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三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46:55
文档

高三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2016-2017学年度8月同步练习地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右图为“我国东部某地(30°N)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两地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1坡度为60°,沿虚线L2坡度为45°,读图完成1~2题。1.假设太阳直射点每天南北移动的纬度相等,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年内乙地正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日期最接近A.6月上旬B.9月中旬C.11月下旬D.12月中旬2.甲乙两地中,夏季游客应选择的日出观赏点及原因是A.甲地;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
推荐度:
导读2016-2017学年度8月同步练习地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右图为“我国东部某地(30°N)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两地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1坡度为60°,沿虚线L2坡度为45°,读图完成1~2题。1.假设太阳直射点每天南北移动的纬度相等,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年内乙地正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日期最接近A.6月上旬B.9月中旬C.11月下旬D.12月中旬2.甲乙两地中,夏季游客应选择的日出观赏点及原因是A.甲地;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
2016-2017学年度8月同步练习地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右图为“我国东部某地(30°N)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两地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1坡度为60°,沿虚线L2坡度为45°,读图完成1~2题。

1.假设太阳直射点每天南北移动的纬度相等,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年内乙地正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日期最接近

A.6月上旬 B.9月中旬 C.11月下旬    D.12月中旬  

2.甲乙两地中,夏季游客应选择的日出观赏点及原因是

A.甲地;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挡观日出的视线

B.甲地;坡度陡,观日出的视野更开阔

C.乙地;夏季日出东北,观日出视线更佳

D.乙地;比甲地日出早,观日出效果更佳

图3是我国某流域年径流深度、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统计示意图,完成3-5题。

图3

3.图中a、b、c 依次对应的是

A.年径流深度、年降水量、年均温      B.年降水量 、年均温、年径流深度

C.年降水量 、年径流深度、年均温     D.年均温、年降水量 、年径流深度

4.该流域河水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5.该流域所属自然带最可能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热带季雨林带

黄山是地下花岗岩在地壳变动过程中露出地表后形成的。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如黄山的“妙笔生花”景观。完成6~7题。

     

“妙笔生花”景观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6.左图中岩石形成过程于右图中的环节

A.①              B.②           C.③            D.④

7.“妙笔生花” 景观的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冰川侵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C.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读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 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完成下列各题。

8.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孟买         B.上海       C.悉尼         D.圣地亚哥

9.该地区6、7月降水距平较大是因为受到(    )

A.江淮准静止锋影响    B.盛行西风影响   C.暖流影响   D.西南季风影响

下图是对三峽工程下游各诃段冲刷发展过程的预测。宜昌、城陵矶、武汉和大通依次为长达沿线的观测点,据此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三河段中,河段越长,同期冲刷量越大

B.宜昌至大通段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冲刷量达最小值

C.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各河段冲刷量先减后增

D.宜昌到武汉段在大坝运行50年后开始缓慢淤积

11.图示时段内,可推测各河段(     )

A.—直以侵蚀作用为主             B.—直以沉积作用为主

C.先侵蚀为主后沉积为主          D.先沉积为主后侵蚀为主

甲图中大圆表示昼半球范围,N表示北极点,FN的距离约为2220千米,北京时间为10:00。乙图为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据图,回答12-13题。

12.乙图中,与北京此日的昼夜长短状况基本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对天津(39°N,117°E)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日之后,昼渐长、夜渐短   B.此日之后,昼渐短、夜渐长

C.此刻地方时为9:38           D.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1°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昼雨少                   B.河谷盆地夜雨多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15.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地形起伏     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      D.热力环流

右图是亚洲部分国家每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蓝水足迹(工业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和灰水足迹(发展工业而污染的水资源量)。据此读图完成16--17 题。

16. 下列有关国家与工业产生的水足迹的描述,符合图示的是(      )

A. 发达国家的灰水足迹比重很小

B. 水足迹和工业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C. 水足迹与人口数量呈正相关

D. 日本灰水足迹比重大于印度

17. 各国为降低工业产生的灰水足迹比重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有(      )

①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②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加大蓝水足迹比重

③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图5为某区域略图,表1为图示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据此回答9~10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
水量盈余率0.780.11.291.301.41.311.2110.930.710.63
表1

18.根据图表信息判断,该地区位置及气候是(     )

A.南半球、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C.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D.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19.关于图示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A.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每年六月到七月初,我国东部地区常会出现右图所示的天气系统,读图回答20~21题。

20.该天气系统在此地区停留期间,甲地

A.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B.6时以后日出

C.正午太阳高度比乙地小  D.昼长比乙地短

21.如果该天气系统在此地区停留时间过短,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会

A.南旱北涝      B.南涝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图7为某古镇分布示意图,其中甲为古镇区域图,乙为古镇街道走向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 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含沙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

B. 河流在TM段侵蚀更严重的是M岸

C. R、Y中受洪水威胁最大的河岸是R岸  

D. 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避开台风

23.古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

A.与河流走向一致,便于人类出行    B.沿等高线分布,节省成本

C.夏季通风散热,冬季削弱风力      D.冬季获得最大的日照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河段(        )

A、①河位于②河东侧    B、流经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C、①河落差大于②河D、适宜大力开发航运和旅游

25.该区域(        )

A.地壳厚度不大,岩浆活动频繁           B.冰川侵蚀,流水沉积作用强烈

C.旅游资源丰富,距客源市场近           D.山河相间,板块挤压作用形成

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读图完成26~27题。

 

26.雪线高度4km纬度上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是(       )

A.10℃ 120cm         B.10℃  60cm      C.18℃  120cm      D.23℃ 30cm

27.赤道地区雪线较25°S上雪线低,是因为赤道上(       )

A.年平均气温高       B.年降水量大     C.太阳辐射量大        D.海拔高度低

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图4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8~30题。

图4

28.①地所处自然带是(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9.②处自然带中的树木大多没有年轮,其成因主要是(   )

A.年降水量变化小    B.气温年际变化小 C.盛行风向变化小D.一年四季变化小

30.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

A.①、②两地        B.①、③两地     C.③、④两地        D.⑤、⑥两地

二、多选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三七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自古就有“止血神药”的美称。三七适宜于冬暖夏凉的气候,不耐严寒与酷热,喜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境。云南省文山州为三七原产地和主产地,栽培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文山的三七国际贸易交易市场,产品畅销海内外。

材料二 图15为文山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15

(1)文山境内“山水林洞相共生,奇险秀稀皆齐备”,试分析其主要地貌的成因。(6分)

(2)试分析文山州种植三七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

(3)据材料分析文山州建立三七国际贸易交易市场的区位优势。(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图a为Q地地貌景观示意图)

材料二:图中P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具有“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特点。每当夏季来临,图示区域的大部分河流明天都会出现一次洪峰。

(1)简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并分析原因。(6分)

(2)简析图中P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自然原因。(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区域大部分河流“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4分)

(4)指出图中Q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8分)

(5)据图说明影响该区域铁路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制约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性因素是——。(4分)

2016-2017学年度8月同步练习地理试卷 参

1.C   2..A   3.C   4.A   5.B   6.C   7.B   8.D  9.B

解析:8、该地年降水量为26mm×12=312mm;孟买为热带季风气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三地降水量均较大,因此位于该地区的城市最可能是圣地亚哥。9、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为地中海,6、7月降水距平较大,说明此时降水量多,受盛行西风影响。

10.D  11.C

解析:10.【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水循环、流水作用及统计图表的判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由图可知,宜昌到武汉段在大坝运行50年后累计冲刷量减少,说明此时开始缓慢淤积,D项正确。由图可知三河段中,河段越长,同期冲刷量越小,A项错误。由图可知宜昌至大通段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累计冲刷量达最大值(注意纵坐标数据),此后累计冲刷量开始减少,即开始淤积,B项错误。由图可知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各河段冲刷量先增后减,C项错误。

11.【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流水作用及统计图表的判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由图可知,各河段累计冲刷量先增后减,说明前期冲刷量为正、后期冲刷量为负即先侵蚀为主后沉积为主。

12.C  13.D

解析:12.【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由图中大圆表示昼半球范围,N表示北极点,FN的距离约为2220千米,可知北极附近出现极昼,F点的纬度为70°N,即太阳直射20°N,北京昼长夜短,且北京位于中纬度,故选C。

13.【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由上题可知此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9度,所以天津正午太阳高度=90°—(39—20),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1°,即选D。只有一天,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和未来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故排除A和B。北京时间10:00,即120°E,117°E比它晚12分钟,即此刻地方时为9:48,故排除C。

14..B  15.D

解析:14.【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根据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山顶昼降水多,而河谷盆地夜雨多。日降水量变幅山顶大于河谷。总体来说看不出河谷盆地和山顶的降水量的明显差异。

15.【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大气环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山顶与河谷盆地白天与晚上的热力性质存在差异,所以在山顶与河谷盆地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夜晚河谷盆地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往往形成降水,所以晚上河谷盆地夜雨多。

16.D  17.C

解析:16.【目的】本题旨在考查水资源的利用,考查考生读图获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日本是发达国家,通过读图分析,其灰水足迹在其水足迹中比重较大,排除A。印度的灰水足迹略大于日本,但是印度的蓝水足迹远远大于日本,既是印度的水足迹大于日本。相比之下,日本的灰水足迹比重大于印度。D正确。按理说工业越发达,人口越多,其水足迹越多,但是只要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就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减轻污染,就能减少水足迹。可见,水足迹并不与工业发达程度和人口数量呈正相关。排除BC。

17.【目的】本题旨在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灰水足迹是指发展工业而污染的水资源量。优化工业结构减少高污染的企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措施,能减少污水的排放,C符合题意。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只能加大蓝水足迹比重,并不是减轻水污染。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属于对生产过程后污水的治理,不属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减少灰水足迹比重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18.C  19.D

18.【目的】本题旨在考查等值线判读和气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由7月等温线(最热月)弯曲可知同纬度陆地气温应该高于海洋,越往北温度越高,应为南半球,7月最热月说明可能是热带地区。再根据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可知 4-8月水量盈余多,说明降水较多,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应该是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答案为C。

19.【目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由题意,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9月之前水量盈余率大于1,说明一直是流入大于流出,9月之后才开始减少,所以储量最大是9月。

20.D  21.A

解析:20.【命题立意】本题目旨在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每年六月到七月初,正是夏至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而甲地纬度比乙地低,故白昼比乙地短。此段时间,甲地的正午日影变化是先变短,再变长。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故日出6时前。甲地较乙地离直射点近,故正午太阳高度较乙地大。

21.【命题立意】:本题目旨在考查锋面活动对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影响。

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为锋面,每年六月到七月初,锋面雨带正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带来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如果锋面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时间过短的,那就会造成该地区降水偏少,出现干旱,而北方地区由于锋面雨带滞留时间过长,降水过多,出现洪涝,所以南旱北涝。

【感悟】夏季风进退

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的;而夏季风的进退又取决于副热带高压(副高)在我国东部的位置移动。一般夏季风进退规律如下: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当有的年份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相反,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

22.A  23.C

解析:22.【目的】本题旨在考查区域自然环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由经纬度可知,此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含沙量大。北半球河流右偏,T岸侵蚀严重,Y岸是凹岸侵蚀,受洪水威胁大,古镇在此地选址主因是水源和地势,取水方便,地势平坦,便于农耕,台风很难避开。

23.【目的】本题旨在考查天气系统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读图乙可以看到古镇的街道是西北-东南走向,与我国的冬夏季风风向一致,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距北回归线近,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不用防寒,所以最有可能是为了街区的通风散热。

24.C  25.D

解析:24.【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由图可知①河由4000米左右降到2000米以下,②河由稍高于2000米降到稍低于2000米,则①河落差大,C项正确。结合经度易知①河位于②河西侧,A项错误。根据图示经纬度和山区海拔高度可知两河段皆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B项错误。结合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主要位于我国横断山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且生态脆弱,不适合发展航运业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坚持适度原则,D项错误。

25.【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地理概况、板块运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经纬度可知此区域为我国横断山区。

印度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挤压引起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的挤压,由此造成横断山脉高高隆起,再受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主要是下蚀作用),使河谷变深,形成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形,D项正确。横断山区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但其由于山脉高峻,地壳厚度大,A项错误。横断山区的外力作用主要以冰川侵蚀和流水侵蚀为主,B项错误。横断山区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湖泊瀑布、地热温泉等奇异景观,是世界上罕见奇特的自然风光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其距离客源市场较远,C项错误。

26.D    27.B

解析:26.【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读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读图,雪线高度为4Km的地方,对应的纬度为45°S附近,然后可以找到该纬度处所对应的温度约为23℃,降水量小于40毫米,故D正确。

27.【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雪线的影响因素。

通过读图可知,赤道处的雪线较25°S更低,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量和山体的坡度。一般来说,气温越高,雪线越高;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而山体坡度越大,雪线越高。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所以雪线低,而25°S因为处在副热带地区,终年气流下沉,温度高,导致雪线高。

28.C  29.D   30.B

解析:28.【考查方向】本题旨考查自然带的判定,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①地位于巴西东南部,纬度较低,气温高,虽离赤道较远,但其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自然带应为热带雨林带。

29.【考查方向】本题旨考查季节变化的知识,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②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四季变化小,故大多没有形成年轮。

30.【考查方向】本题旨考查非地带性规律的影响因素,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③地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①、③两地。

31.(1)(3分),石灰岩广布;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或湿热的气候条件);流水溶蚀作用显著。(3分)

(2)(3分),纬度低,冬季温暖,受寒潮影响小;高原地形,海拔高,夏季凉爽;降水量丰富。(3分)

(3)(4分),文山州为三七原产地和主产地,原料丰富;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地理位置优越,距东南亚近;国内外市场广阔。(4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地貌的成因、农作物生产的优势区位、商业网点的区位选择,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1)地貌的的成因要从地质作用、岩石的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文山境内“山水林洞相共生,奇险秀稀皆齐备”,主要是该地石灰岩广布,同时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或湿热的气候条件),流水溶蚀作用显著。

(2)根据图分析可知,文山州纬度低,冬季温暖,受寒潮影响小,高原地形,海拔高,夏季凉爽;降水量丰富;而三七适宜于冬暖夏凉的气候,不耐严寒与酷热,喜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说明文山州发展三七生产有利。

(3)商业网点的区位,应从是否有利于商品的聚散方面分析;从商品的聚分析,文山州为三七原产地和主产地,原料丰富;历史悠久,知名度高,有利于三七的聚集;从商品的散分析,文山州地理位置优越,距东南亚近,交通便利,国内外市场广阔。

32.(1)来自天山山脉向其南北两侧递减。(2分) 该地深居欧亚内部(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2分)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在天山北坡和西坡形成降水,天山山脉降水较多。(2分)

(2)P河流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2分);冰雪消融量主要受气温影响(2分);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较多(2分);多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少,补给量不多。(2分)

(3)白天气温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2分)夜晚气温降低,冰雪融化少,洪峰消退。(2分)

(4)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答题要点:流水堆积、山区出山口、流速减缓,各2分)

(5)城市   降水(或水源)(每一个空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降水量分布及成因、河流补给类型、地貌类型判断、农业区位、铁路建设区位分析等。

【答案解析】

(1)题,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天山山脉附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深居欧亚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另外在天山北坡和西坡受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的影响,多地形雨,导致天山山脉降水较多。

(2)题,解析:本题要抓住P河流的补给类型来分析。P河流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而高山冰雪融水量与气温高低有关。所以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较多;多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少,补给量不多。这样就使得P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

(3)题,解析:本题和上一问一样,主要抓住气温与冰雪融水量之间的关系。白天气温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冰雪融化少,洪峰消退。

(4)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冲积扇的判断及形成过程分析。冲积扇主要是形成在河流山区出山口;三角洲主要形成在河口处,要注意二者的不同。

(5)题,解析:该地铁路走向受到绿洲发布的影响。该地区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因此制约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性因素是水源。

【思路点拨】天山地区降水分布是常考的知识点,也是热点之一,平时要注意总结和灵活分析应用。本题设问比较灵活,整体难度中等。

文档

高三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2016-2017学年度8月同步练习地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右图为“我国东部某地(30°N)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两地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1坡度为60°,沿虚线L2坡度为45°,读图完成1~2题。1.假设太阳直射点每天南北移动的纬度相等,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年内乙地正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日期最接近A.6月上旬B.9月中旬C.11月下旬D.12月中旬2.甲乙两地中,夏季游客应选择的日出观赏点及原因是A.甲地;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