用1000mL容量瓶,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则应选择量筒的规格为100mL,即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由于溶液中有亚铁离子,能够被次氯酸钠氧化成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由于二氧化锰和二氧化硅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在滤渣中存在,另外调节溶液pH生成的、也在滤渣中,

故答案为:、;

可以向溶液中加入硫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三价铁离子,方法为: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硫溶液,如果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滤液中不含;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

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硫溶液,如果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滤液中不含;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

有温度对硫酸镁、硫酸钙的溶解度影响,温度越高,硫酸钙溶解度越小,可以采用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方法除去硫酸钙,过滤洗涤,

故答案为:趁热过滤、过滤洗涤;

硼镁泥中氧化镁的物质的量为:,根据镁原子守恒,生成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的产率为:,

故答案为:。

硼镁泥是一种工业废料,主要成份是占,还有CaO、MnO、、FeO、、等杂质,加入硫酸酸解,得到溶液硫酸镁、硫酸钙、硫酸锰、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铝,加入次氯酸钠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沉淀锰离子,过滤后的滤液中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除去硫酸钙,得到硫酸镁溶液,通过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得到。

根据浓硫酸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浓硫酸的体积;

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够被次氯酸钠氧化;

根据题中信息,不能够与硫酸反应的成分会存在滤渣中,调节pH得到的不溶物也在滤渣中;

根据检验三价铁离子的方法完成;

根据表中温度对硫酸镁、硫酸钙的影响完成;

根据硼镁泥中MgO的质量分数占,计算出生成质量及产率。

本题考查了从硼镁泥中提取的方法,涉及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仪器选择、铁离子检验方法、硫酸镁晶体的产率计算等知识,把握实验流程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文档

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题1(含答案解析)

湖南省益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题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0分)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吸热的是A.氯化铵的溶解B.的催化氧化C.转化成D.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2.一定条件下的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情况使分解率降低的是A.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B.体积不变,对体系加热C.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氩气D.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氯气3.用蒸馏水稀释的时,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A.B.C.D.4.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B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